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阅读:704  2019-09-12
标签: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悬壶济世,妙手仁心,魂兮归去,爱留人间
 2019年7月26日上午,陕西省友谊医院,95岁的“一线医生”吴合安静地走了。遵照她生前遗嘱,家人为她完成了眼角膜和遗体捐献。

很多人听说过吴合,因为她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家免疫变态反应科,在恢复免疫功能为原则的防治反复感染、过敏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显著成果;她退休后还坚持坐诊到94岁,看病不做重复检查,开最便宜却最有效的药,几十年来先后接诊5万余名初诊患者。

入党74载,吴合历经血与火的淬炼。鲜为人知的是,吴合曾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在上海医学院组织和领导学生爱国运动;她曾是浙东游击纵队后方医院负责人,在战火纷飞中救死扶伤;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医疗工作,曾两次荣立三等功。

吴合说过:“无论时代怎么变,好医生的衡量标准不会变,那就是有仁心懂仁术。”

腰膝无法下楼,她就改在家里出诊

1984年,60岁的吴合光荣退休。

闲下来的日子,吴合也曾去老年大学学过国画,但她很快就主动要求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医院对吴合进行返聘,这一干又是30多年。医院也曾劝说吴合在家安享晚年,但都被她拒绝了。2015年初吴合开始义务坐诊,不拿任何津贴和补助。后来因为不慎伤到腰膝无法下楼,她就改在家里出诊。

吴合的家就在医院隔壁的家属区。家里陈设简单朴素,数量最多的就是椅子和凳子,方便来看病的患者候诊。

每天早晨,吴合起床吃过早餐,在电脑上查阅邮件后,便会坐到客厅的沙发上等候病人上门,唯一的变化就是不穿白大褂了,而是一身居家打扮。茶几旁边,是一捆捆病例,那是吴合多年的习惯,对每一位患者,她都会详细询问、记录病情,并将病历进行编号造册、建立详细的病程记录,以便跟踪随访。

病人去医院挂号后,再到吴合家看病。看完病,吴合的“助手”、已经退休的二女儿朱建平会带着病人回医院拿药,每天如此。

对前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吴合都有一套标准的诊疗程序。她从不让患者做重复检查,当患者来电咨询时,她都要告诉患者把现存病历和检查结果带来参考。

“哪里不舒服?”“在哪家医院看过病?开的什么药?”“你知道这是激素吗?”“平日爱感冒吗?出汗多吗?”……吴合一连串干脆而仔细的提问,让一位专程从甘肃陇南慕名而来的病人有些诧异。“吴大夫问得太细了,患病两年来,我头一次与医生这么深入交流。”

不仅如此,触诊后,吴合还会让病人读书,那是她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为患者编写的《过敏性疾病及复发感染疾病的免疫治疗》。然后给病人介绍治疗思路,讲解服药方法,并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来电。”

“病人来了都要念书的。念书是要让病人了解病因、治疗方法。不是说给开了药就完事儿了。这对病人自觉治疗很有帮助。”吴合的二女儿朱建平说。

“朋友介绍说吴大夫好,我才大老远赶来,没想到她问得细看得细讲得更细。”一位患者告诉记者,吴合给他开了1个月用量的药才不到一百块钱,其中最便宜的每盒只要八毛五分。

陕西省友谊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马晋秋回忆:“吴主任对每个病人都是这样,我尽量给你把病治好,尽量少花钱。她常常跟我们说,病人得病本身是灾难,家里有一个病人,这个家负担就够重的了,千万不要让他多花钱。”

“人的价值在于奉献”

熟悉吴合的人都知道,她生活极为简朴。“我和她几十年一直打交道,很少见她穿新衣裳,老是一身白衬衣、蓝裤子。”马晋秋回忆,吴合一件灰色毛衣穿了十几年,袖口都磨出了毛球。

但面对因贫困辍学的孩子,吴合总是格外“大方”。吴合家有本厚厚的杂志,里面夹满了她从1993年至今给希望工程、盲童金钥匙行动、春蕾工程及贫困地区学生的捐款证书,那一沓厚厚的汇款单上囊括了许多的城市和乡镇。20多年来,她共捐助贫困学生81人,累计金额76400元。

