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阅读:1068  2020-09-19
标签: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1高考写作人物素材: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语录

      1.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2.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3.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4.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在某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也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5.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其他,并不重要。

      6.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7.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精金,能有多少?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8. 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9.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工夫。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10.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11.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12.世间好物不牢固,彩云易散琉璃脆。

      女孩儿,你为什么要读杨绛?

      大凡民国名士都有一位漂亮太太,比如陆小曼、张兆和。没有美太太的也得有一位美情人,一辈子当缪斯,彩旗飘飘,比如林徽因、曹佩声。在不知道杨绛之前,我一直这么想。

      中学时代,钱钟书先生是我们励志时的“学习榜样”。我只在语文课本里读过他刻苦读书的故事。彼时青春尚未萌动,我从来没想过他会有一位怎样的太太。

      大学进了中文系,思想解放。我才知道原来民国学者也不光要好好学习刻苦读书,民国学者也需要有一位配偶。这美丽的发现给我带来了新玩儿法,很长一段时间我的闲暇全都贡献给了这些名学者的配偶,俗称“民国八卦”。从最有名的“林梁”,到不怎么有名的“杨戴”,结论是自古才子爱佳人,都是漂亮夫人。然而,大概是钱钟书“爱学习”的品质给我留下的印象过于深刻吧。我仿佛从没想过他会有个怎样的太太。

      直到有一天我在舍友的作业里看到一张照片,清秀的钱钟书旁边坐着一个仿佛比他老的女士,脸大,眼睛小,眉毛像两弯钩子。吓一大跳。

      舍友说,这就是杨绛,钱钟书夫人。我的第一印象是,有点丑。信息时代有特点就能引人注意。我倒真是因为相貌而对杨绛产生了兴趣。钱钟书的夫人若是不漂亮,那么有两种情况:1.包办婚姻。2.她很有才华。

      后来的几天里我找了大量资料验证自己的猜想。我又吓了一跳。

      我从来没想过一位民国小姐讲起话来这么爽快,这么——“逗”。杨绛的逗是一种男性化的,阳刚的诙谐。杨绛的一生过得并不轻松,而苦难在杨绛笔下像是一个笑话。一九五八年杨绛被下放到农村接受“社会主义教育”,杨绛写过一篇叫《第一次下乡》的文章回忆它:

      “我们早有心理准备,下乡得过几重关。我借用典故,称为“过五关,斩六将”……第四关是“方便关”。这个关,我认为比“饮食关”难过,因为不由自主。我们所里曾有个年轻同事,下了乡,只“进”不“出”,结果出不来的从嘴里出来了。泻药用量不易掌握,轻了没用,重了很危险,因为可方便的地方不易得。沤“天然肥”的缸多半太满,上面搁的板子又薄又滑,登上去,大有跌进缸里的危险,令人“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汗都不敢出,何况比汗更重浊的呢!有一次,食堂供绿豆粉做的面条。我捞了半碗,不知道那是很不易消化的东西,半夜闹肚子了。我尽力绥靖,胃肠却不听调停。独自半夜出门,还得走半条街才是小学后门,那里才有“五谷轮回所……”

      在杨绛笔下肮脏的茅坑是“沤‘天然肥’的缸”,厕所叫“五谷轮回所”。书香门第里的大小姐大大方方的写起人类排泄之事,一段苦难的下放生活在杨绛嘴里成了一出荒诞的喜剧。


展开全文阅读
      中国的女性写作里好像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经历拿来调侃的,更不用说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小姐。杨绛却不介意自嘲。

      “钱瑗和她父母一样,志气不大。她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立志要当教师的尖兵。尖兵,我原以为是女儿创的新鲜词儿,料想是一名小兵而又是好兵,反正不是什么将领或官长。”

