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阅读:639  2019-09-07
标签: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摸鱼式加班,正在毁掉年轻人
  “我现在只想快点辞职。”近日,《工人日报》记者接到一位市民的电话,情绪激动地表示“苦受单位的加班文化折磨。” 不加班等于不上进?

给记者打来电话的市民叫张言钧,目前在重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任品宣总监助理。

晚上7点,记者应约来到张言钧公司楼下,以友人的身份进入了他正在供职的公司。虽说已经是下班时段,但记者看到公司灯火辉煌,部门岗位上坐满员工,根本没有下班的迹象。

“表面上看起来大家都还在努力工作,但很多人都在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经张言钧提醒,记者才注意到很多员工的电脑页面要么是无关紧要的网站,要么是正在浏览购物网站,甚至还有员工半遮半掩地玩游戏。

他们为何不下班?记者的疑惑得到了张言钧的回答,“因为领导还没走。”

张言钧告诉记者,起初进入公司时,他也没发现什么端倪。“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加班的情况时常会有,所以开始并没有什么不适应。”直到有几次,张言钧想到手上的工作完成得都很及时,一到准点就下班,居然遭到了批评。

“领导也没有直接点我的名,只是在例会上提到有些员工上进心不够,不能把工作做在前面。”张言钧说,听到领导的话后还有点懵,还是一位同事提醒了他,“不要太急着下班,多在公司坐坐,毕竟领导还在。”

从这之后,张言钧有意识地把下班时间延后,也注意同事们在干什么,才发现大家并不是因为工作未做完加班,更多时候就是为了给领导做做样子。“领导也非常乐意看到大家都待在公司,时不时要求我们在办公室待命,周末也常被要求去办公室加班。有时候明明和一些员工无关的工作,领导也要求来陪加班,来了之后也没有什么事,大家只能坐着磨时间。”

时间一长,张言钧对这样的现象感到极为反感,但想到领导的委婉批评和同事的种种表现,他又不敢直言不讳。“不加班就等于不上进?这是什么逻辑?”张言钧一脸苦笑。

跟着领导一起“摸鱼”

记者发现,像张言钧所在单位的这种“加班文化”,还并非个例,网络上有人将此现象总结出一个词语:摸鱼式加班,意思就是领导没有下班,员工也不能提前离开。

“虽然反感,但很无奈。”一位国企员工告诉记者,他们对这种摸鱼式加班没什么大惊小怪,据他所知,大多数企业都存在,“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据介绍,有些此现象突出的单位,下班不走的领导其实也在“摸鱼”,大家心照不宣。

重庆某传媒公司的员工称,他们公司的领导是外地人,家人都不在重庆,回去也没事做,下班后就喜欢待在办公室,事实上也没有干工作,只是为了耗时间,偏偏还不喜欢员工比他先下班,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公司长时间有员工待着,这样才显得有人气。”而员工们尽管深感厌恶,但敢怒不敢言,用他们话来说:“就是为了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让领导看到自己在‘努力加班’,赢得一个好印象。”

记者发现,这种摸鱼式加班的风气还不仅仅在办公室,如今在网络上也愈演愈烈。“我们公司就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员工爱在朋友圈里晒,比如回家后继续工作,或者比如周末在办公室待到晚上,就是为了让领导看到,而我很清楚,大部分晒出来的人其实都没有实实在在做事情。”张言钧称,“都说职场如戏,全靠演技,我是真真切切地领受了。”

更为关键的是,在许多公司,“摸鱼式加班”并无加班费和补休,员工下班后干耗在公司,得不到相应补偿。

职场形式主义害苦人

“必须警惕这种形式主义对职场的侵害。”当听完记者对“摸鱼式加班”现象的描述后,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专业讲师郝德诚坦言。

郝德诚告诉记者,平时他们也会对职场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关注和分析,形式主义是目前职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通病,而“摸鱼式加班”算是一种新生的形式主义。他分析道,不是说职场中不允许加班,但如果出现频繁加班情况,应该从雇员和雇主双方找原因。如果是员工自身问题,应督促其尽快提升工作效率;如果是因为工作量太大,公司要考虑加派人手,协同其一起完成。

