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品赏析
阅读:34845  2020-09-08
标签:作品赏析 高一作品赏析
雪莱《致云雀》诗歌鉴赏赏析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诗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诗歌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

      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诗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他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全诗二十一节。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据雪莱夫人回忆,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七节):诗人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是对云雀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

      第一节: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

      写的似乎就是诗人当时的强烈感受和最初反应,其余各节全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他首先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以“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表达了诗人的美学观点,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直接从心灵深处涌现的思想激情和形象。

      第二节:写出了云雀优美轻盈的美丽美妙的姿态。

      这节是全诗写得最美的一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

      第三、四节: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

      这侧则在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云雀的歌声。

      第五、六、七节:诗人以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

      诗人在第五、六、七节中,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之类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

      第二部分(第八至第九节):诗人借助云雀歌声宣扬了的神圣使命:“唤醒同情”。

      第八节:诗歌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唤醒同情”。诗歌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说云雀“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从未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他以“即兴”再次强调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最后两行则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也就是雪莱一再论及的“唤醒同情”。而以人们“从未留意过的……”一句则表明诗人比一般人敏感,是“感受性最细致,想象力最博大的人”,“立法者和先知”,应该有能力有责任,揭示出常人未曾留意的真理。

      第九节:诗人自况,“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如爱的歌曲”。

      在这节诗中,诗人把云雀鸣声比作怀春少女为了“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如爱的歌曲”。这正是诗人的自况。

      第三部分(第十至第十二节):诗人通过对比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明朗、清新、欢悦。

      第十节:写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不露形影。接着,他又比之为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都像隐居深闺的少女一样,不露形影。体现了雪莱所说,诗人写诗,并非自求闻达。

      第十一节:写玫瑰在绿叶呵护下生发出芳菲与香甜却便宜了鲁莽的飞贼。玫瑰在绿叶荫蔽下,绿叶遭受到热风的摧残,却呵护着玫瑰生发出醉人的芳菲与香甜,该享受着芳菲与香甜的人没有享受到,却招引了鲁莽的飞贼沉醉。

      第十二节:在更高的二个层次,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明朗、清新、欢悦。诗人又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清新、欢悦,在更高的二个层次,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

      第四部分:(第十三节到第十五节)探讨美的根源,呼应第一节的“欢乐的精灵”。

      第十三节:雨后苏醒了的花蕾虽然明朗、欢悦,但还没有云雀歌声的美妙。诗人先浓墨重彩描写雨后的花蕾明朗、欢悦,然后在最后一句,笔锋一转,写雨后的花蕾明朗、欢悦,“全都不及你的音乐”。


展开全文阅读
      第十四节:诗人赞颂云雀的歌声是神圣的极乐音流。这节诗中的“飞禽或是精灵”,呼应第一节的“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然后以设问的方式给予答案:“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 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

      第十五节:诗人认为,世界上许多有名的歌声,都没有云雀的歌声那般美妙动听。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这节提出了艺术与生活和自然的关系。雪莱认为,艺术是生活的惟妙惟肖的再现”。雪莱也非常重视想象,“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不过,他所推崇的想象也来源于生活。他在谈到自然风光、山川姿色、人间暴政、战争场景和人类各种文明成就时说:“我就是从这些源泉中吸取了我的诗歌形象的养料。”绮丽的浪漫主义之花,也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

      第五部分:(第十六节到第十七节)诗人解读能够始终乐观豁达的重要原因。

      第十六节:云雀的歌声有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

      “有你明澈强烈的欢快/ 倦怠永不会出现/那烦恼的阴影,从来/ 近不得你身边/你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诗人认为,云雀歌声之所以甜美欢快,是因为云雀“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

      第十七节:雪莱认为有理性的人不惧死亡,应该造福人类,创造生命的价值。雪莱在第十七节谈到了死亡。人总认为一切生灵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生命。而雪莱认为,在参透了生死真谛之后,便可达到无所畏惧、无所挂碍的坦荡境地。雪莱认为有理性的人应该造福人类,这是生命的价值。而高尚的灵魂永生不死,只会回归到他所来自的本源而和“宇宙精神”合一,那时,死去的将是死亡。这种理解,也正是雪莱虽时刻预感死亡临近而始终乐观豁达的重要原因。云雀,是理想化了的诗人。

