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2205  2019-09-16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导读——伤感
 9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话题链接——伤感

      一、字之源

      【字源演变】

      “伤”,形声字。本义是创伤。字形左边为“矢”,指弓箭,这里是说为弓箭所伤;右边表示字音。后来,古人用“人”替代左边的“矢”,表示人被箭射伤。直到楷书,才有现在的简体字“伤”。现在,“伤”泛指人或动物身上的创伤。此外,也常用来表示心情悲哀,如“悲伤、感伤”。

      【成语链接】

      救死扶伤: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泛指医务人员的职责。

      吊古伤今:凭吊古迹,追忆往昔,对现今状况有所感伤。

      恶语中伤: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诚哉斯言。

      反裘伤皮: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成语“反裘负刍”更甚于此。

      二、句之美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品读 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李煜把愁比作水,秦观把愁比作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把愁从水里捞到船上,王实甫把愁从船上搬到了车里。你知道相关的语句吗?

      (秦观: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王实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品读 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

      3.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品读 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

      三、诗之韵

      上汝州城楼

      [唐]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这首诗使人想起杜甫诗中那“国破山河在”的名句了,均有“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之感。

      赏读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诗的首句中,“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边州”写的是心所感。诗人登上汝州城楼,眼前展现的是暗淡的黄昏景色,耳边响起的是悲凉的鼓角声音,物与我会,情随景生,曾经对他来说如此熟悉的边塞生活重新浮上心头,不禁兴起了此时明明身在唐王朝的腹地而竟然又像身在边州的感慨。这个感慨既有感于个人的身世,更包含有时代的内容,分量是极其沉重的。

      四、文之理

      想起宋朝那朵卓绝一世的凄凉之花,想起了李清照。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词人,她用一支亦秀亦豪的如椽巨笔,勾画出半壁江山。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父亲的藏书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蕴如竹。她满载着少女的幸福,涉入爱河,与夫婿赵明诚琴瑟相和。他们在琴棋书画金石诗文中共享爱的甜蜜。可是婚后不久,赵明诚在战乱中病亡。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磨难中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她将椎心蚀骨的痛苦和哀愁化为凄凉的文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不是真正的伤心人,未到真正的伤心处,是断然写不出这空前绝后的哀婉之词的。李清照是深知自己生命的含金量的。她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思与家亡之恨,抽丝剥茧般进行纺织,化愁为词,为后人留下了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她的词永远被人们传诵。——《宋词的忧伤》

      自古文人之路,极少有女人大步走过。而李清照就是能著芳菲于时代的“千古第一才女”。

      典出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解读 诗人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欲语泪先流”,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一、识作者


展开全文阅读
      风雨任平生的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密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苏轼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他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散文方面,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①。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伴读] ①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现在知道“三父子”是谁了吧?

      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的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他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词的笔势纵横,气势恢宏,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②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善于融诗、辞、歌、赋、经、史入词,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入词,给词带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辛词形成了“稼轩体”的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致。《稼轩长短句》是他的代表作。

      [伴读]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婉约之词宗——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好学多才,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主要是反映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表达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这些词格调优美,热情明快,天真活泼,委婉含蓄。后期的词主要写她在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国破家亡后的悲苦心情,深厚的故国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使她的作品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随之扩大了。③前期的主要代表作是《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等。词作集有《漱玉词》。

      [伴读] ③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维的制高点。她看到了很多他人看不到的事情,寻求着很多他人不寻求的境地,这就不免有孤单的悲痛。

      二、知背景

      被贬黄州创千古名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抑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作者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

      登山苦谏诉衷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1205年作者在镇江任知府时,此时的作者已经66岁。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毗邻战争的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他不同意韩立即北伐的主张。韩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是给韩的一封“谏书”。④

      颠沛流离《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⑤

      [伴读] ④辛弃疾名弃疾,但他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⑤有人认为,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你怎么看呢?

