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说课稿
阅读:2471  2019-08-29
标签:说课稿 高一说课稿 统编版高一说课稿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优秀说课稿(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喜看稻菽千重浪》。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喜看稻菽千重浪》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教材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阅读学习人物通讯有助于我们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较为细致深入地走进他人的生命世界,并由此反省自己,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报道人物的事迹,思考人物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了解通讯的特点,学会写通讯。 本文是该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对高中生而言,“人物通讯”是一种新文体,所以上好本课无论是对激发学生学习通讯的热情,还是对提高其通讯阅读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和本文的结构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1.了解学习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

      3.学习本课选材和立小标题的特点。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 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难点: 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

      四、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相比于初中,高中的学习深度和广度都大大增大,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方式是新学期的主要任务。最重要的是,此时学生大都怀有改善和提高的愿望,所以要注意语文课堂的浅显、生动,不可以给学生一个枯燥刻板的首因效应。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⑵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发现学生独特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

      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

      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点学生拓展延伸,课外通讯,强化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为高考作好准备。

      五、说教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预习任务要实在、不要太虚,其次,设置不同层级,保证学生完成基本要求外,让学生探一探摘到更高一点的果子,有助于激发学生达到更高要求的兴趣。)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第一个层次是阅读课文两遍,并标上段落号,把不会生字词的注音标上。

      (二)单元导入(因为这是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所以最好整体上介绍本单元,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有大致了解。)

      (三)三、袁隆平概述 

      袁隆平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和杂交娑研究。70年代,袁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稗”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袁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袁虽已70多岁,但仍然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与应用。

      七、走进课文

      1、老百姓都说“吃饭靠隆平,致富靠小平”。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实践是他发现趔的途径(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展开全文阅读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挑战权威 勇于创新)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的态度(坚持事实 实事求是)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目标远大 不断进取)

      八、主旨感悟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九、写法探究

      1、思考: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

      参考:

      ①叙事紧紧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展开,采用列小标题来组织材料。

      ②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多样。

      线索:课文第2-4行:“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2、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选材?

      参考:选取具体、典型的事例。

      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使人物生动,如见其人。

      3、以下两段文字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参考: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丰满人物形象、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4、写法小结:1、围绕主题选取典型事件。

      2、小标题清晰明白,结构统一。

      3、细节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

      十、拓展提高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本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都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

      参考:

      邓小平、杨利伟、袁隆平都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

      ① 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

      ② 在各自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③ 在各自的领域里,均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侯晓旭

标签:说课稿 高一说课稿 统编版高一说课稿 喜看稻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百合花》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