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高考范文
阅读:2580 2020-04-28
标签:
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20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语文二模优秀作文范文汇编
2020年4月温州二模语文测试中,获得52分以上的考场佳作共50篇。这些文章各有亮点,得分点较突出,体现了写作者一定的考场作文能力。现从中精选9篇,附上简要点评,供大家学习借鉴。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面对世界,我们要有人定胜天的信念;也有人认为,人是自然之子,面对世界,我们要有敬畏和谦卑之心。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01
敬之而后“胜”之(52.5分)
这无非是人如何自我界定的问题。我们当然可以战胜自然的部分限制,但仍必然地做着自然之子。由是,敬之而后“胜”之才是人与自然相处的不二法门。
总有人说,人是万物的主宰,人定胜天。这种昂扬向上的论调若是放在几十年前,尚还有乐观积极勇于探索征服之说;时至今日,则更多地显露出一种愚昧和自大。真正的“人定胜天”,从来不是现实中的鼓吹者们认为的开荒伐树;所谓“主宰”,也并非意味着人可以肆意捕杀猎食野生动物。事实上,前者引起的荒漠化正逐渐侵占人自身的空间,后者则加病毒之害于人。所以必须指出的是,物质层面的掠夺与毁坏绝非“人定胜天”的真正所在;既为万物灵长,“人定胜天”是科技的延伸,是人类在知识学理层面不断深入不断揭秘的过程。而一如牛顿“在海边捡拾贝壳”之语,自然的无穷无尽的规律与真理实在让人类显得渺小不堪。由是视之,“人”远未胜天。
所以,在大声高喊“人定胜天”“人是万物主宰”之前,请如熊培云“在思维的宫殿前驻足”。我们必须有敬畏之心,敬畏与谦卑从来不是枷锁,而是通向诗和远方的必由之路。相反,那些胡搅蛮干、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忠言良训视而不见之徒,他们的“热血”因失去了敬畏而贬值为狂妄,他们“自信”因不再谦卑而异化为自负、自大、自夸、自吹自擂,散发着无所不为又得意自如的恶臭。所以人首先要敬畏自然,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对自然的保护,也是对自身的保护。
当然,我们敬畏,并不意味着将自然捧上神坛。我们仍需与自然“相争”,但又是更文明、更有秩序之争,我们要与自然和谐共处,承认自己是自然的一员,哪怕我们有强大之处,也要平等地参与其中,而非自名为主宰。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模式——这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斧斤以时入山林”的叙述中已有所体现。确为千古传扬的中国智慧,却在近现代“坚船利炮”的加速发展中被人抛诸脑后了,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反思。在这种意义上,“胜之”是对人自己的战胜,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本身就是“胜”。
愿在不久的将来,人能敬畏自然,战胜自己,是谓“敬之胜之”。
点评——
本文突出优点有二:1、语言凝练,简洁中流露文言的雅致。这源于在段落间、句群间运用文言词语进行衔接;在表达思考时多用精练的书面语,多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若是长句则结构严谨。2、批判性思维强,驳立结合。先驳后立,批驳“人定胜天”的旧论,提出“胜之”的第一重内涵。那怎么做?“敬之”。作者采取“花瓣式”论证,围绕“敬之”多角度论证:既论“敬之”的价值,它是“通向诗和远方的必由之路”,是对人自己的保护;又论“敬之”的对立面“争之”,更文明、有秩序之争;还能递进一层,认为有秩序之争是对自己的“胜”,由此提出“胜之”的第二重内涵:战胜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胜”。