      三、明文体

      长 调

      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字数以91字以上者为长调,例如:“满江红”“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等。长调最长的在二百字以上。例如《莺啼序》有二百四十字,可以称作已知的最长的长调。

      四、拓知识

      豪放派

      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⑥

      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⑦


展开余文
      [伴读] ⑥豪放派意境高远,词风大气磅礴;婉约派则温婉尔雅,词多柔情。可有些词人虽是婉约派,豪放起来也堪称一绝。不可一概而论。

      ⑦也许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促成了“易安体”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征吧。

      五、理基础

      1.记字音

      ①羽扇纶巾(ɡuān)       ②酹江月(lèi)

      ③舞榭歌台(xiè)   ④金戈(gē)

      ⑤狼居胥(xū)   ⑥佛狸祠(bì)

      2.古今异义

      (1)大江东去

      古义:长江。

      今义:大的河流。

      (2)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杰出的。

      今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②有才学而不拘法的;③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④轻浮放荡。

      (3)元嘉草草

      古义:轻率。

      今义:匆忙仓促的样子。

      (4)赢得仓皇北顾

      古义:落得。

      今义:博得,获得。

      (5)这次第

      古义:光景,状况。

      今义:①次序;②一个挨一个地。

      (6)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概括得了。

      今义:①用在惊讶、责备等语气的句末,表示情况十分严重;②不平常,很突出。

      3.一词多义

      (1)如

      ①人生如梦(好像)

      ②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往)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及,比得上)

      ④先生如其指(依照,遵从)

      (2)封

      ①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登山祭天,以示功勋)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分封)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疆界)

      ④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封闭)

      (3)敌

      ①怎敌他、晚来风急(抵挡,抵御)

      ②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③敌众我寡(敌人)

      ④势均力敌(同等,相当)

      (4)过

      ①雁过也,正伤心(飞过,经过)

      ②以其境过清(过分,过于)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错误,过失)

      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附文白对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⑧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我想,苏轼会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

      ⑨这几句写景真是奔马轰雷、惊心动魄啊,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⑩这里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

      ○11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苏轼写来却举重若轻,写周瑜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坡翁用心良苦。

      ○12语似轻淡,意却沉郁。

      ○13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一酹江月,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4“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妙。

      ○15无论是孙权或刘裕,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这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懦怯表现,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16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17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

      ○18自喻廉颇,悲壮之至。

      声声慢(寻寻觅觅)

      ○19七组叠词朗读起来,感觉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20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怕黄昏,捱白昼。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

      ○21前人言愁总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仅用一个“愁”字,却有九曲回肠、愁肠百结之感。真是一字一泪啊。

      任务群构建与探究

      文本构建

      念奴娇赤壁怀古

      结构图示

      赤壁怀古写眼前之景—壮美——江山如画思历史人事—风流抒一己之怀—失意、旷达人生如梦

      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写眼前赤壁雄奇的江景,联想到赤壁古战场的鏖战以及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上阕借孙权和刘裕这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下阕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为朝廷所用的激愤。

      声声慢(寻寻觅觅)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本词选取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

      任务探究

      任务探究一 一曲怀古,千古风流——鉴赏怀古词

      任务导引

      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古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

      任务设计

      1.苏词和辛词都是怀古词,抒情主人公心绪有何不同?

      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和个人身世分析。

      答案 苏轼倾慕古代英雄周瑜,从而引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喟与怅惋、“人生如梦”的长叹,可见词人深深的痛惋与颓唐。词人毕竟性格旷达乐观,尽管身处逆境仍“一尊还酹江月”,豪爽而超旷。

      辛弃疾歌颂英雄业绩,慨叹英雄逝去,旨在表达对当朝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民族投降政策的无比愤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况,表其心迹,祈望征战沙场,报效国家,抒发了词人抗金救国、光复中原的执着情怀,倾诉了无路请缨、空怀壮志的愤懑和无奈。

      2.两首怀古词都借古人抒怀,在用典上有何不同?

