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阅读:589  2020-05-13
标签: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0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抗疫时评导读
 【导读】

      “网红”的话题被我们反复讨论过很多次,而多数情况下,“网红”并不带有褒奖的含义。更有趣的是,有些人挖空心思当“网红”而不得,“红”了的张文宏医生却说“疫情过了,大家该追剧追剧。我自然会silently(安静地)走开”。这中间的差距是什么?我们想到的是专业、担当、价值观和人生定位。屏幕对岸的你,怎么看?

      (1)张文宏医生,一位专业主义的“网红”

      《光明日报》  2020-3-1 朱晓帆

      “注射血浆患者立刻康复?那是电影!”2月29日,张文宏在采访中对于血浆治疗的回答又上热搜。(以张文宏医生一句上了热搜的回答开篇,吸引读者兴趣。) 

      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他由于“金句频出”而备受关注,被网友亲切称为“耿直男孩”、“段子手男神”,收获了一大波粉丝。(交待背景,因为“金句频出”,张医生成了一位特殊的“网红”。) 

      “人不能总欺负听话的人”“把所有人都换下来,共产党员上!”1月29日,张文宏先是因这两句“硬核”发言,被网友频频点赞。

      接着,当医护人员受到伤害时,他又站出来说:“医护人员最缺乏的是关心。”

      全国复工在即,他又在采访中风趣地提出复工三大注意事项:“防火,防盗,‘防同事’。”

      为复旦录视频课时,他又向学生们提倡:“闷一闷,少说话,思想就出来了。”

      (连续引用张医生在几次关键节点时的发言,展示他的网红“金句”。) 

      张文宏医生的话,只是硬核与俏皮吗?不是,更重要的是专业。(透过现象看本质,张医生的话不光俏皮,更展现了专业性。)

      他的话,有的不是那么“中听”,但却给人一种由专业主义带来的信赖感。比如他说,针对新冠肺炎目前没有神药,唯一的“神药”就是集中全部救治资源帮助病人坚持下去。公众当然期待“神药”这样激动人心的叙事,但是张文宏医生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含糊的结论,反让更多人正视现实:不是所有的事都尽在人们掌控之中,只能竭尽全力。(引用例子佐证观点。) 

      在疫情之中,有很多医生进入公众视野。他们奉献、逆行、专注,集中地展示了医务工作者的形象。而以张文宏医生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则为这个群像丰满了重要一维——专业。(由点及面,看到医护人员群体的专业性。)或者说,这本身也是医务工作者的本来面貌:知识精英。从全世界范围看,医务工作都堪称知识集中程度最高的领域,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养成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专业训练。而经过长时间专业训练出来的医生,应该是怎样的形象? 或许就是张文宏医生给外界展示的那样,理智、客观、真实、平易,在紧张的局面之中,也不乏专业人员所应有的淡定。(巧妙运用设问,强调医生群体的专业和淡定。) 

      张文宏医生说,“疫情过了,大家该追剧追剧。我自然会silently(安静地)走开”。张文宏医生对自己的定位可谓“恰如其分”,“网红”,当然不是医务工作者所追求的“归宿”。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又需要这样的医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用专业主义为社会舆论注入理性。 不妨试想,张文宏医生的话少有情绪性的渲染,也不全是“好消息”,却自然让人信服,获得了颇高的曝光度。这也说明,专业,本身就有稳定人心的力量。(回归本质,“网红”不是目的,专业才是稳定人心的力量。)

      “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这是张文宏医生写下的几句话,医者自有仁心。而专业,让仁心有更具体的安放之处。(再次引用张医生的金句,收束全文。)

      【导读】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再也不可能退回“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时代。病毒传染没有国界,疫情面前,没有人能超然物外。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敌人,面对疫情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世界各国应该摆脱东西方人为的汉界鸿沟,携手合作,抗击疫情,如此才是战胜疫情的必经之道。

      (2)携手合作 抗击疫情

      《人民日报》2020-02-12   李洪兴

      病毒无情人有情。一段时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世界关注目光,抗击疫情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战役。(开篇点题,引出新冠肺炎疫情及抗击疫情的话题。)

      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继续做好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沟通协调,促进疫情信息共享和防控策略协调”。面对疫情,中国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用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很多措施远远超出《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这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健康。抗击疫情,中国展现出的坚定决心、采取的有力举措,世界各国有目共睹。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评价的,“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重要性分析。中国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采取最严格的防控举措。)


