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657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中江白果中学 邓秋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能知错就改,就能有所成就。

      2、学习本文一波三折的写作技巧,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的特点。

      3、体会怎样“把书读厚,把书读薄”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的[2]、;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设想: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为预习理解课,其目标有二,一是掌握文言字、词;二是理解课文大意,提出疑问,为课文的感悟创新作准备。本教案是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趣:介绍周处生平,引起学生共鸣。

      处仕晋,为御使中丞,多所弹纠,氐人齐万年反,乃 令处距万年。伏波孙秀欲表处母老,处曰:“忠孝之道,安能两全?”乃进战,斩首万计。弦绝弓尽,左右劝退,处曰:“此是吾授命之日。”遂战而没。 ----《晋阳秋》

      周处,晋之名将,忠勇两全,读了上则短文,大家都为他的勇敢所感动,那么,周处是怎样成为这样的大英雄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

      二、学生齐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三、学生置疑: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请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师生共同释疑。

      四、亮点探寻:

      (一)、对“凶强侠气”进行探讨。

      (1) 问题提出:周处年少时在人们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为什么是这样?

      (2) 思维拓展:你能根据平时积累,具体设计一个情节来阐释“凶强侠气”吗?

      通过此问设计,其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教给学生把书读厚的学习方法。

      (3) 探寻: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凶强”又要写他“侠气”

      (二)、对“杀虎斩蛟”进行探讨

      (1) 问题提出:乡人为什么要“或说处‘杀虎斩蛟’”?

      (2) 思维拓展:请补充周处杀虎斩蛟的详细过程,说得越惊险越好。

      (3) 探寻:乡里为什么要“更相庆”?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对“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进行探讨。

      (1)、周处为什么能成为“忠臣孝子”?

      (2)、通过学习周处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四)、本文虽只有192字,但却写得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请分析其作用。

      探究学习:

      文章开篇介绍周处“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后,接下来本该直接写他如何为害乡里,可作者却将笔锋一转,谈虎说蛟。乡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实际上是一个圈套,这是文意的再转。乡人希望三横余其一,不料三害皆除,是三转。处竟杀蚊而出是四转。乡里不庆贺周处凯旋,而庆贺他的死亡是五转。周处对此不恼不怒,由此产生悔改之意是六转。寻陆机,陆机不在,是七转。清河在是八转。周处想悔改却又担心无所成是九转。清河再劝是十转。文章真可谓“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句字变。”(刘大櫆《论文偶记》)如此曲折变化,摇曳多姿,引人人胜。

      (五)、为什么课文对周处为害乡里写得简而虚,而对他杀虎斩蛟、自悔自改却写得繁而实?探究学习:

      这是由文章的立意所决定的,本文是一则名人轶事。它意在表现周处的改过自新,彰扬他的自改自励的精神,并借陆云的话阐述了“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这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而并非展示周处的恶行。周处为害乡里,只是作为表现周处的反衬之笔。

      五、教师引导:

      把书读厚,是补充书中的情节,对书进行评介,仅达到这一步是不够的,书读厚了我们能记住它吗?能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吗?这就要求我们把书读薄。所谓把书读薄,就是要善于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指导归纳总结的方法。

      (1)、找出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并把它整理到笔记本上;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字词、通假字等。

      (3)、整理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中心。文章的启示。

      (4)、体会文章结构特点、语言特色。

      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方法下课后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六、教师总结:

      “ 知耻而后勇”,周处这个曾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的,都能成为“忠臣孝子”,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英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改正自己的缺点,还总是信心不足,认为自己天生愚笨呢?这一句名言吧:“人患志之不立。”努力去开创自己的美好人生吧!


展开全文阅读
      七、作业:整理本课知识要点。

      短评:

      抓亮点、拓思维,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新教材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古代文言文的教学中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我想通过抓课文亮点,通过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创新能力得以培养。那么什么是亮点?如何抓亮点?

      所谓亮点,是指课文中学生思维的拓展点,它含蓄而简练,适合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它是课文特色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它的探讨,就能使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它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周处》一课的亮点,我认为有这样几处,一是“凶强侠气”,因为它既照应了为乡里所患,又是周处改过自新的内因;同时它有足够的让学生联想思维展开的空间。二是陆云的话,它既是周处改过自新的直接原因,也是作者写作意图的体现,学生通过它就可以同作者进行交流受到启示。

      三是本文一波三折的写作技巧,通过它就可以使学生获得写作能力的提高。

      发现了亮点,就要围绕亮点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能调动起来,这一方面决定于学生的素质,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这就不在本文中探讨了。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周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设计: 《荔枝图序》 (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坐井观天》教学片断实录(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