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084 2020-08-29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一、了解知识
(一)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所谓“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是指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以片数多少可以分为单调词、双调词以及三叠词、四叠词等。
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二)背景知识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二、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沁园春()百舸()怅寥廓()
峥嵘( )方遒() 浪遏()飞舟
2.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寥廓: 苍茫: 峥嵘:
风华正茂: 意气: 义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3.试着背诵全词。
三、课堂学习
1.教师朗诵。
2.全体同学朗读。
3.本词可以用四个字来理清思路,你认为是哪四个字(从词中找出):
(四)鉴赏品味课文
1.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需要我们借助想象把诗意组合起来。看看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怎样调整会更顺畅一些,请具体表述出来。
(
2.想一想:“看万山红遍”的“看”字,总领几句?
答:
这在诗词中叫“一逗领起”,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称,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3.诗歌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思考:(1)这几句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作者笔下的秋景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什么?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4.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怅”字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课本注释说,它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表现出诗人关注国家命运的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情景交融。
请朗读上阕。
5.“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词中起到了承接过渡作用。“峥嵘岁月”意思是不寻常的岁月。“曾”“忆”说明以下内容是作者面对壮丽的湘江秋色浮想联翩的结果,是回忆。“忆”字领起的句子包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鉴赏“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意思是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粪土”,作动词用,意思是“视……如粪土”。这几句写出了“同学少年”的风采才华以及意气奔放、奋发有为的战斗生活,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已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
7.“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请朗读下片词。
8.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总之,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请朗读全词。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五、素材积累
毛泽东经典语句
1、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2、不打无准备之战。
展开全文阅读
3、不到长城非好汉 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5、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6、彻底的唯物主义是无所畏惧的
7、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8、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9、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0、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1、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1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1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5、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16、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17、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18、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19、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一)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 。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
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请用“∣”画出下面几个诗句的朗读停顿。
A、看 万 山 红 遍,层 林 尽 染
B、漫 江 碧 透,百 舸 争 流
C、万 类 霜 天 竞 自 由
D、问 苍 茫 大 地,谁 主 沉 浮
(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
(二)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三)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四)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五)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一九二九年十月)
1)本词依长短来看,属( ),从分段来看,是( )。
2)词的上阕由自然界运行的规律起笔,然后点明时间( )、地点( ),并调动了视觉和嗅觉写所见之景( )、所嗅之气( ),表现了一种战斗者的( )心情。
3)词的下阕先写秋风劲吹的秋天不似春风和煦的春天,然后一转,指出却“胜似春光”,原因是“寥廓江天万里霜”,对打破旧世界的战场上的秋风进行了赞美,而实际上是赞美:( )。
4)“寥廓”一词在《沁园春。长沙》指( ),在此处应指( )。
5)“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好在哪里?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林影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沁园春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登泰山记》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
班级举行读书会发言稿: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作文素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