02
人与自然,生生相息(52.5分)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这样描述自然,“自然,既是慈爱的慈母,也是残柔的屠夫。”由此可见的是,我们是自然之子,亦要敬畏自然带来的馈赠与不幸,把握一种微妙的平衡,才是发展中的最佳姿态。
《道德经》说,“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本就是生生的相息的一部分,我们从自然中进化的文明的硕果,从中汲取了不计其数的资源与美好,我们赏月而知故乡,观鱼而知挚友,听雨而观春秋,闻土而知岁月,望山水而生诗意。我们本在自然中生存,像树一般是土的土著,在上面筑起家园,构出美丽的梦。但是,总是有人认为(?)“人定胜天”的偏激,把树木用林立的高楼代替,把温馨柔软的土铺成坚硬的混凝土,把日落下分划出世界上缓缓落下的时间线变成急促的汽车的尾灯。用混凝土把温冷隔离,把四季变得暧昧不清。周国平在《守望的距离》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是的,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自己,我就是全世界”。人们往往只看中辛涅科尔这句话是对自我的强调,却忽视了前半句“微不足道”的事实辩述。
无论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还是偏执理性的哲学家,康德以及牛顿都对脚下的土地与头顶的星空保持敬畏与不可思议。正如穿过罗布泊沙漠无人区的探索家,他们成功后的第一件是不是拥躺在拥戴他的人群里,而是跪在茫茫的沙漠之前,感谢它让其穿越。由此可见越是深邃的人生和思想才越知道自然是护着人类稚年的慈母。他们敬畏自然,因为了解自己的微不足道,反倒是无知的人,才秉着征服自然的滑稽与可笑。
我们对自然所知甚少,却仍狂妄自大,人类与其它动物没有躯体上的不同,只是拥有富有自然而神奇的灵魂,我们为何要在一副躯干上附加无益的物质来伤害自然,却不拿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美好去丰盈灵魂呢?
展开全文阅读
人与自然,从来就不是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人类从自然中走出,回馈的不应是物质的垃圾。我们的根本是在自然,正如上帝对树说:“你在这里生,生复绿,绿复死,死复绿,不止不。”人也应当,生生不息。倘若想要端起猎枪与自然谈判,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点评——
这篇文章的引用论证特别精彩。细读会发现,本文引用的句子非常恰切,与作者想阐述的内容紧密相关,同时,句子本身也具有丰富的内涵。引用之后,作者能迅速作出阐释,并与自己的观点产生勾连,这样的引证才是有效引证。引用论证要注意引用的有效性,规避引而不证的拼贴式引用。本文引用的频次与引用的句子所在的位置,也比较恰当。
03
以敬畏之躯,行雪线之上(53分)
浩瀚星空,无垠大地,共同构成人类这棵“思想的苇草”长栖的生存时空。“人与自然”这一古老的人类文明命题自创生起便萦绕于大地之上,而这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谦卑,和对超越极限的孜孜以求,才共同吟唱出一首属于人类的生命赞歌,经久不息,亘古不衰。
早在轴心时代,人天关系便成为哲人们思想的归宿。前有老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道家思想与荀子“可致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交锋;后有黑格尔“人的对象性本质”与马克思“人和自然共同成就”的灵魂碰撞。这些理念或许没有给出关于自然的人类命题最为准确的答案,但他们都以各自洞察世界的方式,展现出展现对人类社会深切的关怀,在世界面前对本质的沉思,本身便是敬畏之心与超越之行的呈现,诸多思想也转化为具有超越性价值的文化因子,潜藏于文明。
