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992  2020-06-01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0高考作文升格进阶指导(立意、素材、文采)
 精准立意定方向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指导:

1.审题

(1)限制性

①“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中的“以上材料”不仅指所列举的七个年份的中国大事记,而且包括材料提示语。提示语其实就是关于中国大事记内涵的阐发和引申,实际上为考生写作指明了方向,同时限定了写作主题。由提示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可提炼出“际遇”“机缘”“使命”“挑战”等关键词,引导考生思考“个人与国家”“我的梦与中国梦”之间的辩证关系。

②“联想和思考”要源于材料。“联想”指的是由材料想到的相似、相对或相反的个人经历、新闻事件、社会现象或言论语录等,侧重于叙述、描写;“思考”是关于事理的辨析,侧重于议论。

③“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要求考生以新时代18岁新青年的身份写给2035年的18岁新青年;不一定写成书信体,但写作者要有对话交流意识。

(2)开放性

①联想的丰富性。无论由2000年后中国大事记,还是由提示语,考生均可从正面、侧面与反面联想到丰富的材料。从政坛领袖、科学巨擘、商业精英到众多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都以自己的踏实奋斗为梦想引航,为社会筑基;当然,也不乏丧文化的泛滥,“佛系”的流行……

②立意的多角度性。“际遇”“机缘”“使命”“挑战”等关键词存在多种组合关系,而“个人与国家”“我的梦与中国梦”这两组关系型话题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多角度阐发。

③写作的灵活性。可以描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剖析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和时代品格;可以思考18岁新青年在新时代的困惑和抉择、际遇与机缘、压力与挑战、责任与使命,探讨青年人如何担当历史使命,也可以辨析个人的成长成才与中国的发展强大、个人的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间的关系。无论选取什么内容,都要体现两代青年人的心灵碰撞和思想交流,善于化大为小,调用具体的现象、事例以及个人的经历进行分析说理。

2.立意

(1)生逢其时,勇担责任。

(2)与梦想为伴,以奋斗为马。

(3)用心筑梦,奋斗圆梦。

(4)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5)我和2035年的你有个约定。

(6)“我的梦”“你的梦”,汇成“中国梦”。

(7)与时代同行,共筑中国梦。

(8)我们来续前辈的梦。

(9)接力中国梦,你准备好了么?

S升格进行时heng ge jin xing shi   

不断追逐“中国梦”

  ——致2035年的青年

亲爱的朋友:

当你打开时光宝瓶时,十八岁的光环已戴上了你的发梢(“十八岁的光环”似觉不妥,应改为“十八岁的花环”),一个崭新的时代为你开启新的征程。回想18年之前,我们这些“世纪宝宝”刚刚诞生,嗷嗷待哺;如今18年转瞬即逝,我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此时,坐在考场的我浮想联翩,再过18年,“中国梦”会引领你们这些“更新的人类”继续追逐,勇敢前进。(全文仅仅立意为继续追逐“中国梦”,立意层次显得粗略而不够具体)

还记得2008年撼天动地的汶川地震吗?美好的家园顿时变成了灾难的坟场。在灾难面前,我们昂起了坚强的头颅: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实现村村通、精准扶贫的故事在中国的每个角落传扬、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一个又一个坚定的步伐让世人瞩目,让国人自豪。

一株小树逐渐长大,撑起一片绿荫,其间土地的滋养、阳光雨露的呵护至关重要;一个人健康成长,成为栋梁之材,祖国的爱的哺育弥足珍贵,个人命运要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才会无比荣光地铸造人生的辉煌。中国新时代给我们展开了无比们要在中国梦的引领下追逐奔跑,用人生的琴键弹响圆梦的主旋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肯定将成现实,伴随你成长的中国梦那么让人痴狂……(立意层次仍然停留在不断追逐“中国梦”上,文章主题缺少拓展与深化)

但我们还是要常怀敬畏之心,居安思危,悲天悯人。常言道:“日中则移,月盈即亏;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事物在飞速发展的时候,往往潜藏着许多隐患,当今中国亦然。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许多社会矛盾在滋生:医患关系之紧张,尊师重教之风渐淡,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矛盾,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的损害……凡此种种,如何应对?有常怀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人心、敬畏生命、敬畏规则,敬畏一切该敬畏的事物。(仅仅从“常怀敬畏之心”的角度来谈如何追逐“中国梦”,显得言不及义,没有抓住核心内涵,应该删去,着眼于更为重要的方面来谈)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没有敢于担当的朝气少年,就会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2035年的青年们,人类所有美好梦想,都不是唾手可得,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筚路蓝缕、手胼足胝,艰苦奋斗。如日初生的你们,是自己的希望,亦是国家的未来。


展开全文阅读
“中国梦”在不断向你召唤,亲爱的你准备好了吗?

当年我也十八岁

2018年6月7日

升格要领:

本文在立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流于口号式的立意,显得思维层次较浅,立意表述会显得大众化或同质化。

1.修改开头段落的基本观点,避免粗略化或同质化的表述,使整篇文章立意具体化、精准化。

2.删改主体论述部分的内容,在具体精准的论点的基础上,抓住“中国梦”的核心内涵展开论述。

勇担青春责,续航中国梦

——致2035年的“同龄人”

亲爱的朋友:

当你打开时光宝瓶时,十八岁的光环已戴上了你的发梢,正如此时考场中的我这般年纪——是时光瓶的“穿越”让我们“两代人”有了对话的机缘。(点明写作缘由,显得作者对任务指令要求了然于心)回想千禧年来临之际,我们这一代被称为“世纪宝宝”的婴孩开始静开眼睛探寻新奇世界;18年转瞬即逝,我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此时此刻,给未来的你们写下这封信,既是砥砺自己勇担青春责任,也是希望你们续航国家梦想。(紧扣作文材料要求,有明确的扣题点题意识。将立意角度从大而化之的表述修改为具体准确的内容,这使得立意前进了一大步)

回首我们国家这十几年的足迹:有阵痛,更有欣喜,2008年汶川地震,给中华儿女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但多难兴邦,中华儿女习惯了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敢前行: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精准扶贫、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一个又一个坚定的步伐让世人瞩目,让国人自豪。而今的巍巍中华万象更新,以骄人的速度焕发着青春光彩。可以预言,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会一如既往地行进在发展快车道上,也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因此,时代赋予每一代青年的使命是不忘初心,牢记责任;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首先,青年一代当胸怀天下,心系苍生,早立鸿鹄之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族命运坎坷波折,正是一代又一代先辈的努力,才有了新时代的繁荣。古语云:“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当今时代,若人人不顾他人与国家的利益,都只做精放的利己主义者,社会风气何谈纯洁净化?若人人罔顾青年责任,都只会躺在前辈的丰功伟绩上睡大觉,强国之梦岂非遥遥无期?祖国的兴盛靠的是人人在各自的岗位做出自己的贡献,而我们青年学生当以学笃敏行为要。陈独秀曾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一代,当坚守初心勤勤感恳,笃学敏行。

其次,青年一代当心怀创新精神,勇立创新潮头,铸造创新灵魂。(从“立德立志”和“勇于创新”两个层面,围绕“中国梦”作具体阐释并构成文章的主体,比之前仅仅着眼于“常怀敬畏之心”的论述更有深度,更有现实针对性,更能体现出立意拓展与深化的精准)陶行知曾言:“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创新发展是未来中国发展之核心,当今中国虽日新月异,但是仍需常怀创新精神。清王朝固守旧制,闭关锁国,导致了王朝的覆灭;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突破创新,赢得了发展的契机;乔布斯勇于创新,开拓出苹果手机帝国;中兴在贸易战中“受伤”,关键在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芯之痛”成为软肋。中国想要真正站在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因此,青年一代应当有创新之灵魂。欧阳修曾寄语年轻后辈: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没有如日初生、充满朝气的青年一代,就会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2035年的青年一代,应当勇担青春责,续航大国梦!

