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710  2020-09-01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特级教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杨华当工作室

      李芬华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开幕词、演讲稿的有关知识;品味表达情感的关键句段;深入体味,正确把握,有感情地朗诵。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明确文章中各种鲜明情感;学习准确使用鲜明情感词和判断句表达情感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认识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体味伟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深挚情感,博大的情怀,感受革命者的优秀品质。

      文化传承与理解  探究革命精神传承的时代意义;感受革命者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分析明确文章中各种鲜明情感,探究分析文章中鲜明情感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革命者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探究革命精神传承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圈点勾划法、旁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读——感气概

      1.导入新课

      在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伟人毛泽东自信豪迈、铿锵有力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鼓舞人心的话语响彻寰宇。感受伟人气概,试读标题。

      2.背景介绍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和法律上的准备。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来了!”

      3.回首那段战火纷飞,激情昂扬的岁月,站在这个具有里程碑价值意义的历史节点,再读标题,请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诗句来表达。

      示例一:自豪,喜悦

      示例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示例三: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示例四:自信,昂扬,一雪前耻

      示例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示例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小结:注意准确把握情感,如果能直接引用伟人的诗句,会更巧妙,也更精炼。

      二、初读——理思路

      1.快速浏览,把握文章整体结构。

      2.圈点勾画信息,特别是明显的结构标志词语。

      【1】第一段的“现在开幕了”。

      【2】第三、四段中的“在三年多的时间内”“三年以前”。

      【3】第五、六段的“现在”“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4】第七段的“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5】第九、十、十一段的“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3.展示总结:文章思路结构。

      (1—2段)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

      (3—4段)回顾过去,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5—8段)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大计做出规划:指明会议议程,民族独立与发展,革命心态,发展策略。

      (9—11段)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蓝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

      (12—16段)纪念与祝贺。

      三、再读——析情感

      1.文中有很多句段有明显的情感倾向,请圈点勾划,旁批作注,指明情感;并能够把握情感,诵读展示。


展开全文阅读
      【1】“渴望”一词强调这次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得民心、顺民意的。

      【2】“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做出判定,给人以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的感觉。

      【3】“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与“美国援助的”“数百万军队的”形成对比,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气概,抒发了革命胜利的自豪之情。

      【4】“任何”“一切”“唯一”“决无”,这些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或是涵盖一切可能性,强调“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的不可信,告诫人民要放弃一切幻想,抱定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5】“打倒了……” “推翻了……” “恢复了”用一系列的“了”字句,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6】“完全新的”交代这次政治协商会议同上一次的不同,它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是“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

      【7】“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震撼历史的宣告,既表现了主席对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也道出了中国广大民众自1840年以来就郁积的心声、渴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8】“在近代是落伍了”“这样做了”“成立了”“已经站起来了”,这些以“了”字收束的肯定句,斩钉截铁、顿挫有力,大大强化了革命豪情抒发的力度。

      【9】毛主席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将“人民”“我们”这些最能表现革命自豪感的词语进行高频率的运用,使听众心中的革命胜利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

      【10】“必然的”“毫无疑义的”“务必”等词语的运用,表明反动派不甘失败、企图复辟的必然性,强调我们要保持警惕性、继续斗争的必要性。

      【11】欣喜之余,毛主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沉缓的语调告诫大家“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

      【12】“只要…就……”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句,即有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这两个条件,就一定会有“胜利”的结果。毛泽东使用这样的判断句,说明毛泽东非常自信,给人以无限的鼓舞

      【13】展望未来,毛主席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巩固国防等方面出发,指明努力的方向,并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必定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并会“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而且“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这些话都表达了一个革命家建设强大中国的宏伟气魄和坚定信念,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14】最后几段毛主席以气壮山河的排比句式,向人民召唤,向世界宣告。这些满怀革命自信心的豪言壮语,是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最强动力。

      老师总结:除了自豪自信之外,还有深切的缅怀,崇高的敬意,面对困难的无畏,面对未来的高瞻远瞩……

      2.归纳总结文章是如何来表达这些情感表现的。

      ①善用明显具有情感倾向的词语。

      例1 “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开幕了”“ 渴望”一词能成功召开这次会议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民之所向。

      例2 “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偏正短语用“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做修饰语,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例3 “完全新的”交代这次政治协商会议同上一次的不同,它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是“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

      例4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震撼历史的宣告,既表现了主席对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也道出了中国广大民众自1840年以来就郁积的心声、渴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例5  欣喜之余,毛主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沉缓的语调告诫大家“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

      ②使用判断句。

      例1 “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通用性的勤劳的民族”用一个语气肯定的判断句,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久远品质优秀。“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这个判断句鲜明地指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

      例2 “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简洁的句子,将这次大会的突出特点表达出来,观点鲜明,铿锵有力,充满了革命即将成功的豪情。

      例3 “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 “证明”“是”两个动词,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毛泽东对反动势力的深刻而睿智的认识。

      例4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这是一组连续表示判断的句子:“是”肯定了大会与上次大会的不同,“具有”强调了大会的性质,“获得”肯定了大会的深得人心。连续的判断,观点鲜明,态度坚决,铿锵力,表现出毛泽东的自豪和自信。

      例5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以“这”复指“感觉”,表示对观点的强调,表现出毛泽东对“我们的工作”的高度评价和从事这种工作的自豪。