至于“摸鱼式加班”则被郝德诚比喻为“毒瘤”,强调这种表演式的加班只会害了职场人,用虚假的奋斗去博得领导的好印象,长此以往,工作效率并没有提升,反而让身在职场的人们陷入处处耍小聪明、投机取巧的恶性循环。“另外,从运营成本的角度来说,无效的加班也让企业无形中增加了不必要的支出。”郝德诚说。

如何杜绝像“摸鱼式加班”这样的形式主义在职场中滋生,郝德诚给出了建议:“真正良好的企业运转靠的不是领导印象,而是合理的管理机制,依靠机制去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质量,对于能够按时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雇员给予合理奖励,而对于拖延甚至偷懒的雇员进行惩罚,消除‘唯时长论’‘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现象,才能真正促进雇员的自我努力,也才能在企业内部真正凝聚奋斗精神。”

(原标题:被迫“摸鱼式加班”既无效率,又令职工反感 “领导不走我也不走”为何一再上演)

摸鱼式加班

在职场生态中,有一种加班屡见不鲜,令人感到心累:“唯时长论”“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加班现象,正在污染我们的奋斗精神。

以加班为名怒刷存在感

“如果领导晚上8点走,你要等到他出办公室的一刻,看见的是你在读文件或者敲键盘的画面。如果他问你‘还不下班啊’,你就说还有点事要提前做好准备……”一名地方国企工作人员说,这是自己“刷存在”的小秘密,“没办法,现在就是这种风气,只是为了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

是否真有这么多工作要做?他回答:“效率高的正常下班之前工作就做完了,晚上在食堂蹭个饭,等领导的时候也可以‘摸摸鱼’。”叹了口气,他接着说:“我也不求领导提拔我,其他人这么做,你不做,人家就会觉得你不上进、不认真。”

主动加班只为“博领导一个点头”的现象在职场中并不少见,有些单位甚至还成了常态,出现一种“不加班就不上进”的认识。不仅如此,这种“怒刷存在感”的形式主义加班还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朋友圈办公”“聊天群加班”俨然成风。


展开全文阅读
有这样一张照片——微弱的灯光,书桌的一角,一台已经打开文档编辑软件的电脑、一摞文件。配上一段文字:终于忙完,第二阶段又要开始了。发布时间:2019年某月某日,凌晨3点……一名企宣部门的工作人员展示了一名同事的微信朋友圈内容。

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和这名同事的工作内容几乎一模一样。从照片中文件的内容来看,这是二人合作的项目,她同事发这条朋友圈的当天下班前,工作就已做完,没有加班的必要。结果第二天给领导汇报的时候,领导着重表扬了她同事很用心、不容易,一直加班到凌晨,还给这条朋友圈点了赞。

坐班不做事,干瞪眼、做样子

曾在南京一家电器零售企业总裁办工作过的张女士介绍,当时公司有个特点,就是“领导不走,你也不能走”,“让领导看到我们艰苦奋斗的样子,成为不成文的规矩,他不走,我们就不能走,坐都要坐到晚上9点”。

王女士表示,由于实在受不了这种工作作风,自己最终选择辞职,“辞职后,感觉人轻松了,年轻了好多”。

有相似遭遇的还有在北京工作的王律师。他说自己上司时不时会让下属在办公室待命,周末也常被要求去办公室加班。“有一次,老板出差回来,晚上6点多下飞机,让我们全体留在办公室等他,说是马上到。结果晚上9点多才出现。然而,来了之后也没有任何事,大家互相干瞪眼3个多小时。”

“活儿没干完,大家都会自觉加班。”王律师认为,因为职业的特殊性质,不一定非要在办公室加班,早点回家干活儿也一样,要所有人都在办公室摆出一个“大阵仗”实在没必要。

不少受访者表示,确实是工作需要的加班肯定会尽力而为,但是走形式、摆阵势、做样子的加班,真的让人很心累。还有受访者直言,公司的形式主义加班已经让其心生去意。

奋斗要注重效率和业绩

不少公司职工表示,企业要发展,员工必须要奋斗,但绝不靠形式主义加班这种“假奋斗”来实现。奋斗的过程,必须注重效率和结果导向。

湖南某国企负责人余莉莉认为,企业要树立不看苦劳、看功劳的导向,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加班,不加没必要、没效率、没业绩的班,不鼓励大家做很勤奋、没业绩的“小白兔”。

还有企业负责人认为,一旦出现加班现象,应该从雇员和雇主双方找原因。如果是员工自身问题,应督促其尽快提升工作效率;如果是因为工作量太大,公司要考虑加派人手,协同其一起完成。

“千万别让形式主义加班污染了我们的奋斗精神。”中南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颜爱民教授分析,解决形式主义加班,途径是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质量。劳动时间的长短建立在岗位特点的基础上,过去,劳动密集型、发展粗放型的产业居多,不多干、不加班可能就没有效益;如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离不开奋斗,但更需要企业聚焦内涵式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水平。

短评:不加班=不上进?

