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686 2019-12-24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节选)》精品教案(第三课时)(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以及其苦难的感悟。
2、学会感受母爱、理解母爱。
3、理解地坛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特点。
素养目标:
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含意丰富的句子,哲理句、含蓄句是高考散文阅读中常考的内容,要把握理解这类句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
2、作者传达怎样的复杂感受。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体验母爱。
(一)读第二部分3、6、7段,概括母亲的爱的特点?
母爱深沉而不张扬,平凡得让人熟视无睹。有谁能象史铁生那样用心体味母爱呢?更多的时候,母爱都是从我们身边默默地流走,熟视无睹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我们没有发现她,她当然毫无怨言,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体验到母爱应该是多么大的不幸呀!我们丢失了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
(二) 分组概括母亲的形象
明确:2、3、8段。善解人意、疼爱、理解、体谅、宽容、痛苦、担忧、惊恐、默默承受、坚忍、——
(三)思考讨论
1、在(二)1段中,作者说“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你能具体说一下吗?你曾无意中甚至说因为自己的所谓个性,所谓逆反心理故意竟给母亲出过难题吗?“难题”是哪些?体会其中的意味。 用课文的原文回答。
明确:她知道……她知道……她知道……她又担心……她只是不知道……母亲的善解人意,母亲对儿子的疼爱、理解、体谅、宽容。对比以及后面的内容则表现母亲在苦难面前的沉重、无助和默默支撑的忍耐.
2、母亲是怎样面对这样的“难题”的?用原文回答。(“这苦难只好我来承担”)
3、 从母亲对待“难题”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用课文的原词组合回答。(一位疼爱儿子,而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亲)
4、这样的一位母亲给作者留下了什么?用课文原文回答。(“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5、再回头看看前面的那个“遗留”的问题,谁能给出他的答案?(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作者生存的启示:要坚强的承受苦难,要坚忍的活下去。这正是回答作者“怎么活? ”的疑问的答案。)
6、文章是如何来写母亲的形象的?为什么这样写?文中几次出现“现在我才想到”、“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之类的话,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明确:并不是直接表现,而是通过自己心灵的对话,自问自思从我理解母亲对我的爱展开。反复写表明对母亲的深深的歉意,自己痛彻心肺的悔恨与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文章更加动人。也更自然。
7、 读“有一回……”一段,体会其中的意味。
(以我的“设想”,描摹母亲在痛苦、担忧、惊恐、不安,默默承担着苦难。我的设想与我的自责,表现了对母爱的深切理解!此段中,作者读懂了母爱,而读者,也读懂了作者)
8、作者与作家朋友谈到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时,认为朋友的想法过于 简单天真了,联系作者发表第一篇小说后的想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明确:通过对比突出母爱的伟大,突出了母亲苦难的命运,也加深了作者痛楚、自咎、思念的 情感。诵读第五段。这些苍凉的文字来自心灵深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写不出这样凝重苍凉的文字的,也永远感受不到在那苍茫的底色下汩汩滚动的热流。
9、作者读懂了母爱,理解了母亲的痛苦,也理解了母亲的命运,体会到了强烈的爱与痛交织的情感,母亲的命运给了作者什么启发?
明确:母亲的爱、母 亲的意志、母亲的命运、母亲的苦难,让我明白了生存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也让我在逆境中更坚强。
10、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思考,在最后一段有一句形象的表述,请集体朗读。
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11、[拓展]在这些“想到”的内容中,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最后一句:“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些“脚印”“车辙”“我”“地坛”以及“母亲”的关系?
展开全文阅读
明确:处处的脚印,也就是处处的关爱与牵挂。暗示出我的成长处处都离不开母亲的启发,就如同是地坛给予作者的生命的启示一样,在作者的心里,母亲已经和地坛融为了一体,和作者的坚忍果毅的生命融为了一体。
12、第二部分写母亲是为什么?
明确:非常概括地说,写母亲,实际是写“我”(史铁生)对母亲的“理解”,写史铁生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度的“理解”。开始,史铁生是不理解母亲的,逐渐地,随着思考的深入,随着精神追寻的深入。精神阅历的广泛,随着年龄的增加,史铁生终于理解了母亲,读懂了 母亲。母亲完全是在苦难的折磨中度完了她自己的生命。看来,命运的造就也就决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担的方式,有些人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承受苦难,在苦难中默默地忍受着命运的重压。也就是说,母亲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就是‘“活法”的答案之一。
三、小结第二部分
第二部 分写母亲。他爱地坛,更爱自己的母亲,尤其体会到母亲的痛苦与无尽的关爱以后。
开始,尊重是不理解母亲的,只是时时刻刻在想着自己不幸的命运;等到他真正读 懂母亲,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是要加倍的“以后,母亲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于是就有了执着对母亲重新认 识,以及对母爱的更加细心的体察。[
执着表达的对母亲的爱是深重而沉痛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因为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的儿子,尽管她情愿截瘫的自己,可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于是她只默默地承受,用无私的母爱包容着饿儿子的一切,她只好一天天地熬,慢慢地等,等待儿子走出阴影。但是她终于没等到。儿子成功之日,多么渴望和母亲一起分享。儿子第一次这样为母亲想,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于是,他又摇着轮椅来到这古园,他反复地想,为什么母亲不再等两年?他埋怨上帝的不公;他反复想着同一件事:母亲 已经不在了,就像 他当初反复思考生命与死亡一样。这时候,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他心中“渗透得深彻”,而母亲那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 毫不张扬的爱,在他的印象中“愈加鲜明而深刻”,从而使他对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对生活、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四、拓展
(一)阅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文章见《考之韵》),进一步解读母亲。
(二)在读完这篇文章后,同学们对“苦难”及“人生”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我们到底是为什么而活? 怎样的活?
(三)听歌曲(满文军《懂你》)进一步体会母爱。
五、作业
周末回家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用心灵解读父母的爱。模仿史铁生的语言与风格,注重展示内心世界,注重抒情和议论,把父爱或母爱用心灵记下来。
附:板书设计
地坛荒芜、古旧、沉寂
一、写“我”与地 地坛坦荡、新鲜、顽强
坛非同寻常的关系 地坛给我 启迪、慰藉、生命
母亲对儿子的关怀
二、写“我”对母 儿子对母爱的感悟
亲的追忆和眷念 “ 我‘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我‘母亲的深深怀念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与地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我与地坛(节选)》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
屠呦呦获奖感言: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作文素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