你18年前的“同龄人”(照应副标题并适当解释)

2018年6月7日

点评:这篇升格作文的标题“勇担青春责,续航中国梦”在原文笼统粗略立意(不断追逐“中国梦”)的基础上,着眼于“勇担青春责任”,表述更加明确化和具体化,这是文章立意方面第一大进步。更重要的是,在拓展深化的主体部分,升格文摒弃原文关于“常怀敬畏之心”之类言不及义的表述,紧扣如何实现“中国梦”,直指立志和创新两大内核,论述上更符合“逐梦的青春”这一话题,更具有现实针对意义,这是立意方面第二大进步。

J进阶诀窍in jie jue qiao   

1.多向思维与立意出新 

多向思维之于作文,旨在训练学生在思维时,要学会对同一问题、同一素材、同一题目、同一体裁的不同处理,或者是角度的不同、立意的不同,或者是构思的不同、手法的不同等。清人薛雪《一瓢诗话》云:“诗文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人偏多于雷同处见长……惟其篇篇对峙,段段双峰,却又不异而异,同而不同,才是大本领,真超脱。” 

作文立意中的多向思维,可分为客体发散和主体发散。客体发散是就写作对象而言,对象的特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比如写“水的联想”,可作如下发散:水的常态、水流不断向前、波涛动荡起伏不定、海浪拍打岩石、池塘逐渐干枯、瀑布从峭壁上一跃而下、水的形成过程、水的作用、水晶莹澄澈、水往低处流、冲破堤岸泛滥成灾、流水不腐、装进什么容器就呈什么形状、水能溶解多种物质、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载舟覆舟、水滴石穿、海纳百川、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主体发散是就写作者而言的,作者的能力、素质、修养、经历、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各不相同,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是有差异的,所谓“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是这个意思。因此同样面对春景,有人高歌“春色满园关不住”,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同样面对秋景,有人但见“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的明丽,有人却见“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婉。 

具体写作时,为充分发掘题目内涵的不同侧面、不同层面以拓展文思,可采用“以问领写”的方法。即构思作文时试着先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尽可能展开发散思维,想得广一些、远一些;再从种种回答中精选一二来构思立意。选择时的依据有二——一是“我”感受最深、最容易写好的是什么;二是哪一种认识新颖、独特,是别人不大可能想到、写到的,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请看下面一例: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先提问:(一)什么构成了“生命的养分”?(二)我们急需补充哪些养分?(三)如何汲取“生命的养分”?(四)生命一旦失去某种养分,那么…… 

再回答:针对第一问:(1)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润泽了生命;(2)传统文化不断地供给生命以养分;(3)宽容——给生命的净土添加养分;(4)酸甜苦辣都是生命养分;(5)美是一种生命的养分;(6)健康心理是生命的养分;(7)家乡是生命最肥沃的养分…… 

针对第二问:(1)摄取“睿智”的生命养分;(2)让感动成为一种生命养分;(3)生命需要吸纳科学文化的养分…… 

针对第三问:(1)从书籍中汲取生命的养分;(2)从情感教育中获得生命的养分;(3)从大自然中摄取生命的养分;(4)让记忆滋养生命;(5)聆听教诲,汲取营养;(6)爱好,给你生命的养分;(7)课堂——汲取生命养分的地方…… 

针对第四问:(1)失去了真爱,生命就会枯萎;(2)心灵一旦缺少阳光,人生必将红衰翠减…… 

2.反向思维与立意出新 

反向思维指的是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之于写作,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培养学生反向思维能力,对于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有效途径。客观对象的两面性,为反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在求异的同时,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为求异而求异往往导致我们忽略事物的两面性,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这显然是不对的。 


展开余文
反向思维的作文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就一般的常见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大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或警策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其实,不少名言警句所论的是事物属性的一个方面,或者是就一个角度而言。我们完全可从另一个角度、从反面去想一想,比如由“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反思到良药裹糖衣,人们更爱吃,同样利于病,进而想到做思想工作关键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一定要“逆耳”,推心置腹,促膝相谈,犹如春风化雨,更能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另一种类型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种商榷性的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 

从作文立意的角度看,反向思维又可细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不全部认同,而作辩证的否定,也就是肯定一部分否定一部分。比如面对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考生写的是“答案丰富未必多彩”,这就是肯定了“答案丰富”而否定了“答案多彩”。另一种是相对的否定,就是在一定前提下,完全否定某一常式观点。比如以“诚信”为话题写作,有考生写的是“谎话有时更美丽”,这就是建立在某些特殊情况(“有时”)之下的对“诚信”的反弹。

H活学活用uo xue huo yong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2月15日起,琼州海峡出现罕见持续性大雾天气,导致大量游客和车辆滞留海口。高峰期滞留车辆一度排队长达20公里。海口市政府启动应急响应,市民、热心企业、志愿者等纷纷投入到为返程旅客的服务与保障之中。 

②2017年,上海市提出未来五年要成为人文之城: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③某春节庙会景区发出上万张“寻亲”门票,门票背面发布丢失儿童的照片和相关信息,并鼓励游客拍照发到朋友圈,让孩子多一条回家的路。 

④某护理院为了鼓励病人儿女多来探望老人,推出“奖孝金”——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得200元现金抵用券。 

⑤“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片段。

【答案】 上海五年内要建成人文之城:建筑可以阅读,街区能惬意漫步,公园可愉快休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城市的温度,享受这分愉悦和轻松。束束暖光在城市的夜空交相辉映,让你我共拥这温暖之城。_

且慢陶醉!低头玩着手机,沉浸在游戏中,抑或是在朋友圈晒着什么——你就只是这样交流沟通?家人、朋友、外人,谁感觉到你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温暖?长此以往,何谈共筑温暖之城!_昨天,那洋溢着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那人与人的真心相待、温暖相助仿佛就在身边!钱不是衡量温暖的砝码,利益更不是温暖的来源。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尽己所能,就无愧无怨。

我很喜欢下面的话:有能力时,就做点大事;没能力时,就做点小事;有权力,就做点好事;没权力,就做点正经事;有闲钱,就做点善事;没有钱,就做点家务事;动得了,就多做点事;动不了,就回忆开心的往事。作为这个世上的一位小人物,我们也都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艾青《光的赞歌》中写道:“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

布局结构巧安排

Z真题展现hen ti zhan xian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题指导:

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这六句话,单从表面上看,可能各不相干,这就需要考生仔细分析各名句的深刻内涵,找到其中的有机联系。但其实这六句名言,都不太难理解。

第一句强调的是自强不息。第二句不难理解,与此有关的关键词应该是家国情怀、思乡思亲等。第三句出自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词,作者眼中的桂花是“花中第一流”,突出其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品格,强调内在美。第四句如果能联系魏源其人其事的名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话,也就不难理解,可以理解为开放的胸怀、远大的理想。第五句就讲的是正视现实,敢于担当、勇于进取。第六句强调责任、自信、抱负等。

总体上,这些名句有古代、近代和现当代不同时期的,有诗词有警句,风格或大气磅礴或婉约温润,包含了自强不息、家国情怀、独立自信、开放包容、正视现实、敢于担当和勇于进取等内涵。可以说,这道试题的命制充分发挥了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自觉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用著名学者孙绍振的话说,就是要“从无序的对象中,找到其内在的联系,从感性对象中抽象出普遍性来,才能形成论点,让文脉有序地逻辑化展开。写作时,可以考虑从以下组合立意:

①③⑤组合,立意为“我理想中的人格类型”,采用平行结构,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关于自强不息的人物素材,可从近年“感动中国人物”中挑选;内秀和特立独行不是盲目有个性,可以举近代著名的传奇才女张爱玲、力保老北京城的梁思成等人的事例;勇于担当的人物素材,更是不胜枚举。

③④组合,立意为“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和魏源的“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可以从其中找出内在联系来,二者是可以进行对照思辨的。

S升格进行时heng ge jin xing shi   

在人间

你该是生了怎样一副心系天下的心肠,才会一生颠沛流离,最后郁郁而终?我觉得,如果我有李白这样一个挚友,“人生在世不称意”时,我也会“明朝散发弄扁舟”。就说天下大乱、民生疾苦,一人之力又奈若何?你也坚信“我辈岂是蓬蒿人”,最终还是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与潇洒!(开篇讲杜甫却没点明,且一开始就和李白进行对比,显得有些突兀,冲淡了主题)

我似乎看到你满面灰尘、瘦骨嶙峋地站在茅屋前,面对秋风卷走屋上三重茅,秋雨进屋浸湿你破烂的草席,你心力交瘁……你是想用行动告诉世人,你是那种“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人,就算你穷困潦倒,亦不会独善其身。你都窘迫到什么地步了,这样的情境之下,你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此舍生取义、大义凛然,虽说留得生前身后名,但终究还是苦了你一人。(如按照题目要求,对杜甫诗歌的解读应该在“月是故乡明”上做文章,尽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是忧国忧民的典型佳作,但仍有跑偏之嫌)

