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361  2020-09-05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基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历史场景和现实场景相融合的新闻写作方法。

      一、导入:

      播放香港回归祖国中英交接仪式视频(5分钟)

      二、阅读: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1.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部分,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语段。

      2.文中不同的时间都发生了怎样的场景?

      三、反馈

      四、讨论

      1、文章在写现实场景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历史资料作为背景材料,请找出相应的文字并思考其在文中的作用。

      2、本篇新闻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五、展示

      六、精讲

      1、背景材料在文中的作用,增强历史厚重感、沧桑感,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

      2、句子的含义,包括字面含义和引申含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等。

      七、检测

      解释“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八、作业

      以身边发生的事实为素材,模拟一片新闻稿,要求结构清楚,语言简洁。

      九、板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 ---标题

      1、---导语

      2、

      3、

      4、---背景材料

      5、主体

      6、

      7、---背景材料(部分)

      8、

      9、

      10、

      11、---结语

      1.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部分,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语段。

      明确: 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第一段文字

      主体:2段--10段。         结语:11段

      2.文中不同的时间都发生了怎样的场景?

      明确: 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末任港督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英国添马舰营区的告别仪式   7时45分--英方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中英交接仪式,香港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3.文章在写现实场景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历史资料作为背景材料,请找出相应的文字并思考其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相应的文字:第四段、第七段中间部分

      背景材料的作用:增添了文章的历史感和沧桑感,烘托出现实场景庄重与神圣。没有这些背景材料,文章就会失去一定的厚重感。

      4、本篇新闻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明确:

      (1)基本含义: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

      (2)引申含义:“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地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解释“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明确:

      ①基本含义: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②引申含义:“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别了,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致云雀》名师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