“回顾漫长的人类史,这其实是一部人类面对灾难的斗争史。”伊顿格尔的寥寥数言,微言大义。“瘟疫、死亡、战争、洪水”这希腊神话中的黑暗四骑士无时无刻不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人类,也在与灾难的斗争与反思中一步步走向文明的突围,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一般拥有“越来越纯粹”的努力。当骄纵之心四起,一场“天灾”的意外如同造物者的惩诫,而在勇敢抗衡之时,重拾敬畏之心,也彰显人性的光辉与人类文明的自信力。
犹记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提及一只葬死西高峰的豹子,没有人试图对其为何到达如此高寒之地作出解释。而我认为,这只豹子便是探索极限的人类的象征。他并非夜郎自大,蔑视高峰,恰恰是心怀对高峰的敬畏,对未知、无限的谦卑,才会将“向更高处蔓溯”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人类文明中不乏这只豹子的“血液”——从希腊的普罗米修斯精神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从西西弗斯迈向平原的微笑到堂吉诃德斗风车的中世纪骑士精神……在谦卑与敬畏之中,完成海明威笔下海鸥乔纳森“飞得尽善尽美便是天堂”的人生阐释。
年初的疫情牵动着每一颗心,也许诚如克罗齐所言——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将目光投向过去,投向面对每一场大自然的灾难时人类的姿态和触及心灵的反思。那些历史的记录者与灾难的叙述者,用极具穿透力的文字写下:去敬畏这片土地吧!去探索那些未知吧!谦卑的心是你勇敢前行的明灯。
一棵棵有思想的苇草,在大地之风的吹拂下,不卑不亢;一只只行于雪线之上的豹子,在灾难的狂风肆虐之时,傲然前行。
点评——
标题形象精炼地概括了作者的核心观点,人既要做有思想的苇草,“以敬畏之躯”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姿态,也要像“行雪线之上”的豹子有超越极限的追求。全文逻辑清晰,客观辩证,表达流畅,字里行间体现作者广博的阅读与深刻的哲思。引用老庄、荀子、黑格尔、马克思、伊顿格尔、孔子、克罗齐等哲人的智慧精粹,融入希腊神话、歌德《浮士德》、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等文学经典元素。作者善于借助他人的思想,与自己的体验思考融会贯通,增强论述的厚重性与说服力。同时,加入现实疫情点睛一笔,以人类面对灾难的思考,指向对于人性的阐释,对于人的地位的考量,对于人的存在意义的探究。
04
行至云间,心即山海(53分)
不论是上古女娲或上帝的造物,还是自猿猴演变而来的产物,混沌散尽,一片空明间,人已然堂堂立于世界之中。我认为人亦是自然的一部分,豪迈凌云之志与谦谨敬畏之心皆应有之。
人定胜天的信念与敬畏、谦卑之心并不矛盾,可以共存。自殷商龟甲占卜,其行为中我们可以见其对自然的敬畏;自荀子“人定胜天”,我们又从中发现其生而为人的骄傲与自信。直至今日,人类奉行“人地协调观”,人类与世界和睦共处已成为不二法则,人类的骄傲与谦卑合二为一,在灵魂深处悄然调和,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如今人类正努力的,是如何调和骄傲与谦卑相融的这杯醇酒。人类不应放任洪水猛兽摧毁家园,而安心地做鸵鸟在原地瑟缩,也尝尽了破坏自然生态的苦果,城市覆盖煤灰,河道污染横流,太宰治哀叹“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可见任何一个极端都不是明智的选择,人终究是与自然相依共生的。
但,猛然惊醒之间,我们何曾想过,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即是自然,即是世界啊!
