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1266  2020-01-03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优秀导学案
 【学习目标】品味语言,把握手法,领悟主旨

【重点难点】领悟主旨

学法指导:诵读探究点拨

预习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所收录的诗歌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据说当时的诗歌共有三千多首,后来流传下来的不过十分之一,又经孔子整理编纂,目前通行的《诗经》共收诗305首,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多是从各地收集的民歌,共有“十五国风”。相传周代设立采诗之官,每年春天,他们深入民间,摇振着木铎,收集各地传唱的民间歌谣,整理谱曲后献给周天子,以便让天子体察民情。这个采风的习俗一直流传了下来。

《芣苢》(读作fú yǐ)是《诗经》首章《周南》中的一首。“周南”指周王城之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

  《芣苢》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芣苢”(否以)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这篇似是妇女采芣苢子时所唱的歌。开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可以从这历程见出来。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余冠英今译】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白话翻译】

车前子呀采啊采,采啊采啊采下来。车前子呀采啊采,一堆一堆收起来。

车前子呀采啊采,一根一根拾起来。车前子呀采啊采,一把一把捋起来。

车前子呀采啊采,牵起衣角装起来。车前子呀采啊采,翻过衣襟兜起来。

探究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1“重章叠句”,是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来表情达意的手法。《诗经》常常使用这种手法增加诗歌的表达效果,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点拨  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唱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掇”,一片片、一颗颗地摘取、拾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手持的衣角里;“襭”,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这首诗全篇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了采、有、掇、捋、袺、襭等几个字,描写出妇女们采摘野菜的劳动过程,表现了她们劳作时欢愉的心情,烘托出劳动的热闹氛围;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探究点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点拨 示例 我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探究点3领悟这首诗的主旨

点拨

劳动者的赞歌,劳动者的喜悦(把劳作当成乐趣)

结语“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清方玉润)劳作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拓展  举一反三—延伸训练,提升思维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参考答案】

(1)重章叠句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拒绝自恋,远离痛苦之身(教师随笔)
下一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