      “我自从做了`扫厕所的',就乐得放肆,看见我不喜欢的人干脆呆着脸都不理,甚至瞪着眼睛看人,好像他不是人而是物,决没有谁会责备我目中无人,因为我自己早己不是人了,这是`颠倒过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我们夫妇先后都给点名叫上舞台。登台就有高帽子戴。我学得诀窍,注意把帽子和地平线的角度尽量缩小,形成自然低头式。如果垂直戴帽,就得把身子弯成九十度的直角才行,否则群众会高喊:`低头!低头!'陪斗的不低头,还会殃及主犯。当然这种诀窍,只有不受注意的小牛鬼蛇神才能应用。我把帽子往额上一按,紧紧扣住,不使掉落,眉眼都罩在帽子里。我就站在舞台边上,学马那样站着睡觉。谁也不知我这个跑龙套的正在学马睡觉。”

      杨绛的逗里还透着一股年轻,一股精气神儿。

      “2005年一月六日,我由医院出院,回三里河寓所 。我是从医院前门出来的 。如果由后门太平间出来,我就是”回家”了。躺在医院病床上。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题目:走到人生边上。一回家,我立即动笔为这篇文章开了一个头 。从此我好像着了魔。给这个题目缠住了,想不通又甩不开 。我寻寻觅觅找书看,从曾经读过的中外文书籍——一例如 《四书 》《圣经》。到从未读过的,手边有的,或请人借的例如美国白壁德 ( Irvin;Ba bbitt 18 65-1933 )的作品,法国布尔热 (Paul Bour;et 1852 1935)的 《死亡的意义》。读书可以帮我思索,可是我这里想通了,那里又堵死了 。”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95岁的老人说出来的话。为了探索人生意义而读书,这恐怕是现在20出头的人也没心气儿干的事儿了吧!而世界在杨绛眼里永远是一片初来乍到的处女地,路还有多远,她的好奇心就还可以走多远。

      我一直这么觉得,越是敢把“死”放在桌面上谈的人越有长路要走。怕死的人往往死得早。杨绛像个哲人一样追问死亡,那是95岁的事。今天,杨绛先生105了,活得依然硬朗。

      语言是有魔力的东西,不知不觉中我就沉浸在了杨绛幽默的世界里,读得不亦乐乎,忘记了那个不太出色的相貌。直到又有那么一天,我偶然看到了杨绛的一句话“书读多了人的相貌自然会变。”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赶忙回过头再去搜杨绛的照片,凝视着荧幕上那个笑的云淡风轻的老人,我也笑了。你不信?我把杨绛的照片整理出来给你看。

      钱钟书说过:“真正友谊的形成,并非由于双方有意的拉拢,而是带些偶然,带些不知不觉。”

      诚然,真正的伙伴不是谁在追赶着谁,而是志趣相投的两人,相遇在彼此奔跑的路上。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人生一世,得一知己,已是千载难逢,如果这个知己又是枕边人,那便成了情投意合的佳话。

      有位英国作家曾这样描写最理想的婚姻: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后来,钱钟书把这句话读给了妻子杨绛,夫妻两人都对此深表赞同。相守半百,这对志趣相投的夫妻,为我们展现了爱情最好的模样。杨绛是书香世家的小姐,钱钟书是名满清华的才子。两人初次相见,钱钟书就急切地解释说:“他们说我订婚了,那不是事实。”杨绛看着有些慌乱的钱钟书,笑着回道:“他们都说我有男朋友,那也是戏言。”两个本就酷爱文学的人,在这次表明心迹之后,彼此的距离更近了。平日里他们一起读书,还开展读书比赛,看谁读得书多。每次讨论学问,两人更是废寝忘食,直到晚上休息时还有说不完的话。写《围城》的时候,杨绛更是每天都一脸期待地等着钱钟书“更新”。书中的许多人物和情节,都有着两人共同的真实经历,杨绛往往能够猜出其中很多人物的原型。每次杨绛猜对之后,钱钟书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后来,钱钟书在两人的一本作品集上这样写道:“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钟书和杨绛两位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

      若你觉得人生无趣,是读书太少。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

      她虽出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都怀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

      她是一代才女,出身名门,学贯中西,精通多国语言,却也能甘做灶下婢,洗衣炒菜做家务,样样手到擒来。

      她一生波澜起伏,经历无数风雨坎坷,外辱内乱、颠沛流离、亲人离散,却依然温厚平和,明媚从容,淡定优雅。

      有许多人钟情于她,但她一生只爱过一个人,一辈子都站在爱人身后,拥有最幸福美满的婚姻、最可爱懂事的女儿,活成了所有人都羡慕的样子。

      有人赞她是着名作家,她说:“我没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大字报。”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锺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

