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高考范文
阅读:1213  2019-04-23
标签: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19年高考必背范文之哲理思辨
哲理即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通常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它是 人生观的理论形式。它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态度等,相比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而言,它的表现形式通常是智慧箴言式。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 思辨能力首先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例如,能区分鸡蛋和鸭蛋,这不能算有思辨能力,因为仅凭经验观察就能够区分鸡蛋和鸭蛋;若要搞清楚“鸡和蛋谁先谁后”这个问题,只靠经验观察是不够的,必须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才行。

      哲理思辨是从对立面中认识它们的统一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思辨型文章就是指在立意、构思等方面融注了辩证思维因素的作文。常见的有论争型、质疑型、辩证思考型三类。论争型就是对同一命题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质疑型就是对似成定论的见解、格言等生疑质疑,在作文构思时排开常规习见的思路,站在对面的角度去思索,即“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立面、旁面”,提出与世俗传统迥然有别的观点。

      哲理思辨型作文多以寓言、哲理类材料呈现,本专题精选相关作文题及范文,帮助考生快速学会写此类文章,突破这一难点。

      二、审题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写出几个中心立意。

      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

      小鸟对蚯蚓说:“我也要走了,你不走吗?”蚯蚓说:“我还是想留在这里。”小鸟拍拍翅膀,依依不舍地飞走了。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继续埋头松土。

      甲虫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起来。

      几年之后,小鸟回来了,带着一群伙伴,它们嘴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小鸟惊讶地发现,这片土地已经变得松软,还长出了小草。蚯蚓说:“你离开的这段时间,甲虫和我一起翻土堆肥,这里渐渐变好了。”

      小鸟和伙伴们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大地上开满了鲜花,蝴蝶和蜜蜂也来了。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人与土地的故事,是人世间古老而常新、朴素而动人的故事。人对土地,不应只是索取、侵占、掠夺、破坏,还要有奉献、付出、回馈、反哺。

      这则寓言讲述的,就是动物们(人们)通过各自的努力让逐渐贫瘠的土地开满鲜花、重归富饶的故事。这是一个小故事,又蕴含了大道理。

      材料的构成要素是“土地”和“动物们”。

      “土地”具有象征义,可以指代故土、家园、集体、民族、国家,或传统文化、教育、文学等领域,或某个团队、组织,它是母体、孕育者,它曾经“丰饶”,后来“逐渐变得贫瘠”,再后来“变好”“开满了鲜花”。

      “动物们”中,有回归者:离乡又返乡的小鸟,它眷念故土(依依不舍),带回来的是代表希望、生机与外来经验、技术的“种子”;

      有坚守者:埋头松土、默默耕耘的蚯蚓;

      有支援者:甲虫,它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

      显然,小鸟和蚯蚓是故事中当之无愧的双主角,甲虫是第二主角,而被开满鲜花的大地吸引来的蜜蜂与蝴蝶,则只是配角了。

      行文应以土地为大背景,加上某个动物对土地的感情和具体做法。两者不易割裂来写。

      能重点写一种动物(小鸟或蚯蚓)与土地的关系,即可。能综合多种动物的表现,进行梳理、提炼,则更佳。

      泛泛而谈地写个人的修养品质,如脱离材料内容谈“追逐梦想”“坚守信仰”“感恩回报”“默默奉献”“合作共赢”,或者脱离“土地”这一大背景,而写对其他某个个体或者对个人工作、学习、生活,都视为不符合题意,不建议超过45分。

      以甲虫为主体,可立意为:愿意奉献自我,创造第二故乡。

      以蜜蜂和蝴蝶为主体,未抓住材料重点,可视为部分偏离题意。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作文材料中的动物,实际指向、照应社会中的人。能由动物延伸到人,联系社会实际,可使写作内涵更加深远,更具有社会意义。

      综合角度:做大地的建设者 / 让故园开满鲜花 / 让家园又响起牧歌 / 心系故里,不问去留 /我爱这土地 / 对土地的“反哺” / 我们,都未离开 / 你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蚯蚓角度:土地上的守望者/坚守者 / 鲜花送给平民英雄 / 蚯蚓的精神 / 坚守与耕耘

      小鸟角度:从离乡到回乡 / 离开你,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 我,从未离开 / 我会再回来的 / 吾心所念,在吾乡 / 身在异乡,心在故园