若有空闲时,不妨找李白蹭碗酒喝,听他海阔夭空地讲高力士如何羞愤地脱下他的靴子,看他用一只中了魔咒的酒壶,把自己藏在里面,把酒言欢,倒也逍遥自在。飞扬跋扈为谁雄的潇洒,乐天派的他总会感染你一二分。或者读读他的诗,就说蜀道有多难,可人生的艰难比起道来也是小巫见大巫。

读着你,想到李清照的那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无须浮华装饰万人簇拥,自是十里飘香,清芳孤赏。或许你也是那桂花,清新、细腻、绵长、不卑不亢,内敛而不失气概。

多想在你的诗中读出一些乐观,或者为自己着想的东西来。你漂泊无依,还凭栏涕泗流,上天给了你悲天悯人的心肠,或许你本该如此,谁让你遇上了那个时代,心忧天下却报国无门。(感觉踩了急刹车,对下文收束全文的蓄势不够)

如果可以重来,我渴望你能生活在我所处的这个时代,尽管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人们都能心怀梦想、砥砺前行。这个时代会给你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当然你的生活也不会再潦倒,命运也不会再坎坷。

升格要领:

这是一篇标准的二类文。文章主题比较明确,语言比较流畅,但在结构、选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要升格为一类文,可采用如下方法:

1.开篇直奔主题,不拐弯抹角。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联系背景进行诗意解读,阐释家国情怀、忧国忧民等关键词。另外还能想到杜诗名句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进一步解读,使杜甫这一形象更加丰满。

2.将杜甫和李白进行对比,虽然他们年龄相差十来岁,除了性格因素,人生际遇不同也有时代差异。努力在结构上补全造成他们诗风不同的原因,为结尾充分蓄势、张本。

在人间

你该是生了怎样一副心忧天下的心肠,才会一生颠沛流离,郁郁而终?战乱离散,居无定所,兄弟也杳无音讯,秋后白霜凝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落再远,心心念念的还是故乡人、故乡月。你是不是还在担忧战乱纷飞的地方,孤雁哀鸣,鼓声瑟瑟……(直接切入试题材料涉及的诗句,生发出“家国情怀”,让文章有开门见山之感)

我似乎看到你满面灰尘、瘦骨嶙峋地站在茅屋前,面对秋风卷走屋上三重茅,秋雨进屋浸湿你破烂的草席,你心力交瘁……是不是你想用行动告诉世人,你是那种“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人,就算你穷困潦倒,亦不会独善其身。你都窘迫到什么地步了,这样的情境之下,还想着“安得广厦干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此舍生取义、大义凛然,虽说留得生前身后名,但终究还是苦了你一人。

我觉得,如果我有李白这样一个挚友,“人生在世不称意”时,我也会“明朝散发弄扁舟”。就说天下大乱,民生疾苦,仅凭一人之力又奈若何?你也坚信“我辈岂是蓬蒿人”,最终还是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与潇洒!(将杜甫与李白对比的段落,调整至此,上下文衔接自然、流畅)

若有空闲时,不妨找李白蹭碗酒喝,听他海阔天空地讲高力士如何羞愤地脱下他的靴子,看他用一只中了魔咒的酒壶,把自己藏在里面,把酒言欢,倒也逍遥自在。飞扬跋扈为谁雄的潇洒,乐天派的他总能感染你一二分。或者读读他的诗,就说蜀道有多难,可人生的艰难比起蜀道来也是小巫见大巫。


展开余文
读着你,想到李清照的那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无须浮华装饰、万人簇拥,自是十里飘香,清芳孤赏。或许你也是那桂花,清新、细腻、绵长、不卑不亢,内敛而不失气概。

多想在你的诗中读出一些乐观,或者为自己着想的东西来。你漂泊无依,还凭栏涕泗流,上天给了你悲天悯人的心肠,或许你本该如此,谁让你遇上了那个时代,心忧天下却报国无门。每一个流浪的人都有一个不安的灵魂。后人对你的评价说:“你的贫困在闪烁发光,像一个圣者的烂衣裳,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发光的灵魂在漂泊,时代再黑暗也不会让你有厌世的情绪,看着一个时代的由盛转衰,各种悲凉落寞也没泯灭你的信仰。(增加引用后人对杜甫的评述,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内容和底蕴,还过渡自然,为下文结尾铆足了劲)

如果可以重来,我渴望你能生活在我所处的这个时代,尽管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人们都能心怀梦想、砥砺前行。这个时代会给你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当然你的生活也不会再潦倒,命运也不会再坎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点评:升格后的作文通过解读《月夜忆舍弟》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将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再通过和李白对比,表明“大厦将倾,安有完卵”的寓意,说明两个人性格不同是一方面,人生际遇和时代也大不相同。结尾认为,当下人人“心怀梦想、砥砺前行”成为时代主旋律,真正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文章结构清晰、主旨鲜明、文脉畅通。

J进阶诀窍in jie jue qiao   

常规结构。作文题目的材料如果出现两个对立或并列的元素,我们可以用常规结构来建构文章。常规结构的文章通常5个段落,开头结尾各1段,中间3个段落。

主题结构。作文题目的材料如果出现三个并列或相关的元素来建构文章——三个材料关键词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议论。其段落仍然为5个。

如下面这篇优秀作文《中国是共享互惠型国家》

①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近年来,其“共享互惠”的特征愈发明显。“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经济发展在全球得以共享;“共享单车”所折射出的“共享文化”更是直截了当地体现了“共享互惠”;“移动支付”使科技的发展惠及个人,体现了“共同富裕”理念。因此,我所认识的中国,是一个共享互惠型国家。

②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使经济的高速发展惠及全球。……

③中国正风行的“共享单车”产业,使经济的发展惠及社会。……

④中国已基本普及的“移动支付”手段,使经济的发展惠及个人生活。……

⑤……如今的“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移动支付”,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坚持走的,一直是和平发展之路,共同发展之路,“共享互惠”之路!

这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文。其结构正好体现的便是主题结构的写法:三个关键词“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移动支付”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惠及”(共享互惠)展开评说,由此显现出全球、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论证方向,说服力强。

经典结构。是最值得提倡的一种文章结构方式,它是前面提到的常规结构、主题结构的综合运用。经典结构的作文至少要有7个段落。比如《防护弹痕少的部位》

①二战期间,英美军方在调查了现存飞机的弹痕后,决定加强对弹痕多的部位的防护。但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防护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一旦受到重创,飞机便很难返航,而这部分数据也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完全正确。

②防护弹痕少的部位,是从本质上防止问题的产生。……

③想常人所不想,思常人所未思,抓住“弹痕少”的关键,便抓住了防护问题的核心。……

④从更深的角度挖掘事物的本质,从未想到的方面探寻问题的核心,才是沃德能正确防护战机的关键。……

⑤洛克威尔曾说:“真知灼见,首先来自于多思善疑。” ……

⑥……只有注意“弹痕少”的部位,才能走得更远。

⑦想他人未想,防住“弹痕少”的核心,你便会更接近于成功。

从这篇文章可知,经典结构的第②③④段,采用常规结构和主题结构的写法均可;第⑤段必须拓展开去,能上升到哲理、公理的层次更佳(此段联系现实生活也可);第⑥段是文章的结尾(第1次结尾);第⑦段则必须写一个警句类的句子放在文章的最后处压场(第2次结尾)。

H活学活用uo xue huo yong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采用常规结构拟写提纲;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生命当如灿烂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中国诗人汪国真说:“生命可以没有灿烂,不能失去的是平凡。”

【答案】 ①毕淑敏曾说:“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②平凡之人也可以不平凡,甚至还能伟大。……_

③平凡不是平庸。……

④甘于平凡者最终却收获了硕果。……

⑤请以平凡为地基,努力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创造一个个如夏花般灿烂的生命,建成美丽中国!