      答案 苏词以精细笔墨集中塑造了儒雅倜傥、智败强曹的青年将领周瑜形象。在对其显赫功业、横溢才华渲染之时,另置笔墨巧妙点染他温文尔雅的风度和幸福美满的婚姻,以一特写镜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凸显这位军事统帅风度翩翩、气宇轩昂、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及其过人的胆识与才智。表达了词人对周瑜的仰慕、对自身际遇的无限感慨。

      辛词上阕写的却是两人:三国时的孙权,南北朝时的刘裕。不像苏词那样倾笔于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风采,而是侧重于史实的濡染。孙权和刘裕都是在京口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展开余文
      下阕写了两人。刘义隆急于求成,仓促北伐,结果只落得个“仓皇北顾”的下场。词笔沉重地追述了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悼古以讽今,告诫当政者谨慎用兵,免蹈前车之辙。廉颇渴望为国出力却报国无门,词人以之自比,倾吐心声。

      3.(拓展延伸)用典是怀古诗词的特点。古诗词中典故的运用,按其来源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引用历史典故,二是引用神话传说,三是化用前人诗句。请按照以上三类分别从读过的诗歌中找出常用典故并相互交流。

      ①引用历史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引用神话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化用前人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历史典故有:“燕然”“燕然勒石”,表示对大将武功的推崇;“新丰客”“新丰”,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喟,希冀能被明主任用;“青冢”即昭君冢,用来描写塞外景色,抒发征人悲壮凄凉的情怀。

      ②神话传说有:“沧海桑田”,比喻时局变化和人事变迁;“化鹤”“归鹤”,表示人生变幻,反映一种消极的出世思想;“七夕”“鹊桥”“星桥”“牵牛织女”等,常用来写男女爱情的忠贞;“天狼”,表示有战事;“折桂”,指登科及第。

      ③前人诗句有:“玉树后庭花”“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创作的乐曲,这靡靡之音使陈朝走向灭亡,后人用这首曲子表淫靡之音、亡国之音;“阳春白雪”,用来称赞那些不容易被大众接受的高雅的艺术作品;“关山”“关山月”,是边地音乐,表达远离家乡、戍守边关的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五柳先生”“五柳”,指高人隐士,或高人隐士隐居之地。

      任务探究二 万物皆染我色彩——赏析词的情景交融

      任务导引

      情景交融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作者往往把丰富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中。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缘情绘景,缘景明情,因人设物,情景交融,使笔下的词意味幽远。景必缘情而绘,物必因人而设。本课三首词都用到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需要我们认真赏析。

      任务设计

      1.本课三首词都是如何借景物来抒情的?

      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浓墨重彩。先出乱石,峭拔险峻,势若穿空——从形状角度绘其雄奇;次写惊涛,撞击江岸,声若裂堤——从音响角度状其汹涌;再喻浪花如雪,且以“千堆”夸饰之,水大浪高,溅玉喷珠——从色彩角度描其磅礴。绘出了一幅雄浑壮丽的江山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没有纯粹的景物描写,而是有机地穿插在史实的叙述中次第出现,都是淡笔勾勒。开篇景物大至“江山”,小则“舞榭歌台”“斜阳草树”,浅墨淡抹,不着点缀。纯客观的轻描淡写,意在暗示事过境迁,物是人非。

      《声声慢》从感觉、知觉、视觉、听觉上,共写了六层可伤可愁之情境,忽寒忽暖的天气,浸透凉意的秋风,空中飞掠的大雁,满地怒放的黄花,窗外飘飞的细雨,黄昏时分的梧桐,这些景物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营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

      2.“雁”经常出现在李清照的词中,在《声声慢》中,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表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雁”这一意象往往被诗人赋予丰富的情感,常与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逆旅的游子、凭栏的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连。