从小在吴合身边长大的外孙女孙雅楠,至今难忘姥姥送给自己的结婚礼物。

“在婚礼上,我想让姥姥讲几句话。她站在桌前,说借此场合希望大家都能够救助贫困儿童。我觉得很突然,姥姥做这些好事从来都不说的。”孙雅楠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一个个信封,抽出里面的汇款单、成绩单、信件、图画,铺了满满一地。

“我给雅楠夫妇俩送了一个礼物。从今往后我会以他们两个的名义来捐助两个孩子,捐助款还是由我来出。”吴合在婚礼上的话,引来全场掌声雷动。“我能感觉到那种由衷的钦佩,真的好自豪呀。”孙雅楠说。

“人的价值在于他向世界给予了多少,而不在于索取多少。我是一名医者,我的一生都是想要在这个社会的角角落落发挥自己的作用。”早在2001年,吴合就亲自填写了遗体捐献申请,之后又签署了无偿捐献角膜志愿书。她立下遗嘱:“自愿捐献遗体、眼角膜,不要送花圈,可将准备买花圈的费用捐助失学儿童上学用。不要买寿衣,一切从简。”

吴合去世后,家人遵从她的遗愿,不设灵堂、不摆花圈,不开追悼会。家人、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分享她传承给家庭的敬业精神、对医学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善良、正直的人生态度。

在吴合为患者答疑解惑的微信群里,患者们纷纷表达不舍:“吴合医生是我见过最好的医生,她对病人更像长者关心家人一般,永生难忘”“百姓的好医生,一路走好”“愿她在天堂里依然幸福快乐”……

天台山上的白衣战士

吴合家的客厅里,她曾经为病人看病写病历的桌子上,如今摆放着一幅吴合的画像,画里的吴合神情慈爱、眼神坚定。那是吴合的大儿子朱建军通过画笔表达对母亲的哀思,“我就是想把母亲那种共产党员的底气画出来”。

1945年6月,还是上海医学院三年级学生的吴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任上海医学院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

“按照党组织的要求,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同学,组织读书会,请进步人士讲演,参加和组织学生爱国运动。”吴合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其间,吴合参与组织了“五二〇”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运动。

1948年8月,刚刚毕业的吴合被国民党列入黑名单搜捕,组织上考虑到她的人身安全,安排她到江苏金坛工作。同年9月,中共浙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决定在天台山麓的宁海山洋地区建立后方医院。吴合随后被派往天台山,任浙东游击纵队后方医院院长。

1949年3月2日清晨,第二次进攻天台城的战斗打响。3日深夜,一批伤员送到外湖村。“当时伤员近40人,我连夜走山路去了,掌灯笼换药包扎。”吴合后来回忆,伤员的伤口刚刚处理好,山下的“交通”送来情报,说有“情况”,于是大家又抬起重伤员往深山转移。几经周折,伤员们在下深坑竹林里的两间茅屋暂时安顿下来。后来为安全考虑,后方医院又搬迁到人迹罕至的上深坑龙潭背。


展开全文阅读
“在山中竹林里用毛竹搭了‘公馆’,里面是竹片编的‘钢丝床’,通铺及单铺是给伤员睡的,工作人员睡地铺。”吴合写道。医院条件十分简陋,从房顶、围墙、病床,到镊子、换药碗、夹板都是竹子制成的。当时收治的多是伤情严重、生活无法自理的伤员,吴合总将自己的竹席铺在病情最重的病床中间,便于观察伤员病情变化。她还不怕脏不怕累,用竹筒为伤员接尿,甚至将竹叶衬在手上为伤员接取大便。

“我当时忙得不可开交,两个小腿和腰上长了不少脓疮,但是我不舍得吃一片药。”吴合在回忆文章里写道,“一双到膝盖的袜子一直没工夫脱,里面的疮流脓到结痂都没有动过。”

后方医院的工作人员童曼林曾向吴合提意见:“你平时全心全意为伤员服务,可自己的双腿化脓成这样子,也不好好治一次。”吴合当即说:“那好,你就在我身上学换药吧。”并不懂得医药知识的童曼林就这样笨手笨脚地在吴合身上练习换药。此后,吴合每天都抽出一小时,对后方医院的年轻人进行培训,内容有微生物、人体解剖、战地救护、伤口处理、药理、配药、换药、消毒等。讲到打针,吴合就让学员在自己身上练习静脉注射、肌肉注射。