王阳明先生有言:“人是天地的心,人心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又如保罗柯艾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所写,人即是天地之魂,世界之魂。人是世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发展是相互驱动,相辅相成的。
由是观之,以天地之眼作为人类之眼,我们便可在思想上遨游云端,“眼里有星辰大海”,达到柳宗元“”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林语堂评价莎士比亚时曾说,一个伟大的作家应该说他像自然本身。它不破坏周遭的一切,他只是用心感受记录并最终离开了。罗素也曾说人生像一条溪流,年轻时在山间激越,然后逐渐加宽变深,最终汇入大海,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人如容器,万物如雨水倾落其中,如你与万物相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若你以居高临下或尘埃中仰视的姿态冷眼看万物,那么你与世界就不在一个高度,则处处是棱角,处处是锋利伤人。
宇宙浩大,无边无际,故人人都是世界中心,人人不同,故人人皆成一个世界,与世间万物相融即是真我,我此时心如万顷明镜,放眼望去,行至云间,心即山海。
点评——
从宏大的历史视野窥得人类面对自然的骄傲与谦卑两种态度得调和的产生,这一思考点尤为独特,从人类的狭隘困局中获得启示,用自己灵明的文字写下对人类应该如何调和的思索,有深度有文采。
05
胜天敬天,行有所止(53分)
因大自然的选择,人被赋予主宰万物的权力,因此有人可胜天的机会;但我们始终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因此我们要敬之爱之。无论是胜天还是敬天,都要行有所止。
我们要战胜自然,而不是毁灭自然。当古猿人成功钻木取火,我们战胜了自然,取得了生存一隅;当我们“会当凌绝顶”,我们战胜了自然,证明了人类的伟大与坚强。但我们的一切战胜都在自然的允可和掌握之内。我们战胜自然的目的不是为了打败“敌人”,而是为了成就自己。战胜自然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突破自我局限的过程。我们胜利了,方能进化,方能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快意,方能领悟“蒹霞苍苍,白露为霜”的美好。
展开余文
但现我们却为一己私利,视友为敌,破坏自然。正如《流浪地球》中所说:“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亡,直到这场灾难与我们息息相关。”澳大利亚的山火,感染全球的新冠肺炎,一切诸如此类的黑天鹅事件,都在告诫着我们要敬畏自然,热爱自然。
敬畏自然,以大自然的一部分自居。梭罗自称,“我是瓦尔登湖畔的石岸,是掠过湖心的微风在我的手心,是它的青水,是它的白沙”。正是以这种谦卑的态度,梭罗超越工业革命时代的功利,预见了人类的未来,甘居荒芜之地守护“神的一滴”。就像梭罗一样,敬畏自然首先就是要以孩子赤诚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规律。如此,我们方知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方能恰当好处地利用自然。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敬畏自己。《辛德勒的名单》中说“权力不是你有什么,而是你拥有什么,却不那么做。”我们可以砍伐树木,可以填湖造路,可以食珍禽异兽,但我们不那么做,方能显示我们的包容心与前瞻力。这样的“无为”,便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保护。
不如像徐霞客一样,访名川,赞叹自然的伟大;像胡歌一样,去青海湖拾垃圾,表达对母亲的歉意和体现人类的责任。
就像毛姆所说:“唯一值得弥足珍贵的是对责任的爱,当爱与责任融合为一时,你将是崇高的人。”让保护自然不仅成为我们为自然、为己的责任,更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份爱。
胜天,但不肆意毁灭;敬天,也不畏缩不前。行有所止,方成大道。
点评——
本文从“胜天”到因“敬”而“行有所止”,整体结构清晰明了、层次分明,且该文很好地将自己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非常显眼地点出,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本文引用较为出彩,能做到引用“为文所用”,特别是倒数第四段“权力不是你有什么,而是你拥有什么,却不那么做”很是切合分论点,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06
敬畏自然,改变世界(54分)
仰观苍穹,天之广阔,遑论宇宙浩渺,人是自然造物,怀敬畏和谦卑之心,理固宜然。然平视己身,万物之灵长、自然之杰作。面对静诗开拓的世界,又何尝不能怀“胜天半子”的气概?仔细思索,便会发现这二者并不矛盾。人,应在敬畏自然的前提下,拥有改变世界的坚定信念。
