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519 2020-03-27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1.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
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
3.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思维发展与提升:课前教师提出导读提示,学生自学为主,课上师生共同梳理课文内容。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关注现代建筑的变革发展,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
教学难点:对文中出现的建筑名词的形象理解。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生于日本东京,其父梁启超。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硕士学位。1927-192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回国后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1932-1946年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中国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中国战区文物维护委员会副主任。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教授、系主任。1948年9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49年起,先后任北平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曾参加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作品 《清式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中国建筑史》《中国艺术雕塑篇》《中国雕塑史》等。
评价 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
(二)人物轶事
梁思成的目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人们为盟军准备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而欢呼跳跃的时候,梁思成的目光却盯在了日本京都奈良的古建筑上,孩提时期随父亲游览奈良法隆寺的情景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那是一座多么美丽的古城,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它保存着现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真是世界藏品的汇聚地,一旦炸毁就不可再生。当他把保护日本京都、奈良两座城市的建议提交给盟军司令部时,美国人不明白一个被侵略、被奴役的国家公民为什么要去保护敌国的古建筑,梁思成的回答是:“古建筑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它不属于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而是属于全人类。”他铿锵有力的话语感动了美国人。
(三)背景链接
1931年9月,在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
(四)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墁地(màn) (2)帷幕(wéi)
(3)接榫(sǔn) (4)穹窿(lónɡ)
(5)如翚斯飞(huī) (6)额枋(fānɡ)
(7)脊吻(wěn) (8)琉璃(liú)
(9)轮廓(kuò) (10)水榭(xiè)
Ⅱ.多音字
语境辨析法
花园里那一朵朵殷(yān)红的鲜花正预示着他那殷(yīn)实的生活图景。
(8)在钻头不断的切削(xiāo)摩擦下,机器向下开挖的力量逐渐削(xuē)弱了。
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2)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今年春节晚会,人们喜闻乐见了一些大腕人物,但也有部分观众认为这台晚会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
辨析:“喜闻乐见”不能带宾语,“大同小异”必须有比较的对象,这两个成语使用均不恰当。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
1.阅读全文,补写下面表格中的空缺处,理清文章思路。
展开全文阅读
段落层次 (www.jtyhjy.com) 内容大意
第一部分
(1~ 2段)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两大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地位云平台(www.jtyhjy.com)
第二部分
(3~13段) 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第三部分
(14~17段)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文法
第四部分
(18~20段) 提出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并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2.作者介绍的中国建筑九大特征,哪些属于总体特征,哪些属于结构特征?哪些属于装饰特征?
答:
明确:(一)(二)属于总体特征,(三)(四)(五)属于结构特征,(六)(七)(八)(九)属于装饰特征。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
一、研习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结合本段内容,请说说中国建筑中称为“一‘所’房子”的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简析。
答:
明确:①中心性:围绕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②对称性:左右均齐对称;③朝阳性:主要房屋一般采取向南的方向;④主次性:主要部分有砖石墁地,次要部分种植树木花草。
二、研习课文第14~19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2.作者是根据什么提出“词汇”和“文法”这一与建筑相似的比喻的?这里的“词汇”和“文法”指什么?