曾在后方医院工作过的方山撰文回忆:“有个刚解放过来的伤员创口痛得熬不住了,抄起床前小便用的竹筒给了吴合当头一敲。伤员中的几个党员批评他,反复讲道理。他后来向吴合公开道歉,还主动要求‘关禁闭’。吴合却连连摇手,说当时自己换药时手劲可能重了些,加重了他的伤痛,请他原谅。”

《浙江天台县妇女革命运动史概况》中记载:“吴合任后方医院书记、院长,白求恩式忘我工作精神深得伤病员、指战员和当地群众的爱戴和好评”。当时的一名伤员陈渭富班长解放后写信称赞吴合:“每当我学习《纪念白求恩》时,眼前就浮起了她的身影。”

1949年6月浙江天台解放,浙东游击纵队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吴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军区台州军分区医疗队队长,后又调任宁波军分区医疗队队长、萧山35军104师建工6师医疗队队长,其间两次荣立三等功。

来年,我还给你们看病;来世,我将祝人类康健

1954年,吴合转业至陕西省友谊医院(原陕西省建筑中心医院)任内科主任。她组织医疗队为分布在陕南陕北崇山峻岭中的“三线”建筑工人进行普查、普防、普治工作。

即使只有一名工人所在的山中工地,吴合也要求走到。地处偏僻的病人需要输血,没有血源,她是O型血能配上,就主动无偿把血输给病人。“1977年,我是赴城固县天明公社医院的农村医疗队队长,上山要走70里路。有一次没赶上公共汽车,我从下午一点走了六个小时,在傍晚七点才走到。”吴合曾回忆道。一次一个小孩阑尾炎穿孔腹膜炎,患者没钱,她就打电报叫爱人急汇300元,从血站买血输给患儿。

马晋秋1977年刚毕业时,在吴合带领的内科工作。“当时我对吴主任特别敬畏。无论是病例书写还是查体问诊,她对业务要求都特别严格。”马晋秋说,“我们也怕跟吴主任一起下乡,她一下去常常连轴转,没个休息时间。年轻人都受不了,吴主任却还干劲十足。”

在马晋秋眼里,吴合一直是这样,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要位置,不谋私利、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地治疗病人。

“有一回,我遇到一位河南的患者,问诊时发现他的地址有些熟悉。一问之下,才发现我曾经帮吴主任去邮局给他寄过药。”马晋秋说,吴合不但会用自己的钱给病人买药,有时遇到病人没地方待、没地方吃饭,她都会把自己的钱拿出来。

1980年,吴合赴美进修一年,后在陕西省友谊医院创立了西北地区第一家免疫变态反应科。“她长期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通过对大量病例的总结分析,形成了一套系统、有效的诊疗方法,尤其是在恢复免疫功能治疗复发感染及过敏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陕西省友谊医院业务副院长张宏鸣说。

吴合研究的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愈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等疑难病症,被许多医院广泛应用。她带领科室采集、培养配制抗原,查致敏原及脱敏治疗,亲自参与制作“中药脱敏糖浆”“中药粉剂剂型改良”“点刺法查致敏原及口服脱敏液”等。几十年来,她先后接诊5万余名初诊患者。

吴合的小女儿朱建华以母亲的口吻写下一篇文字,作为对母亲一生的总结和对后人的祝愿:

我今生九十五岁,

生命止步于2019年7月26日10时28分。

今日的天很蓝,太阳好温暖。

我愿,手扶墙,挪到窗台,举首望青天,感觉白云翩翩。

我愿,乘轮椅,行至巷道,抚指树干,感受东风纤纤。

若能倒退三年,我还在上班,给患者诊断,疾与病不返。

若再退二十年,往返母校的讲台,抒发对上海医学院的情怀。

且当再退三十年,忙碌在医疗队乡间,为他们送药,还为他们亲身输血。

可能的话,退还在游击队医院,医生护士一人担,救护伤者,兼顾培训护理人员。

当然更想退至医学院课桌前,再聆听教授们的详细指点,拥抱一下闹学潮被国民党搜捕时,护在我前面的那些、那些同学。

倘若再退几岁,那是我的童年,游泳跳水,嬉戏在黄浦江边……

心愿,足以实现,何必往返回当年。

人,要想取得自己具有最大的成功,就是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我将继续用眼角膜详视人间,

用亲身遗体给空军军医大学学生们做教学指南。

来年,我还给你们看病,

来世,我将祝人类康健。(记者蔺娟、吴鸿波)