      答案 词人看到大雁想到了与丈夫的书信往来,而此时丈夫已逝,美好幸福的生活已成为回忆,国破家亡,不能北归。表现了词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3.(拓展延伸)一般情况下,诗歌中写景抒情,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请从读过的诗句中举出实例。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可见,反衬手法用得好,效果更为强烈。

      答案 (示例)①柳永的《雨霖铃》的结尾“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虽说是“虚设”,但终是美景,但诗人心中却蕴涵着难以排解的愁苦。②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描写了花儿含露欲放,鸟儿林间鸣叫,本是赏心悦目的美景,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诗人以含情之目视物,物也就生情了,突出了诗人悲痛的深切。③《采薇》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雨雪霏霏,冰天坼地的寒冷,却是征夫回乡之时。

      任务探究三 纤丽与雄慨齐飞,婉约共豪放一色——赏析词的风格

      任务导引

      婉约与豪放是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两者中词人又各有不同的个性特色,使词坛呈现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象。本课所选三首宋词就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苏、辛一派的豪放词雄放慷慨;“婉约之词宗”李清照的婉约词,纤丽柔婉。词人们用生花妙笔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任务设计

      1.本课三首词刚好代表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的风格,请阅读后分析,三首词的豪放或婉约的风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案 ①从题材上看,苏词描写的是古战场情形,表现作者对古代豪杰的凭吊,字里行间透露出豪壮雄浑之感;辛词由京口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李词则以眼前庭院内秋景写出了处境的冷清,心境的清冷,悲苦愁绝。②从主题上看,苏词反映了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尽管壮志难酬,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辛词表达了雄心犹在但不受朝廷重用,难以尽展其才的苦闷心情;李词则流露出强烈的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偏居之苦。③从表现手法上看,苏词和辛词都是借古抒怀,托古喻今;李词则用细腻的白描、委婉抒情。④从语言上来看,苏词和辛词都是读来豪气干云,壮丽之情油然而生;李词读来感伤婉转,是一种怨苦凄悲之感。

      2.《声声慢》中叠词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语言特点。这首词开篇的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叠词运用通常的效果如下:①增加形象性;②表达更确切;③音律和谐,声声悦耳。

      答案 “寻寻觅觅”写动作,写出了寻觅无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环境,写出了处境的冷清、心境的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写心理,写出了心里的沉痛凄厉。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定下了全词悲苦愁绝的基调。

      3.(拓展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结合读过的诗歌思考一下:苏轼、辛弃疾的每一首词是不是都是豪放词?李清照的词是不是都是婉约词?

      答案 苏辛是豪放词派代表人物,但也不乏婉约之作。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把哀思与自叹融合,情真意切,哀婉欲绝,读之催人泪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中“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却写得如此深婉。

      李清照是婉约之词宗,但是其《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意境阔大,想象丰富,风格豪放。

      任务群阅读与实践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

      祝英台近北固亭

      岳 珂①

      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注】 ①岳珂:字肃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

      材料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材料三

      【中吕】满庭芳京口感怀

      汤舜民

      残花剩柳,摧垣废屋,新冢荒丘。海门①天堑还依旧,滚滚东流。铁瓮城②横刺着虎口,金山寺高镇着鳌头。斜阳候,吟登舵楼,灯火望扬州。

      【注】 ①海门:京口以下江面开阔,古人称海,其地称海门。②铁瓮城: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北固山的前峰。

      1.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全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C.“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解析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借用曹操的话。

      答案 C

      2.阅读材料一,回答:词中写“关河无限清愁”,词人心中有哪些“愁”?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答案 年华易逝鬓霜满头之愁,无处用武功业无成之愁,山河破碎时局动荡之愁,朝廷偏安不思收复之愁。

      3.三则材料都写到京口北固亭风景,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案 材料一抒发词人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悲叹;材料二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思想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材料三借古城京口的凄凉清冷与扬州灯火的对比,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素材积累——聚焦:坚守自我

