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作品赏析
阅读:3838 2019-07-13
标签:
作品赏析
距离之美——对顾城《远与近》的两种解读(作品赏析)
20世纪80 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以顾城、舒婷、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派。他们的诗歌在内容上追求自我价值具有强烈的反传统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形式上追求整体象征意象具有强烈的隐喻性与暗示性。顾城的这首《远和近》仅有2 短短的25个字,在极具象征意味的语言形式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体现出的正是朦胧诗派的总体特点。
在结构上这首诗上节写你的行为我的感受。在意象上主要选取了你、我、云。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在你看与我感中错综复杂地展开。
你在看我和云我何尝不是在看你。因为我觉得也表示了我的一种注视,恰如卞之琳先生的《断章》所言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我注视着你的注视,感到你看我时很远,而你看云时却很近。由此可见诗中透露的出的一个核心的意蕴就是距离诗作的题目远与近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距离的强调。这样的诗作由于具有非常强烈的隐喻色彩,由于所有关键的语词如 你、我、云、远、近等等意义都不确定,因此难有确切无疑的答案,对它的解读实际上存在着多样化的可能。
这里笔者不揣冒昧根据个人的感悟与理解对这首诗做出两种解读。
其一 距离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诗人借此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作者反思历史拷问灵魂经历了那场旷日持久的文革浩劫政治运动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之的剑拔弩张,虽然每日见面微笑,实则彼此带着虚假的面具面。就如同地铁或公共汽车上的人群尽管靠得很近实际却各自怀着戒心心与心的距离相隔千山。
顾城通过这首诗揭示了现代人之间的隔膜、猜疑与心灵距离之遥远。
其二 距离是一种人生哲理的表达诗人借你看我、看云这个情境阐发关于远与近的哲理。既然你能看到我,说明你我的空间距离本应是很近的 很远则是心灵之间的距离。你与云之间的距离本应是很远的很近则是心灵之间的距离接近。这就告诉我们空间距离与心灵距离是不一致。现实距离很远但心理距离却可能很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此意。现实距离很近而心理距离却很远 咫尺天涯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上面两层意蕴结合起来理解顾城的这首小诗通过现实距离与心理距离之间的矛盾,暗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疏远。
顾城的这首小时在艺术上也颇具特色。
一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人通过你、我、远、近这样几对概念的组合表达强烈的象征蕴意。
二是短小精致。在看似简练平白的语言中传达丰厚的意义做到了 含不尽之意语言外。需要指出的是朦胧诗正因为其意象本身的不透明及诗歌具有的象征性,产生了众多空白点和意义读解的多重可能,给读者预留了想象的空间。文本中的这些空白正是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所谓召唤结构,通过读者的想像与联想填充与对话我们能够体会到作品丰厚的意蕴。
在我看来诗歌语言的这种含混与多义体现的也许正是顾城对意义丰富性的一种追求。
标签:
作品赏析
距离之美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美丽的错误——郑愁予诗歌《错误》解读(作品赏析)
下一篇:
小与大、真与美——周作人《故乡的野菜》解读(作品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