“只开低价药”的西安好医生走了!生命最后一刻再次感动网友

2019-07-31 20: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她要求自己“当个好人,当一个好医生”,一生为患者服务。她交代后事,不要抢救, 不要送花圈,不要买寿衣 ,一切从简。

她热心公益,20多年来资助79名贫困生,金额近7万元。每年寄出大量衣服、鞋子、书籍等。

她义务坐诊,只开最便宜最有效的药,每月药费才几块钱。她,一心为患者着想!为给没钱患者买药,常把自己的存折送去救急。

年轻的医生说,从她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更是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

她就是陕西省友谊医院免疫变态反应科专家吴合。

老人去世后,儿女遵照其生前遗嘱为她完成了眼角膜和遗体捐献。吴合生前曾说:“无论时代怎么变,好医生的衡量标准不会变,那就是有仁心、懂仁术。我一直努力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人,当一个好医生。”

安详去世

遗体和角膜都已捐献

在陕西省友谊医院,一提起吴合主任,人们记得的不仅是她传奇的一生,还有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精神。

55岁退休后,吴合本可以在家安享晚年,但她却接受医院返聘,选择继续出诊、服务病患,这一干又是40年。直到临去世前不久,她还躺在床上坚持给慕名上门求医的患者看病。她说:“只要我能干一天就多干一天,身为医生我有义务为患者看病。”

堆积成山的医学书籍,一本本给外地患者邮寄药品的快递单,一摞摞摆放整齐的患者病历……7月30日,小布来到吴合老人临终前居住的地方,不大的房间内摆放的全是与医学、患者相关的物品。吴合老人的大女儿朱建平告诉记者,老人是7月26日10时28分逝世的,享年95岁,走得很安详。

“自愿贡献遗体,贡献可供移植用的器官和角膜等,不要送花圈,可将准备买花圈的钱捐助失学儿童。不要买寿衣,只穿原来的衣服,一切从简。”一张简单的白纸上是吴合老人在2001年给儿女写下的遗嘱。朱建平动容地说,遵照老人的意愿,没有进行插管等抢救措施。母亲去世后,省友谊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纷纷赶来,大家一起简单地告别,空军军医大学随后派救护车将遗体带走。


展开余文
大爱精神

被誉为“白求恩式好医生”

和吴合老人接触过的人都说她不苟言笑,不善交际,很难把她和曾经“叱咤风云”的上海地下党联系在一起。1924年出生于河北的吴合,从小在上海长大,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部)。1945年6月,20岁出头的吴合加入了中共地下党,任上海医学院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爱国进步青年,她是当时出了名的“学生领袖”。

1948年8月,为了保护她的人身安全,党组织把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吴合安排到后方医院工作。她辗转在深山竹林里为战士们疗伤,被誉为“白求恩式好医生”。1954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吴合转业到陕西省友谊医院。1980年她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家免疫变态反应科。几十年来,她先后接诊近5万初诊患者,遍及全国各个省市以及美国、日本、荷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地。她带领科室人员采集、培养配制抗原,查致敏原及脱敏治疗,亲自参与制作和改良的“中药脱敏糖浆”“中药粉剂剂型改良”“点刺法查致敏原及口服脱敏液”等制剂和技术,曾获院科技进步优秀奖。

吴合老人的学生表示,“还记得1973年老师带队去宝鸡凤县采药,她教我们认药、晒药,讲药理、讲药效。我们从吴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更是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

吴合将毕生所学和全部仁爱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片土地,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沉甸甸的回响:当选第五届陕西省人大代表;1995年、1996年,先后获得陕西省卫生厅颁发的“505”医德奖及卫生系统“创佳评差”活动“最佳个人”荣誉称号;1997年、199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陕西建工集团模范共产党员”;2016年4月,当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义务坐诊

只开最便宜最有效的药

1979年,吴合到了退休年龄,但她离不开工作和病人,主动要求再返工作岗位。医院也曾劝说吴合在家安享晚年,但都被她拒绝了。2015年初不拿任何津贴和补助,吴合开始义务坐诊,“不给钱没关系,只要让我看病就行”。因为在吴合看来,退休了还上班是因为还有很多病人需要治疗,看病救人是自己生活的最大意义。2016年,因为不慎伤到腰膝无法下楼,吴合就改在家里出诊,由女儿朱建平在一旁帮忙。