别让“形式主义加班”污染了奋斗精神

机关、企业有时时间紧、任务重,职工加班是常事。但如今,一种新的“形式主义加班”正成为不良风气在职场中蔓延,不仅员工有苦难言,也让职场内的奋斗精神变了味。

“别人加班我也加”、“领导不走我不走”,已成为现在许多人“约定俗成”的职场潜规则。加班不是为了完成没做完的工作,而是加给领导看,做给同事看,变成在领导面前“怒刷存在感”的一种方式。有的企业和单位甚至竞相攀比加班时间,以加班时间论英雄,仿佛加班越久越努力,给职场内部风气带来不良影响。

对于这种形式主义加班,许多员工虽然反感,但也无可奈何。有位员工表示,“我也不求领导提拔我,但其他人这么做,你不做,人家就会觉得你不上进、不认真。”

“不加班=不上进”,这是当下职场中形成的一种奇怪论调,也是人们被迫“形式主义加班”的心理诱因。领导总是期待员工能在正常工作时间之余能为公司创造额外的价值,而“加班”是最明显、也最能量化员工工作态度的指标。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人在加班期间并无工作可做,而是摆阵势、做样子,谈不上什么奋斗与上进。如果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并无成果的人抓住“加班”这个机会在领导面前“露脸”,得到领导赏识;而那些从不加班、充分利用上班时间为企业创造更多业绩的人却被扣上“不努力、不上进”的帽子,无疑是对人们奋斗成果的不尊重,更是对奋斗精神的消解和误读。另外,员工不断被“形式主义加班”的浪潮裹挟,大量私人时间被无意义的加班所消耗,也会让员工感到身心俱疲,为企业奋斗也无从谈起。

“形式主义加班”盛行的背后,既有企业过度榨取员工劳动价值的冲动,也有高高在上的“官本位”思想在作祟。在这套“形式主义加班”逻辑中,员工干事不干事,能不能干事,看的不是工作的实际效果,而是领导能不能看见。在一些扭曲了的职场文化中,只有领导看见了,工作才有意义,升职加薪才有希望。有些领导甚至会要求员工陪自己一起加班,将员工加班强行与为企业奋斗联系起来,对强制加班带来的价值和付出的代价视而不见。这种以领导个人态度而非实际工作成效为导向的加班,将在员工内部滋生惰怠、投机取巧、效率低下等问题,对企业发展而言无异于舍本逐末。

企业要想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和奋斗,但决不能靠“形式主义加班”这种伪奋斗来实现。奋斗的过程,必须注重结果导向,以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作为评判员工的标准。企业与其在员工的加班时间上斤斤计较,不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员工创造宽松、有奔头的工作环境,激励员工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干事创业,才能真正做出实效,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来源:半月谈

摸鱼式加班,正在毁掉年轻人

真的不会起名  2019.05.24 21:25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新词:摸鱼式加班。意思指有些人上班不认真,但下班后,领导不走自己也不走,以加班的名义怒刷存在感,博得领导的好印象。

这种摸鱼式加班,正在毁掉年轻人。

前不久,工作才8个月的表妹向我吐槽,她想跳槽了,因为受不了公司的加班文化。

表妹刚入职时,下班时间到了,竟没有一位员工起身下班。因为是新人,她入乡随俗,没好意思先走,后来才知道公司有个“领导不走我不走”的潜规则。

工作了一段时间,她越来越体验到公司“形式主义加班”的文化。她时不时被上司要求在办公室待命,周末也常被要求去办公室加班。有时候明明和她无关,可领导要求其他人也要来陪加班,来了之后也没有什么事,大家互相干瞪眼大半天。

其实受摸鱼式加班之苦的员工,并不少见,网友的留言扎心了:

“身边好多这种弄虚作假的,一边玩王者农药一半等领导下班;五一加班去打游戏,发朋友圈装加班拿三倍工资…偏偏领导就喜欢这种人,工资加的也最多,凭什么?”