展开全文阅读
      对于正在全力防控疫情的中国,很多国家也给予了支持与帮助。截至2月4日,已有50多个国家的70多位政要以及近20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通过致函或其他方式,支持中国抗击疫情;韩国、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家向中国捐赠防疫物资;南非一家口罩生产商捐赠3万只口罩;德国学生唱响《让世界充满爱》为武汉送祝福……抗击疫情,世界各国人民诚心诚意选择同中国站在一起。在国际流行病学领域有“病毒猎手”之称的美国教授利普金直言,“积极应对、预防各类传染病威胁是各国科学家的共同使命”。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这些来自国际社会的支持,讲述着真情交融、命运交织的故事,展现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现实性分析。很多国家对中国全力防控疫情给予了支持与帮助。)

      “天下一家”。中国人民的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印尼海啸、海地大地震、非洲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和人民都给予受灾国无私的帮助与支援;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国纷纷伸来援助之手。这样的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生动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中国与各国都需要敞开怀抱,尽己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惟有同舟共济、携手合作,才能共同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必要性分析。中国人民的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越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疫情防控越需要形成合力。新时代领路人指出,中方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中国的承诺,言必信、行必果;中国的行动,“正在为疫情应对设定一个新的标准”。世界各国是安全共同体、健康共同体,面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只有携手同心、共同应对,才能推进全球卫生事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紧迫性分析。经济全球化时代,疫情防控需要世界各国形成合力。)

      这几天,有网友发现,在一批来自日本的捐赠物资包裹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古语,源自唐朝时期的中日交往故事。跨越千年,一衣带水的中日友谊温暖人心。“疫情是一时的,友情是长久的。”有世界各国的鼎力支持,有国际组织和友好人士的大力相助,有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号召激励,期待展望。) 

      【导读】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的确是陶冶情操、培养气质的良方,能给人以智慧、勇气和希望。在疫情防控的日子里,坚持读书,体现的更是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一种沉稳自信的品质。静心读书,让我们更加沉稳坚韧;在迎接未来生活时,让我们的眼光更加开阔。

      (3)阅读也是一种战“疫”神器

      《新京报》2020-2-11杨朝清

      (题目即观点,生动有力。)

      2月22日,上海图书馆联手湖北省图书馆,向湖北武汉方舱医院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开通“上图方舱数字图书馆”:通过湖北省图书馆“方舱数字文化之窗”的“浦江伴读”频道,把“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0特别网聚活动和上图各大优质资源送进武汉方舱。文字有力量,精神有寄托。“方舱读书哥”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全民抗“疫”时,阅读也是战“疫”神器。(开篇点题,由“上图方舱数字图书馆”的开通及“方舱读书哥”的走红引出阅读话题。)

      日前,一男子戴着口罩在武汉方舱医院安静读书的照片走红网络——在窄窄的病床上,他手捧着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将喧嚣和不安隔离,浸润在缕缕书香之中。

      正如一篇文章中写到的:“‘方舱医院读书哥’最让人心生感触的地方,就在于疫情波及之下,他仍能安静下来;在不少人为疫情而心生焦虑的当下,这种内心世界的安宁与强大更显难能可贵……”阅读能使人内心变得强大,能让人的思想境界无限舒展。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当下,在一个个病床上正在治疗的病人群体中,医药无疑能为他们的身体疗伤,而文字更能拯救他们的灵魂和精神。(重要性分析。“方舱读书哥”走红的原因:疫情之下,内心世界依然安宁与强大。)

      此次开通的“上图方舱数字图书馆”,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借助文字的力量,让更多的患者有精神寄托,让他们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为生命输入活力,坚定信心和勇气。开通“方舱数字图书馆”也发挥了公共图书馆行业特殊时刻的担当和作为,是对武汉的一种驰援。

      ⑤新开通的“上图方舱数字图书馆”有电子图书、阅读视频、在线讲座、经典文献等丰富的优质数字资源,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能为方舱医院的患者提供方便周到的阅读服务。“读书让你增加灵魂深度,一卷读罢,生命常如灌满浆的麦子一样丰盈……”无论是方舱内的每一位患者,还是蜷缩于家中的人们,在疫情面前大家不仅需要自身的开朗和乐观,更需要一种有情怀的阅读,一种来自于文字的撼动。(现实性分析。开通“上图方舱数字图书馆”的目的:借助文字的力量,让更多的患者有精神寄托,让他们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为生命输入活力,坚定信心和勇气。)