敬畏自然,是因为大自然早在开辟之际已拥有了一套完整的法则体系。人类身处枝上一节,自不能幸免。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达尔文的进化论,这是人类在黑暗与蒙昧中对自然规律进行的自发探索。于是经典力学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才生发了人类引以为傲的蒸汽机、电动机的发明创造。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推动着人类迈向更光明的世代。于是进化论指引了物竞天择的方向,人类在物种培育上初尝甜头,进而更多人致力于各式良种选育,人们生活水平无形之中大幅提升。
此皆为顺自然法则之美,而逆自然法则之恶果,亦历历在目。贪婪而无止境地开荒拓田使昔日水草丰美的罗布泊终成魔鬼之域;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食引新型冠状病毒来到人间;澳洲山火,非洲蝗灾,灾难犹如天火降临,警示人们敬畏自然。
但敬畏自然并不意味着迷信,更不意味着丧失人类作为智慧生物有方向地去改造自身所处环境的勇气。
康德阐明:“活在目的王国中,人是自身目的,而非手段。”沈从文也曾说:“我要建造一座小庙,里面供奉的是人性。”从石器的勉强运用到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用自身的智慧与劳动换取了不断进化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和人性以自身为目的,对本物种的创造与助力。犹如鲁迅所言,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好比煤的形成。我们无以抹煞这光辉。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将人们从神权、对自然的迷信压迫下解放出来,告知人们何为人权,何为理性。于是在对自然的敬畏下,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乃成就今天多姿多彩的世界。马尔克斯笔下海滩幸存者的独白,《故事新编》中禹治水的事迹,无一不在诠释天地间大写的“人”字。
我们应当铭记:敬畏自然,不代表绝对臣服;人定胜天,亦不是主宰万物。人类世界的历史启示我们的实际是:对自然怀着这一份敬畏谦卑之心,而发挥人类创造的精彩。
点评——
文章的亮点是,清晰。本文观点明确、准确,从题目到第一段,读者就可以轻松地捕捉到文章的中心论点,第一段迅速破题,入题快、准,语言简洁。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论证的逻辑较为严密,文章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都用总结性的话语来强化本段的主要内容,使得整篇文章脉络清晰。
07
以胜天之姿敬畏世界(54.5分)
古代西方哲人普罗塔戈拉曾言“人是万物的尺度”,首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面对包罗万象的自然,人自然需要胜天的信念。但在这混浊不堪的时代中,也需要敬畏自然的热忱,故私以为,以胜天之姿敬畏自然才是至善!
何出此言?
人定胜天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厚重的历史尘埃中挺起胸,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抬起头,向内心深处的自己俯下身去,活得热烈而真实,同时,在枕戈达旦中锐意进取。回首数万年前的人类祖先,他们筚路蓝缕,超脱新石器时代的束缚,钻木取火,蚕丝技术,陶器刻制在广阔而空旷的世界里,不以犬儒之姿,更不能无为而动,蹒跚而行,而是以朝气蓬勃的心态与勇气,一扫生所之灰的尘封。历史如此,现在依然如此,罗梭在瓦尔登湖畔的构架乌托邦式的生活,将心灵寄宿在自然之上。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便是坚定人定胜天的理想信念,付出一掷的将自身的生命与大海的惊涛相融,最后赢取了硬汉的形象。如今时代的指针已定格在了我们这代人身上,所以我们应更加坚定人定胜天的勇气,以此化作莹莹之光,在黑夜的未来时光中燃灯前行;以此踏足脚下的每一步路,在白茫茫的人生道路上,无需过问路在何方。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为后代人所留下的具有公平性的宝贵遗产,同时历史的发展是在无数继承的画面中延续开去。犹记梁漱溟先生的经典之问“这个世界会好吗?”在多类动物的灭绝与消失,森林火灾等人为灾难的发生,多少的人的眼泪坠入了凌空虚谷的险境中,我们别无所需,唯有对自然对这个世界的敬畏与谦卑才可去打碎所谓的荒芜与泪水。丰子恺先生曾在作品中写道“你若爱,世界哪里都可爱,你若恨,世界哪里都可恨”爱自然,敬畏自然便是最好的保留先辈们的奋斗与珍惜的成果,也是更好的留给下一代的礼物。
但愿,达摩克利斯之间不会永远悬挂于人们的心间,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到“每个人都带有独自的光环。”敬畏之心本属于人类,但是更属于你我。若是达到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有一份热发一份光”,那么这个世界会好的,坚定又响亮。
故此,秉持以胜天之姿敬畏自然,依偎其道,善莫大焉!