巧用素材成华章

Z真题展现hen ti zhan xian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题指导:

1.审题——材料解读:

三条标语构成“改革开放三部曲”。分开来看,三条标语口号分别奏响了各自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

这是改革开放之初的标语。当时的中国,积弱积贫,尤其是物质极度匮乏,经济远远落后于世界,要让国家发展、人民幸福,首要任务就是吃饱饭穿暖衣,而且这一时代使命非常紧迫。这一标语,正是当时的中国发展方向的反应:大力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从而让国家和人民都快速摆脱贫穷走向富足。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2005

这是取得阶段成功的标语。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了,国家和人民在物质上都开始富足了,可是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环境日益恶劣,少了蓝天白云,多了雾霭沙尘。这副标语,正是这个阶段的中国发展的方向的形象表达:既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环境,也就是要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一致共同发展。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

这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今天的标语。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实现中国梦,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让全体人民都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有长征精神,我们每一代人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合而观之,三条标语口号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三部曲,延伸着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同时也可以横向来看,三者合起来,就是要表达“继往开来,和谐发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立意——确定主题

(1)治国理念,与时俱进。国之治理者,要有不断变化发展的眼光,必须对治国方针政策进行损益,与时俱进,国家才能蓬勃发展。

(2)实践出真知,创新铸活力;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口号是对当下问题解决的缩影,问题解决的结果有好有坏,有可能对当时有效,对未来无益,这就要求着眼于当下,展望未来。

(3)理性思考,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吾日三省吾身”,人要不断的理性反思,才能更好的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治理国家更是如此。

(4)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经济的建设,城镇的规划等需要有长远的科学发展观,要做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5)认清现实,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1981年的主要矛盾:人民还没富起来。2005年的主要矛盾:高速发展的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2017年的突出矛盾:城市建设的新蓝图。

(6)社会责任,勇于担当。三代领导人,三则口号,反映了我们领导人身上勇于担当,不逃避社会责任的精神。

S升格进行时heng ge jin xing shi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新时代领路人说得好:“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只有与时俱进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知名度最高、对国人影响最大的口号”,更是深深地镌刻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它折射出的是人民渴望发展、渴望复兴的美好愿景;折射出的是“发展就是硬道理”“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先进理念,是中华民族不畏失败,敢闯敢拼,敢于杀出一条“血路”的英雄气概。于是,在这条口号的感召下,我们有了“深圳速度”,有了“上海金融区”,有了2008的北京奥运会,有了伟大的“中国梦”,有了“一带一路”…… 穷则变,变则通。(展示中国进步的素材,列举一系列,详略不当)

宋神宗问政,司马光向他讲起了汉初“萧规曹随”的故事。神宗怀疑地发问:“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这让人想起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古训。可是,哪有“天不变”的道理,就是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感召下,我们的经济的发展却以付出环境为惨重代价。(以司马光的素材为导引,从反面论证为经济发展付出沉重代价的话题,缺少正面素材)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同时,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持续可行的发展之路。这时“雄安新区”横空出世,他不是迁都,而是一个新理念、新产业、新发展、新方向,是生态保护的试验区,是培育创新的引擎,是新时代发展的航母。

没有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起是一番风顺的。她要有着眼当下的勇气,放眼未来的眼光;要有创新与与时俱进的意识,要有锐意改革、兴利除弊、拯救国运的担当。而雄安新区仅仅是新时代长征的第一步。

培根说:“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他们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创新、探索的精神。慈禧阻挠“戊戌变法”,清帝国转眼间分崩离析。没有创新,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我们的民族还会重复落后挨打的命运。在历史上,我们从来都不缺锐意改革的革新家:商鞅,王安石,范仲淹,张居正,康有为……虽然他们的结局有异,可是他们锐意改革,兴利除弊的精神却激励着我们。(列举了古代历史上锐意改革的经典素材,缺少当今时鲜素材对比) 

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要走好与时俱进、创新、改革的长征路。(文章在列举中国进步的大量素材之后,缺少必要理论素材,文章缺少必要深度)

升格要领:

1.面对同一个话题,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作文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素材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

2.素材应该包括事实素材和理论素材两大方面,理论素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时尚、新闻时事、街谈巷议、故事寓言、典故传说等。在列举事实素材的同时,需要增加理论素材,加大文章深度。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新时代领路人说得好:“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只有与时俱进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知名度最高、对国人影响最大的口号”,更是深深地镌刻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它折射出的是人民渴望发展、渴望复兴的美好愿景;折射出的是“发展就是硬道理”“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先进理念,是中华民族不畏失败,敢闯敢拼,敢于杀出一条“血路”的英雄气概。于是,在这条口号的感召下,我们有了“深圳速度”,有了“上海金融区”,有了2008的北京奥运会,有了伟大的“中国梦”,有了“一带一路”,而如今“辽宁号”航母的入列,歼-15舰载战斗机成功滑跃起飞,我们可以看到航母团队的这个蓝色梦还在逐渐壮大,像海洋一样深邃,这也正是我们中国人民的自豪。穷则变,变则通。(展示中国速度的同时,详写辽宁号航母,略写“深圳速度”“上海金融区”,文章显得张弛有度)

宋神宗问政,司马光向他讲起了汉初“萧规曹随”的故事。神宗怀疑地发问:“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这让人想起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古训。可是,哪有“天不变”的道理,就是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感召下,我们的经济的发展却以付出环境为惨重代价。

于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变则通。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和污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万代。(以司马光素材为例从反面论证经济发展付出环境的代价,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正面素材,鲜明对比)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同时,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持续可行的发展之路。这时“雄安新区”横空出世,他不是迁都,而是一个新理念、新产业、新发展、新方向,是生态保护的试验区,是培育创新的引擎,是新时代发展的航母。

没有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起是一番风顺的。她要有着眼当下的勇气,放眼未来的眼光;要有创新与与时俱进的意识,要有锐意改革、兴利除弊、拯救国运的担当。而雄安新区仅仅是新时代长征的第一步。

培根说:“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他们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创新、探索的精神。他们惧怕失败,抱着古训苟延残喘或活在“天朝上国”的自欺欺人之中。司马光尽废新法,北宋灭亡;慈禧阻挠“戊戌变法”,清帝国转眼间分崩离析。没有创新,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我们的民族还会重复落后挨打的命运。在历史上,我们从来都不缺锐意改革的革新家:商鞅,王安石,范仲淹,张居正,康有为……虽然他们的结局有异,可是他们锐意改革,兴利除弊的精神却激励着我们。如今,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立足现实,把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融进民族的血液。这三则口号的变迁就是其体现。(将古今素材精神的共同点通过类比,凸显出来,对比中彰显了我们党和人民勇于创新的魄力。)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要走好与时俱进、创新、改革的长征路。(引用名人名言,从文章厚度与深度方面加强文章的力量)

点评:本文材料丰富,在材料的选择上,亦可体现作者的用心之处。在事例的选择上,大的方面是古今兼用,在具体的事例上有司马光、商鞅、王安石、慈禧,还有“辽宁号”航母的入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等,真是有汇聚一堂,雅俗共赏之妙。可见,作者在素材方面的精心,在现实方面的关心。

J进阶诀窍in jie jue qiao   

1.正反对比。正面素材与反面素材形成鲜明对比,让文章主题在对比中得到强化。 

选材示范: 

最近的中兴事件可谓生动的一课。世界通信界排名第四的中兴公司,尽管业务红红火火,利润日进斗金,但“芯片”刚一被人断供,便立即陷入了停摆状态,让人不胜唏嘘;反观华为,提前布局,早做准备,不为一时得失而迷惑,坚持重点研发核心技术,从而能在关键时刻,“不管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最高领导人曾告诫道,“核心技术是靠化缘要不来的”,“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这些话语在今天看来,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体现了最高领导人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境界。(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高分作文《莫为乱花迷人眼》片段)

运用点金:本文巧用对比,通过剖析“中兴公司”与“华为公司”在核心技术上掌握与否的做法,让读者在鲜明的对比中,感受到领导人的前瞻性。

2.古今相通。古代素材与现代素材相互沟通,让文章主题具有跨越时代的永恒魅力。 

选材示范: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智者与勇者。刘备力排众议, 用人不疑 , 三顾茅庐,这是求贤辅佐之智;邓小平力排众议,主动退居,举荐新人,这是选贤任能之智;周瑜力排众议,强拒曹魏,拔剑赤壁,这是力挽狂澜之勇;崔永元力排众议,恪守正道,为反转基因食品鼓而呼,这是为民请命之勇。他们的行为,都映射出逆向思维的火花和理性思辨的光芒。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高分作文《力排众议还是人云亦云》) 