      “口罩下遮蔽的人们/心头在寻觅/春天的踪影/而您就是春的信使/让蛰居的他们看到了冰消雪融……”阅读也是一种战“疫”神器,更是每一个人内心春天的信使!(重申论点,照应题目。)

      【导读】

      沃尔特雷利爵士被关在伦敦塔等待死刑时写出了《世界史》;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苦役营里构思了三篇故事和两部小说;罗马哲学家波伊提乌斯在监禁中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巨著《哲学的慰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终于成就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代帝王师;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奋笔疾书,为我们留下了几百万字的文学瑰宝。一个人能有多大出息,关键看他怎样对待自己的独处时间,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4)宅当有为

      《解放军报》2020-2-10  孙家斌

      (题目即论点,充满号召力。)

      宅在家时,你会做什么?2月3日,微信名为“时间主人”的网友晒出了自己因疫情而居家隔离1周来的收获清单:读书43.6小时、书法练习16.4小时、力量训练10.5小时。在一台跑步机上挥汗如雨的照片下方,“时间主人”勉励自己并告诉大家:“宅着,但别让时光虚度。”(开篇点题。以“时间主人”的话引出如何独处的话题。)

      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些时间因为某种原因而宅着。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有的人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加紧学习、刻苦锻炼、弥补亲情……而有的人过得颓废而无聊:睡懒觉、打游戏、追网剧,劝他做点有意义的事,他还振振有词:“难得闲着,还不让人歇几天?”

      宅家时选择忙还是闲、干还是躺?属于个人选择,但哪个更有意义,答案不言自明。宅着的时候,让平日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无可厚非,但需要警惕的是,当怠惰懒散一旦成为习惯,人很容易陷入舒适的陷阱,从而丧失进取的斗志。正如一名居家隔离的干部所说,隔离观察是组织关爱,人员隔离但工作不能隔离,隔离期间也应利用电话、网络等干好工作。(重要性分析。独处不可陷入舒适的陷阱,丧失进取的斗志。)


展开余文
      去年10月20日,在武汉军运会军事特色项目军事五项500米障碍跑比赛中,我国选手潘玉程以2分09秒05的成绩打破该项目男子世界纪录,并成为该项目第一个跑进2分10秒的运动员。对于潘玉程的成功,他的领导曾这样告诉记者,这更多得益于他的自律和自强,有段日子阴雨不停,大家都宅起来了,可他不一样,训练时间、内容不变,只是挪到了室内,“他夺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把宅着的日子用好了”。

      “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时间,虽无声无息,无相无形,却关系着事业成败。时间只负责流动,不负责成长。“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 , 以惰而废者十之九。”一个人能有多大出息,关键看他怎样对待自己的独处时间。谁让时间更有价值,时间也会让他更有价值。      

      我们都知道宋朝文学家苏轼的文章很厉害。为什么厉害,宋人陈鹄在《东坡抄<汉书>》中记载的这个故事,或许是一个答案。书中写到,政闲的日子苏轼反而很忙。一次苏轼读《汉书》,他连抄三遍,直到全部背诵,无一字差错。陈鹄感叹:“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可不勤读书耶?”由此可见,苏轼文章厉害,是因为他把空闲时间利用得厉害。(重要性分析。对待独处时间关系到一个人能有多大出息。)

      李大钊说:“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珍惜生命,就应珍惜时间,尤其是珍惜宅着时的时间。因为这段日子里,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谁的生命也越精彩。

      汉朝时,董仲舒宅家3年,不论是“夏木阴阴正可人”,还是“北风吹雁雪纷纷”,他都目不窥园,这才成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学问家。钱钟书过年期间既很少给人拜年,也不受人拜年,全在读书写作中度过。鲁迅在一个个“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里奋笔疾书,为我们留下了几百万字的文学瑰宝。雨果拒绝一切社交活动,把身上所穿的内衣和毛衣以外的其他华贵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然后把钥匙丢进小湖深处,宅家5个月创作出一部世界文学经典巨著——《巴黎圣母院》。这些都告诉我们,在宅着的时间里奋发有为,才不会在闻听“时间都去哪儿了”时感到惊心和不安,因为“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重要性分析。珍惜生命应从珍惜独处的时间做起。)