      坚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内在涵养,坚守自我的美丽,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敏锐视角、超凡的见识,无论成功与否,都在自我拼搏中,一如既往地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坚守自我的辛弃疾

      辛弃疾在国危民苦之时,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维护正义,揭露社会时弊,以文言志,有人称其“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他出生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他从小博览群书,又习武艺,渴望能“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檄”。他二十一岁时率领五十人闯入五万金营的勇敢和果断,轰动南宋朝野,声名远播,“壮声英概,儒士为之兴起,天子为之赞叹不已”。他才干出众,但他刚正不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受到权臣排挤而遭贬,但他仍继续写文宣传抗金主张。无论自己处何逆境,他都能够把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①

      [伴读] ①辛弃疾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慨叹与无奈中度过的,但是他坚守本心,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

      在烈火中永生的布鲁诺

      布鲁诺是意大利的天文学家,具有先进的宇宙观。他不仅积极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且还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不过是无数恒星之一,宇宙中可以居住的星球是无限多的。这比哥白尼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

      布鲁诺的学说与《圣经》教义背道而驰。因为离经叛道,反动教会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当作洪水猛兽,务必除之。布鲁诺被捕后,在七年漫长的监狱生活里,布鲁诺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英勇顽强,毫不气馁,断然拒绝教会逼迫他放弃自己的观点就可得到宽大处理的诱降劝告。在1600年3月17日,无计可施的教会给布鲁诺强加上罪名——“异端分子的老师”,点燃干柴堆,将他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②

      [伴读] ②想起了塞尔维特,那位西班牙医生,肺循环的发现者。他拒绝放弃自己的观点,于1553年在日内瓦被宗教裁判所烧死在火刑柱上。他的所有著作也同他一起上了火刑场,通通被烧毁。

      坚守匠心的修笔匠——张广义

      广义修笔店,位于北京东四南大街。不到10平米的小屋,却时常有着络绎不绝的人。

      60余年,经过他手的钢笔大概40余万支。尽管现在无纸化办公、速食主义,使得用钢笔的人越来越少,但他依然“固执己见”,坚持开着这京城唯一的一家修笔店。低至几元钱的英雄,高至上万元的万宝龙钢笔,都曾在张广义的手里活了过来。③

      匠心精神,匠人情怀。真正的匠心,不是以情怀为号召,不是以灵感为动力,而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的坚守与专注: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但始终以完美主义的追求,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伴读] ③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再小的手艺,都有自己的价值。钢笔在白纸上流畅划过,书写了岁月中的点滴心情,修笔匠坠入其中,力争为其保留最久远的记忆。

      素材运用

      片段1 我想握住你的手,稼轩。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犹见你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④南宋小朝廷的苟安让你有如共工撞击不周山一般,在一次次地奋力抗争中遍体鳞伤。你悲愤,你无奈,你拍胸,你哭号,你的震天长啸只换来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弃。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然而,稼轩,你是否看见,千百年来,有一位书生同样意气方遒,要与你同饮杜康,销汝块垒。稼轩,你不是孤独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气贯虹,将永载青史,千秋万代!

      ——节选自《我想握住你的手》

      [伴读] ④妙用辛词,语言圆熟,很有功底。

      片段2 苏格拉底死后,他的思想传播得比生前任何时候都要广泛。我想,这或许证明了“少数派”——勇敢的时代启蒙者的伟大。苏格拉底之死反成为了西方求索自由与真理之路的崇高起点⑤,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士布鲁诺便是他的精神苗裔之一。为传播日心说、破除蒙昧神学的桎梏,面对权威——宗教法庭,他同样挺直脊梁、誓不低头,同样从容赴死、捍卫真理。这就是少数派的勇气,真正的时代担当。我们极其需要这样的勇敢者。