      她就是杨绛先生,她一生最大的渴望就是被人们忘记,她只想安安静静地创作、学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2016年5月25日,杨绛走完了她的百年人生,安静,圆满,豁达,乐观,就像她曾经翻译的那首诗: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把她的一生,活成了一个典范。杨绛,是中国最后一位被尊称为“先生”的女性。

      1

      1912年,一岁的杨绛

      杨绛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但她依然是所有人的心肝宝贝。父亲杨荫杭为她取名杨季康,家里人都叫她阿季。而杨绛是她的笔名,取自季康的吞音。

      孩提时代的杨绛,和父母一起住在北平的东城,那时候的房东是满族人,杨绛因此见识了梳“板板头”、穿旗袍、着高底鞋的满族妇女。

      满族妇女的鞋不像我们现在的那种高跟鞋,而是高跟位于鞋底正中,俗称“高底鞋”,或依其形状称“花盆底”鞋。满族女子穿上这种鞋,不仅身高陡增好多,而且走起路来前倾后仰,婀娜多姿。

      父亲有一次问四岁的杨绛:“你长大了要不要穿这种高底鞋?”

      杨绛认真思索了一会儿,答:“要!”


展开余文
      杨绛九岁的时候,有机会去当时很有名的上海启明女校读书,但父亲觉得杨绛年纪还小,不忍心放她一个人去外地求学。杨绛的母亲唐须更是放心不下让这么小的杨绛独自出远门。

      最终,他们把决定权交到了年仅九岁的杨绛手上。而杨绛也坚定地回答:“我要去。”

      喜欢就是喜欢,想穿高底鞋就是想穿,想要念书就大声地说“要去”,小小年纪的杨绛,已经显露出了一种率真坦诚的性格魅力。

      家里无论是父亲、母亲,还是姑姑,所有人都把杨绛捧在手心里宠,但杨绛却从未活成娇小姐。

      到了启明女校,杨绛要学习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衣服、铺床、打扫卫生,杨绛是样样精通。

      除了独立生活能力,杨绛还学会了坚持自我,学会了克制。那时候小孩子们常常因为吵架而分帮派,并询问其他孩子帮哪一伙,“聪明”的同学会选择两边都帮,不得罪任何一方。而杨绛固执地选择“都不帮”,并坚信自己没错。

      十六岁时,杨绛被学校推选到街上做宣传,但她并不想参加,原因是街上的轻薄人会欺负女孩子。第二天,杨绛坚持对学校说“我不去”,因为她对政治并不感兴趣。

      读什么书,去哪个学校,做什么事情,和谁一起玩,玩什么,这种种抉择,杨绛都是自己做的决定。

      在时光的那头,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瘦瘦小小的杨绛,目光坚定,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即使出身名门,从小就被所有人宠爱,可她依然养成了独当一面、坚持主见的性格。

      2

      杨绛考入清华后,校园里有很多关于她的绯闻,钱锺书这样的大才子更是有无数的爱慕者。

      但他们第一次见面,钱锺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这世上最幸运的事情,大概就是我喜欢的人也喜欢我。杨绛和钱锺书,恰恰如此。

      在外人看来,钱锺书的眉眼是桀骜不驯的,但在杨绛眼里却是“蔚然而深秀”。这可能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或许就算其他人看钱锺书是个丑八怪,杨绛还是会对他一见钟情。

      而在杨绛面前,骄傲的大才子竟也从“熊孩子”变成一个乖小孩儿。以前,钱锺书总嫌弃天下人都没他聪明,如今却忙不迭地找杨绛一起看书做功课。

      因为身处异地不能相见,钱锺书就天天给杨绛写信以解相思,还把落款写成“奏章”,说是“禀明圣上”。

      就这样,这两个人靠着书信谈了三年恋爱,最后顺利走进婚姻殿堂。当然,没有谁的婚姻生活不是一地鸡毛,但杨绛的大智慧却让人敬佩,正因为杨绛懂得看到对方的好,所以他们才能把日子过成别人羡慕的样子。

