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73
标签:
教学论文
联谊教研,收获颇丰(网友来稿)
新惠二中 葛晓华
2004年5月16日,应赤峰八中校长关耀中的邀请,敖汉旗教研室主任李化中和敖汉蒙中(二中)校长高文友、副校长曲向春、主任韩风术带领5名语文教师赴八中参加为期5天的联谊教研活动,收获颇丰。
本次教研活动由赤峰八中、新惠二中、元宝山实验中学、红山区哈达和硕中学四校参与。5月17日上午由赤峰八中的四位教师依次作观摩课,下午集中在大会议室说课、评课。敖汉旗教研室主任李化中和红山区教研室主任黄善平、红山区语文教研员杨洪涛出席了教学观摩与评课活动。不论是教研员老师、各校领导,还是普通语文教师;也不论是作课、说课、评课都句句依据先进的教育理论,节节紧扣语文的新课标。有学习行为的探究,有知识建构的切磋,更有观念与智慧的交锋……5月18日,四校教师融合,组成四个临时备课组再进行集体备课。19日、20日由葛晓华、黄风新等10名教师依次上研讨课,每天5节课后再集体说课、评课。各做课教师几乎都代表各自学校的语文教学风格,而各主评人又是自己一行的代言人。由此,把本已如火如荼的教研活动又推向了另一个高潮。不论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共鸣,还是面红耳赤地辩论,都让人深感教学研究的快乐;不论是教与学的方法的探究,还是三维目标的预设与达成,都让人深感“民主、平等、交往、对话”的师生关系是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有如下感触:
教师做课,对看课老师来说是教学理念的一种行为展示。对教师本身而言,其意却又在于教师与学生借助文本中的话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对话。教师与学生与文本及作者的对话。教师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有一个责无旁贷的引领作用。引领学生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又在品读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并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三个维度的目标都在品读中达成。但静心想来还有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评课老师有针对性地提问,更值得做深刻的反思。
1、钻研教材的是引领的关键
如对题目中每一个字的字斟句酌的推敲与追问。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记”的深刻含义,“英雄”就是指杨利伟吗?等问题我就不如杨洪涛老师理解的深、广、远。“记”是记录,是记载。可见其微言大义。杨利伟是航天员的代表,所以英雄不只是杨利伟一人。所以题目也没写杨利伟出征记,而是英雄出征记。再如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直接记叙人们送英雄出征的过程,而插入杨利伟的生平,世界航天史上的情况呢?虽给学生引领探究了:丰富文章内容,让我们对杨利伟有较全面地了解,让我们知道这次出征的伟大意义。但深感仍不够深入。教师只有在研读文本上下功夫,真正吃透教材,几乎达“吾笔写吾心”的程度,才能真正做好与学生合作学习中的首席。才能起到科学的引领作用。
2、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兴趣、性格、爱好,不同的生活经历与文学悟性,不同的思维与志向等等,对同一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其实,同一个人,对同事物在不同的情境、心境中也会有不同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实在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体验,同时,要给予必要的适时、适度的引领,允许有不同的独特的理解,更应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如学生赏析“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这一刻中国人已等了很久,终于到来,那该是何等的激动。“我们的”而不是苏联的,美国的,是我们中国的。这其中包含着自豪,喜悦,激动。学生朗读时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万不可整齐划一,强求读齐。只要能用声音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就行,当然,他的声音,他的朗读能感动听众,那就更妙了!这时,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力争读得有感染力。感染自己,感染听者,从而形成一种默契或共鸣。当然,有很多的时候是心理感受很强烈,但无法用语言表达,似乎所有的语言都苍白无力。那也是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吧!
3、关于资料的使用
关于“神五”的事件大家都晓得,但“神五”背后的资料,航空史料,大家掌握的却不很多,我为此于学生共同搜集了很多的相关资料。学生到网上、报刊上、专业书籍上查到令人身临其境的音像,世界航空史实与图片资料。课堂上我并没有让学生依次展示,而是想品读需要时再用。比如理解“英雄”“伟大”时,我结合第12自然段提高的加加林与阿姆斯特朗事例引用了《另一种“跨越”》中的一段文字“一九六一年前苏联……阿姆斯特朗德登月。”“登月”对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这是一大步。”但是中国人在当时却“几无人知”。面对今日中国载人飞船升天的事实,不由得感慨万千。此壮举正可谓“英雄”、“伟大”了!学生更为此而振奋,课堂上也出现一个小小的高潮。这是课外资料的有效利用,我也感觉良好。但研读时有的老师也有质疑:其他资料又如何有效利用?如何展示,如何引导,又如何保护每个学生收集资料的积极性呢?这也引起了我的思索。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是在一课时就解决的。只要我们注意到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组织专题汇报、壁报专版、小组交流等等,久而久之,引领、督促学生养成收集资料,积累宝贵财富的良好习惯,这是很必要的。
4、关于教学目标的指向性
本课目标定在“师生共同品读、进入意境,体验感受送航天英雄出征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我个人理解,目标是教师引领学生去做什么,怎样去做,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这里品读是目的,也是手段,那么怎样算是进入到文中的情境了,怎样才是体验到了呢?确定有些模糊。这是一种预设的方向。而在实际引领过程又会有许多生成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独到的发现,更需要老师的引导,通过合作探究达成它,当然总离不开品析文中的语言,这样看来,又恰恰靠近了预设的目标。
由此可见,在师生共同学习文本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又往往是预设目标的具体化,不容忽视的,确实如此。有明显感觉生成性目标恰恰是达成预设目标的一个阶梯。因为我们学习语文的核心是借助文本学习和运用语言。
总而总之,这次联谊研讨活动,我受益颇丰。特别是我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还有很多欠妥的地方,实在需要教学理论上的充电,教学实践中的完善。
标签:
教学论文
联谊教研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老师,你与学生的距离有多远(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展示美感类话题作文题解及构思示范(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