      ⑨收藏超过10亿词条的牛津英语词库曾统计,在当今人类最常用的100个词的历次统计中,排名第一的始终是“时间”。某人对世界上1万名成功人物的时间利用情况分析后得出结论:他们都用好了自己的独处时间。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谁利用得好,谁就会有出息。宅着的日子,抓住了就是黄金,抓不住就是流水。时间的开关,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手里,让我们握紧时间的水龙头,别让它“跑冒滴漏”。(发出呼吁:业余时间谁利用得好,谁就会有出息。)

      【导读】

      “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在举国上下齐心抗“疫”的当下,我们听了太多这样的评价。诚然,给“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再多的赞美都不为过,因为不管是已经交付使用的火神山医院,还是在建的雷神山医院,它们的建设都是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竞速。病魔固无情,生命诚可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希望一切战疫救治行动能快一些、再快一些,让更多的生命能够逃离“瘟神”的魔爪,让我们这个英雄的古老民族能够再创人间奇迹。

      (5)同时间赛跑 与病魔竞速

      《人民日报》  2020-2-3王俊岭

      (标题以对偶句的形式,指出“火神山速度”的实质。)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2月3日起,万众瞩目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由军队抽组的1400名医护人员承担医疗救治任务。与此同时,其他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也正全力建设类似的专用医院,以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

      短短一周多时间,一座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1000张床位的专用医院建成投用。“火神山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发展建设积累的强大国力,是中国制度的鲜明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坚强意志。(开篇由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这一新闻事件引出“火神山速度”背后的深层意义,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集中力量办大事。针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中央明确提出“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举全国之力与疫情展开斗争。国家发改委紧急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3亿元,专项补助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项目建设;工信部全力协调制造业企业加班加点生产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消毒液等医用物资驰援湖北;商务部动员外贸企业拓展海外货源,稳定重点物资供应;中央企业纷纷带头攻坚,一方面加大本领域公共产品供给力度,另一方面增派大量医护人员赶赴战“疫”前线。这一过程中,“火神山速度”成了中国制度优势的最新体现。(举例论证,分论点一:集中力量办大事。)

      八方支援筑防线。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调集大批高性能工程机械支援前方;联想集团为火神山医院捐赠IT设备并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兴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的污水处理装备每天可处置800至1000吨污水;7000余名经验丰富的建筑工人暂别亲人、不舍昼夜、轮番上阵……正是坚挺的经济、优秀的企业、勤劳的工人,让我们构筑起战胜疫情的坚固防线。(举例论证,分论点二:八方支援筑防线。)

      众志成城渡难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并非易事。这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高效的社会组织能力。从适当延长春节假期、鼓励错峰出行,到加强人员密集场所体温监测;从动员居民减少聚集频率,再到每天实时更新疫情数据,连日来,全国各地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动员,民众防护意识显著增强、防护能力快速提高。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只有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捍卫最广大人民身体健康,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举例论证,分论点三:众志成城渡难关。)

      ⑥“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这样评价。    

      ⑦“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我们坚信,中国有足够力量将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瘟神”送走;我们坚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揭示“火神山速度”的寓意,表达战“疫”必胜的信心。) 

      【导读】

      火纷飞的也门,中国果断动用军舰,将600多名中国公民和279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赞誉;在谈埃色变的西非,中国医疗队毅然出行,奋战在抗击埃博拉疫情的第一线,构建起守护人类健康的坚固堤坝;在海盗猖獗的亚丁湾,在炮火连天的叙利亚,在地震雪崩的尼泊尔……中国一次次把大国的担当精神呈现在世界面前。时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正处于防控的关键时刻,滞留海外的湖北同胞却深切感受到祖国的深情,“祖国接我回家”传递的不仅是珍爱生命的温暖旋律,更是爱民惜民的责任担当。

      (6)生命至上,大国担当

      《人民日报》2020-2-1

      (题目即论点,明确醒目。)

      “祖国接我回家”,珍爱生命的旋律温暖人心。1月31日,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派遣民航包机,接回滞留在泰国、马来西亚的199名湖北同胞。高效有序的国家行动,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这就是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的中国。泰国媒体报道指出,中国政府决定派民航包机接滞留海外的湖北特别是武汉公民回家,体现了对国民的负责任态度,这种在疫情严峻时刻关心每一位公民的做法值得赞赏。(回溯事件,泰国媒体的报道从侧面肯定中国政府的担当,照应标题。)