运用点金:古有刘备求贤若渴,周瑜拔剑赤壁;今有邓小平力荐新人,崔永元力排众议,恪守正道、果敢永毅。通过列举古今众多人物,历史上智者、勇者众多的论点不证自明。 

3.中外搭配。国内素材与国外素材搭配使用,让文章主题具有穿越国界的强大力量。 

选材示范:

面对坎坷,有人选择“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但我要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我们的努力不能因为一个疑似命运开的玩笑而停止,相反,这样的考验是一个沉淀的机会,让我们积蓄力量,整装待发。王阳明龙场悟道,成就心学盛名;林克莱特十二年磨一剑,成就了《少年时代》。命运的可控部分只有我们自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倘若准备不足,别人的需要再多也是枉然。(2018上海卷高考优秀作文《被需要是种能力》) 

运用点金:王阳明、林克莱特中外素材完美结合,诠释“被需要是对我们能力的肯定”的主题。让文章的主体具有穿越国界的强大力量,发人深省。 

4.事理结合。事例素材与理论素材水乳交融,让文章由表及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选材示范: 

美器既可用可承,可爱可赏,便是人间方物。游走在历史长河,我们惊叹地发现:泱泱华夏,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器物精品,或质朴,或华丽,或厚重,或轻巧,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我们钦佩先人创造出的各种生活器物:五味宝器,酒水兵器,车农工器,不一而足;我们惊叹先人聪慧的头脑:司母戊方鼎的厚重美观,四羊方尊的方正典雅,张衡地动仪的精妙科学。一件件美器,都是先人们的心血之作,彰显着我华夏先人的博大智慧。美哉,我大中华,“器”宇轩昂!(2018天津卷高分作文《大“器”磅礴,唯我中华》) 

运用点金:如果说“美器既可用可承,可爱可赏,便是人间方物”是一座金矿,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地动仪就是冶炼金子的熔炉。事实素材与理论素材紧密结合,让素材的拓展既全面又深入。 

5.详略交错。具体素材与概括素材交错使用,让文章有点有面,既重点突出又全面兼顾。 

选材示范:

面对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音乐人刘家昌愤怒了:“音乐有凝聚民族情感的能力,让人们心连心相聚在一起,以自己国家为荣。”这句普遍真理,道出了音乐的精髓,一种超语言的能力,打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沟通华夏世界的悲欢离合。即便在民进党控制的高雄等地,每当动人的“我是中国人”的旋律在演播厅内奏起,仍然有人鼓掌,仍然有人情不自禁地带头领唱。乐音和歌词交织的语言,传递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情。龙应台知道自己的根在湖南,却长期困惑自己的国家在哪里。可当她走进港大看到满场学生自发地动情地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时,她明白了:凡我在处,便是中华。(2018江苏高分作文《语言演绎强大生命力》)

运用点金:龙应台是详细的素材,属于点上的深入;刘家昌是略写的素材,属于面上的拓展。点面结合,让文章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H活学活用uo xue huo yong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2017年10月8日,日本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造假丑闻曝出。始创于1905年的神户制钢所当天承认,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 月底期间,违反合同篡改了部分铝、铜制品强度和尺寸等性能数据,将产品以次充好交付给客户。神户制钢所副社长梅原承认,篡改数据一事并非个案,部分产品从10年前开始就一直沿用篡改后的数据。神户制钢所是日本第三大钢企,其产品除了供应本土汽车制造商,还供应给日本新干线动车、英国高铁、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全球受影响的客户数量约为500家,是公司原先估计200家的2倍以上。该丑闻在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舆论一片哗然。 从2016年日本的三菱公司爆出“燃效门”油耗造假事件,到2017年的日本高田公司因“问题安全气囊”事件宣布破产,再到如今神户制钢所造假事件,这已是第三家信誉卓著的日本大企业爆出质量丑闻。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运用古今相通的技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片段。

【答案】 孟剑锋,这位錾刻人生的技师从业二十年来,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手工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所以说得把它做得更完美。”孟剑锋时常这样说。他反复琢磨试验,亲手制作了近30把錾子;在厚度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进行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用剪刀剪掉手上一层层的水泡,用银丝手工编织成中国结。他最终献上了用纯银精雕细琢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其夫人。回望历史的足迹:君不见庖丁解牛“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的得心应手;君不见《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光阴流转,岁月顾盼。君不闻深海钳工管延安对接隧道连通珠海与港澳;君不闻大国良才徐立平落刀微雕锻造利器;君不闻军工秀娘潘玉华焊造飞机为国铸剑……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一位位大国工匠,助力大国梦想。风起于青萍之末,微小的敬业坚守,执着的工匠精神,是大国崛起的缩影,是中华振兴的跫声。点燃工匠精神,唤醒大国梦想!_

绚丽语言亮文章

Z真题展现hen ti zhan xian   

(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解题指导:

首先应理解这三个关键词所指的内容。“有字之书”指的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各类书籍,它是人类过去精神生活的留存,包括智慧和愚昧,既有名家著作,也有经典留存。阅读这“有字之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明辨是非。如何阅读这“有字之书”?应有目标地进行选择,有计划地安排进程。“无字之书”,指的是我们面对的纷繁多变的当下社会。“心灵之书”,是指我们在人生过程中的心灵成长和内心写照,即与我们头顶上的星空相对应的内心的律动——自我道德的诉求。 

然后分析这三者的关系,从作文题目来看,很有思辨性,题中暗含着要求对这三本书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无疑,最终要落到心灵之书上来。因为无论是“有字之书”,还是“无字之书”,最终都是要完成“心灵之书”,抑或前两本书其实就是为了第三本书的完成,也就是自我成长做铺垫的。 

这则作文可写的点很多,完全可以按照议论文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结果如何”来写。写作的过程中可以联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即运用智慧的眼光来选取为己所用之“书”,撷取精华,弃除糟粕。还可以联系《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最后在灵山取得“有字真经”和“无字真经”的故事,以此来展示自己阅读和思考的才华。本次作文立意不难,考生拿到这个题目,有话可说。

S升格进行时heng ge jin xing shi   

金黄的人生道路

“干在实处、立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的浙江大地上形成。(语句啰嗦,意思不明确)

作为一名浙江学子,坐在高考的考场里,答着这份试卷。(语言不流畅)这是我们十年磨一剑的终点,也是人生的新起点。我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想象:我是否能像那些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的浙江人一样,书写出自己的浙江故事,创造出自己的浙江传奇。

作为一名浙江学子,我很自豪在这片浙江大地上有很多前辈供我们学习与超越。我们应该学习鲁迅、丰子恺那样乐于助人、敢于批判腐败社会的精神,学习他们敢于奉献的精神。学习马云那种失败了不言放弃的奋斗精神。(标点、句式都有问题)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上,我有许多感悟,也很庆幸。(这里提到“感悟”“庆幸”,可是后文没有“感悟”,前后不对应)我很庆幸我是一名浙江学子,在这片浙江大地上,我拥有偏远地区所没有的教育条件、生活条件。我很庆幸我能作为浙江学子参加这次公平、能改变人命运的考试。

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熏陶下,站在这个人生起点上,我希望我不再是个还没长大的孩子,我希望我有能力做好我想做的事情,也有能力为我的未来负责。站在人生新起点,我满怀期望和兴奋,我希望在浙江精神的熏陶下,能让我这个人生新起点有一个好的开始。(本段内容显得凌乱、啰嗦)

我有许多感悟,我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懂得这次战役(“这次战役”语义模糊)的重要性。不久前,姐姐对我说过的话记忆犹新:“这是你们十年磨一剑的关键点,十二年的努力也就在这次体现出来。这虽然是你一个很重要的十字路口,但不是终点,失败没事,选择另外的办法努力。我在家等你。”这一番话,让我对人生新起点充满了期望。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我在构建我未来的蓝图。或许做不到像浙江前辈一样书写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但我会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蓝图。

在浙江精神的熏陶下,在浙江文化的滋养下,做一个合格又有动力的浙江学子。(结句没有力量)

升格要领:

本文是浙江省高考标杆作文之一,得分41分。本文主要存在主体部分写得比较凌乱且繁琐、词语运用不当、标题欠佳、字数稍少等问题。修改时,在以下方面着力:

1.修改有问题的段落,使之清晰不繁琐,紧紧围绕中心展开。

2.修改个别词语,增强文字表达力,使之更符合语言精练的要求。

领悟浙江精神,创造美好人生

浙江大地上,曾经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在新时期,又形成“干在实处、立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用短句来写,让句子更通顺)

我是一名浙江学子,现在坐在高考考场里,答着这份试卷,想起了浙江精神。(增加一个扣题的句子)这是我们十年磨一剑的终点,也是人生的新起点。我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想象:我是否能像那些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的浙江人一样,书写出自己的浙江故事,创造出自己的浙江传奇。

作为一名浙江学子,我很自豪在这片浙江大地上,有很多前辈供我们学习与超越。我们应该学习鲁迅那种敢于批判腐败社会的精神,学习丰子恺那种乐于助人、敢于奉献的精神,学习马云那种失败了不言放弃的奋斗精神。(将原来的句子改为排比句,增强气势)

站在人生新起点上,作为浙江学子,我感到很庆幸。(突出“庆幸”)我很庆幸我是一名浙江学子,在这片浙江大地上,我拥有偏远地区孩子所没有的教育条件、生活条件。我很庆幸我能作为浙江学子参加这次公平、能改变人命运的考试。

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熏陶下,站在这个人生新起点上,我希望自己不再是个还没长大的孩子,我希望自己有能力做好想做的事情,我希望有能力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我满怀兴奋地期望,在浙江精神的熏陶下,我的人生有一个好的开始。(句式改为“我希望”,形成排比句,增强气势和文采) 

我有许多感悟,我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懂得高考这次战役(明确这次战役为“高考”)的重要性。不久前姐姐对我说过的话记忆犹新:“这是你们十年磨一剑的关键点,十二年的努力也就在这一次体现出来。这虽然是你一个很重要的十字路口,但不是终点,失败没事,选择另外的办法努力。我在家等你。”这一番话,让我对人生新起点充满了期望。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我在构建我未来的蓝图。或许做不到像前辈那样书写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但我会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蓝图。

在浙江精神的熏陶下,在浙江文化的滋养下,我要做一个不仅合格更有发展的浙江学子,让我的人生更美好。(结句揭示中心)

点评:一切修改都是为了明确传达观点,使读者容易接受。所以做了如下修改:

1.原文标题与正文关联不紧密,修改为《领悟浙江精神,创造美好人生》,句式整齐,观点显豁。

2.原文语言比较平淡,修改时增加一些能够体现文采的句式,比如排比句“我们应该学习……”“我希望……”,有了两处排比,文章的气势、文采就体现出来。

3.结尾突出中心。“我要做……”是一种在浙江精神熏陶下的自我愿望,“让我……”是浙江精神影响所在,使文段表示更清晰精练。

J进阶诀窍in jie jue qiao   

1.用词贴切,纤毫传神 

古往今来,优秀的作家特别注重遣词造句的精准贴切、恰到好处。王安石煞费苦心,终于悟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妙境;贾岛沉迷于“推敲”的抉择,留下了传诵千古的文坛佳话。历览前贤的诗文佳作,很多作品因一个或数个词语特别的准确、传神,通篇因之而熠熠生辉,从而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福楼拜曾经告诫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沈从文也曾告诫汪曾祺:“要贴到人物来写。”两位文学大师的要求看似过于苛刻,其实直抵语言艺术的本质:准确、精当、贴切。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

这是鲁迅的名篇《药》里的一处描写,“伸”“捏”“提”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运用,表现了广大看客对屠戮革命者血腥场面的沉醉与痴迷,从而揭示了国民愚昧麻木、冷漠自私的现实。先驱者的鲜血与愚弱民众的快意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家的愤懑与痛心在字里行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2.句式灵活,跌宕多姿 

苏轼说:“吾文如万斛泉源……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同学们要善于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自然地、有变化地使用不同的句式,以求文章随物赋形,如行云流水,自由自在,浑然天成。 

“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我外出,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这是台湾作家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的优美片段,你不能不惊异于文本的雅致精美,作家用对偶、排比的手法,使本段成为整散结合的典型范例。

3.妙用比喻,形象鲜明 

在修辞手法中,比喻是运用最广泛的一朵“艺术之花”。记叙文中的比喻能使描述的对象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议论文中的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把深奥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明白、通俗易懂。 

“忙是惊叹号,世界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此。小蜜蜂的忙,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斯坦的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叹号;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而有了很大的成功;张衡的忙,因为那地动仪的出世而让世人得以仰慕。每个人都应该有效率的忙,而不是整天碌碌无为地白忙。人生是短暂的、有限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都应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他人生的精彩篇章。 ”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直观化。文章巧妙地将“忙”比喻成“惊叹号”,说明在短暂的人生中要“有效率地忙”,“忙出人生的精彩篇章”。构思新巧,比喻形象。行文过程中,一个富有创意的比喻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不仅能展示出作者良好的语言功底与敏捷的思维,也给文章增色添彩,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趣味。 

4.铺陈排比,文情并茂 

排比也是运用范围很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排比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用来描写,可以把事物描绘得具体细致;用来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酣畅淋漓;用来议论,可以把事理阐述得严密透彻。和谐优美的排比句,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发散性和逻辑的缜密性。

“诚信在心,将诚信发挥在经商致富中,可以家财万贯;将诚信延伸到安身立命上,可以后世传颂;将诚信拓展到八荒六合,四海之内,则可万民归心,顺天地阴阳、法四季轮回,运之则五岳震荡,百川奔涌,诸侯朝服,天下匡正。……凡此种种,皆言诚信为人立身之本,天道酬诚信。 ”

诚信是人生立足之本。作者紧扣“天道酬诚信”的主题,纵览古今,夹叙夹议,旁征博引,指点出诚信在历史记忆中的深刻印痕。文章磅礴大气,一气呵成,充盈着古韵古香。叙例简明扼要,议论鞭辟入里。“五岳震荡,百川奔涌,诸侯朝服,天下匡正”这些铺排的句式,优雅齐整的文辞,不禁让人拍案。 

5.引妙化用,独具魅力 

化用就是间接引用,即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表述原句。我们在作文时巧妙地化用诗文名句等,既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又能显示自己的文化积淀和语言功力。合理贴切的引用,可以使文章显得厚重而雅致。这个引用或化用的过程,就是考生深入思考与才情展示的过程。 

“时光如逝,东坡也随着万物渐渐老去,看看东坡年迈的脸,却惊然发现少了许多傲气,多了几许平淡。昨夜东坡把酒问天,却问来了一场大雨。你渐渐明白了,忘却蝇营,长叹一声,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已参透了人生。试上超然台,看万家灯火,已是天涯倦客,何妨江海寄余生。 ”

作者对苏轼的命运遭际、诗文创作和精神境界烂熟于心,所以运用起来轻巧自然,贴切恰当。作者化用苏轼的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江海寄余生”来表现:在人生低谷中,苏轼不改豪杰之志,不敛疏放之态,得失、荣辱、生死皆能泰然处之。这是何等的雍容大度!透过如诗似画的篇章,我们能够深切触摸到一个特立自由、通达乐观的思想家的心魄。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人景仰的最高境界:进退自如,宠辱不惊。“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如果没有这些巧妙的化用,怎么能够看出作者对苏轼的理解是如此深刻呢?

H活学活用uo xue huo yong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曾是天然名苑,到了清末因开围放垦,至解放初期已经变成茫茫荒原。1962年以来,塞罕坝三代创业者以改善生态、造福京津为己任,在渺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培育出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段落,要求语言精炼、华美。

【答案】 只见那一片绿海在我的眼前展开,我的心随之怦然而动。如今的塞罕坝,是一面抵御风沙的墙,是一汪绿意葱茏的海。它不断地向京津输送净水与氧气,它终于从那荒芜的深渊中爬了出来。作家魏巍曾为此激情赋诗:“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塞罕坝如此美景不是上天恩赐的,而是可敬可爱的塞罕坝人创造的,是他们无私奉献的杰作。_

塞罕坝人咬定荒山不放松,种树绿化,成了他们心中的主旋律。种树,种树,种树,他们心无旁骛,即使吃了千茬苦,受了万般累,也矢志不渝,不含糊,不动摇,不退缩,甚至搭上后代的幸福也在所不惜。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种树,这个响亮的口号在他们心中喊了几十年,而这个林子就是他们的生命。为了建成并保护好这片防护林,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把所有的才智、青春甚至生命都奉献出来,把植树护林的事业做大做强,创造了一个东方神话!