      ——节选自《真理辩证法》

      [伴读] ⑤苏格拉底被判饮鸩而死,他在临死前还镇定嘱咐自己的学生别忘了还给邻居一只公鸡。死得如此平静而细致,正是因为这是从容赴死。

      原题呈现: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加以评说。

      关于“初心”,《三字经》解释为“性本善”,《华严经》秉持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孟子》则认为是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

      辛弃疾的剑

      广东考生

      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①那确是一把好剑。

      ①开头给人以典雅华美之感。

      当年你学成之后,驾骏马疾奔南下,匡扶宋室时,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和耿京大哥意气相投,举酒起誓要将金人赶出大宋,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案上放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率十八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害死耿京大哥的张安国时,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它为什么这样锋利,斩尽一切不平,锐不可当?②

      ②一组整句一气呵成,疑问句引领读者往下探究。

      在诗山词海中遨游了许多年,看过了李清照的莲舟,看过了李白的金樽,看过了李商隐的锦瑟,但最夺目的,还是你的剑!剑气中,我能觉察你那双充满愤怒和期待的眼睛。

      但你说你把它失落了。失落在宝马雕车走过的路上,失落在满眼风光的北固楼,失落在斜阳草树边的寻常巷陌里,失落在你醉后靠着的老松树边上。③然后你笑了,笑容有些惨淡。你说你的白发已经生了,你的悲愤已经平息了,你的万字平戎策也换作种树书了。

      ③稼轩词贯串其中,文采斐然。

      为什么?为什么?是一次次的上书请战却没有效果,磨损了你的剑吗?④是一次次听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蚀钝了你的剑吗?④是不经准备的仓皇北伐,将十万大宋男儿的性命断送在长江边的狂风,折断了你的剑吗?④但我知道,你那酒中还有着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味道,你那张琴里还藏着五十弦翻出的塞外的声音,你的梦里依然有的卢飞奔、弓弦的霹雳。你的心中藏着那把剑,你是把它溶入了墨中,写在纸上,交给了我。

      ④剑,是辛弃疾的化身。

      就是那把剑!它锋利的剑刃是一种叫作仇恨的钢铁,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它宽厚的剑柄是一种叫作爱的材料,那是一个民族在被人践踏后的坚强和团结。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障碍、困难或是危险,剑气都能直冲霄汉。就是那把剑,它永远不会失落!⑤

      ⑤剑,实乃精神的象征。

      剑仍在,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一切爱着一方水土、有着自己尊严的人心中,作龙吟之声。⑥

      ⑥结尾深沉蕴藉,动人心魄。

      [伴读] 作者怀着对辛弃疾无比仰慕的心情,以其剑为感情抒发的线索,连缀出辛弃疾坎坷、不屈的一生。辛弃疾形象、“我”的感受融入剑中,合二为一。文章大气磅礴,语言优美,感情充沛。,

      《念奴娇赤壁怀古》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得分:______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24分)

      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解析 A项,“浪涛尽”应为“浪淘尽”;B项,“羽扇伦巾”应为“羽扇纶巾”;D项,“无情”应为“无晴”。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浪淘(冲刷)尽,千古风流(有功业)人物。

      B.谈笑间,樯橹(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

      C.料峭(十分寒冷)春风吹酒醒。

      D.回首向来萧瑟(凄凉)处。

      解析 B项,应是代指曹操的战船;C项,应是微冷;D项,应是风吹雨落的声音。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故国神游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B.远芳侵古道   道狭草木长

      C.风雨不动安如山   天阶夜色凉如水

      D.一任群芳妒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解析 A项,形容词,旧的;名词,原因。B项,均为名词,道路;C项,均为动词,好像;D项,均为副词,任凭。

      答案 A

      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

      A.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出,火且尽

      解析 例句和B项都是连词,一面……一面……。A项,为副词,尚且,还;C项,为副词,将,将近;D项,为副词,将要。

      答案 B

      5.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B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答案 B