      众志成城,勠力同心,中国人民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进行严肃的斗争。中国快速形成一体联动、联防联控的局面,彰显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信心和充沛能力。国际舆论纷纷指出,中国采取了“公共卫生史上最具勇气、最为重大的举措”,这种“上下一心的凝聚力令人肃然起敬”,“只有中国才能够实现如此高效有力的应对”。国际观察人士看到,团结奋斗的中国气势,坚不可摧的中国意志,迎难而上的中国奇迹,正是中国制度优势所带来的。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代表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看法——“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承接上段,再次重申中国政府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的有力应对。)

      生命至上,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中国政府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决策施策,所采取措施既是保护中国人民,也是保护世界人民。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广泛尊重和支持。“如果不是政府的努力,以及他们在保护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方面取得的进展,我们现在可能已经在中国以外看到了更多的病例,甚至可能是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月30日发表的声明,对中国担当给予高度评价。(重要性分析。中国政府在疫情面前的所作所为既是对国民的保护,更是对世界人民的保护。)

      “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中国展现的负责任大国担当,增添了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控制疫情传播、战胜疾病威胁的信心。中国发现疫情、分离病毒、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并与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速度之快令人印象深刻。世卫组织专家前往武汉实地考察,中国驻外机构同驻在国政府保持着密切沟通,及时通报疫情及中方的防控努力,这些都有利于世界各国掌握疫情进展,采取防控疫情的有效措施。文莱国会议员哈尼指出:“中国政府作出的努力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健康负责,也是对国际社会的积极贡献。”(现实性分析。中国展现的大国担当精神,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疫情防控。)


展开余文
      “我们战胜这场疫情的唯一途径是所有国家本着团结与合作的精神共同努力。”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所有国家共同付诸行动。信任中国,支持中国,选择同中国一起携手合作攻克疫情,这是世界上一切有良知的人们共同的心声,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了必胜的力量。(呼吁号召,触发共鸣。)

      【导读】

      眼下的武汉疫情,总会勾起人们对17年前国人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的惨痛回忆,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悲壮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由此带来的伤痛令人挥之不去。2019年的年末岁尾,灾难又一次不期而至,令神州大地顿时陷入极度恐慌、人人自危的境地。在国人承受这场巨大灾难之时,我们要用团结和爱筑起抗疫的防线,不可对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勇士们无端妄言和指责,令英雄们流血又流泪。

      (7)2003年,那里是北京。2020年,这里是武汉

      环球网2020-1-26 查希

      (题目整齐,对比鲜明,凸显中心。)

      最近集中地看各种各样的新闻,老实说,若没有一点点理智,可能作为“局外人”的我,会得上因为信息密集轰炸后的PTSD(创伤应激障碍——编者注)。家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开始关注我每天的日常。做新闻的人,对这些信息似乎本就有一些辨别的能力。而我的家人们,也许只能将自己代入其中,才能感同身受吧。

      2003年的北京,我记忆很深。并不是因为参加中考的我只考了语文、数学和英语。而是在于那两个月的隔离,每天看央视新闻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治愈病例的数字。比起一元二次方程,这些数字对我的影响更大。在那个春夏之交,我第一次被众志成城这个词的力量震撼。那段时间,身为北京人的我,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爱。      

      当然也有一些插曲,因为来自当时的城八区(东城还没有和崇文合并,西城也没有合并宣武),一小部分郊区的同学,管我们叫“灾区来的”“你们北京人,我们XX人”,像避瘟神一样躲着我们。之所以讲到这个,是因为我相信:现在的武汉同胞也不希望其他地方的人对他们有同样的嫌弃和指责。面对疫情,已经不易。妄言和指责,只会让需要帮助的人心凉。在这里,我也只能默默地为武汉的同胞们祈祷,加油!

      (开篇通过叙述2003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期间出现的杂音,引出对2020年武汉疫情的密切关注。)

      再有,就是最近让人感到极度不适和厌恶的事情。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尽管前方的医护人员在不懈努力,尽管加班加点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施工团队废寝忘食,仍有小部分人用谣言表示了他们对武汉的“热情”。我不确定他们是否在武汉或者其他什么地方,但有件事很明确,他们正在用同胞的血,蘸着自己所散播谣言赖以生存的馍。对于那些不幸患病的同胞,谋杀凶手也有你们一份。(批判抗击疫情过程中仍有小部分人在造谣的丑恶行径。)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份考卷。既考验地方父母官的应对能力,也考验着新媒体时代下我们每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和良知。我必须向此时还奋战在一线的同行们表达感谢,因为你们不断为我们传回实时信息,我们才能了解到这场“战斗”战况如何。当然,那些信口开河造谣的人,可以摸摸自己的良心,是不是缺了一块?如果你们还能解释为用谣言可以倒逼真相,那么我也可以告诉你们一个你们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就算真相被倒逼出来,你们也是期待着人们相信你们精心编出的谣言,告诉大家,那些仍然不是真相。(武汉疫情既考验地方领导的应对能力,也考验着新媒体时代下我们每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和良知。)