“我们工地上只要是领导检查,你就是没有活儿也得在那待着,还必须搞出一副真抓实干、热火朝天的样子。要是赶上午饭时间领导检查,那就得等到检查完才能开饭。”

“前公司3000多人,我们部门好多人加班就是为了凑加班时长。同期入职的人工作都没有我做得好,我上班好好工作,准时下班,反而被视为没有上进心,甚至以缺乏积极主动性为由绩效给我评C,气得我直接辞职。”

“周六周日一大早因为点小事,部长临时通知我去加班,到单位1个小时,完成工作只需要半小时,然后他没啥事就在办公室看小说,一直看到下午孩子课外班下课。部长不走,也不让我们走,一个部长看小说,四个科员在办公室陪着干瞪眼,一坐就坐4、5个小时,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职场如戏,全靠演技,为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混个脸熟,博个好印象,摸鱼式加班愈演愈烈。“怒刷存在感”的形式主义加班还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朋友圈办公”“微信群加班”蔚然成风。

我家先生原来也在一个“摸鱼式加班”的公司工作。他们部门在一间大办公室里,老板的房间在门口的小玻璃间,谁早退谁晚走老板看得一清二楚,当然员工看老板也一清二楚。


展开余文
先生本来工作很高效,上班的8小时全力工作,完全能够准时下班,可到了下班时间看看周围同事,再看看老板,都在埋头苦干,先生不想鹤立鸡群,于是也只好坐着,熬到老板离开,他才离开。

老板家在外地,天天晚上都可以加班啊,反正回去也无聊,在单位还可以蹭网络、蹭空调。可员工不一样啊,除了工作还有家啊,陪加班,把家庭放于何地?孩子管不了,我们家成了丧偶式育儿;家庭顾不上,生活的重担都落到了我一人身上。

更可怕的是,在公司,你必须要表现出很忙碌的样子,谁先走谁工作不饱和,老板会给那个表现得最忙的员工减工作量,给先走的员工增加工作量,还要找先走的谈话,个人绩效也受影响。

先生被无效加班摧残,最终选择了离职。而他的那些戏精同事,继续假装自己很努力,可结果不会骗人,几年后公司亏损,大幅度裁员,同事们去找工作才发现,没有一技之长,30岁以后靠投简历已经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了。

在中国,号称加班就是奋斗,所以各种摸鱼式加班也滥竽充数,玷污奋斗精神。上班时间工作不积极,下班时间争相表现,形式主义加班,正在毁掉年轻人。

硅谷程序员正相反,他们每周也只上5天班,每天工作8小时,几乎不加班,即使加班也是自愿加班。有硅谷程序员表示,在硅谷,你只有不断思考、学习、创新,给自己增值,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你才不会被淘汰。

而那些996员工,由于缺乏学习时间,很可能在5年后被淘汰!

知识就像牛奶一样是有保鲜期的。如果你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那你的职业生涯便会快速衰落。不断学习、投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职场致胜法则。如果你总是摸鱼加班混日子,日子也会混你,最后的输家是你自己。

加班不可怕,摸鱼式加班才致命,遇到这种“高效反成缺点,干得好不如演得好”的公司,一定要断舍离。

但舍弃一份让你赖以生存、衣食无忧的工作,也是有前提的。当你能力不够、业务不精时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你需要这份薪水让你生活,需要这份工作让你修炼与成长,这时候你只能忍,还是随大流和大家一起加班吧。

但陪加班也要高效,这便是你职场精进的好时机,努力学习、投资自己,默默积蓄力量。当你经验攒够了,有资本、有能力了,当你足够强大时,就没必要再加班做给谁看了,不用惯着领导,到点就走,不行就换工作。

这一点,我们真该学学日剧《我,到点下班》里的东山结衣。剧中,每天时钟一到18:00,东山结衣就会立刻起身,收拾东西,然后准时打卡下班,去赶18:10的半价啤酒、吃小笼包,享受美食,尽情享受下班后的快乐时光。

想当年东山初入职场时,也是忙到一个月加班100小时以上,当然很多加班也是无效的。后来有一次上班时她从楼梯摔下来撞了头,差点没命,她才下定决心,不再勉强自己,轻装上阵。直到面试了100家公司,她才找到接受她“准点下班”的公司。