吴合的患者大多数是口口相传慕名而来。患哮喘多年的岳师傅说,当初自己也是慕名而来,因为吴大夫不光医术好,还总是为患者考虑,开最便宜但最有效的药。吴合看好病、开对药,几块钱的药能让病人吃个把月。找吴合看过病的患者都知道,要看病先得读书学习,读的书都是吴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编写的关于免疫治疗的小册子。用吴合的话说:“病人了解自己的病因、病情,对自觉治疗很有帮助。”这样一来,看一位患者会花掉吴合几十分钟,却避免了病人过度求医的后续麻烦。

热心公益

20多年资助79名学生

熟悉吴合的人都知道,老人衣着朴素、生活简朴,一件毛衣外套穿了十几年。当国家面临灾害、山区的孩子因贫困辍学、一个个盲童想重拾光明的时候,吴合老人总是格外“大方”。老人有一本特殊的“账簿”,翻开那本厚厚的杂志,里面夹满了她从1993年至今给希望工程、盲童金钥匙行动、春蕾工程及贫困地区学生的捐款证书,那一沓厚厚的包裹单上留下了许多的城市和乡镇的名称。她每年寄出的衣服、鞋子、书籍等不计其数。20多年来,她共捐助贫困学生79人,累计金额达65800元。

虽然先后资助了79名学生,但吴老至今见过的孩子寥寥无几。孩子们只能通过一纸书信来传递对老人的感激。接受资助多年,不少孩子甚至不知道吴合性别,感谢信里有的写着“吴合爷爷”、有的写着“吴合叔叔”,但每封信的信纸和信封,老人都会细心地装订好保存,发黄的信纸背后,都有一段感人故事。

吴合常说:一个人对世人有用,生活才有意义。她几十年如一日,只要群众需要、病人需要、社会需要,她都努力去做,在任农村医疗队长时叫爱人汇款给没有钱的病人买血。病人出院钱不够,她给垫付。给困难病人送吃的……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这就是吴合一生追求的人生信条。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张黎娜

懂仁术,有仁心 

2019-08-29 09:49

【人物】“百姓的好医生”吴合

【故事】生于1924年的吴合,一生致力于治病救人。1948年,她从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部)毕业,1954年转至陕西省友谊医院并在该院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家变态反应科。1979年,55岁的吴合光荣离休,但她离不开工作、患者,主动要求“超期服役”,被医院返聘30多年。除了给人看病,她还热衷于公益事业,自1993年起给多个助学工程基金会及慈善机构捐资近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79人。从医71年,她多次获得“医德奖”“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2016年当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对吴合来说,一生都在为医卫事业奋斗着,直到生命的最后。

【点评】

说起自己的姥姥,吴合的外孙女这样评价:“她根本闲不住,一辈子唯一的爱好,就是看病。”医乃仁术,所谓“爱好”正是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

一直在为群众看病,70多年的从医生涯格外充实。开便宜好用的药,用简单有效的疗法,编写手册普及免疫知识,就算在家也要通过电话或邮件指导患者……治疗病患就是她的全部,也是医者为民的价值所在。在一生90多年的时间里,她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惧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医病人之所痛、急患者之所急,让更多人重获健康。用她自己的话说,看病救人是自己生活的最大意义。

医者,治的是病,开的是药,用的是情。退休后,吴合曾一度坚持坐诊工作,出于健康等因素考虑,连返聘她的医院领导都给她下了“通牒”,她却不在意,“不给钱没关系,只要让我看病就行”;因受伤无法在医院坐诊,她就在家里出诊,就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躺在床上给慕名上门求医的患者看病。这份医者的真情实意,早已超越了诊疗技术,温暖并护佑着千万患者。可以说,用医术斗病魔,以真心换真心,才赢得了人们的评价,“她对病人更像关心家人一般,永生难忘”。

爱心可传递,仁心会发扬。吴合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的仁爱之心,深深影响了家人。她的一位外孙女是名护士,对姥姥的一点一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说,“正是这种对医学的热爱,对患者的关心,将我也带入了医学领域”。的确,拓展生命的宽度,关键在于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像吴合所说的,“我一直努力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人,当一个好医生”。无论时代怎么变,好医生的衡量标准不会变,就是懂仁术、有仁心。

