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241  2020-09-03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名师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3.领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表达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情感。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演讲的特点,培养演讲的基本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理解内容,品味情感和语气,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研读名家演讲词的精妙之处,在实际演讲中感受演讲情景,锻炼演讲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演讲者的内心活动,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重点:梳理文章内容。

      难点: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

      每当国歌奏响,我们心中都会涌动着无限的自豪骄傲。可是大家知道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法国拿破仑曾经说:中国是沉睡的雄狮,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写作背景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在同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三、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四、题目解说

      “中国人民”是主语,“站起来了”是指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中华民族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段):回顾历史——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部分(7~8段):立足当下——指明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斗争的策略;

      第三部分(9~16段):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六、全文分析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

      这篇开幕词,先是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开幕词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展望未来,都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处处洋溢着中国人民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2.毛泽东的这篇演讲,根据所讲的内容不同,情绪和语调也随之变化,请在课文中找出情绪、语调不同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明确:

      如课文第3段,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叙述了英勇的战争,情绪激昂,语调高扬而坚定。第4段,回顾了1946年那次政治协商会议,阐释了形势变化的必然性,语调沉稳而坚毅。第6段,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情绪激越,无比自信,无比豪迈,语调高昂、坚定而自豪。第7段,谆谆告诫,态度诚恳,语调沉稳,语速较慢。后几段在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形势时,既肯定了困难,又指出了光明的前景,语调平稳、坚毅而自信。


展开全文阅读
      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以它作为这篇演讲的题目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其他西方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逼迫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签署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为了反对侵略和奴役,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斗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经过长达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自己的主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4.文中运用“任何”“一切”“完全”“从来”“必须”“决无”等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任何”“一切”“完全”“从来”“必须”“决无”等词语,从逻辑上讲,都属“全称”词语,即包含了一切情况;从语气上讲,则有坚定无疑的意味。毛泽东在演讲中大量使用这些词语,则反映了他广阔的胸怀、对时局的清醒认识。这也是他的文章和讲话总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的重要原因。

      七、中心思想

      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明了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八、写作特点

      观点鲜明,态度坚决,是本篇演讲词的最大特点。

      ①首先是因为大量判断句的使用。如在第2段里,先就代表的组成成分进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作了判定,给人一种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的感觉。接下来是“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这句话强调了胜利来之不易。判断句就是得出结论,就是明白无误地给事物直接定性,因此,大量判断句的使用,给人一种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之感。

      ②其次是因为大量运用了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强调性的词语有“决无”“必然”“从来”等,这些强调性的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如“决无”“一切”等;或是涵盖一切可能,如“必然”“必将”等,都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强调性的句式主要有“是......的”“之所以......,是因为......”“只要......就......”,这些句式,给人一种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意味。

      九、补充资料

      开幕词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发表的讲话。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开幕词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一般要做到简洁明了、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易懂。开幕词通常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个部分组成。首部包括标题、时间、称谓三项。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结束语则需要简短有力,并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写法上常以呼告语领起一段,比如“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等。

      十、总结全文

      此篇演讲词作为一篇划时代的文献而载入史册,它宣告了一个新国家的诞生,宣告了一个新民族的崛起。通篇读来,气势磅礴而一泻千里,意境昂然而充满激情,言语简洁而脉络清晰,表述明快而蕴藏着一种波澜壮阔、此起彼伏的气概,那扣人心弦、层层推进的表述,充分体现了一位革命家、战略家在革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阅读毛泽东《七律长征》和写作背景,用散文的语言改写全词,并简要赏析。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唯有在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传承文化基因,筑牢精神家园,就能在深刻变革的国际传播格局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B.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南方局带领干部坚持自学马列和毛泽东著作,通过《群众》周刊向广大党员发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

      C.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

      D.每个人都有“垃圾”情绪,都有心理暗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将心理的暗影移除,阳光、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还真得好好修炼。

      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援建的缅甸高铁隧道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此时,国产盾构机的加入无异于为虎添翼,加快了工程进度,创造工程奇迹。

      ②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创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成就。

      ③在福建宁化,触摸纪念碑上牺牲烈士的数字,叩问滚烫的心灵,记者心生感慨:“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展开余文
      ④王立群等学者在许多综艺节目中坐而论道,助推传统文化,但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不重视传统文化学习的现状。

      ⑤移动支付已经全面覆盖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模式一改几年前在西部不瘟不火的情形,极大地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

      ⑥《强军》《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等纪录片集中播放,并不是叠床架屋,而是从军事、政治等不同角度展现国家发展历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语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B.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C.请柬:小儿新婚之喜,为答谢您的厚爱,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携眷光临。

      D.书信:毕业之后,垂念恩师,值此新春佳节,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4.请把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20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

      答案:

      1.B

      2.B

      3.A

      4.毛泽东思想是一种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化为时代背景下并由毛泽东倡导并在20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且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比较突出内容的政治、军事、发展理论。

      解析:

      1.A项,不合逻辑,关联词应改为“唯有……才……”或“只要……就……”。C项,中途易辙,在“传统民俗”前加“使”。D项,成分残缺,缺介词,在“阳光、健康的心态”前加上“以”。

      2.①为虎添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此处应是“如虎添翼”。②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③永垂不朽: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会磨灭。④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感情色彩误用。⑤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此处用错对象。⑥叠床架屋: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3.B项,“家严”,谦辞,向别人称自已的父亲,用在此处不得体;C项,“府上”,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用在此处不得体;D项,“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用在此处不得体。

      nù;D项,“景”应读jǐnɡ。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阿拉 丁神灯1.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中国人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修上)
下一篇:《长征胜利万岁》名师教案(统编版高二选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