      例6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判断语气坚决,铿锵有力,表现出种无与伦比的自信。

      ③使用强调的词语,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例1 “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通用性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用一个语气肯定的判断句,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久远品质优秀,“只是”这个词又非常准确地指出近代历史的屈辱,而且透露出对民族近代落伍的惋惜之意。

      例2“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发抖”这个词指出了反动派纸老虎的本质,“必将”显示了力量与自信。

      例3 “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英勇”“世界上少有”强调了毛泽东对人民解放军的充分肯定和赞许,自豪、自信之情鲜明而强烈。

      例4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 “完全新的”强调了这次大会与上次政协会议的鲜明不同。


展开余文
      例5 “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必然”“毫无疑义”连用,表明了毛泽东对敌人认识的深刻和透彻,对自己的判断无比自信;“务必”强化了语气,提醒人民不要放松警惕。

      例6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不允许”“任何”加重了语气,强化了态度,表述铿锵有力,表现出毛泽东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坚定立场,以及对我们国家能力的无比自信。

      四、研读——赏形象

      1.言为心声,从文中你读出来一个_________________伟人毛泽东。

      (要求填写两个四字短语,并就文本具体分析)

      示例一:胸有丘壑,自信豪迈。展望未来,毛主席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巩固国防等方面出发,指明努力的方向,并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必定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并会“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而且“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这些话都表达了一个革命家胸有丘壑,家国天下的建设蓝图早已构好,显示了建设强大中国的宏伟气魄和坚定信念。

      示例二:高瞻远瞩,目光长远。“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震撼历史的宣告,既表现了主席对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也道出了中国广大民众自1840年以来就郁积的心声、渴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欣喜之余,毛主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沉缓的语调告诫大家“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中国人民站起来还要在国防、经济、文化等领域迎接新的挑战。

      2.文以载道,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中华民族。

      (要求填写两个四字短语,并就文本具体分析)

      示例一:勤劳善良,历史悠远。“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通用性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勤劳善良是这个民族内化的优秀品质,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更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示例二:多灾多难,顽强坚韧。我们的国家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厄而总能重生,就在于整个中华民族的顽强坚韧和根基深厚的文化基因。

      示例三:朝气蓬勃,奋发向上。“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更会富起来,强起来。

      五、拓读——明事理

      1.问题探究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 这个伟大时代具体表现在哪里?

      观点一:是推翻了旧制度,即将建立新制度。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全国人民团结一起,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旧制度被推翻,人民即将当家作主,意味着伟大时代的开始。

      观点二:是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在中国历史上将出现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   在第5段,介绍会议议程,宣布了这次会议要完成的任务。①“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各党派实现政治协商,共同治理国家有了法律保障;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意味着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将有自己全新的组织机构;③“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意味着人民政协制度将有自己的纲领性文件和组织机构,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产生自己的委员会;④“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有新的标志性旗帜和徽章;⑤“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有新的国都;⑥“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有新的纪元。

      所有这一切,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标志着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时代的开始。

      观点三:是我们即将在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建设起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济必须富强起来,文化必须繁荣起来,国防必须强大起来。因此,经济的富强、文化的繁荣、国防的强大。是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

      2.问题探究二:重温历史,紧跟时代,展望未来。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正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快速前进,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正逐步实现。身处这个伟大时代的我们感受到了自豪自信,当然这个伟大的时代也有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更应该有忧患意识,请选择其中的一种情感,联系你的所学所知所感谈谈自己的认识,写成 100字左右的文字。

      示例一:两河流域的辉煌化作一抹烟云,在历史的天空留下遥远而又凝重的一笔;古埃及文明早已随时光流逝,成为一段饱含沧桑的回忆;古印度文明也像是被蒙上历史的风尘,暗淡了昔日的光芒。唯有中华文明,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灿烂辉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倾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化全球治理,共建美好未来,这是中华文化新的智慧与更大创造。

      示例二: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守护文明,传承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我们的发展是一种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种坚持“和而不同”的和平崛起道路。我们要全面把握传统文化,让它进入我们的生活中,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指导我们的生活,使其得以延续和传承。我们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涵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供最佳支撑。

      示例三:时间的长河静观时往往风平浪静,只有蓦然回首,才能体会它的波澜壮阔。展览真实呈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实现的伟大跨越,清晰展现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深刻揭示新中国70年巨变背后的深刻道理。13个五年规划和计划、150个“新中国第一”、7面英雄模范人物墙……一个个历史的高光时刻,串起来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古老神州的巨大变迁和深刻变革;一幕幕辉煌的影像场景,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中华大地上处处涌动的澎湃激情和崭新风貌。今天,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通过这次大型成就展览,可以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坚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铭记光辉历程、共创复兴伟业的信心和决心。

      示例四: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是拳拳爱国之心的生动写照。以天下苍生为念、以民族大义为重,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这种强烈诉求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已的一个重要原因。

      示例五:斗鱼女主播在直播中调侃 “ 南京大屠杀 ”;“ 精日 ” 网友口出狂言称 “ 安倍是我爹 ”;两男子身穿日本军服在抗战遗址拍照 …… 时不时出现的 “ 精日 ” 言论、行为,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尊严,引发公众的强烈愤慨。部分 “ 精日 ” 分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民族底线,拿民族伤痕开玩笑的行径,引起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们纷纷呼吁,对 “ 精日 ” 行径应该从立法层面进行严惩。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中国人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大战中的插曲》《长征胜利万岁》特级教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修上)
下一篇:《长征胜利万岁》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