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2154  
标签:教师随笔
浅谈对差生转化问题的认识(教师中心稿)


      重庆第十五中学校 刘珍伟

      关于“差生”问题的探讨,各种报刊杂志可以说是连篇累牍,同行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个处为人师的班主任,我并没有什么丰富的工作经验可值一提,在这里仅仅是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以求大家斧正。

      我个人认为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差生”这个概念的本身涵义。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许多教师一提到“差生”这两个字眼就感慨万千,引用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宁教十个优生,不教一个差生”。但我个人认为,就“差生”这个概念而言,它的本身涵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在不断的发展成长,我们教师就不能以静止不变的观点去对待每一个较差的学生。古人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鲁肃从吕蒙身上都能悟出这个道理,而我们教师顾不如三国之鲁肃哉?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用辨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所谓的“差生”。青少年的可塑性极强,昨日的“差生”经过教育和转化,今日就有可能取得一定的进步,或许明日还会成为一名不可限量的人才。全世闻名的科学家牛顿、爱迪生在小时侯,不都一度被认为非常愚笨吗?但后来他们以自己卓越的成就否定了那些人为的偏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告诫过我们“你这糊涂的先生啊!你可知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我们教师千万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对待所谓的差生。另外,就划分差生尺度而言,过去那种传统的标准也是不科学的,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引起我们教育界、甚至全社会大讨论的上海松江二中的韩寒,只因学习成绩差就被校方勒令退学。面对现在的韩寒,我们还能底气十足地说他是一个“差生”吗?因此,我认为一些较为陈旧的教育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的好“只用分数来评判一个人的好坏,会深深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做人的尊严”。所以,在今天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教师一种平常的心态去正确对待每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用自己大部分的精力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尽快的取得进步和发展。

      其次,要深入了解“差生”的各种基本情况,找准转化的切入口。比如我班有个学生,在开学初便引起了我的注意:上课时,他无精打采不专心听讲,老师为了提醒他,便叫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但是他总是显得那么腼腆,小得像蚊子一样的声音总是那三个字“不知道”。但是,下课铃声一响后,上课时的那些“不良症状”马上就消失了。在教室里和同学开玩笑、打闹,有时他大喊大叫的声音连离教学楼较远的办公室都能听见。甚至一周内在校的五天每一天他都能干出让你“意外”的傻事。比如和同学半夜讲话、唱歌;悄悄地在自己看不惯的同学的床上倒水等等。刚开始,我也对他发过火,每天都把他拉到办公室进行教育,但事后证明,这些工作都没有多大成效。于是我冷静地思考了很久,决定从调查他从前的基本情况入手,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再来考虑转化的对策。通过电话和家长联系后,我详细摸清了这名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他所处的家庭是一个离异的家庭,继父常年在外开车,母亲是一个忙着做生意的个体户,每天总是早出晚归,根本无法教育和管理孩子,即使有时挤点时间出来,也是采用十分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就是把他锁在家里看书、做作业,否则,就是棍棒上身。这种教育方式直接导致了该生养成了极强的逆反心理。你把我锁住,我就翻窗偷偷溜出去,跑到外面去和一些社会人员闲混。每到周五下午放假,别的同学都急着想回家,而这位同学却有家不想回,不敢回。另外,我还通过“家长联系本”开家长会等渠道了解这名学生的其他一些情况。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情况,包括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以及偏科情况,他的人际交往情况,性格,爱好和兴趣等情况。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情况,我才能在做转化工作之前做到胸中有数,比如从他的人际交往情况中,我就能够了解他经常喜欢同哪一类人来往。正如古龙先生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所说“要了解一个人,只需了解他的朋友或敌人”。因此,可以说这也是从侧面了解一个学生自身情况的方式之一。在充分掌握了该生的情况之后,我经过冷静的分析,决定从家长那里入手,来作为整个转化工作的切入口。通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改变,既让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又让他把我当做了贴心人,下课之后,愿意和我交流思想与感情。这些都为我下一步的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再次,要正确采取各种转换方法,在转化过程中,如果发现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恰当,要随时做出合理的调整。第一、我引导了这名学生调整对自我的期望值,让他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比如一开始,他满怀信心地向我保证:要从入校的36名(倒数第一名)进步到前15名。我就引导他结合自己的实际:鉴于小学基础太差,目标暂时定为进步10名,即进入前26名。如果达到了,教师和家长都高兴并且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如真是进步到前15名,那就是取得重大胜利,到时一定会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这名学生听了我的分析之后,信服地点了点头。第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也十分注意尽量给他创造感受成功体验的机会。比如,上课的时候,如果有些简单的问题,就尽量叫他来回答,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下课后,也注意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他慢慢淡忘自己是一名差生,逐渐消除以前那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所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第三、我还十分注意培养团结而热心的班干部,让他们从生活、学习、纪律等方面帮助这名同学,从而形成转化的凝聚核。比如说,我把学习委员的位置调到他的旁边,让他在学习有困难的时候,可以随时请同学帮助。其他干部也随时在学习上帮助他,纪律上提醒他,生活上关心他。经过一个学期,这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变化。如果把今天的他和刚进校时的他一做比较,你马上就能感受到他已不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第四、我还十分注意随时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比如每周六通过电话和家长交换意见,周五要带“家长联系本”回家,我把周末的作业全部都记录在上面,由家长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做出评价并签上意见,然后,返校时同作业一并交上来。这种班主任、家长、学生干部的密切配合关系,便构织成了一张较为完善的转化教育网。


展开全文阅读
      最后,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差生”转化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差生”的转化十分困难,这是所有班主任的共同心声。这种困难不仅是由于“差生”以前成堆的缺点造成的,而且在整个转化过程中,还会时常出现反复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既要有正确的方法,又要有坚定的信心和足够的耐心。我们千万不能因为看到“差生”在有点进步之后,又开始犯“老毛病”就恼羞成怒或气馁、打退堂鼓。我们知道一个人变坏容易变好难,“差生”的转化就犹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但日有所长”。更何况一个人是否变好,也不是一、两周或一、两个月就能断定的。这也正如白居易在《放言》一诗中所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总之,“差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工作,常抓不懈是取得这项工作成功的关键。

      附简介:

      刘珍伟,男,1976年生。重庆沙坪坝实验外语学校语文教师。擅长利用CIA课件辅助教学工作,现已多个课件在教学网站发表。
标签:教师随笔 浅谈对差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发火本无错(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发展学生语文创新思维初探 (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