      2、阅读下面材料,写出几个中心立意。


展开全文阅读
      周国平先生说:“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立意】

      名言哲理类材料一般不长,但一般审题难度不小。这则材料涉及的主客体不断游移变化,语词概念较多且寓意深远,所以考生更不容易理解和把握文意,难度很大。一会儿“他”是人,一会儿“他”又变成了植物,他还“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根据以往的审题观察,多数考生的注意力一定会放在最后的“开花”上,这绝对没错,问题是,他们总是拿“开花”与“浇水”“施肥”“结果”反复作比较,便简单地把“开花”解读为“展示自己”之类,但往往在文体确立和分论点深化上出现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又应该注意什么呢?我们在回答后者中一并作答。

      首先,审题思维意识要更灵活、开阔。一般地,当把握不准材料寓意时,材料中的每个字句都是解开密码的“钥匙”,但同时也可能是“羁绊”。你看, “浇水、施肥、结果实”都是动词,“开花”,也是动词,而且跟“结果实”相对,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和结果,但似乎有本质区别,“结果实”一般比喻有收获,出成绩,那么“开花”是什么意思呢?于是,解读往往陷入困境。怎么办?强调两个意识:

      第一,类比迁移中的事理提升意识。即在构思立意的时候,便首先要把这个哲理类材料所涉“事物”提升到“人”这个层面,这是哲理类材料立意分析的基本策略,也是审题的基本要求。

      第二,文体意识。像这类名言,本就高度哲理思辨化,审读材料,学生往往受惯性影响,一味执拗于议论文文体,结果是大量作文立意雷同近似。其实,擅长抒情文的学生不妨换一思路,去写写夹叙夹议的散文或抒情文,或许是上策。

      具体怎么做?在化实为虚的意识下,适当注意表达方式的选择运用。比如在对“开花”语义和寓意进行挖掘的时候,化实为虚,不再从本身去寻找,而去寻找发掘“开花”的一般象征义、比喻义,如“开花”比喻象征生命成长的重要过程如吸纳吞吐、生命的节律,或展示呈现成长的精彩,等等。然后沿着这样的思路去想像,演绎,对比,抒情,注意语言的运用和主旨的“形散神聚”,一般就可能比较有特色和新意了。(见例文)

      其次,寻找暗示语。名言哲理类材料作文往往言简意深,多用比喻,或有暗示等思考线索。如本材料,就有暗示语。周国平先生这段话的前面部分,就有个判断句,“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这句看似无关紧要,所以很容易被同学们忽略,其实它非常关键。“讲究实际”四字,实际上是暗示和提醒读者,后文所示的各种做法,诸如“浇水”“施肥”“结果实”云云,就是“讲究实际”的表现。但有同学可能有疑惑了:不少人就是空想幻想太多,而讲究实际的想法和做法恰恰是我们需要的,为什么要否定或有微词?不错,让你辩证看待这个问题,正是材料命意所在。所以,论证时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必须依据材料作出正确合理的解读。

      根据这个思路,作者略带否定的“讲究实际”一语,暗示的意图,或者说,“讲究实际”的对立面或反面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抽象”一下(这个“抽象”比较关键)。原来可能是类似于“拥有幻想、理想”“看得远点、开点”之类,是一种人生态度或工作策略。经过如此多维分析思考发现,原来,材料的深层寓意与中央电视台那句比较经典的广告词“人生只是一段旅途,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沿途欣赏风景的心情”的含义大体吻合一致。“结果实”就是“结果”,而“开花”就是“沿途的风景和心情”,也就是说,这里要你谈论的是,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要忘却生成、关注、呵护或欣赏自我生命的任何过程和姿态等。

      最后,把握好论点和分论点的层次展开。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从学生普遍水平推测,不排除少数学生思虑过多,延伸过度,比如,把“开花”仅仅看成是展示自己,从而大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立意于“展示自己”本来不错,但不少学生论着论着,立意重心就很快过度偏移了。因为,从事理逻辑说,“开花”象征生命的美好和精彩,难道,“结果”就不是“展示自己”,就不“美好”“精彩”?实际上,“开花”和“结果”都是事物发展成长的阶段,具有同等价值和意义。因此,严格地说,材料的寓意就不完全指向“价值和意义”,而更多指向“过程和状态(姿态)”,如上分析。那么,分析议论的全过程,就需要关注“过程和姿态”这样的内涵来展开,比如,正面推论,关注过程和姿态就是关注生命事物质量,关注内涵发展,就是关注细节,关注结果;反面分析,就是自我修炼,就是提防毁败,等等。因此,对名言哲理类短材料的审题立意,提炼论点固然重要,但“多个心眼”,多点思路,衍生好分论点,也着实不可小觑。