      钱锺书是出了名的生活白痴,这样的男人特别需要人操心,不少妻子会喋喋不休地抱怨。但杨绛却从未批评过他,反而觉得他笨拙得可爱,一团痴气。

      钱锺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杨绛知道,钱锺书没有方向感,分不清东南西北,穿鞋不分左右,鞋带总是系死,筷子也用不好。钱锺书初到牛津,就摔了一跤,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个门牙。钱锺书居然不去医院,用手帕捂着嘴往家里跑,找杨绛帮忙。

      杨绛天天做饭,有一天开玩笑说,要是可以不吃该有多好。不料钱锺书居然信以为真,专门去找道家的辟谷之方。

      钱锺书虽然笨手笨脚,但对杨绛的爱一点都不少。结婚以后,他依然常常给杨绛写缠绵悱恻的情书。

      杨绛还在睡觉时,拙手笨脚的钱锺书爬起来大显身手,他一个人做好了早餐,用一只床上用餐的小桌,把早餐端到了杨绛的床前。钱锺书煮了“五分钟蛋”,烤了面包,煮了又浓又香的牛奶,还准备了黄油、果酱、蜂蜜。

      杨绛说,那是她这辈子吃过的最香的早饭。

      发现杨绛怀孕后,钱锺书特别激动,一次次念叨:“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有段时间,杨绛为家务忙得晕头转向,钱锺书见了,十分心疼。他常常躲到卫生间里,把门关上,自己悄悄洗衣服。尽管洗不干净,很多时候杨绛都要重洗,但钱锺书的心意,杨绛不会不懂。

      杨绛生孩子那段时间,钱锺书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医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杨绛问明是怎样的灯,然后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杨绛说“不要紧”,钱锺书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杨绛说的“不要紧”。当然,杨绛回公寓后,真的全部都修好了。

      文化圈的人都说钱锺书有“誉妻癖”,钱锺书赞美妻子主要集中在三件事:

      第一,杨绛写的剧本《称心如意》上演,使她一夜成名,她却和平时一样烧饭、洗衣。

      第二,面对日本人的搜查,杨绛佯装倒茶,上楼迅速藏好钱锺书的《谈艺录》手稿,宪兵司令部要传唤杨绛,她前一晚却依然睡得很香。

      第三,一次家中煤油着火,杨绛身手矫捷,制止一场大祸。

      单单这三件事,就可以看出杨绛的婚姻智慧。但最重要的是,钱锺书也懂得杨绛的好。

      “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杨绛和钱锺书,就是彼此了解,彼此懂得,彼此珍惜。他们就是彼此眼中那个对的人,一眼万年,一生无悔。

      3

      小时候,杨绛爱读书。她从小就知道从书籍中汲取成长的养分。父亲问这个小书虫:“三天不让你看书,你会怎么样?”她说:“不好过。”父亲又问:“一个星期不让你看呢?”她回答:“一个星期都白活了。”

      杨绛受邀创作的戏剧《称心如意》在1943年的春天公演,一经推出便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在上海戏剧界,“杨绛创作”成为一个金字招牌,即便如此,杨绛也从未停止过思考和写作。

      除此之外,在翻译界,杨绛为了翻译好《堂吉诃德》,去找了五种英法文译本细细对比,觉得五种译本各有所长和欠缺,均不足以代表原作。

      想要忠实原作,必须从原文翻译。因此,她在四十八岁“高龄”毅然决定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西班牙语。然后,杨绛从零基础自学西班牙语,每日自学,从不间断。

      1978年,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终于出版了,西班牙王室来访,这本书作为礼物被赠予王室。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颁给杨绛“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

      在文学界,杨绛从在清华念书时被老师朱自清推荐发表文章算起,一生与文字打了八十多年的交道,她真正可以称得上是世纪文豪:杨绛创作了小说《洗澡》《洗澡之后》,小说集《倒影集》,散文集《我们仨》《干校六记》《走在人生的边上——自问自答》。

      杨绛一生从未停止过读书和学习,就像她自己所说:“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女人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杨绛这一辈子都从未停止过成长。