点评——
开头观点鲜明,全文牢扣观点而作。素材博古通今,中外皆具,可见其积累之深厚,能在考场自如运用,巧妙的引用点缀在行文中让文章更具亮点,最后的呼吁也极具感染力。
08
胜天可行,敬谦有度(56分)
莎士比亚曾说:“身处在果核之中,也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世界相对于人来说是庞大且充满未知的,但人是充满创造力和好奇心的生物。所以人应当拥有“人定胜天”的信念,也应对世界心存敬畏和谦卑之心。
自古以来,人类的生活就与困难,艰险密不可分。远古的人类为个人和部族的生存而奔波,现在的人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这都离不开“人定胜天”的信念。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病肆虐期间,所有人都有着胜利的信念。这一场灾难反映出了人处于危境之中,对于自我乃至社会的信任。人定胜天是无数前仆后继的开拓者所坚信的理念也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助推的精神动力。
人定胜天是否意味着人是万物的主宰?这是不符合现实生活的想法。诚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无数次的战胜了自然,战胜了世界。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更多的是失败的案例。“人定胜天”不能被随意延伸为骄傲自满的意思。退一步讲,世界仍有许多的未知,人仍未拥有改变一切的能力,为何要自满自得?历史上有许多的案例值得借鉴,更应避免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发生。
敬畏和谦卑是一杆秤,可以让人衡量“人定胜天”这一理想状态和自我能力的差距,不断增加能力,减少过量的“胜天”想法,端平才能更好面对世界。
人定胜天是一种拼搏精神,而敬畏和谦卑是每个人都应牢记心底的“度量衡”。面对世界,谦卑可以划开自满的迷雾,防止自我陷入过度强大的虚假想象之中;敬畏可以激发人的警惕和追寻之心,一时不警,使可能失去一切,又如何能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是祖祖辈辈验之可行,行之可成的拼搏理念,敬畏和谦卑更不意味着追弱和逃避。胜天必可行;敬谦需有度,是每一位追求美好生活的人都应该具有的精神支持和鞭策。培根曾说,“黄金时代是在我们前面而不是在我们后面。”每一个当代人都应以创造“黄金时代”为目标,用“人定胜天”的理念为动力,以敬畏和谦卑之心为转向盘,驶向美好的生活。
展开余文
“胜天可行,敬谦有度。”
点评——
本文紧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人定胜天的信念”而非“人定胜天”展开论证,靶向非常精准。这给作者强调其是一种理念,一种想法、一种理想状提供了的坚实的审题基础,从而有利于论证敬畏和谦卑可以防止人类陷入过度强大的虚假想象之中,并将“人定胜天”顺利与“世界主宰”这样的妄想划分了界限,过渡为一种“精神动力”“拼搏理念”。这样使得论证逻辑非常严密。这给这次作文中,一会儿论证人定胜天的伟大,一会论证人的谦卑的重大意义,无法将两者有机结合的墙头草式立论者一个很好的借鉴。
09
载以敬畏,引以谦卑(57分)
我们生于自然,长于自然,万事万物皆依存于自然。没有了自然,我们将如何感受世界的美妙。依我之见,每个都应载以敬畏,引以谦卑。
“荒野中蕴含着这个世界的救赎。”梭罗的这句话即告诉我们自然的重要性。时代在进步,我们趋行于人生这个亘古的旅程。我们总是步履匆匆,在崇尚物质的同时放弃了精神美好,在速成与便捷中更丢失了尊敬自然的精神内核。
常怀敬畏之心,以情待之。自然之美,世界之大,我们只是“渺沧海之一粟”。我们人类要做的应是敬它、畏它,可无论是17年前的非典,还是当下的新冠肺炎,都是人们偷食了“禁果”,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造成了这场影响全球健康的疫情。这是人们为了猎奇,标榜自己的不同,而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最终自食恶果。正所谓“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谦卑低头处事,不逆向自然。自然之伟大,岂是吾辈轻易能越?所以我们更应向自然学习它的谦虚。“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更旗帜鲜明地指出“持而盈之,方可长使。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故要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学会谦虚之态。昂头,是为了正面吸收能量;而低头,则是躲避不必要的危险。