大胆创意夺眼球

Z真题展现hen ti zhan xian   

(2017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解读:

从车的变化发展看,可以关注时代的变迁,体现生活范围的扩大,感悟这个变化带给自己的思考。这个世界在变小,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在拉近。“车来车往”后的内容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现代汽车已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由车的变迁引发的生活观念的转变。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综合来写。一味沉浸在时代的快生活中并非命题人的初衷,后面承载世间的真情才是命题人需要考生关注思考的原点。由此考生可以思考我们如何不辜负这样一个由车轮带动起来的快时代。也可以反思在快生活中我们如何让自己慢下来,懂得不让车轮裹挟自己的生活。

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写自己想写的事,议论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在写作上有较大的自由驰骋的空间。若选择写记叙文,如果考生平时对社会、家庭、自我生活的变化有敏锐的触觉和认识,以车为题材写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不是难事。可以挖掘车的变迁背后的情感碰撞。但前提是考生要用好对比,一是自我与他人的对比,考生可以描述一个与车有关的温情故事,如母亲下雨天骑电瓶车送我上学的回忆,对比别人的汽车,自己却十分感动。二是现实与往昔的对比,过去父亲骑自行车送我上学需要很长时间,但感觉父亲的背特别宽厚,可以和父亲说好一会儿话,现在用汽车,不怕风雨了,时间缩短了,但跟父亲却说话少了。这不正是一种反差造成的感触吗?

若选择写议论文,从观念的变化看,“车”代表一种开放的生活态度,提倡“车”生活,反对“宅”生活,强调个体要和外面的世界接触,不要畏惧外面的世界。大胆一点的考生可以将思考的主体不限制在个人,也可以是国家、民族、文化立场上的开放胸襟和包容态度。这一点与最近“一带一路”的思路较为接近。强调走出去,请进来,沟通交流,车来车往,其实就是你来我往,这是对老子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的反对。再深入一些,还可以从生命的呈现姿态看,车是代表流动,蕴含着生命中不可遏制的远方欲望和生生不息的发展情怀。人类从马车、牛车到火车、汽车,再到高铁,生命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这不仅值得我们欢欣鼓舞,更需要我们去警惕反思。

S升格进行时heng ge jin xing shi   

“掉转车”与“挤破头”

江苏一考生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次上卿蔺相如出行,在巷子中远远望见大将军廉颇,竟似遇到“煞星”,立即命令车夫调转车头回避。蔺相如门客不忿,纷纷向蔺相如表达不满,蔺相如回应: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众人敬服。(对《廉颇蔺相如列传》内容转述显得拖沓冗长)

蔺相如这一“转”,转出的是磊落胸襟与爱国大义,在两千多年里散播芬芳。

反观今日一些国人将要和别人“撞车”时的做法,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他们似乎瞬间成了无比勇敢的战士,勇敢的冲向“敌人”,互相拼杀成了一团。最终的结果呢?挤破了头,很受伤!2015年5月16日,广西柳州市两司机因抢道引发斗殴,最终两败俱伤,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材料陈旧且内容不够翔实,有生编乱造之嫌)

人生正如行车,多有和别人“撞车”的时候,那么如果即将“撞车”,一个人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什么呢?是像蔺相如那样“引车避匿”,还是正面迎上呢?抑或还有别的选择?

我以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蔺相如式”。“蔺相如式”就是一个人为国家大义而做出让步。这种方式我以为并不是人生中的常态,因为我们普通人没有蔺相如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其次,我中华生机勃勃、国泰民安,我们不太容易有表现的机会。当然,如果哪一天因为祖国的利益,需要我做出任何牺牲,我都愿意,何况只是一时的避让而已?

其次,我以为可以“偏过去”。就如我要走的那条“路”,别人故意“横着”,不给我任何空间或者留的空间小到我根本无法通行,而此时我发现还有一条“羊肠小道”可行,那么我何必逞一时意气,去碰个头破血流而不选择这条羊肠小道呢?即使是让我绕一大段路,我也愿意,至少我能通过这条小道获得前进啊!德国小说家孚希特万格不也说过:“最曲折的路有时最简捷”吗?前人说的“曲线救国”,其内在精髓恐怕也在于此吧?!(引述“曲线救国”来佐证文章观点,显得过于夸大)

第三,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己方先摆出积极化解的姿态。就像日常生活中面对一辆不讲规矩的车突然闯红灯而来,我们可以鸣笛、开双闪、开大灯,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对方撞上的处境,庶几可以消除伤害于无形。

车来车往,车内的人儿为着各自的目的有时在同一条路上奔忙着;正如我们每个人在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拼搏的时候,难保不会干扰到别人,干扰到别人并不要紧,只要我们不是抱着伤害别人的目的,而只是做别人生命中一个微笑的佳客,那么在面临“撞车时”,是“掉转头”,还是“挤破头”,抑或是采用其他方法,自然会有正确的选择!(文章结尾处观点表达不够简洁,表达观点有点含糊)

升格要领:

1.勇走“正”道放光芒 。从文章中明确作者的认知倾向,明确文章所表达的观点或主题,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热爱什么,憎恨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这些都得明确表述。因此,写作时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主题的正确与否显得特别重要。所谓“正道”,即正确的观点或健康积极的主旨。我们的考场作文立意要走“正道”,在选择材料时也要选择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具有正确导向的“正道”素材。

2.善于求“典”彰力量 。对于一篇议论文而言,材料的典型与否是作文能否成功之关键。所谓典型,一是所引用事例应是名人事例,二是此例应具有典型性,具有代表意义。

3.倾注“真”情撼魂魄 。一篇文章要想打动人心,唯有一个字——“真”!考场作文切忌虚情假意,特别是任意编造悲惨的人生境遇,想要博得阅卷者的同情,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升格佳作:

“掉转车”与“挤破头”

江苏一考生

面对廉颇咄咄逼人的攻势,蔺相如采取了“调转车头的以退为进”的方法,不和廉颇正面接触,而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看似后退,实为前进,恰到好处地化解了矛盾。(言简意赅地引述廉颇蔺相如的事例,另外紧扣作文材料中关键词“车”)

蔺相如这一“转”,转出的是磊落胸襟与爱国大义,在两千多年里散播芬芳。

反观今日一些国人将要和别人“撞车”时的做法,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他们似乎瞬间成了无比勇敢的战士,勇敢的冲向“敌人”,互相拼杀成了一团。最终的结果呢?挤破了头,很受伤!2017年6月湖南出租车司机抢道引发打斗,越野车司机遭群殴,最终两败俱伤,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保持材料时鲜,且有典型性,紧扣“挤破头”的观点)

人生正如行车,多有和别人“撞车”的时候,那么如果即将“撞车”,一个人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什么呢?是像蔺相如那样“引车避匿”,还是正面迎上呢?抑或还有别的选择?

我以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蔺相如式”。“蔺相如式”就是一个人为国家大义而做出让步。这种方式我以为并不是人生中的常态,因为我们普通人没有蔺相如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其次,我中华生机勃勃、国泰民安,我们不太容易有表现的机会。当然,如果哪一天因为祖国的利益,需要我做出任何牺牲,我都愿意,何况只是一时的避让而已?!