【网言网语】

虽是女子,却有着铮铮铁骨;虽是医师,也是终其一生的勇士。

——陈素华

如此高龄坚持治病救人,真是医者仁心。

——清雅

只有感动,平凡中的伟大。一生只做一件事,救死扶伤,大爱留人间。

——似水流年

“百姓的好医生”吴合:救死扶伤,大爱留人间 

2019-08-29 22:29

说起自己的姥姥,吴合的外孙女这样评价:“她根本闲不住,一辈子唯一的爱好,就是看病。”医乃仁术,所谓“爱好”正是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8月29日,人民日报)

吴合,生于1924年,一生致力于治病救人。1948年,她从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部)毕业,1954年转至陕西省友谊医院并在该院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家变态反应科。1979年,55岁的吴合光荣离休,但她离不开工作、患者,主动要求“超期服役”,被医院返聘30多年。除了给人看病,她还热衷于公益事业,自1993年起给多个助学工程基金会及慈善机构捐资近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79人。从医71年,她多次获得“医德奖”“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2016年当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对吴合来说,一生都在为医卫事业奋斗着,直到生命的最后。

简短的文字介绍,却是医者吴合奉献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她的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为群众看病,可就是这一件事让吴合的人生充满了光芒和意义。我们在生活中,能否能择一事、终一生呢,为它奉献我们的一切呢?答案各不相同。有人说,我们的一生茫然是过,忙碌也是过,都是人生的体现,为何我们不选择最有意义的哪一种呢?如吴合一般,用奉献和爱结束一生,这才是我们最高的人生追求。

一生践行爱与奉献的吴合是人间最美的天使。从医70多年的吴合,总是开便宜好用的药,用简单有效的疗法,编写手册普及免疫知识,就算在家也要通过电话或邮件指导患者……治疗病患就是她的全部,也是医者为民的价值所在。在一生90多年的时间里,她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惧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医病人之所痛、急患者之所急,让更多人重获健康。用她自己的话说,看病救人是自己生活的最大意义。我们在新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爱岗敬业,向吴合看齐,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价值体现,做有意义的事,做真正奉献的人,才能不辜负国家对我们的培育之情,教育之义。

爱心可传递,仁心会发扬。吴合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的仁爱之心,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确,拓展生命的宽度,关键在于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像吴合所说的,“我一直努力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人,当一个好医生”。无论时代怎么变,好医生的衡量标准不会变,就是懂仁术、有仁心。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应将这份爱传递下去,奋力建设新时代,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李茂)

好医生吴合:雷锋传人 妙手仁心

转载2016-08-19 10:17:52

陕西省友谊医院有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明星”医生,她就是92岁高龄的吴合老人,不善交际,衣着朴素、生活简朴、略微有些严厉,本该退休、颐养天年,但她却继续超期服役。无论是医者仁心的敬业,或是扶危助困的大爱,都是吴合老人一生的信仰。

学习雷锋,捐资助学20年。吴合老人节俭之余还不忘给希望工程、盲童金钥匙行动、春蕾工程及贫困地区学生捐款,至今受助学生有79名,累计金额达65800元。吴合老人不图名利,曾献过血,献过骨髓,并申请登记了捐献角膜和遗体,希望将自己的一切回馈于社会。这些都是吴合老人真正的财富,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无不看出生命的价值所在。

细心问诊,编著患者必读“宝典”。吴合老人会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针对每位患者书写治疗意见,从用药到饮食都写得清清楚楚,并要求患者每天把这个治疗意见学习一遍,这就是患者必读的“宝典”。用吴合自己的话说:“让病人学习就是要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病因、病情,这对患者的自觉治疗很有帮助。”这样一本积累了自己几十年医疗经验的小册子,不仅患者的病被治好,还懂得了预防知识,可谓既得鱼又得渔,这样的吴合,正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医生形象!

不忘初心,保持良好医德医风。在当今社会,受利益驱动而使医德失衡、失调的不在少数。当人们埋怨看病难、看病贵的时候,吴合老人却将病人当亲人,解除病人心病,换位思考,治病不为钱。吴医生这一生秉持的理念是“便宜药能治好的病,何必让百姓多花钱。我当医生的第一天起,我的老师就告诉我,我们当医生不是为了挣钱。”。“找吴大夫看病,便宜而且还有效果。”这是病人的普遍共识。


展开余文
以院为家,以家为院,吴合的字典里只有“奉献”。吴合老人早就到了退休年龄,可是医院离不开她,病人离不开她,于是“超期服役”35年,就算半夜有病人,她也会立刻起床问诊。在90岁的时候,吴合将“诊疗室”搬回家,她看好病、开对药,几块钱的药能让病人吃个把月,几乎都是开的老药,便宜且治病。吴合医生的世界只有患者,她的生活就是给患者看病,不计较钱财的多少,只计较病人能不能花最少的钱看好病,真可谓妙手仁心。