为让自己准点下班,她工作时拼尽全力。每天提前5分钟到公司,把一天的任务写在一张张便利贴上,集中精力工作,完成一项撕一张,把所有工作消灭在8小时以内,不让自己成为工作的奴隶。

正因为如此,当上司让她加班时,她才有底气说“不”。不加班,是东山的自律,她在职场不但没有退步,反而晋升为总监,她的人生也越来越精彩。

人生只有一次,不如好好努力,让自己有实力选择一份喜欢的工作,有能力对自己不想做的事说“不”,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摸鱼式加班”意味着管理机制失效

来源:红网 作者:向秋 编辑:田德政 2019-08-25 17:16:26

时刻新闻

“我现在只想快点辞职。”近日,在重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任品宣总监助理的市民张言钧,情绪激动地表示“苦受单位的加班文化折磨。”像张言钧所在单位的这种“加班文化”,还并非个例,网络上有人将此现象总结出一个词语:“摸鱼式加班”,意思就是领导没有下班,员工也不能提前离开。(8月25日《工人日报》)

“摸鱼式加班”在一些单位大行其道,其动因,一是有的员工以加班为名刷存在感,为了让领导看见自己“艰苦奋斗”的样子,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二是随大流,免得成为领导和同事眼中的“另类”“异类”,被认为不上进、不认真;三是投领导所好,有的领导非常乐意看到大家都待在单位,时不时要求部属在单位待命,周末也常被要求去办公室加班。

“摸鱼式加班”的危害不容小觑。“摸鱼式加班”影响员工与家人的团聚,影响员工的正常休息,长此以往会令员工感到身心疲惫。“摸鱼式加班”是用虚假的奋斗去博得领导的好印象,单位工作效率并没有由此提升,反而让身在职场的人们陷入处处耍小聪明、投机取巧的恶性循环。“摸鱼式加班”是无效的加班,从运营成本的角度来说,也让单位无形中增加不必要的支出。

若因工作确实需要的加班,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奉献和奋斗。“摸鱼式加班”,表现为“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台灯为领导而开”等现象,是走形式、摆阵势、做样子的加班,说到底是形式主义。“摸鱼式加班”问题出在领导身上,表明单位不是靠制度管人,而是人管人,意味着管理机制的失效。

避免“摸鱼式加班”,就要坚持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一个单位良好的运转,靠的不是领导印象,而是合理的管理机制。要树立不看苦劳、看功劳的导向,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加班,不搞没必要、没效率、没业绩的加班。依靠管理机制去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质量,对能够按时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给予合理奖励,而对拖延、偷懒、投机取巧的员工进行惩罚,消除“唯时长论”“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现象,才能真正促进员工的自我努力,也才能在单位内部真正凝聚奋斗精神。

文/向秋

“摸鱼式加班”是形式主义“怪招”

商丘日报 05-20 04:37

  在职场生态中,有一种加班屡见不鲜,令人感到心累:“唯时长论”“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加班现象,正在污染我们的奋斗精神。一名地方国企工作人员说,这是自己 “刷存在”的小秘密,“没办法,现在就是这种风气,只是为了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是否真有这么多工作要做?他回答:“效率高的正常下班之前工作就做完了,晚上在食堂蹭个饭,等领导的时候也可以‘摸摸鱼’。”(5月17日人民网微信公众号)

  应该看到,靠“摸鱼式加班”刷存在的在职场中大有人在。也正如媒体指出,主动加班只为“博领导一个点头”的现象在职场中并不少见,在有些单位甚至还成了常态,出现一种“不加班就不上进”的认识。而且,更应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这种“怒刷存在感”的形式主义,不仅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借助朋友圈、群聊等“加班”的也有之。

  “摸鱼式加班”显然是不良风气。因为,一则其目的不纯,只是为了博得领导关注或者满意;二则更是对自身时间的浪费;三则更不利于职场诚信的构建。倘若每个人都使用这样的假招数,不仅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更有可能贻误事业的发展。无论怎样讲,这种为了加班而加班,甚至为了面子而加班的行为都要不得。