      2003年,我们一起度过非典,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满怀同情和爱。17年后的今天,我们若能够战胜新型冠状病毒,靠的一定还是团结和爱,而不是无尽的谩骂和空中楼阁般的小道消息。 

      真的,谣言,可以休矣!(号召勉励,充满期待:战胜疫情的是团结和爱,并非谣言。) 

      【导读】

      新春佳节,万家团聚。但总有逆行者远离家人,坚守岗位。正是因为他们一家不圆才换来全国人民的万家团圆,他们是这个时代最美的“逆行者”。“逆行”的路向来艰难,正因如此,才需要全社会为“逆行者”撑起保护伞。当前全国人民正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有无数的“逆行者”奔赴前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但他们并不孤独,“逆行者”的背后有14亿的你我他,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会汇聚成擎天立地的中国力量,战胜任何困难。

      (8)你守护大家,我守护你

      人民网 2020-2-2 原石

      (标题即观点,简洁鲜明。)

      2月2日,纪录片《我在19公里处等你》正式上线。大年三十,一个平凡铁路工作者李三保又没能回家,他与妻子女儿的短暂相聚,感动了无数网友。那座设有“K19”公里标的桥见证了李三保的全家福。

      春节意味着团聚与闲适,但总有一些人因为使命与责任选择坚守。从“轨道医生”“铁路蜘蛛侠”到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从雪域高原巡逻戍边的战士到为城市“美容”的环卫工人……万家灯火背后,他们在默默奉献。有人要回家,就有人要承担送大家回家的责任。如果说家是春节的方向,那么这些放弃团圆的人正是最美的“逆行者”。(开篇用刚播出的纪录片引出最美“逆行者”的话题。)

      面对牺牲与回报、错过与获得的选择题,每一个“逆行者”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为了工作,他们牺牲了阖家团聚与休息调整的时刻,错过了共享天伦与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但在星罗棋布的铁路网络中,在运行不息的城市系统中,他们是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和润滑剂。他们的付出,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团圆,保障着亿万人民的冷暖。正因如此,他们成就了职业的精彩,为子女树立了榜样,也让所有小家获得更安全有序的环境。(重要性分析。逆行者的共同品质: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是责任与使命的担当者。)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溺于风雪。近日,话题“你守护大家,我守护你”的微博阅读量超过4.5亿次,向劳动者致敬、为“逆行者”撑起安全伞成为共识。如何让奉献者收获幸福?除了节庆送米面、基层送欢乐,除了各界的尊重和理解,还要以制度的方式保护“逆行者”的合法权益。从精神、物质等方面给予褒奖和回报,设置合理的调休制度,关爱员工家庭,优化工作环境和劳动保障,为奋不顾身的“逆行者”免除后顾之忧。(必要性分析。要为“逆行者”撑起安全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鼠年春节,一场疫情来势汹汹。这些天,一张张照片令人泪目:口罩磨破脸颊、医生的脸已经伤痕累累;为方便穿防护服、女护士毅然剃去长发;物资告急、大夫戴上泳镜也上阵……这样的大爱同样需要呵护。我们所有人动员起来、各尽其能,是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根本所在,也是对医护人员的最大支持。

      在这个不平凡的春节中,尤其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坚守岗位,需要所有人携手同行,迎来美好的2020年。(号召激励,期待展望。) 

      【导读】

      诸葛亮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往今来的圣贤,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周瑜面对曹操大军压境,谈笑之间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谢安面对苻坚百万雄师,沉着弈棋获得淝水之战的胜利;项羽面对韩信的十面埋伏,心灰意冷导致乌江自刎的悲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谣言满天飞,一些人看到信息根本不求证,就复制转发,使整个社会变得惶恐不安。每临大事有静气,若我们能有这样的沉着心态,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那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9)每临大事有静气

      求是网 2020-2-5  徐愚

      (题目即观点,充满鼓励和期待。)

