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16  2020-08-10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文体特征。理解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分析文中三次降旗的不同意义,探讨新闻反映的时代精神。

      3.体会本文写作视角的独特之处,分析本文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融合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总课时数】一课时

      【预习要求】

      1.了解新闻文体特点

      2.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船坚炮利,中国战败,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香港岛。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同志与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进行了多次交涉,最终在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中达成协议,英国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主权归还中国。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真实准确地报道了盛大庄严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二、题解: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周树春等记录香港回归瞬间的短新闻。“不列颠尼亚”,即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它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150多年管治的终结,中国的这段屈辱终被洗刷。

      三、文学常识

      1.新闻的定义

      新闻,也叫消息,是指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2.新闻的结构

      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本、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3.新闻的要素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4.新闻的特点

      公开性、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

      5.倒金字塔式的报道方式

      这种写作方式是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这种模式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新闻的最前端,有助于受众快速了解新闻重点。这种模式写作的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出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四、研习文本

      (一)阅读文本,划分新闻的导语、主体、结语。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提示:

      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结语就是新闻的结尾总结。

      【明确】

      导语(第1段),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港,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管治的终结。

      主体(第2-10段),叙述了中央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一系列仪式。

      结语(第11段),叙述英国对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

      (二)精读主体部分,概括这一部分写了哪些仪式或场景。

      提示:关注时间节点的变化,标划文中的关键词,然后概括。

      【明确】

      (1)2-4段,英国的告别仪式拉开序幕,先举行末代港督离任的降旗仪式。

      (2)5-6段,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

      (3)7段,第二次降旗仪式。

      (4)8-9段,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5)“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展开全文阅读
      (三)赏析新闻标题的独特之处。

      提示:可将问题分解成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1)句式特点,(2)修辞手法,(3)词句特点。

      【明确】

      (1)标题采用主谓倒装的句式,突出了“别了”这一内容,能更好地表达情感,突出文章主题。

      (2)运用借代,“不列颠尼亚”指代英国,妥帖生动。

      (3)巧用双关,字面意思是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深层含意是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

      (4)“别了”,委婉的语气中有嘲讽的意味。

      (四)理解分析文中三次降旗的不同意义。

      阅读文中写到的三次降旗仪式,分析三次降旗的意义。

      提示:一看降什么旗,二看降旗背后的政治意义。

      【明确】

      第一次降旗是末代港督离任的降旗仪式,在“日落余音”的号角中降下港督旗帜,标志着今后香港再不由港督来管治。

      第二次降旗是当天香港岛的每天一次的降旗。标志着被英国管治了150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第三次降旗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标志着英国结束了对香港的管治,标志着中国从此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五)分析本文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融合的特点

      提示:找出本文融合在现实场景中的背景材料,总结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

      (1)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2)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3)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4)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5)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6)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好处:背景材料对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使得每一项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也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仪式本向的现实意义。作者没有直接说出仪式的历史意义,但情感和评价暗含其中。

      (六)体会本文写作视角的独特之处

      提示:新闻报道的角度,不同的记者有不同的选择。

      【明确】

      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的庄严或庆祝活动的热烈,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香港这个独特的视角,新颖而别致。

      在这个视角下,作者在简略介绍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回国这一系列事件过程中,穿插对英国人驻港、管治香港的历史的回顾,两相对照,突出了事件的历史意义。

      五、整理总结。

      六、布置作业。

      搜索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和本文进行比较阅读。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别了,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修上)
下一篇:《大学之道》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