  规避“摸鱼式加班”,一方面,需要企业和员工树立正确的“奋斗观”。诚如专家所言,“千万别让形式主义加班污染了我们的奋斗精神。”诚如其言,一旦出现加班现象,应该多方面找原因加以改进,比如,是员工自身问题,应督促其尽快提升工作效率;是因工作量太大,就应考虑加派人手,协同一起完成。

  另一方面,对于用人单位管理者而言,应增强管理智慧。比如,有的企业负责人就表示,应树立不看苦劳、看功劳的导向,不鼓励大家做很勤奋、没业绩的“小白兔”。因此,企业管理者也应该做到以身作则,按照作息制度上下班,在人员选拔任用上也应注意凭借“功劳”,而不能只看“虚假苦劳”,打消员工“不加班就不上进”错误认识。

  总而言之,“摸鱼式加班”是形式主义“怪招”。对此,当给予正确认识。况且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领导不走,你也不能走”现象,体现的是企业管理不民主,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对此,企业管理者更当引起重视,通过完善管理规章制度,让员工放心大胆行使自己的合法休息权,而不是靠虚假招数应付。同样,其他类型用人单位也应该这样。

【基层说】领导不走我不走,“摸鱼式加班”你图个啥?

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习近平

“摸鱼”,是基层对某些形式主义加班的“亲切”称呼。“摸鱼”既是对加班状态的客观描述,也是对加班者心态的妥帖比喻。

今天,基层减负专题推出第二篇文章,聚焦基层“摸鱼式加班”的现象。

奇,领导不走,谁也别走

“领导不走、我不歇”、“宁愿不吃饭,也要耗着干”、“上班一杯茶、下班忙疾书”、“加班不为忙工作,只为领导看的见”……

以上这些怪现象在基层屡见不鲜,甚至成了工作常态,小组将其总结为3种类型:

“习惯性加班”,一般以单身青年为主,周末朋友之间聚会比较多,而在平时,与其在家里无所事事,不如呆在办公室充电或娱乐,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如果说这种“摸鱼”对正常工作影响不大,那么下面2种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攀比型加班”,也是一种“表演型加班”。虽然在上班时间工作已经完成,但为了表现自己,奉行“领导加班我加班”、“同事加班我加班”原则,在朋友圈和工作群分享自己加班状态的“朋友圈办公”、“聊天群加班”。

“运动型加班”,主要在运动式治理中“滥竽充数”。我们在某县调研时发现,在脱贫攻坚中,有些同志操作电脑不熟练,写作速度也很慢,面对大量的填表任务,很多人采取轰轰烈烈的“过场式加班”,熬到一定时间后,领导无奈之下只能换人操作。

怪,加班“摸鱼”,好处多多

下班后不好好地玩耍,留下来“摸鱼”,为什么呢?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评价机制出现了问题。

追求考核的可视化与数量化,缺乏对工作的实质性考察。实际上,很多基层工作是以事件和问题为导向的,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并不适合可视化与量化。比如,我们经常遇到“不说不写等于没做”、“时间多等于做的多”的怪圈。实际上,一个人工作好不好,通过开会交流以及同事、群众的评价就可以评估出来,而不是靠加班时间来衡量。

扭曲的上下级关系,使得加班成了展现权力的一种方式。正常的上下级关系中,按职能分工,完成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即可。但某些领导,自己不下班,下属也不许下班;下班前,还会各个办公室巡视一遍;有的临下班或者周末前,临时布置任务……忌惮考核压力,“领导不走我不走”渐渐成为潜规则。

“形式主义加班”成“免责金牌”。受制于客观条件或者自身能力不足,一些“不可能任务”,让很多基层干部被动选择了“摸鱼”。“摸鱼式加班”虽于事无补,却至少表明了一种态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虽然属于滥竽充数,但是在数量化考核下,干部可以借此免责,将其归因为外在条件限制。


展开余文
减,不缺花招缺实招

“摸鱼式加班”,一方面使工作缺乏了严肃性,另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无谓的加班也凉了基层的心。如何从“摸鱼”中解放出来,让大家下班后快乐玩耍呢?