答:
明确:作者是根据劳动人民在建筑活动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提炼出来的。这里的“词汇”和“文法”是指人们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3.第15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明确:①主要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②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确切明了,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4.第19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简要分析。
答:
明确:主要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①类比。例如“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 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②举例子。例如“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③作比较。例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作者运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科学类文章的文学性。
5.应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试举例说明。
答:
明确:在同样需要、解决同样问题乃至表达同样感情的条件下,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各自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各种各类的建筑物。这就好像同样一句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说出一样。例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属不同民族,大小也不同,却基本是同一功用。
一、基础巩固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________的建筑体系。
②考古学家所________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③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________若干个庭院________天井建造而成的。
A.独特 发掘 或/或 B.独到 发现 和/和
C.独到 发现 或/或 D.独特 发掘 和/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佛教中潮汕节日的祭祀活动,与我国汉地其他地方的做法大同小异,不过普及到民间,在具体仪式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B.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
C.为大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我区组建了科学健身指导团,深入农村和社区进行现场辅导和培训,把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简单易学的科学健身项目送到广大农民群众中去,让社区农民真正感受科学健身带来的活力和魅力。
D.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圣诞节,过惯了大大咧咧生活的欧美人也开始捂紧钱袋子,只给孩子购买礼品,自己则能省则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C.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D.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4.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展开余文
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5.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②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③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④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⑤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⑥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A.①③②⑥⑤④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①③⑤④ D.②⑥⑤④①③
二、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词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作“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结构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科,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6.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
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C.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7.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B.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8.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
B.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
C.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
D.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9.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多种“文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应用
10.概括下面材料中的主要信息,给“中国的建筑体系”下一个合适的定义。(不超过50字)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个句子,每句均以“静”字开头。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为自己独特的韵律。有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在“设计理念”“住宅特点”下的方框内填写恰当的词语。(每空不超过5个字)
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按照上述理念进行设计,住宅区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生态环境;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
参考答案
1.解析:“独特”意思是独有的、特别的。“独到”意思是与众不同的(多指好的)。结合语境看,句①应选“独特”。“发掘”指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从搭配对象看,句②应选“发掘”。“或”通常表选择,而“和”通常表并列。从句③两个空前后事物看,应都选“或”。
答案:A
2.解析:A项,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使用恰当。B项,千变万化,有千万种变化,形容变化非常多。使用恰当。C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使用恰当。D项,大大咧咧,随随便便,满不在乎。不合语境。改为“大手大脚”。
展开余文
答案:D
3.解析:A项,成分残缺。乱加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去掉“随着”或者“使得”。B项,成分赘余。“如果有一天”“的时候”重复,去掉“的时候”。D项,语序不当。将“历时三年”放到“开展的”之后,同时在“历时三年”之后加“的”。
答案:C
4.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中“是不是应该……呢”语气最为委婉,且包含商量的意味;B项中“难道不应该……吗”表反问,语气最强,感情色彩也很强烈;C项中用“无疑”一词加以修饰,并且又用“是……的”结构加以突出强调,强化了语句表达的语气;D项中采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语气更为强烈。因此,只有A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A
5.解析:①③总说,③是承接①的转折;②领起下文,⑥是对前面②所说现象的比喻;⑤④总结,④是深层议论。
答案:A
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由原文中的句子“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可知D项错。
答案:D
7.解析:由原文中的句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可知,“瓦脊、脊吻、重脊、脊兽”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言外之意还有一些不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因此A项错。
答案:A
8.解析:由原文中的句子“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知A项错。由原文中的句子“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知B项错。C项说法绝对化。
答案:D
9.答案:梁架做法(斗拱组合法)、瓦作做法、彩画作做法(青绿点金法)、院落组织法。(答出任意3点即可)
10.答案:中国的建筑体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造的、分布地区广大的、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11.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变换句式应遵循三个原则:①符合改句的句式特点;②变式不变意;③变式不漏意。原句陈述的是中国古典园林以“静”为自己的独特韵律的特点,强调“静”对于园林的重要意义。答题时应注意题目以“静”字为开头的要求。
答案:“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的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韵律;“静”能使全部构建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静”一旦失去,园林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
12.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文段中的信息进行筛选,选出主要信息,剔除次要信息。所给材料是总分结构的说明性语段,考生需要先整体感知材料,把握说明的中心和特点,筛选出被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然后用符合字数要求的最精确的语言填空。从题干中看,①处于一个总括句的位置,在语段的前面,可从语段第一句“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压缩为“以人为本”。后面的语句用两个分号隔开,说了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层意思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可压缩为“生态和谐”;第二层意思从“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可压缩为“空间舒适”;第三层意思从“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可压缩为“生活节能”。
答案:①以人为本 ②生态和谐 ③空间舒适 ④生活节能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中国建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下一篇:
《说“木叶”》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