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392  2020-09-02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大学之道》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 

      2.理解文意,准确翻译。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4.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二、预习要求 

      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2.通读课文,查工具书,给生字词标注拼音。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三、预习检测 

      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 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 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2.《大学之道》出自《 》。《 》与《 》《 》《 》合称为“四书”。 

      四、研习文本。 

      (一)自主学习 

      积累词语: 

      1.道: 。 

      2.明明德: 。 

      3.亲民: 。 

      4.止: 。 

      5.知止: 。 

      6.静: 。 

      7.安: 。 

      8.虑 。 

      9.得: 。 

      10.齐其家: 。 

      11.修其身: 。 

      12.致其知: 。 

      13.格物: 。 

      14.庶人: 。 

      15.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翻译下列句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五、探究思考 

      (一)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二)第一段的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三)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 

      (四)“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 

      (五)“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六)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六、课后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但无论“仁”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应了儒家的思想观念;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内核的内核,尽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的琐屑,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对理论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这种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计十分严肃——至少要对得起“人”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占他人权利空间。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他们把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 

      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遗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角。《礼记》说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鹦鹉区别开来——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由《礼记》等书可知,礼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任清单。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 


展开全文阅读
      对己对人对社会“尽责任”这种活法,不是儒家凭空设计出来的,是孔子“述而不作”、从“先王”“先贤”那里梳理出来的。那些“先王”“先贤”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是“责任意识”的绝佳体现。尧舜协和万邦天下为公,被孔子视为不可超越的标杆。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实他完全可以弄条“方舟”,只给自己喜欢的人发船票,一走了之。孔子对大禹也“无间然”,没什么可批评的了,因为他尽了作为君主的那份责任。 

      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不爱家的人,很难说他能爱国。长期以来,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家庭观念。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被抛弃,信仰大厦崩塌,导致了三百年战乱。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但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围绕它形成的责任文化与家国情怀,依然是现实社会重要的支点和动能。 

      (摘编自荆培运《儒家思想的本质是“责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儒家思想的本质问题,答案有“仁”和“中庸”等看法,但其合理内核应是“责任”。 

      B.儒家看重“人”在天地间的地位,与这高定位匹配的是儒家对待“人生”设计的严肃态度。 

      C.儒家认为,刑法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不如礼的约束力大,所以儒家特别强调礼的教化作用。 

      D.现存的能供我们研究儒家“礼”的资料并不多,《礼记》一书至少能让我们知晓礼的底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基于人性具有复杂性这个前提,探讨儒家的“礼”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B.文章指出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并就两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 

      C.文章运用了例证法,以“尧舜”“大禹”为例,揭示了儒家思想本质的来源。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本质的全新见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因为它具有其他的思想都没有的人性化特征。 

      B.儒家的“礼”的规矩十分详备,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 

      C.文中用一个字“家”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实际上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 

      D.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理,儒家的“责任”思想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将下面的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 

      《大学之道》导学案答案 

      四、研习文本: 

      积累词语 

      1.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 

      3.亲民:亲近。一说是“新民”,使人弃旧因新,弃恶扬善。 

      4.止:至,到。 

      5.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6.静:心不妄动。 

      7.安:所处而安,性情安和。 

      8.虑:思虑精详。 

      9.得:处事全宜。 

      10.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 

      11.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行。 

      12.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13.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14.庶人:普通百姓。 

      15.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律,一概。本:本源、根本。 

      翻译句子“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 

      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结有开始,明白了本末始终的先后顺序,就接近《大学》的道理了。 

      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德行作为根本。 

      五、探究思考 

      (一)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首先,《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即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领”。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大学》是讲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但是它按照孔子思想,不就事论事,而是将人的精神的弘扬和品德修养置于首位。“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亲民”即“新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展开余文
      (二)第一段的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 

      (三)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段提出“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 

      “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 

      (五)“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六)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课后检测: 

      (一) 

      1.C(“刑法不如礼的约束力大”说法错误,文中说“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文中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方法,并没有力度大小的区别。 

      2.B (“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有误,文中强调的是人应具有社会性。) 

      3.D(A“其它的思想都没有”,于文无据;B“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有误,在儒家看来,一般人只要尽到自己的角色相应的责任就能达到了儒家的要求: C“是对‘责任的进步补充”有误,用“家”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不是“补充\'。) 

      (二)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以做到恭敬认真。”子路说:“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百姓安乐。修养自己,使百姓都安乐,尧、舜大概都担心很难完全做到吧!”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大学之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大战中的插曲》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修上)
下一篇:《大学之道》优秀教案(统编版高二选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