考核不以加班论英雄,不仅要“观其行”,也要“听其言”。考核不是依靠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要靠深入群众,深入下级的内心。通过谈话、开座谈会、群众评议等方式,真正了解下级的所思所想,了解其工作困难,指出其工作问题,促进其成长。

不摆架子,真正关心关爱下属成长。官僚主义滋生形式主义,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关爱,而不是“关心关爱一张纸,严管问责一本书”。他们恰恰是“不缺督导缺指导,不缺问责缺问候,不缺决心缺恒心,不缺花招缺实招。”

尊重工作规律,不能揠苗助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别是在“大干一百天”等运动式治理当中,要大兴调研之风,深入了解基层干部能力,理解客观条件给工作带来的困难,为基层干部减负的同时,也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总之,干部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年轻干部,他们的人生刚刚展开,他们需要成家立业,也需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不能将大量光阴浪费在形式主义的加班当中,而耽误了他们的成长。

作者/刘景琦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

比起熬夜,“熬日”更可怕

文:梁爽来源:哪梁爽哪喜庆(ID:zheliangshuang)

博主“千面娇娃杨老师”曾说:跟熬夜对应的是,你每天白天在办公室无所事事装忙赚表演费,叫熬日。

在我看来,超标的伪工作就是熬日,让你事倍功半,透支激情,麻痹内心,产生挫败感和倦怠感。

>>>01

伪工作,职场普遍存在朋友聚会上,一位朋友抱怨她的伪工作:

上早班车后,先打开指定学习APP攒积分;

到单位后,打开定位,登录打卡系统签到;

电脑开机后,点开学习软件播放被选修课;

午休时群里收到答题通知,然后扫码作答;

下午开会,她做会议纪要的时间比开会长。

她感慨规定动作没做好,小则影响个人工资,大则影响集体评优。等做完规定工作,留给业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有没有上班,看签到签退的时间;有没有开会,看有没有签名打卡;开会开得好不好,看工作留痕规不规范。有时学习系统在线人数较多,导致界面打不开,得一遍遍刷网页;有时钻研业务,临时说要答题,钻研业务的心流时间被强行打断。朋友越说越激动,说自己的工作目标是成为业务骨干,但深受工作中的伪工作的折磨,让工作和学习浮在表面,流于形式,浪费时间,影响心情。朋友说的伪工作,职场上随处可见,仅用1年就学完4年制MIT计算机科学课程的学霸斯科特扬说:所谓的“伪工作”,指的是查收邮件、浏览网页以及对未来影响短于6个月的任务,虽然这类事项与工作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并不能帮助你实现重要的工作目标。同时,在工作时间内虚度光阴,一事无成时,也是一种伪工作的状态。

>>>02

伪工作,需要宽容理解每个人的工作中,都有伪工作。我觉得,越是大公司、大机构,伪工作占比越高。我以前的公司,有次要给有关部门出具情况说明,先拟好电子版内容,找主管过目修改后,申领印有公司名称的抬头纸打印,然后填写盖公章的申请表,经主管、部门经理和分管经理三级审批,才能把章盖上。对此我有抵触情绪,后来听说不是跟效率过不去,而是曾有人私盖公章造成重大损失。以前说隔行如隔山,现在同行也隔山。规模越大的公司,专业分工越细致,每个流程点的操作人员和检查人员,都有相应的指导文件和考评指南。操作岗位有人离职不会影响运转,监察岗位有人越权不能掀起波澜,制约以制衡。变更哪颗或哪几颗螺丝钉,业务还能正常运转,启动“招聘-培训-上岗”,培养皿中的适岗员工立马上手。由于分工细致、权力分散、流程控制造成的伪工作,虽存在效率损耗,但也保证大局安稳。所以,提到伪工作,如果你像我朋友那样全盘否定、全面排斥的话,你需要消化更多负面情绪,做出更多心理基建,用有上限的时间精力,去抗衡伪工作带来没下限的情绪疲惫。

>>>03

伪工作,更需时刻警惕有些伪工作是公司文化的跑偏——公司装忙。正经业务没多少,却让人不得闲,熬鹰式加班,下班前开会,周末搞团建。匆匆上马的立项项目,忙活几天又被砍掉;整天开会头脑风暴,风暴不出建设性结论;得了建群狂热症,群数总比人数多。有些伪工作是公司管理的应付——个人装忙。你让我学习积分,我静音播放;你让我休息时开会,我直播加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事务性的忙碌把自己灌醉。朋友圈给领导点赞,微信群为上级捧哏,虽然没什么成果,但真的忙翻了。

习惯伪工作后,渐渐活成和菜头所说的“大公司里的活死人”——你提升的未必是业务能力,而是做员工的能力,就是提升自己好用的水平。

无论在哪打工,无论为谁打工,无论和谁打工,都能面带微笑,理解命令,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执行完毕,习惯加班、补锅、背锅,习惯写邮件、写总结、写PPT,习惯有条不紊地和其他部门扯皮,按照公司风格完成任务。所以,别看自己一天忙忙碌碌,就被劳苦功高的自己感动,定期自我复盘:提升的是业务能力,还是做员工的能力?是忙于工作边角料,还是攒下核心竞争力?

