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高考范文
阅读:470 2019-07-18
标签:
高考范文
2015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品格成就作品
201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文章和人品
材料如下: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范文:品格成就作品
如果纵观古今中外,细数那些名人名家,仔细的研读他们的作品及他们的品行,就不难发现作品与人品之间总会存在着某种相互牵连的绳索,或许很隐秘,或许一眼就能发现,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将他们个人的痕迹印在作品的某个角落,才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如果说作品和人格的关系,那就要追溯到人格和人本身的一种关联。这让我想起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看一个人做事的动机、目的或者是行为举止,他的品格是无法隐藏的,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是啊,想要隐藏住一种品格是极其困难的事,一举手一投足,如同作品中的一字一句,一笔一画,你的措辞、语气,或是构思、想法,无一不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些细微的品格。
我们都说作品其实是拥有生命的——其中的道理蕴含于此。无论是文学、音乐、绘画作品,他们的形式仅是构成一种语言,而真正要表达的是另一个充满魅力和生机的世界,这个世界看似虚构,但它并不曾独立于人而存在,它始终折射出人们精神里的某个层面,再而联想、散发,在一种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更加丰富绚烂的世外桃源。
然而反过来,一个艺术家与它的作品完全断绝了某种联系,这件作品也将会失去生命力,因为它并不会生动,它无法体现一个人——一个真正生命个体的内心更加深层次的东西——这也是一种灵魂,是纯粹的作品无法达到的境界,这会使作品停留在肤浅的层面,这都是失去了品格作为支撑的后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作之所以伟大,是奥斯托夫斯基在经历战争后,面对过无数的磨难而催生了他人无法达到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境界,再由作品传达给世人。未能经历相同的困苦与挫折的世人,当然无法成就这样的作品。
然而对于我们,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第一步,便是树立起完整而独立的人格,那些积极的、历经万物洗礼后得到的美好心灵,才能赋予作品真正的灵魂。
【满分理由】
这是由阅卷专家组推荐的最佳立意的高考标杆满分作文,其推荐理由具体如下。
1、思想具有独特性。这篇文章,几乎每段最后一句,都有这样的句子:“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将他们个人的痕迹印在作品的某个角落,才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说明了作品中往往散发着个人独特的思想光芒,打上独特的印记;“作品中的一字一句,一笔一画,你的措辞、语气,或者是构思、想法,无一不成为人们心中的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些细微的品格”说明这种印记是极其细微的,需要我们细加辨认。“这个世界看似虚构,但他并不曾独立于人而存在,它始终折射出人们精神里的某个层面,再而联想、散发,在一种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更加丰富绚烂的世外桃源”则强调了作品的理性与精神层面的特性。这些句子,或哲理渗透,或辩证分析,或精辟奇景,达到了大多数考生难以企及的高度。
2、分析演绎严密清晰。文章抛弃了多数考生靠举例取胜的做法,而通过一种理性思维,逐步进行归纳、演绎、分析、推理,形成一种独特的论述范式,一步步引领阅卷老师进入自己的文章,与之进行沟通、交流,进而读出其丰富的思想,思维清晰、缜密。
标签:
高考范文
2015年高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谈焦裕禄精神(作文素材)
下一篇:
高考新材料作文开头写法大全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