      3、阅读下面材料,写出几个中心立意。

      无拘无束、轻灵飘逸、不受限制的是水;矢志不渝、一往无前、追求自己目标的,是水;遭遇阻碍、迂回曲折、百折不挠的,是水;以自己的洁净刷洗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不计个人得失的,是水……无论如何变化,永远不失其本性的,是水

      以上材料对你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阐述你的理解,表明你的态度。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这是一个比喻型的话题,审题的关键仍在于把握比喻的本体。“水”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但水所呈现的某些特点犹如现实生活中人们身上的某些特点。因此,把握准其与人的品格相似的结合点是打开思路的关键。无论从材料本身出发,还是向外延伸,水的默默奉献、团结向上、刚强坚毅、宽容大度、不懈追求等品质都是你打通文思的切入点。 

      行文立意不必拘泥,可以是自然的、生活的、哲理的、思想的,只要能就“水”的品质而阐发你的观点,突出文体的中心就行。如:第一,根据作文材料的提示,写水即可滋润万物,孕育生命,也会吞噬生灵、造成灾难;或者由水“能把坚石滴穿”“更可以穿峡破谷”,阐发水的力量及如水的精神;或者由人不能没有水,自然不能没有水发挥开来,呼唤保护水资源。第二、联想水的其他特点,如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大度量的,是水,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雾,或凝结成晶莹如镜的冰,但不论变化如何,仍不可失其本性的,还是水……然后找到人与水的相似点,构思成篇。

      你可以旁征博引,大发议论,阐述自己的看法;可以触“题”生情,大发一番惊叹;可以联系自身感受,叙写一段经历;还可以发挥想像编写故事。取材角度可从自然、社会、人生、文化、历史等方面选择,宜小不宜大,宜具体忌空泛。一定要绕开拙于议论,缺少经历,不会抒情的缺陷之垒。

      三、满分范文【阅读以下范文,总结其优点,并背诵重要段落以作作文素材】

      审题训练1 标杆范文1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展开余文
      无论丰饶还是贫瘠,无论开遍鲜花还是满目荒芜,这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她像母亲一样无私地养育了人们,因为她随时随地都在牵动人们的心魂和情思。也许有人会像故事中脚踏实地的蚯蚓,始终不离不弃,守望着这片土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点一滴地改变土地的面貌;也许有人要学展翅高飞的鸟儿,到远方去寻找资源和友伴,将希望的种子带回家乡,播撒在大地上;也许还有人和甲虫一样,怀抱同情心和同理心,帮助远方的伙伴建设他们的家园——路径可能不同,做法可能相异,共同的是对土地的热爱之心和感恩之情。

      这片土地可能很小,小到只是我们足下的一乡一村。但人们对土地最初的认识和情感,正是来自于这一片片乡村的土地。对于从农耕文明的土壤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来说,乡村是很多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古代中国的诗人们以诗言志,乡思和乡愁是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精神母题之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今日中国的乡村建设者正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江南,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领袖针对乡村片面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建设主张;15年来,浙江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外经商的生意人回乡担任村干部,远道而来的老外在莫干山开起了“洋家乐”,一个个生态村、民俗村、花园村、文化村次第建成。坚守者久久为功,援助者蹄疾步稳,归来者善作善成——许多在城市化进程中曾经凋敝了的中国乡村,正在和浙江省乡村一样,展现新的面貌,绽放新的生机。

      当然,这片土地也可能很大,大到成为我们心中的泱泱家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是中国人念兹在兹的共同家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古代中国,无论富如明朝、强如前清、开放如唐宋,也无论积贫积弱、落后挨打如晚清,中国人始终赤胆忠心,忠贞不渝。“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今日中国,正在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无论留守本土或留学归国的中国子民,还是来自海外的各国才俊,有凤来仪,笃志笃行,无数人的努力,正在共同托举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和辉煌。

      或许,这片土地还很远,远到和我们生活似乎并无关联的异域他乡,远成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浩瀚地球。但是,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茫茫宇宙中,人类命运与共,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诗人的歌咏代表人类共同的心声。“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领袖的号召引领人类共同的未来。

      坚守者初心不老,归来者仍是少年,援助者心手相牵。是的,令人牵挂的是这片神奇的土地,让人投入的是这片希望的土地。事实上,对于每一片土地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往往既少不了如蚯蚓一般的坚守者,也需要如小鸟一般的回归者和甲虫一般的援助者。正是大家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我们的家乡才会有更加美丽动人的千山万水,我们的家国才会有更加美丽富裕的千村万户。