>>>04

真工作,才是硬核指标伪工作,也难以避免;真工作,才是立身之本。我心中拎得清的职场高手,能区分真工作和伪工作,并将其调和成最佳配比。我们中的大多数之所以又忙又累,钱少愁多,很可能是总工作时间很长,但真工作时间很短。其实,真工作的所需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短。哥伦比亚大学的乔西戴维斯博士,在《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一书中说,当生理系统处于最理想的状态时,每个人都可能表现出令人惊讶的理解力、情感控制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决断力,但其实这种时间段不会持续太长。作家毛姆说,达尔文每天工作3小时就成了著名科学家,作为一个作家,每天3小时的工作时间就足够了。麻省学霸斯科特扬说:如果每天能投入四五个小时,来完成重要的工作,那么你就战剩了世界上95%的人。

>>>05

如何压缩伪工作,增强真工作?

1,记录工作日志斯科特扬提出记录工作日志,操作很简单,只需记录每项工作的起止时间,坚持几天,然后分析。首先区分并划分伪工作,我的经验是:如果是项目型的工作,引入报关术语“净耗”的概念。净耗是加工生产中,物化在单位出口成品中的进口料件数量。拿我写作来说,随便看一篇文章,这是伪工作;只有确定选题后,找到有参考价值的文章,甚至引用部分内容在成稿里的是真工作;如果是指标型的工作,结合公司的KPI,再来斟酌自己的KPI,公司KPI规定数量,但自己的KPI规定种类的数量。拿我上班来说,公司规定我每天完成10单,我会希望这10单里种类多元,让我接触到更多案例,查阅更多资料,询问更多牛人。对于想做业务小能手的我来说,伪工作也分轻重,重复性工作>沟通型工作>定工作计划>上下班通勤>合群型工作。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真工作时长达4小时,如果上班遇到棘手的案例,当天写作任务就减轻。因为我知道,以我的思辨力和专注力,再增加工作时长,达不到心中的质量OS标准,还会让身心疲惫滋生怨气。

2,降低伪工作占比伪工作可能更劳累。脱口秀演员呼兰说,活少还要装成活多的样子,用表演术语来说,叫无实物表演。言下之意是装忙难度更大。而真工作可能更轻松。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心流”概念,做某事时进入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做完后充满能量且非常满足。回电话、回邮件、填表格、填报销单、完成规定动作等,纠察每项伪工作,看看有无必要和改善空间。如果有,记在小本本上,当向上级的反映通道开启后,用数据说明,用措施说服。如果暂无,尽量不要耗损心绪,不带感情色彩地去做,而且找自己精力不好、效率低下的时段去做。伪工作的时间有2个更好的分流途径:一是分流到真工作,二是分流到休息或玩耍。3,提升真工作比重为真工作创造一切条件,乔西戴维斯博士经研究,提出一些小窍门:

声音方面:安静无噪音最好,白噪音次之,断断续续的说话声最不利;

光线方面:自然光最佳,灯光中优先偏蓝光,调暗灯光能激发创造力;

收纳方面:尽量清走办公桌面和电脑桌面的干扰物,关掉各种提示声;

饮食方面:多吃含糖量低、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时补水;

训练方面:运动能降低焦虑,提高反应力和执行力,冥想能提高注意力;

心理方面:分辨出哪些工作最易消耗心理能量,投入真工作前尽量避免。

用好一天中效率最高的2-5个小时,把身心脑调试成最优状态,去做真正重要且有价值的事情,余下的时间,完成那些不太需要策略性或创造性思维的工作。

还在伪工作的你我醒醒吧,熬日比熬夜隐蔽多了,也可怕多了,与君共勉。 

侯晓旭

标签: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0年高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高校食堂设最低消费,打饭阿姨穿低胸潮装
下一篇: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8位考生集体放弃清华北大引热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