      第六部分:(第十八节到第二十一节)诗人歌颂自然以反衬人类社会的丑恶的一面和人的不幸。

      第十八节:我们最美的音乐,往往也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本节至二十节,体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共同特征:歌颂自然,以反衬人类社会的丑恶的一面和人的不幸,但也揭示了某种真理:“我们瞻前顾后/为了不存在的事物自扰/我们最真挚的笑/也交织着某种苦恼/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读到此处,生活现实中的人们,会不禁产生共鸣。我们最美的音乐,往往也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

      第十九节:诗人感叹自己不知道怎样才能接近于云雀的欢愉。云雀的歌声尽管美妙动听,但人类是生活环境毕竟不是云雀的世界。“是/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即使我们生来不会/抛洒任何一滴眼泪/我也不知,怎样才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第二十节:诗人对云雀歌声的美妙的概括,表明艺术作品美妙富饶是因为作者具有不凡的品质。第二十节对云雀歌声的美妙进一步概括,同时表明,艺术作品之所以美妙而富饶,是因为作者具有不凡的品质,高超的艺术技巧只能为“鄙弃尘土”的艺术大师所用。“鄙弃尘土”,既指云雀“从地面一跃而上”,也指摆脱陈腐、庸俗的思想感情的拘束。雪莱说:“诗人的言语总是隐喻的”,全诗在使用大量的明喻和: 暗喻描绘云雀及其歌声的同时,塑造了一个象征,一个理想艺术大师的形i 象。这里的隐喻以双关的形式又一次呼应第一节的暗示:此曲只应天上有。

      第二十一节: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最后,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教给我一半,你的心/必定熟知的欢欣,和谐、炽热的激情/就会出我的双唇/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互动探究

      1.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表达了怎样的抱负?

      探究:雪莱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2.诗歌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

      探究: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

      这是一首抒情诗,据雪莱夫人回忆,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

      3.诗人对云雀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和赞美?

      探究:诗人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

      诗人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诗人以“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表达了诗人的美学观点,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直接从心灵深处涌现的思想激情和形象。

      4.诗人在第二节写出了云雀怎样的姿态?

      探究:优美轻盈的美丽美妙的姿态。

      这节是全诗写得最美的一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

      5.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歌颂云雀?

      探究: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

      6.诗歌中的云雀是怎样的形象?

      探究:诗中云雀的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7.诗歌中的云雀的形象象征着什么?

      探究: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诗歌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

      8.诗歌有什么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展开余文
      探究: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诗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他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反馈练习

      1.诗人在第一节中,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

      解答: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写的似乎就是诗人当时的强烈感受和最初反应,其余各节全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他首先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以“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表达了诗人的美学观点,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直接从心灵深处涌现的思想激情和形象。

      2.诗人在第十二节中,对云雀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云雀歌声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解答:诗人在第十二节中,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明朗、清新、欢悦。

      诗人又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清新、欢悦,在更高的二个层次,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

      3.第十六节,诗人为什么说云雀的歌声从不知晓充满爱的悲哀?

      解答:云雀的歌声有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云雀歌声之所以甜美欢快,是因为云雀“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

      “有你明澈强烈的欢快/ 倦怠永不会出现/那烦恼的阴影,从来/ 近不得你身边/你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诗人认为,云雀歌声之所以甜美欢快,是因为云雀“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

      4.诗人在诗歌的第二十节中对云雀歌声作出来了怎样的概括?

      解答:在第二十节中诗人对云雀歌声的美妙的概括,表明艺术作品美妙富饶是因为作者具有不凡的品质。

      第二十节对云雀歌声的美妙进一步概括,同时表明,艺术作品之所以美妙而富饶,是因为作者具有不凡的品质,高超的艺术技巧只能为“鄙弃尘土”的艺术大师所用。“鄙弃尘土”,既指云雀“从地面一跃而上”,也指摆脱陈腐、庸俗的思想感情的拘束。雪莱说:“诗人的言语总是隐喻的”,全诗在使用大量的明喻和: 暗喻描绘云雀及其歌声的同时,塑造了一个象征,一个理想艺术大师的形i 象。这里的隐喻以双关的形式又一次呼应第一节的暗示:此曲只应天上有。

      5.诗人在诗歌的最后一节,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

      解答:诗人在最后第二十一节中,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

      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教给我一半,你的心/必定熟知的欢欣,和谐、炽热的激情/就会出我的双唇/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标签:作品赏析 高一作品赏析 雪莱《致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精品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下一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比较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