      “每临大事有静气。”中国千百年来的这一古训,早已沉淀为中华民族、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基因。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成就大事要有这样的“静气”,应对危机同样要有这样的“静气”。现在,我们正处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越是到了这种紧要关头,越是要沉心静气;越是到了吃劲费力的时候,越是要凝心聚力。物资缺了,可以调配;人员少了,可以支援;但人心不要慌,秩序不要乱,守持“静气”,去坚定战斗就是!(开篇点题。引用古训,结合当前抗击疫情到了关键时期的状况,提出“守持静气,坚定战斗”的号召。)

      这场疫情突如其来、传播迅猛,一时间,武汉、湖北等地医疗服务能力难以承载快速上涨的感染人群,医疗设备、防护用品、生活物资也一度出现巨大缺口。这也是对人心的考验时刻。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了,驰援武汉,驰援湖北,全国上下心系战“疫”、众志成城。也有极少数人“静气”不在,一些争论令人难辨真假,个别居心叵测者借机散布谣言、扰乱视听,唯恐民心不慌、天下不乱。面对病魔、面对生死,有些慌张无可厚非;面对压力、面对管控,有点牢骚可以理解。但是,盲听盲从、一味抱怨,就会害人害己。不少时候,“显而易见”的答案往往并非事实真相,“立竿见影”的评价也难免片面和偏颇。在自己看不清、拿不准的时候,保持“静气”,静下心来、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才是靠谱的做法。否则,慌里慌张,失去“静气”,就会进一步失去理智,更加想不清事情,糊里糊涂,怎么会有良好的应对之策?(重要性分析。保持“静气”可以静下心来、冷静思考、沉着应对。)

      面对这场疫情阻击战,各级干部,所有党员,一切先进分子,更应该守持“静气”。怎么守持“静气”?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好好贯彻落实新时代领路人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好好遵从国家专家组专家和其他权威专家科学专业的释疑指导,好好关注主流媒体对疫情防控情况的及时报道,多增一分理性判断,多减一分盲目情绪,把自己的“静气”找回来。(必要性分析。论述各级干部,所有党员,一切先进分子应守持“静气”。)

      “静气”,其实就来自信心和信任,对战胜病魔的信心,对党和人民的信任,对科学的信任。“静气”也来自于我们的责任。只要人人都起来负责,都参与战斗,为战胜疫情尽心出力、添砖加瓦,就是彼此之间给予的最大信心和信任。战疫情、斗病魔,绝不仅仅只是各级政府之责、医生护士之责,也绝不仅仅只是武汉人民之责、湖北人民之责。不管你身处何地,不管你愿意与否,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谁都无法置身事外,都要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是每一个公民的应尽之责。(“静气”来自信心和信任。)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与疾病抗争的奋斗史。预防传染病、治愈传染病,是漫长人类历史的重大主题之一。在与天花、霍乱、鼠疫(黑死病)等恶性传染病的殊死搏斗中,人类一次又一次取得了胜利。胜利从来都来之不易,需要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识大局、顾大家,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团结起来,共同战“疫”,这样才能共同赢得胜利。团结才有力量!(紧迫性分析。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与疾病抗争的奋斗史,我们要团结起来,共同战“疫”。)

      向所有在一线战斗的战士致敬!向无数的“逆行者”、志愿者致敬!向一切默默做贡献的人们致敬!他们身上有“静气”,这是中华民族的“静气”,中国人的“静气”。(鞭策激励,期待展望。) 

      【导读】

      一花一草,蕴藏大千世界;一字一词,传承文化基因。日常生活中那些常用的词语、俗语和成语背后,蕴藏着等待人知的故事;词汇的变迁,隐含着亟待改变的生活细节。读懂这些词语中的知识密码,也就推开了读懂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大门。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个春节的热词“别来无恙”一同去探究其背后的故事。 

      (10)别来无恙:你别来,我无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0-1-31 郝思斯

      (题目新解成语,别具一格。)

      每逢春节,久别重逢的亲人故友们最深情的感慨莫过于一句“好久不见,别来无恙”。而在今年,疫情紧急,“别来无恙”一词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含义——“你别来,我无恙”,成为朋友圈中的流行语,用以表达亲友之间最为真实的祝愿。正如有网友写道:“让我们暂别亲情、暂别友情,将防疫情作为今年过年的头等大事,待山花烂漫时,彼此均安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词语“别来无恙”。(开篇点题。这个春节词语“别来无恙”被赋予新意,并交代其意图。)

