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825  2019-03-04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核舟记》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大意。

      2.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4.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5.体会本文空间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优秀、勤劳、聪明灵巧的。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作者链接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三、读准字音

      器皿(mǐn)   罔(wǎnɡ)不因势象形

      贻(yí)  八分有(yòu)奇(jī)

      二黍(shǔ)许  篛(ruò)篷

      髯(rán)  石青糁(sǎn)之

      不属(zhǔ)  诎(qū)

      椎(zhuī)髻(jì)  舟楫(jí)  篆(zhuàn)

      四、疏通文意

      1.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1)结合课文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2)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3)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五、教师点拨

      ◆通假字

      1.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零头。

      2.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3.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

      ◆一词多义

      1.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2.有: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

      3.为:①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②中轩敞者为舱:是。

      4.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名词。

      ②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形容词。

      5.而: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并且、而且。

      ②启窗而观:表承接,不译。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却、但是。

      6.之:①径寸之木:助词,的。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词,这。

      7.其:①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

      ②其人视端容寂:那。

      ◆同义词

      1.约——可:大约

      2.历历——了了:清清楚楚

      3.状——然:……的样子

      六、拓展延伸

      联系原文考察古汉语中数词使用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展开全文阅读
      1.找出文中的数词并分析其特点

      ①长约八分有奇。②左右各四,共八扇。③船头坐三人。④横卧一楫。⑤为字共三十有四。⑥苏、黄共阅一手卷。

      由此可见,古汉语中一般情况下,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也就是说,数词+名词。而现代汉语中则有较严格的数词+量词+名词形式。

      2.小结数量词的用法

      (1)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2)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一(幅)手卷   一(个)人

      一(张)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块)抚尺

      篆章一(枚)  一(条)舟

      为人五(个)  为窗八(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奇巧。

      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盖大苏泛赤壁云。

      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能以径寸之木……鸟兽、木石。突出王叔远是“奇巧人”,有不同凡响的雕刻技艺。

      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二、背景链接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文章中雕刻家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这件事的拘束。如大苏泛赤壁是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黄鲁直和佛印陪同。

      三、整体感知

      1.这是—篇古代的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有何特征?

      [交流点拨]核舟。手巧(体积小、构思巧、雕刻的人物、字数数量多)。

      2.说明顺序是什么?请具体说一说。

      [交流点拨]

      (1)空间顺序:中——头——尾——背;

      (2)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船头、船尾。

      (3)先主后次——正面是主,背面是次,所以先写正面,后写背面;船舱是主,船头、船尾是次;苏东坡是主,黄鲁直、佛印是次。

      3.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交流点拨]

      列数字:“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体积有多大,长有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东西,都各有其数,读来一目了然。

      作比较:“通计一舟……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与“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者精湛的技艺。

      四、文本探究

      1.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显示出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高超技艺。

      2.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交流点拨]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真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从文体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表达方式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五、拓展延伸

      按空间顺序介绍一件你喜欢的物品,要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六、布置作业

      教学至此,敬请完成《高效课堂》本课作业。

      板书设计

      核舟记总记王叔远在雕刻技艺上的卓越成就核舟的主题分说舟的正面船舱船头船尾详写舟的顶部题名印章略写空间顺序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核舟记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优质课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