其次,我以为可以“偏过去”。就如我要走的那条“路”,别人故意“横着”,不给我任何空间或者留的空间小到我根本无法通行,而此时我发现还有一条“羊肠小道”可行,那么我何必逞一时意气,去碰个头破血流而不选择这条羊肠小道呢?即使是让我绕一大段路,我也愿意,至少我能通过这条小道获得前进啊!德国小说家孚希特万格不也说过:“最曲折的路有时最简捷”吗?这种蔺相如式以退为进的方式,岂不妙哉?(紧扣前文廉颇蔺相如事例,另外用反问句,激起读者的共鸣)

第三,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己方先摆出积极化解的姿态。就像日常生活中面对一辆不讲规矩的车突然闯红灯而来,我们可以鸣笛、开双闪、开大灯,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对方撞上的处境,庶几可以消除伤害于无形。

宁折不弯是一种骨气。 弯而不折是一种智慧。 “掉转车”与“挤破头”之间,实有大学问在焉!(紧扣文章标题时,三言两语中透露出人生哲学)

点评:从内容上看,文章能够围绕中心,列举事例,对照对比,展开论述,处处扣题。从表达上看,拟题“‘掉转车’与‘挤破头 ’”抓住了材料的关键,揭示中心;引述廉颇蔺相如材料全面而精练,在与“挤破头”事例比较中提出观点,在比较中强化中心,文章结尾处提出“宁折不弯是一种骨气。 弯而不折是一种智慧”的观点,使得首尾圆合。 

J进阶诀窍in jie jue qiao   

1.立意创意

(1)见微知著

所谓“见微知著”就是以小见大。大千世界到处散布着细小的、不起眼的沙粒,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细沙粒来悟出大千世界的种种道理。追求立意的创新,如果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见解新颖,就会令人眼前一亮。若从近些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已成为命题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应牢牢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等方面的深层内涵,从而实现立意的创新。如2017年江苏高分作文《永久的甜蜜》,文章围绕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简述了“两颗渐行渐远的心”逐渐靠拢的故事,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实。

(2)逆向思维 

通过逆向思维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勇敢的打破常规认识,从而得出全新的观点。因它从反面立意,与传统的思维、观点相反,故在作文创新思维中属较难的一种。但它能从反面结果引出正面观点,不仅不落俗套,还能激发作者的写作热情,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如2017年江苏高分作文《车里车外》,以车里的自律、车外的自由来立意,牢牢抓好人生的方向盘,注视前方,去追寻一种远方。文章并没有一味写与车有关的故事。

2.写人创意

(1)抑扬写人

抑扬法是写人类记叙文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或者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通过抑扬,形成对比,构成强烈的反差,从而达到给读者鲜明印象的目的,收到好的表达效果。运用抑扬或扬抑的方法,要注意内容的关联性与反差性。前后抑扬的内容,既要有关联,又要有反差,这样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还要准确掌握抑扬的分寸,不能不足,也不能太过。从“抑”到“扬”或从“扬”到“抑”,要符合人物性格,合乎事件发展的必然,要合情合理。如2017年江苏高分作文《老爹的智慧》,作者先围绕轿车极力渲染我与老爹的矛盾,将父亲刻画成一个“凶神恶煞”的形象,然后,笔锋一转,通过微信沟通的形式,道出了父亲“恶”的缘由,由此,矛盾顿然冰释,父亲的形象顿显高大。

(2)反差写人

“反差”写人,就是一方面写人的长处,另一方面写人的短处——这是针对某一个人来说的;或者是要写这个人的优点,而写那个人的缺点——这是针对两个人或几个人来说的。这样就形成了“反差”,通过反差来突出人物的特点和品质。这种“反差”写人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了对比的原理。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表现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如2017年江苏高分作文《风波》,将左右为难的父母亲与纯洁无暇的小马丽进行了鲜明对比,让我们意识到电瓶车上的喜悦与欢乐,刻画了小马丽天真活泼的形象。

3.选材创意

猎取新奇,追求细小,是选材产生魅力的途径。唯其新,才能引人入胜;唯其小,才能小中见大,巧中见新。而要选出这种“新”“小”的题材,一是靠平时留心,注意报刊上的最新报道、最新成果、新奇事件;二是靠临场筛选,即把通过联想来的材料加以比较分析,从比较中找出最切题意,最合时代精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规律,而且自己最熟悉,别人可能考虑不到的材料。只有如此,才能以一当十,才能写出内容新鲜的文章,达到理想的效果。

(1)热点出新。文章的材料尽量不要是“大路货”,或者是“口号语”,考生要尽量避免选用大家都熟知的材料、事例,否则会让人审美疲劳。我们写进文章的事件或资料要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感和新颖度,选用身边那些活生生的材料,以真实、独特体现出“新”。如2017年江苏高分作文《单车上的生活美学》中“孔子在吱吱作响的牛车上,洒下一路晶莹发亮的句子;安徒生在夜行的驿车中,酝酿出一部忧伤甜蜜的爱情诗篇” 。对孔子、安徒生的素材独辟蹊径,阐释“美学天生与缓慢、从容相联”的观点。

(2)小事出新 。作文源于生活,真正新颖典型的材料应该立足于生活,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并能够触动人。如果考生不关注身边事,作文就容易出现立意偏狭、思路老套、事例陈旧、缺乏新意等状况。如2017年江苏高分作文《飓风里的车铃声》,写生活中老奶奶帮我摘桑葚的小事,塑造老奶奶高大、善良的形象。

4.语言创意

有人曾说:“确定主题立意就等于打牢了根基,分好层次结构就像是架好了大树的枝干、茎叶,好的语言就是花朵和果实,可以让整体看起来更赏心悦目和丰满诱人。”好的语言不仅需要在遣词造句上长期积累,还需要在内化之后进行创新,只有随时保持创新,你的花朵和果实才能更吸引别人的注意。 

(1)巧用修辞 。巧妙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排比能使形式整齐、语言凝练、气势充沛;比喻能使抽象具体、说理形象、语言生动;拟人能使语言亲切、鲜活灵动、文采斐然;引用能提升文章内涵、加强语言文学性。如2017年江苏高分作文《飓风里的车铃声》中“就见微风中后座上的奶奶双腿不停地晃悠着,好像枝头微颤的绿叶”,运用比喻手法,将奶奶摘桑葚的颤抖的细节描写地惟妙惟肖。

(2)变换句式。让描写更加生动,有时可以表现为一种变化之美,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句式的选用上,即通过长句与短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多种形式的灵活搭配,追求参差错落、灵动自然的美感。如2017年江苏高分作文《人生如车》中“仰望星空,坚守信仰,必须要有生无所息的精神;俯看大地,面对现实,也必须要有生有所息的境界。”运用对偶句,写人生如车,应当要不时地检修保养。

5.文体创意

文章体裁即文体,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种类。高考作文除了命题作文,其余的大多数作文类型,对文体均提出了这般要求:不准写诗,其他文体不限。这同样给考生选用文体释放了无限的空间。考生选择文体时,不仅要注意依据所写作品的内容,还可以依靠在语言和思维方面的能力发挥特长。 如2017年江苏高分作文《深夜,一片漆黑……》,以小小说的形式写飞夺泸定桥,对于泸定桥来说,桥是客观的,人是主观的,敌人还留下铁索,便是给了爬过去的可能。而人世间通往成功的车票也往往是主客观并存的。人不敢爬,便不存在桥,没有铁索,人便无法爬。

H活学活用uo xue huo yong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穿汉服、点朱砂、写毛笔字……又到一年开学季,一些学校大肆操办“开笔礼”,并冠以“传统礼仪”的名号。据学者论证,所谓网上宣传的“人生四大仪式之一”的“开笔礼”,并非中国传统,而是近年来“地方上创造的仪式”。一时,“开笔礼”该不该办引发热议。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1)立意指导:穿汉服、点朱砂、写毛笔字……每一项看似都与传统有关,但捏在一起,塑成一个“开笔礼”,冠之以“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之名,就有点装腔作势、不伦不类。其实以一项隆重的仪式来开启开学第一课,不论这项仪式是沿袭传统,还是新造之物,它毕竟传达了一种重教、崇知的积极观念。礼为传统之形,道为传统之核。过于重视传统中形式的、表面的东西,就会流于庸规陋俗,成了装腔作势、言过其实、表过其里的“附庸风雅”。我们的传统文化像一条大河,流到每个时代,每个时代的人都注入了自己的文化创造,同时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品格。如果我们带着挑剔的目光,专找传统的缺点,那么传统也就一定是充满缺点的:反之,如果我们带着健康、自信的心态,正视其缺点,积极地发掘其优点,尤其是发掘其足以推陈出新的优点与带有普遍性意义的智慧,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会随着我们的‘化成’而健康地走向未来。本文写作的关键是对传统文化的思辨,它需要广大同学确立三个基本观点:一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于传统文化应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二是继承和发展的观点。继承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持续发展。三是与时俱进的观点。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应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而应与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时代的发展不应抛弃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应融入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

(2)选材创意:在行文时要力避笼统,可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阐明“传统”的具体内容或指明具体的领域。可写人,可写物,可写事,也可从文化、思想等领域入手,可多角度联系某一领域中的某个要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在思辨中显现哲思,表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展现正能量。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0高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马斯克励志故事及名言金句集锦(作文素材)
下一篇:《小石潭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