      6.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解析 D项,李煜是南唐后主,应属婉约词人。

      答案 D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答案 (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二、能力素养提升(36分)

      (一)课内阅读(9分)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8~9题。

      8.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解析 D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错误。“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答案 D

      9.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成分,与全词豪壮情调不合,你的看法如何?(6分)

      答案 “多情”是古代诗词中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是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华发”固然已使人生悲,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统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二)课外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①

      苏 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 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D.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浑然凝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

      解析 B项“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是借喻,不是借代。

      答案 B

      11.“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三)语言表达(18分)

      1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对词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人无疑是苏轼。在苏轼之前,填词时,__①__。苏轼第一次使词从重视音乐的框框中摆脱出来,与音乐初步分离,进而重视文学因素,首先使词成为一种文学体裁。苏轼在词中自由畅达地表现人生中各种各样的生活情趣、生活感慨,不仅把本来属于诗歌的“言志”内容写到词中,而且把诗里已经出现的形式技巧也用在词里,__②__,也使词的形式技巧发生了变化。

      解析 该语段是围绕苏轼对词的贡献展开的。①空后面一句说苏轼开始注重文学因素,①空前面限定是苏轼填词之前,所以应和后面苏轼的做法相反,即“更重视音乐”。②空,分析前面的内容,共两点:一是苏轼把诗歌“言志”的内容写到词中,二是苏轼把写诗的技巧用在词里。②空后提到苏轼使词的形式技巧发生变化,对应前文,②空应概括苏轼对词内容上的影响,即“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

      答案 ①音乐因素重于文学因素(更重视音乐) ②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

      13.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中的任一句扩展成一段话,表达孤独寂寞的心境。(6分)

      答案 (示例)一路征程,不觉已是黄昏时分。抬眼所见,是一棵缀着稀疏黄叶的千年古树,树身缠绕着几根枯黑的牵牛藤蔓,树顶的乌鸦“哇哇”叫个不停。不知这种漂泊异乡的日子,何时是一个尽头。

      14.请对下面这两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6分)

      2019年5月25日,第15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在江苏无锡开幕。本届博览会为期3天,以“新设计新智造新生活”为主题,互动式设计体验展览面积达23 400平方米。HOW“仿人脑”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展会中首次亮相,成为本次展会的亮点之一。

      据悉,HOW机器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师生组建的法雨科技团队研发,由法律人工智能机器人演化而来。不同于现有机器人所奉行的“单线”思维模式,该人工智能是一款具有“环形思维”的“仿人脑”机器人。

      解析 本题材料共两段。第一段第一句交代时间和事件:2019年5月25日,第15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在江苏无锡开幕。第一段第二句从时长、主题、面积三方面简单介绍本届博览会。第三句介绍本次展会的亮点:HOW“仿人脑”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展会中首次亮相。第二段主要介绍HOW机器人的来历和特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雨科技团队研发,具有“环形思维”。据此分析,筛选概括出关键信息即可。最后要注意字数限制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洁流畅。

      答案 关键信息:①2019年5月25日;②第15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开幕;③具有“环形思维”的HOW“仿人脑”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展会中首次亮相。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时间:50分钟 满分:75分 得分:______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21分)

      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满地黄花堆积,憔悴陨,如今有谁堪摘?

      B.梧桐更兼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惶北顾。

      解析 A项,“憔悴陨”应为“憔悴损”;B项“喜雨”应为“细雨”;D项,“仓惶”应为“仓皇”。

      答案 C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B.最难将息(养息,休息)

      C.这次第(光景,状况)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解析 D项,“封”指登山祭天,以纪功勋。

      答案 D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B.独自怎生得黑

      C.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D.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赢得:古义,落得;今义,博得,获得。

      答案 D

      4.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3分)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析 A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香稻余粒,凤凰栖碧梧老枝”,或者“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B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答案 C