      审题训练1 标杆范文2

      让大地开满鲜花

      这是动物和土地的故事,也是人类和大地的故事。土地是动物的家园,土地曾经以她的丰饶供养动物。当她贫瘠时,动物们会松土的埋头翻土堆肥,会飞翔的四处寻找资源,它们用共同的努力回馈土地,建设家园。大地也是人类的母亲,大地曾经水草丰茂,鲜花遍地,硕果累累;大地也曾经繁华落尽,焦土万里,满目疮痍。在这样的大地上,人类一代代繁衍生息,一点点创造文明,一页页书写故事。

      在大地上生活和劳动,这是动物和人类共同的使命。所不同的是,除了生活和劳动,人类还会记录和创造。让大地开满鲜花,人类一篇篇讲述动物和土地的故事,也一篇篇讲述自己与土地的故事。

      让大地开满鲜花,首先是源于对大地的热爱。有热爱,守初心,这是故事的第一章。“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经典之作;“我爱这土地”——这是万千诗人的直抒胸臆。是的,生于斯长于斯,人类对大地总是怀有最朴素最本原的深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不是一种浮泛的普通的感情,而是赤子对母亲的深情,与生俱来,与血同流,与魂同在。《地球,我的母亲》——文学家郭沫若会用母亲来喻指地球;《人类与大地母亲》——历史学家汤因比也以视大地为母亲一般的情感来书写世界历史。“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诗人的歌咏代表人类共同的心声。正因为这样深沉而又执著的爱,蚯蚓会坚决留守,甲虫会远道而来,小鸟会不舍离开而又执著归来;因为这样深沉而又执著的爱,人类会热泪盈眶地默默体会,也会热血沸腾地高声歌唱;因为这样深沉而又执著的爱,大地上重新开满了鲜花,大地上永远生机勃勃。

      让大地开满鲜花,其次是基于对大地的坚守。怀梦想,不放弃,这是故事第二章。“人生充满劳绩,但却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这一经典命题揭示了人生与大地之间的诗意关系。事实上,不管身在何处,人类的心永远惦念着乡土和家国,从未有片刻分离,所以有流浪天涯的民间歌女所唱的“家山北望泪沾巾”,有民族英雄文天祥所吟的“不指南方不肯休”。不仅如此,人类对大地的坚守还永远怀抱着希望和梦想,所以在任何艰难困苦之中都不言放弃。山河破碎,家国飘摇,戴望舒却仍然“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仍然对这土地“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正因为这样不离的坚守和不弃的梦想,动物的家园重新开满鲜花,人类的家乡永远充满希望。

      让大地开满鲜花,最重要的是在大地上劳作。能奋斗,加油干,这是故事第三章。除了爱和希望,戴望舒还“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这就是劳作的力量,奋斗的力量,有所作为的力量。正如歌里所唱的那样,“为她幸福为她富裕为她兴旺”,世世代代的人们在这土地上生活、劳动和奋斗,“为她打扮为她梳妆为她增光”。

      这是一片生你养你的土地,这也是一片厚德载物的土地。有热爱,守初心;怀梦想,不放弃;能奋斗,加油干。因为爱的初心,我们希望大地母亲幸福;因为不弃的梦想,我们坚信大地母亲幸福;因为不懈地奋斗,我们为大地母亲创造了幸福。就这样,我们让大地上开满了鲜花。“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是动物和土地的故事,也是人类和大地的故事。

      审题训练2 标杆范文

      哪一朵花为自己而绽放

      漫步花园,惬意地享受着云树的荫蔽,满目的葱茏,满足的微笑。正欲合上双眸,她却惊异地发现,原本一贫如洗的绿漠上,那么多的星星点点,那么美,那么耀眼,却似乎没有一朵为自己而绽放。

      是不懂花语,还是过于自私?

      想想,开花,不就是历练、萃纯么?开花,所经历的吞吐吸纳,难道不就是生命的孕育?日落日出,悄无声息,或绚丽,或灿烂,或丰韵;渐变,而至突变。弄花非人人可做,花语,亦非人人可懂。花之需求,花的性情,实在表征着一切生命本原和本质。有道是,“落红不是无情物”。亘古自然与人和谐佳处,早已缀满无边无际烂漫花形花色花语的动人密码。

      这样想着,还有什么可担忧、怀疑,甚至抱怨的?