      “别来无恙”是生活中常用的问候语,亲友们相见或者写信时通常会用其问候对方,以表关心。在这个词语里,“别来”很好理解,即分别以来,那么“无恙”是什么意思?它又是怎么变成问候语的?《说文解字》解释“恙”字为“忧也”,说“恙”的本义是忧愁,忧心。清代段玉裁注:“古相问曰‘不恙’,曰‘无恙’,皆谓无忧也。”他解释说,“别来无恙”就是问对方是否别来无忧——最近没有什么忧心的事儿吧?(《说文解字》对“恙”字的解释:忧愁,忧心。)

      还有一种解释更为有趣,出自西汉东方朔所著的《神异经》。书里写道:“北方有兽焉,其状如狮子,食人,吹人则病,名曰。”王利器先生在《风俗通义校注》中说:“与恙为二字,合而一之。”据此认为恙是一种猛兽。“别来无恙”,就是问候对方最近挺安全吧?没遇到什么危险的猛兽吧?(《神异经》《风俗通义校注》对“恙”字的解释:危险的猛兽。)

      以上两种解释都能说得通,但学者们更倾向于认为:恙是一种疾病。这一说法从今天我们常用的词语中也能得到佐证:如“身体抱恙”“安然无恙”中的恙字均表示疾病。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解释说:“无恙。俗说:恙,病也。凡人相见,及通书问,皆曰‘无恙’。谨案:《易传》:‘上古之世,草居露宿。’多被此毒。恙,噬人虫也,善入人腹,食人心,人每患苦之,故俗相劳问者云无恙,非为病也。”按照这种说法,“恙”是一种在草丛中聚居的虫子,被它咬了之后就会生病。

      当然,《易传》说这种虫子“善入人腹,食人心”,实在有些过于耸人听闻了。从医学上说,“恙”其实就是恙虫,又称恙螨,可传播疾病。恙虫病就是恙螨幼虫叮咬人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有持续高热、皮疹、局部焦痂和溃疡等症状。恙螨寄生的地方通常是杂草丛生的野外环境,上古时期卫生条件差,人们露宿野外,因此常常会患上恙虫病。而那时医学不发达,这种病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所以《易传》中才会将“恙”称为“噬人虫”。

      恙虫病既然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古人见面的时候,生怕传染给自己,于是先互相问一句“别来无恙?”——朋友,您身上有没有恙虫啊?如果有的话可得说实话,千万别传染给我了!由此可见,那时食物的匮乏或许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第一位的担忧——最切近的威胁、最迫切的关心反倒是恙患,以至于见面就要问一问。幸运的是,这种令古人谈之色变的恙虫病在今天已经很少见,甚至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可以看出,人类存续的历程就是不断同自然灾害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每战胜一种新爆发的流行性病毒,就在医学上向前迈进一步。就这样,我们在战斗中不断成长。(《风俗通义》《易传》对“恙”字的解释:噬人虫,人被咬后会生病。)

      随着恙虫病的逐渐减少,“别来无恙”失去了最原始的含义,由生怕传染的担心变成了一句透着亲热和关切的问候语,比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等文学作品中,都多次出现“故人别来无恙乎?”“兄台别来无恙!”的用法。

      今年春节,“别来无恙”成为温暖人心的拜年方式。“你别来,我无恙”,这是把原本结构固定的成语拆开来用。可以看到,原结构的主语只能是一个,拆开后,两个不同的主语连接的结构承担了不同的陈述功能;原固定结构中的“别”字所表示的含义由“离别、分别”变为否定性的“不要”,在目前疫情严重的语境下实现了准确传递信息和表达特殊交际的目的,可以说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新鲜范例。

      “你别来,我无恙”,疫情在前,这个万家团圆的节日,注定有万家不能团圆。爱能让我们紧紧相拥,也能让我们主动远离:此时的不回乡是一种孝顺,此时的不出门是一种定力,此时的不聚会是一种修养,此时的不见面是一种科学。战胜疫情,需要众志成城,需要从每个人做起。(赋予“别来无恙”新意:由害怕传染疾病演变成一句透着亲热和关切的问候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岁月既不静好,让我们一同负重前行。中华儿女在一次次磨难中成熟起来,更加团结,更加勇敢,更懂得爱这片土地,这种力量凝聚起来,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相信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我们一定能笑着问候彼此:“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号召激励,期待展望。) 

侯晓旭

标签: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0年高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0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抗击新冠肺炎之英雄赞词
下一篇:迎着疫情前行的母亲(九年级学生随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