      从出生到去世,她跨越了一个多世纪,一百零五年的岁月,她坚强、坦然地走了过来。在这个过程中,她一直在努力精进,提升自己。

      有人说女人的黄金时期在二十多岁,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而杨绛的一生证明:只要你不停止学习,哪怕到了九十岁,依然可以是黄金期。

      九十二岁那年,杨绛写出了《我们仨》。一百岁的时候,杨绛被查出患有心衰,但她依旧乐观豁达,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晚上一点半才去睡觉。

      她是才情纵横的文士,是世事洞明的哲人;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把自己和钱锺书的全部稿酬捐赠给清华大学,并且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她曾说,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

      杨绛这一辈子都是成功的:作为女人,杨绛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爱她的丈夫,有懂事的孩子;作为文人,她不受束缚地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写出让无数人喜欢的作品。

      她从来没有追求过世俗中的名利富贵,她和钱锺书大半辈子都在“坐冷板凳”,但她自认有一个温暖的、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就够了。她淡定、从容、优雅,一步一步勇敢坚定地走向自己想要的人生。

      【评论】今天我们为什么敬重杨绛?

       来源:人民网

       2016-06-02

       来源:人民网

      百岁老人杨绛走了。一时间,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开始转发吊唁文字,从生平往事到悼念文章,传遍了朋友圈,述说着这位老人的独特魅力,以及她给世人带来的力量。

      “采访别人吧,谢谢。”昨天,多位出版界人士不约而同地婉拒采访,不愿多谈与先生的交往点滴,“杨绛先生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惊扰大家,不麻烦大家。请让杨先生安静地离开,和她挚爱的丈夫、女儿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团聚。”


展开余文
      斯人已逝,回望先生的百年人生,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博学多才,治学严谨;无私奉献,用千万稿费资助寒门学子……杨绛先生的文人风骨、治学态度与社会担当,正是当代人身上所稀缺的闪光点。今天,我们缅怀先生,最敬重的是她的什么?

      淡泊名利 与世无争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翻译英国诗人兰德诗作《生与死》中的几句话,这也正是她自身品格的写照。在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先生就是温润如玉的慰藉。当我们缅怀杨绛先生时,更多的是想要触碰这个清静如水、淡泊名利的灵魂。

      杨绛先生用她的一生,活出了大多数人都难以企及的“至高境界”。出身书香门第,从小文笔出众,外语天赋极高,本应是旧时代千金小姐的她,在经历了荒诞年代的苦难之后,和先生钱钟书、女儿钱瑗像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一样,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杨绛先生的描述中,阖家团圆的日子他们安之若素,云淡风轻,金钱的诱惑、名利的光环都被摒除在外,他们甘当一个长期身居陋室、吃苦耐劳、只知埋头做学问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

      如今,浮华与名利充斥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里,人们纷纷热衷于“上头条”“上热搜”,为了在某热门榜单上夺下一席之地而争得“头破血流”,相比之下,在生活中几近“隐身”的杨绛先生像个“另类”。在媒体们绞尽脑汁想要登门采访的无数次请求中,杨绛先生始终闭门婉拒。每年生日的这一天,杨绛先生也选择以“躲避”的方式,安静度过。九十岁寿辰时,她曾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在百岁大寿时,杨绛曾对比较亲密的几位朋友说,天太热,别来祝寿了,“你们在家替我吃一碗寿面,别麻烦大家了。”

      就是这样一个清清爽爽的文化老人,在临别前留下遗言,希望在自己火化后再发讣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告诉我们,杨绛先生“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惊扰大家,不麻烦大家”。

      “最才的女” 严谨治学

      “最才的女”,是钱钟书先生对妻子的最高评价,源于爱,更源于敬重。

      杨绛先生留下的最令人瞩目的成就,莫过于等身的翻译作品。曾在欧洲留学多年的她,留下了许多英法文学译作。为了翻译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精益求精的杨绛先生放弃了从英语、法语等版本转译的途径,选择直接从原文入手,为此,48岁的她,开始自学西班牙语,耗费十多年心血才完成该书的翻译工作。

