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9190  2019-09-17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体悟选材特点、细节描写的魅力以及结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袁隆平的高贵品质中表现出的情感美和本文的结构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探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教学课时  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1.英国《每日邮报》2019年7月17日报道: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了《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报告指出,自2015年以来,全球饥饿人口已经持续上升了3年。2018年,全球有超过8.2亿人营养不良;非洲情况尤其令人不安,那里的饥饿率持续上升。在东非,约有30.8%的人口营养不良,是世界上饥饿率最高的地区。在亚洲,也有大约12%的人口正在面临饥饿。

      2.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何谈经济建设?所以,谁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谁将无可辩驳地成为名垂青史的功臣。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举国瞩目,这是当时的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这个人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3.走近人物

      ⑴袁隆平(1930-),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

      袁隆平是个神话。“袁隆平”品牌被评估为1000亿元人民币。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让中国多长出1000亿公斤的水稻,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稻”将能够让中国每年多养活几亿人口。袁隆平获得国际“拯救饥饿奖”,他的杂交水稻也将向全球推广,解决人类吃饱肚子这件头等大事。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⑵人物格言:确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哲学,于每个人乃是生死攸关的需要。失去了人生目标的人,是最不幸的人。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

      ⑶人生经历(袁隆平自己的语言):

      我6岁时在武汉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简直太美丽了!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我从没有想过豪华的生活,对物质上的享受也看得很淡,因为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这些东西。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4.如果要为这样一位获得了如此多的殊荣,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的优秀科学家撰写通讯,该从何下笔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二、读

      1.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并说说课文每个部分表现了袁隆平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2.生字 

      菽(  )馑(  )埂(  )穗(  )蔸(  )

      蕊(  )籼(  )粳(  )蘖(  )


展开全文阅读
      3.积累词语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

      力排众议:敢于排除别人的异议,有力坚持自己的观点。 

      饥馑:饥饿,饥荒。

      4.脉胳梳理:本文由四个小标题构成,每个部分侧重点各不相同。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坚持事实,实事求是)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三、探

      1.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学习人物通讯,我们应该知道它“写了什么”,培养自己的筛选信息——归纳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怎么写的”,从中学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学会写作通讯;“为什么写”,培养自己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下面,我们就从“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三个角度来分析这篇人物通讯。 

      2.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 

      要点: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3.“怎么写的”: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探究,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 

      要点一:细节描写 比如“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的观察起来”,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其他比如: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要点二:具体、典型的事例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后,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

      4.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要点一: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  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准则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个人理想、志向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突出主题;形式灵动、富于文采。 

      要点二:表达方式上,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并在记叙的同事不断地穿插议论。 

      5.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它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请分析本文题目的特点。 正题,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副题,实题,点明所报道的人物。

      《七律到韶山》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6. “为什么写”

      要点:全面地记叙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号召我们学习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四、拓

      1.通过学习这篇通讯,你对袁隆平有什么认识?从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点: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勇于实践,敢于探索;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2.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要点: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①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②自己的研究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③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五、写

      1.人物通讯的写作选取人物时有什么要求?要点: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 

      2.是不是只有政治家、科学家等才能作为报道对象? 提示:不是。只要人物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的地方,我们就可以把他作为报道对象。 

      3.在我们走过的人生旅途中,很多平凡人的事迹令我们感动,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位人物为报道对象来进行人物通讯的写作练习,课堂上写出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课后完成全文。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喜看稻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第三节《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教学设计
下一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