自然是值得被我们敬畏和崇尚的。不仅仅是因为它提供了一方土地,哺乳和滋养我们,更是因为它本身的伟大。“巨鲸落,万物生”,这样的自然难道不值得被尊敬吗?生当似鹏起,终当如鲸落,这是志士的新年与志士的奉献。
我们是自然之子,是自然赋予我们生命,对待它,应如同对待母亲般小心呵护。慎记低头行事,才能使生命之舟行于自然之间而不覆,才能向成功之岸出发。打破平衡后,就是自己为愚蠢买单。
人可以自信,但不可以自大;可以狂放,但不可以狂妄;可以力挽狂澜,但不可以人定胜天。切记要敬畏,要谦卑,遵守自然的规律;不怒,不恼,不超,不越。
应载之以敬畏,引之以谦虚,学会在自然中做人,才是一个大写的人。
点评——
本文善于援引经典作品、经典语句,来自《赤壁赋》《道德经》的语句明显增加文章的思想含量,来自董卿等人的警句、富有文艺气息的句子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或许这就是“善假于物”的效果。
所引素材以文言为主,标题也用了文言句式,使全文散中有整,让阅卷者眼前一亮。
Friend(50分)
皇马乐队曾经有一首《冠军》备受追捧,“we are the world”引世界共鸣,但面对自然,是否如此?
21世纪20年代刚来临,世界人民就收到“新冠病毒”的“大礼”。钟南山院士究其因:人为食用蝙蝠导致病毒传播。一时间网友炸锅,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呼声愈高。
由于对自然的不善待,世界人民自食恶果。中国政府采取一级响应:武汉封城一个月,全民隔离。正是因为国民对自然的敬畏与谦卑,宅家、戴口罩等使疫情局面缓和。
但直到现在,欧洲乃至美洲情况愈演愈烈。前不久,西班牙举行“最多人扮演蓝精灵”活动上,几万人面对采访都持“疫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想法,而今它成为欧洲增长感染数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前有特朗普为经济发展连任而放弃隔离政策,后有日本为奥运而拖延隔离,如今,他们的结果我们有目共睹。
不只疫情当前,我们要敬畏自然,这本是贯彻一生的定律。
近几年国内环保话题呼声极高,支付宝“蚂蚁森林”受广泛好评;“绿色出行”的共享单车也用户颇多,孰不知这些善举的背面是血和泪的教训,黄土高坡的过度开发导致黄河中下游的“地上河”景观,北京沙尘暴对城市的侵蚀皆是如此。人人羡慕欧洲的环境优美,孰仍记得工业革命时他们的“遮天蔽日”。
人们因对自然的贪婪而将自己冠上“世界主宰”的美称,可所付出的代价是几代人的偿还。很显然,这种功利色彩的运作有悖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只眼下碎片化的美景与蓝图。曾经的母亲河——尼罗河现在 却被封上“垃圾河”的称谓,这是全世界财富的遗失。
我们无法抹去曾经的错误与损害,就只能改变地位去弥补去忏悔。作为学生,作为世界未来的领导者,我们应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不是征服世界的主宰,亦非卑微的“自然之子”,不是提倡原始的生活,而是“friend”,与之共进,与之携手,才能促进双方共赢之局面。
疫情的阴霾下,自然仍给予我们一缕阳光;在自然的绿色下,隐藏的是起色的缤纷,做到尊敬,学会感恩,即是正确之举。
“四海之内皆兄弟”。
点评——
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先破后立),语言行云流行,读之赏心悦目。
标签:
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20届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0年4月浙江省温州二模作文审题、评分标准及范文
下一篇:
《井》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