      总有人不依不饶,给出种种理由:播种施肥不就是为了丰收的果实么,花不能吃,整这些好看不中用的花瓶为的什么?此一态度,看似颇通人情,也许颇有市场,但我们即以井蛙之见浅俗思之,如果没有美丽的花儿为自己招来蜂蝶与鸟雀,它又何以结果?没有多彩的花儿为这个世界“张灯结彩”,你我又如何把握前进的方向?历史又怎会如此厚重而灿烂?所以,常有人只会为最直接的目的而埋头苦干,这本无可厚非,不过正因此,他似乎忘了,某个本不该放弃或忽略的过程或环节,往往却是导致困难、碰壁或者失败的因缘。  

      此刻记起,哪位曾给了我们这诗意般哲理点示,“也许,就是那不经意的一转身,命运之神便与你擦肩而过。它只能哀叹着在你陷下去的洞上附上一层薄薄的春泥,插上一朵蒲公英,承载着下次的希望顺着朝阳渐行渐远。”因此,在辛勤耕耘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迷失自我,不妨常提醒自己:结果,也许不是最重要的,生命或事物的任何过程和姿态,哪怕开花那一瞬,都不要轻忽,更不要忘记!因为它们,同样的美好,或者一样的不好,都是我们的机缘遇合,只要你或参与,或注目,或洗礼;只要初衷还在,过程动人,哪怕有点惊心,有点恍惚,又何妨它们依旧风神。

      其实,我们本不需如此纠结徘徊,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一直都盛开着一朵洁白的雪莲,这个十足物质化的社会,我们也渐渐物质和实际化了。孩子们抛开了童真,少年郎抛开了梦想,中年人抛开了希望,老年人抛开了回首。如果有一天,我们在贫瘠的原野上看到了一束花,一丛绿,那是不是还会感到惊喜,顿觉心颤?为什么不让这惊喜持续,这心颤留守?!灿耀漫山的花朵,何尝不是永恒的乐趣与希望?!

      浮生若梦,无妨就当它是梦,尽兴地梦它一场;世事如花,无妨就当它是花,从容地赏它无限。无论如何,不忘却开花和畅梦的所有过程和姿态,同于我们欣赏云起云落,仰观朝霞万千变化。

      审题训练3 标杆范文

      水的风姿

      我不能不赞美水,因为它是大自然所创造的奇迹,是生命之源。只有水的存在,生命才会谱写出美妙的曲子;只有水的存在,大自然才体现出勃勃生机;只有水的存在,世间才存在海纳百川的壮丽奇观。是水,演奏出大自然与人生的美妙乐章!


展开余文
      水的品质自然是令人钦佩的,不必说它矢志不渝,一往无前,不必说它迂回曲折,百折不挠,更不必说它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气质。但我最欣赏的,莫过于那种飘逸和洒脱。因为这种风姿,潜藏着君子的风度,溢发着自然与乐观。

      那日,我走过村边的一片浓绿的草地,来到一条清凉而潺潺流动的小河,那一瞬间,我焦躁的心瞬时间平静了下来。于是,我便坐在河边浓绿色的草地上,静静地倾听。那的确是一首美妙的曲子,我知道,这是潺潺的流水由感而发的。静听这美妙的曲子,我的心灵似乎变得如溪水般澄澈,我想,这也许就是水所具有的飘逸洒脱的君子般豪情所致。这般豪情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那里,繁华似锦,水草丰茂,蔚蓝的天空下,鸟儿在飞翔……一切都是那么的从容,那么的自然,无不蕴含着一种飘逸和洒脱。

      后来,我深深的领悟到美景能使人陶醉,美文能把人感化,而这水的风姿,则能使人心如明镜,穿越时空而到达另外一个美妙的世界。在那里,你可以体验十足的飘逸和洒脱。在那里,你能将忙碌与烦恼一同抛到脑后,做一个十足的自由人。

      人的精神是一个园子,它不长鲜花,就长杂草。那何不将这种“飘逸洒脱”栽种于你的精神之园呢?如果它在你的精神之园里生根发芽,那代表你已具备了“水”的气节;如果它在你的精神之园里茁壮成长,那代表你正在逐渐完美“水一般的风姿”;如果它在你的精神之园里长成参天大树,并遮下一片清凉,那说明你已无时无刻不在流露出君子般的豪情与斗志——飘逸与洒脱。

      人生如同一张白纸,如果你在你的笔下增添了这种飘逸与洒脱,你就能让这张白纸变成美丽的画卷,一幅代表着辉煌人生的画卷!

      我承认,我感叹,飘逸、洒脱是水最美的风姿!。 

侯晓旭

标签: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19年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19年高考必背范文之求知成长
下一篇:2019年高考必背范文之敬业奉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