      在《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一文中,杨绛先生曾用“一仆二主”来诠释译者的使命,“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译文的读者”。杨绛先生的译著,之所以能广为流传并被译界奉为圭臬,正是源于她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对后人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去潜心创作。

      “她决不拿时间换产量”,著名翻译家叶廷芳曾撰文回忆道,我们这些译者一般每天译2000字左右,杨绛却称每天不过500字。杨绛曾告诉他,“我翻译其实是很慢的,首先要把每段话的原意弄清楚,然后把每个原文句子统统拆散,再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组织句子,把整段话的原意表达出来。”

      追求内容传神、译文地道,却不拘囿于字句的方寸之间,文字在绚烂至极中归于平淡,在杨绛的译著中,没有那种结构复杂、主从嵌套的长难句;没有那些生硬晦涩、离中文语境遥远的意象。读者感受到的是原著之外的一种审美愉悦感。

      在翻译成就之外,杨绛先生创作的剧作、小说、散文也一直是学界持续研究的重要文本。198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洗澡》堪称杨绛文学创作的顶峰。施蛰存评价《洗澡》是“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而杨绛却自谦道:“《洗澡》是我的试作,我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写小说。”杨绛的一切都是“试”,而每试即拔头筹,这与她的“认真”密不可分。

      在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的眼里,杨绛则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白烨作为责编出版过《杨绛作品集》。从最初登门拜访,到最后付梓,杨绛让白烨看到了大写的“认真”二字。白烨回忆道:“事先友人曾告诉我,对杨先生没完没了地校改作品一定要有准备。即使如此,我仍没有料到编完杨先生几经删改的书稿,发稿之后又数次有补正,排校之后还不断有校改,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最终出书”。

      正是从这一“慢”二“认真”的斑驳往事里,我们看到了以杨绛为代表的一代学人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可贵品质。

      身居陋室 心怀天下

      淡泊名利,严谨治学,杨绛先生虽与世无争,闭门谢客,但绝非与世隔绝。

      杨绛先生与丈夫钱钟书一生节俭。杨绛先生在社科院的助手曾透露,她家里从未装修过,纸要反正两面用,还把玻璃罐头瓶带给同事腌制咸菜。

      就是这样清贫了一辈子的老人,在90岁那年,拿出了自己与先生共同积攒的72万元稿费,全部捐献给了母校清华大学,以“好读书”为名设立奖学金,并宣布,将日后所出版的所有钱、杨二人作品稿酬、版税都投入该基金中。

      在出席奖学金的颁布典礼时,杨绛衣着朴素,面带微笑地说,“今天,我是一个人代表三个人,一个是去世的钱钟书,还有一个是我们的女儿钱瑗,那时候,我跟钱瑗在钱钟书的病床边,就一起商量好这件事,将来我们要是有钱了,就要捐助一个奖学金,这个奖学金就叫‘好读书’奖学金,不用我们个人的名字。‘好读书’奖学金的宗旨就是要鼓励和帮助这些家境贫寒的学生。自强不息是‘起’,厚德载物是‘止’,这八个字很完美,清华的校训也就是‘好读书’奖学金对得奖学生的期望”。

      如今,“好读书”奖学金已惠及千名清华学子,累积奖金超过2000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郭亦家是其中一位获奖者,他在寄给杨绛先生的致谢信中,描绘了自己的学习生活,“读书,让我每天都兴奋不已,开阔了视野,结交了许多朋友……”

      “让真正爱读书的孩子,有书读”,杨绛先生生前最大的心愿在一点点慢慢实现。身居陋室,却心怀天下,杨绛先生的所做所言,履行着一名知识分子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

      【结语】

      今天,我们敬重杨绛先生,不仅因为她的文学造诣,更因为她淡泊名利的“不争哲学”。

      先生之笔,于无声处见喜悲;先生之风,绚烂至极见真淳。所以,我们敬重她,仰望她。

      缅怀杨绛先生的最好方式就是打开一本书,靠近它,温暖你。先生在作品里展现的人性光辉,将照亮我们,成为引导我们前进的灯火。 

侯晓旭

标签: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1高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插秧歌》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内核青年”与半月刀法上的那道白光(作文素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