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362  2019-09-11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乡土中国》研读指导课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重庆市求精中学 范莉萍

      一、课程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要求包括:“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价,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本堂课主要完成的是“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

      二、教材分析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是他根据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而成。它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思想性。学生需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入下去,运用科学可行的办法持续研读,完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再创造,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研读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整本书阅读的第四课时,学生此前已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学习了具体的批读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有了深入思考、探究问题的初步尝试。但因为缺乏系统连贯的研读经验,加之当今的时代和费老写作的年代已有很大变化,学生要深入研读,理解文本、切实把握文本价值还存在问题。本堂课试图以“无讼”的专题为例,教会学生研读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以“无讼”为例完成对其内涵、原因和当下意义的探讨。

      2.运用“从具体现象中提炼概念”“在具体事物里核实概念”的方法完成“无讼”的专题研读。

      教学重点:研读“无讼”专题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探究研读问题,思考其在当下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多媒体、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师材料:《<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重庆出版社,2018.9)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教学用书》(重庆出版社,2018.11)

      学生材料:《<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重庆出版社,2018.9)

      教学环境: 学生4——6人组成小组

      七、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

      活动一:故事导入,理解研读

      教师活动:

      一、通过小说《白鹿原》的一段土地纠纷案引入:      

      白鹿原上,李寡妇先后将自家的一块水地卖给了鹿子霖和白嘉轩。为了争夺这块地,白鹿原上的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发生了家族斗殴。两家剑拔弩张,都申明绝不就此罢休,倾家荡产也要打赢官司。

      师:同学们猜猜白鹿两家的这场纠纷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生答:打官司/依靠法律……

      师PPT展示

      致嘉轩弟

      倚势恃强压对方,

      打斗诉讼两败伤。

      为富思仁兼重义,

      谦让一步宽十丈。

      师:这样遇到纠纷不诉诸官府,不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在乡土中国里叫什么?

      生:无讼。

      师:什么是“无讼”?你是如何理解“无讼”的?

      生答

      师:零碎→引出研读

      以乡土社会处理矛盾纠纷的独特方式引入,激发学生对研读的兴趣,并确定研读的依据。3分钟

      教学活动二:方法指导,梳理内涵

      二、以费孝通研究问题的方法切入,指导研读实践。

      我这种尝试,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属于理性知识的范畴。它并不是虚构,也不是理想,而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性质,是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既然是从具体事物里提炼出来的,那就得不断地在具体事物里去核实,逐步减少误差。——《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  P18

      《乡土中国》中的哪些地方运用了这样的方式去解决纠纷?请找出这样的例证。

      1.听讼,折狱的程序: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板,然后一方面大呼冤枉。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个“獐头鼠目”,必非好人,重加呵责,逼出供状,结果好恶分辨,冤也伸了,大呼青天。P99


展开全文阅读
      2.他的公式总是把那被调解的双方都骂一顿……接着教训了一番……他依着“应当”的告诉他们。这一阵却极有效,双方时常就“和解”了。P100

      3.某甲抽大烟……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接着动用了整个伦理原则,小儿子……大儿子……老父亲……P101

      学生活动一:

      结合这几处的实例,你能总结出他们解决纠纷的过程有何共通性吗?

      1.调解人:权威地位

      2.方式:调解

      3.原则:伦理

      依据费孝通研究问题的方法,从本书的具体例子中梳理总结出研读对象的内涵。10分钟

      教学活动三:深入探究,原因分析 

      学生活动二:

      乡土中国采用无讼的方式解决纠纷的原因是什么?在任务书中找到相关内容并整理论述。

      1.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P27

      2.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P28

      3.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P90.91

      4.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合适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P93

      5.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P94

      6.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P101

      7.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P120

      结论:礼治社会   乡土中国熟悉、稳定的特性 引导学生从乡土中国的特点出发,探究乡土社会采用无讼的原因。12分钟

      教学活动四:联系当下,思考意义

      学生活动三:

      无讼的调解方式在当下是否还有积极意义?举出相关事例并发表你的看法。

      我们依然需要“礼治”“教化”“调解”。

      ——P8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

      联系当下实际,探究无讼在今天的积极意义。  12分钟

      教学活动五:总结方法,整合思维

      研读方法总结:

      1.提炼概念

      2.核实理解

      3.分析原因

      4.当下意义

      总结研读方法,让学生加深印象。 2分钟

      八、任务布置(1分钟)

      1.就今天的研读问题整理相关资料,写一篇探究中国“无讼”的专题小论文;

      2.每小组从P158-168的研读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班长做好统计,避免题目重复,研读成果的形式以小论文为主,其他形式亦可)

      3.组内分工,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

      要求:运用今天所讲的研读方法进行研读;十天后在班上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乡土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乡土中国》批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