      5.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解析 B项,是比喻。A项,用“烽火”代指“战争”;C项,用“金戈铁马”代指“精锐的部队”;D项,用“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答案 B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辛弃疾以廉颇自喻,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之。

      答案 (1)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3)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能力素养提升(54分)

      (一)课内阅读(18分)

      阅读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7~8题。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解析 “元嘉草草”三句写历史典故,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答案 C

      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心境?(6分)

      答案 这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65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他猜想很可能会像当年赵国名将廉颇一样,被执政者弃置不用。他的这一猜想很快变成了事实,韩侂胄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阅读课文《声声慢》,完成9~10题。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

      解析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说的不是酒味淡,“三杯两盏”也不是言酒量之少,作者要表达的是: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

      答案 B

      10.“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是怎样融情入景的?结合词人生活背景,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后期经过战乱后,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词的情调十分低沉,自己的晚境,孤苦飘零,看到菊花枯萎凋落,堆积一地,就像看到了自己。人憔悴,花也憔悴,花枯萎,人瘦损,物我两化,情景交融,满地黄花寄托了词人无尽孤寂哀怨之情。

      (二)课外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 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仲春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解析 B项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机。

      答案 B

      1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注】,不惯起来听。

      【注】 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愁绪的折磨,直抒胸臆,表达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B.上阕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

      C.下阕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时仍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

      D.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叠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延长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

      解析 A项“直抒胸臆”错误,应该是含蓄深沉。

      答案 A

      14.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另一首词《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示例一)虽然这首词的雨打在芭蕉上,《声声慢》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是作者借以传递的感情是相同的,书写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雨点打在梧桐上或者芭蕉上,点点滴滴,滴滴点点,不断重复,凄清悲凉。这雨点虽然是打在叶子上,可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作者听来却都像是打在自己的心上,让作者不能自抑,倍感伤情。

      (示例二)不尽相同。《声声慢》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这首词“雨”的意象虽然包含着个人和家庭的悲愁,但是从“愁损北人”来看,抒发的主要是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三)语言表达(18分)

      15.词是按词谱来填的,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如《一剪梅》《水调歌头》《菩萨蛮》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句数、字数和平仄声韵。请根据李清照的《醉花阴》,把下面各句填入这首词的空白处,只填序号即可。(4分)

      醉花阴

      赵长卿

      老去悲秋人转瘦。______________。

      登高无奈空搔首。______________。

      ①落照归鸦后 ②岁岁香依旧 ③一洗黄花酒 ④满眼兴亡 ⑤只有茱萸 ⑥人意自凄凉 ⑦六代旧江山 ⑧更异乡重九

      答案 上阕:⑧⑥⑤②

      下阕:①⑦④③

      16.为空白处的文字排序,只填序号即可。(4分)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个特点,是广泛地引用各种典籍和前人的语汇及历史典故。________。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篇,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与作者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

      ①故有人批评辛词“掉书袋” ②灵活用典可以以古喻今 ③以辛弃疾的才力 ④当然更多人则认为 ⑤大多数用典都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 ⑥但有时却容易产生生硬艰涩难懂的问题 ⑦开阔和提升词的意境及空间

      答案 ②⑦⑥①④③⑤

      17.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5分)

      解析 本题要求根据思维导图给“共享经济”下定义,首先要明确要素“报酬为主要目的”“组织、机构或个人”“闲置物品”“使用权转移”“中间第三方平台”“陌生人”,然后理清相互关系,“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再找到“临近的属概念”即可得到答案。

      答案 共享经济是组织、机构或个人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18.诗和词,从来并称。但是,“诗家苍劲古朴”,词“贵香艳清幽”,“诗庄词媚”之说堪称经典之论。但历史上也存在着诗“媚”词“庄”的现象。请列举两首学过的“庄”词。(5分)

      解析 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豪放词就是“庄”词。

      答案 (示例)《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侯晓旭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统编版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并序》《登高》导读——别离
下一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第二节《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