吴合老人一生尽职尽责,只为病人着想,学习雷锋精神,传递人间真情。“人的价值,在于给予了世界多少。只要社会需要、病人需要、孩子需要,都尽力去做。”这是吴合老人的价值观,她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

不让百姓多花钱资助贫困生 92岁医生悬壶济世之道

来源:三秦网 时间:2016-03-30 07:44:14 编辑:王玮玮 作者:石喻涵

3月29日上午8点,陕西省友谊医院免疫变态反应科离休医生吴合的家里,响起了这样的声音:“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都是呼吸道的过敏性疾病,有时也同时存在……”正在读书的是病人秦某的儿子。根据吴合看病的“规矩”,所有来问诊的病人,都要读上几页和自己病情相关的书。这本吴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编写的关于免疫治疗的小册子,依照每个病人的情况被提前做了标记。用吴合自己的话说:“让病人读书就是要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病因、病情,这对患者的自觉治疗很有帮助。” 

  让病人读书 

  这个医生有点“怪” 

  “哪里不舒服?”“在哪家医院看过病?开的什么药?”“你知道这是激素吗?”“平日爱感冒吗?出汗多吗?”……大约15分钟时间,吴大夫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你说胃酸,是怎么样一种感觉”“你吃饭的时候,是不是把饭嚼得像米汤一样”“睡眠质量好不好”“一个星期大概几天失眠”病人秦某被吴大夫问得有些紧张,患病两年来,他头一次和医生这么深入交流。“看病不是那么简单的,你的情况我知道得越详细,判断起来越有利。”吴合对秦某说。 

  问诊结束,吴大夫在秦某的病历上,贴了一张《治疗意见》,从用药到饮食,上面都写得清清楚楚。“回去了,每天把这个(治疗意见)学习一遍,免疫功能秩序正常就不犯病了。”临走前,吴合还反复叮嘱。从秦某进门到看病结束,记者看了下时间,40分钟。

  “便宜药能治好的病

何必让百姓多花钱” 

  今年79岁的段某,拿着一本发黄的病历来找吴合。这一次,吴合给段某开了200多块钱的药,其中一种药才0.80元。 

  “找吴大夫看病,便宜而且还有效果。”这是病人的普遍共识。对此,吴合是这么说的:“药有便宜的有贵的,能用便宜药治好的病,何必让老百姓多花钱。我当医生的第一天起,我的老师就告诉我,我们当医生不是为了挣钱。” 

  在吴合家客厅地上,堆放了好几摞捆好的病历。旁边更为“壮观”的是病人情况登记表,所有第一次来看病的病人都要做个简单的登记。A4纸张订成的大本子,有20多本。吴合的女儿告诉记者,“我们自己留个底,下次如果他来看病,我们就能比较有针对性。” 

  受资助孩子 

  连吴合性别都不知道 

  老人有一本特殊的“账簿”,里面记录的不是日常开支,而是多年来资助的79名贫困学生的名单。里边记录了老人每一笔捐款资助对象的情况、地址、数额、时间。 

  虽然先后资助了79名孩子,但吴老至今见过的孩子寥寥无几。接受资助多年,不少孩子甚至不知道吴合性别,感谢信里有的写着“吴合爷爷”、有的写着“吴合叔叔”,但每封信的信纸和信封老人都会细心地将其装订好,进行保存。今年92岁的吴合还曾3次献血,一次献骨髓,并申请登记了捐献角膜和遗体,她希望将自己的一切回馈给社会。 

  离不开病人的

“超期服役者” 

  1979年,时年已55岁的吴合本该光荣离休,但她却选择了“超期服役”。这一干,就是36年。 

  如今,每天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很多,但吴合由于身体限制,每天只能接待10个病人。从周一到周六,从上午7点多到下午。剩下的时间,则用来通过邮件、QQ来为那些不能来西安的病人看病。在她看来,退休了还上班是因为还有很多病人需要治疗,看病救人是自己生活的最大意义。  

侯晓旭

标签: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0年高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摔手机、剪发辫……史上“最严校规”引热议
下一篇: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万元家庭教育QQ群,是知识付费还是收割韭菜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