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66 2020-10-17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杜鹃枝上杜鹃啼》名师教学设计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教学目的:
1、着重于对文章的理解。
2、着力于对文章的修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大自然中,鸟类和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古今中外,鸟类常常被看着是人类情感的象征。比如说,青鸟象征着幸福,鸽子象征着和平,喜鹊象征着吉祥,乌鸦预示着灾祸。在众多鸟中,有一种杜鹃鸟,深受中国诗人词客的喜爱,经常成为他们作品中的角色。今天,学习一篇与杜鹃有关的小品文《杜鹃枝上杜鹃啼》。小品文,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内容多样。
二、新授内容
(一)导读第一节。
1、齐读第一节。
2、为什么说“杜鹃和我最有缘”? 这个“缘”是通过什么联结的?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因为杜鹃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其悲哀到了极点,而作者年轻时又写作哀情小说,一个“哀”字,使作者与杜鹃结了缘。结缘之后,又偶见一词中有“杜啼瘦”三字,于是取笔名“瘦鹃”,进而成了正式名号,结下了不解之缘。简言之:同哀相怜,因哀结缘,但作者还是希望杜鹃鸟有欢愉之声的。
3、第一节共4句,能否将第3句调到第2句前?能否将第4句调到末节中的“西欧”前?请说说理由。
能将第3句调到第2句前。因为杜鹃悲啼,极其悲哀属前缘;作者写悲情小说,取笔名瘦鹃并成正式名号属于后缘:宜于先说前缘,再讲后缘。调动之后,前后衔接更为紧密。因为在“要算是杜鹃了”后,接着讲“杜鹃惯作悲啼”显然比原来接得紧。只是调动之后,尚需作一些修改:①将“鹃而啼瘦,其悲哀可知”改为“以之为‘哀’的象征,一个‘哀’字使我与之结缘”。②在“我开始写作哀情小说”之后,补上一句:“与杜鹃志同道合,同悲共哀,常有心酸,时有断肠。” ③在“有一天”前加“后来”。
能将第4句调到末节中的“西欧”前。从第一句看,末句与上文意思不一致。因为上文讲同哀相怜,因哀结缘,充满悲哀。而末句写一片欢愉,悦耳动听。从末节看,移至“西欧”前更为和谐。因为前后的《小杜鹃》歌是一回事,移来之后,不仅可证明“西方人似乎爱听杜鹃声”,而且与杜鹃钟发出“克谷”之声形成对举。从全文看,由中国谈到西方,由波兰谈到西欧各国,由悲啼谈到欢愉,显得更为顺畅、更为自然。值得注意的是:调动时,宜于删去“可是波兰有支民歌《小杜鹃》”。
(二)导读第二节。
1、指名读第二节。
2、这一节强调什么?花与鸟有什么“连带关系”?
强调杜鹃花鸟同名。这从“惟有杜鹃花鸟同名,最为难得”就可以看出。
连带关系,主要有两点:(1)特指中国古诗词中鸟与花的文化积淀,如“黄鹂”与“翠柳”“凤凰”与“梧桐”“鸳鸯”与“荷花”。(2)是指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与鸟,不同的花开和鸟鸣代表不同的季节。
3、第2节引用了两句诗,其意思是什么?“杜鹃花落杜鹃啼”与“杜鹃枝上杜鹃啼”结构是否相同?引用它们是为了说明什么?
(1)前句意思是杜鹃花花开花落,杜鹃鸟悲声啼叫,揭示的是自然规律;后句意思是杜鹃鸟在杜鹃花枝上啼叫,诉尽无限悲愁,可是春天却不会理会,杜鹃花也不为之动容。
(2)结构不同。前句是并列(联合)结构。后句是偏正结构,杜鹃花枝上的杜鹃鸟啼叫;重点是杜鹃鸟啼叫,虽然文题涉及杜鹃花和杜鹃鸟,但重点却在杜鹃鸟啼叫。所以,本文一直在重点写杜鹃鸟啼叫,杜鹃花只是一带而过。
(3)是为了说明花与鸟同名。
4、“平凡” 指什么?“别有情味”的内涵是什么/
(1)诗句“平凡”是指沿用古人“天地间愁种子”的思路,把古人的意思用另一种诗句表达出来。(创新不够,显得平凡)
(2)杜鹃花鸟同名,一语双关,特别有情味。前句可引起种种联想,后句可表对亡友的怀念;所以,也特别有情味。另外,从特别有情味中,可以透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三)导读第三节。
1、自由放声读第三节。
2、学生质疑问难,估计要解答的如次:
解释词语:
春暮:暮春时节 候之:等候它的叫声 他:别的
补出省略:
赤口(头)有小冠 鸣(头)必向北
3、引文本身说明了什么?引文用来说明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1)说明了杜鹃的特征习性。(2)用来说明杜鹃一片至诚,是益鸟。(3)委婉含蓄表达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4、第一句能否删去?或者能否将第1句合并到第2节中去?假如合并,应如何进行修改?
(1)可以删去。因为从第三节看,除第1句讲了杜鹃的别名之外,其余内容根本没有讲到杜鹃的名称。具体地讲,引文是讲特征习性,所作分析是讲杜鹃是益鸟。(2)可以合并到第二节。因为第二节讲杜鹃花鸟同名,讲到了杜鹃的名称。(3)将“惟有杜鹃却是花鸟同名”扩展为:“尽管杜鹃有好几个别名(习见的有杜宇、子规、谢豹),但惟有它却是花鸟同名。”
5、“据李时珍说”前要不要加一句总括语?请说说理由。如果要加,那怎么加?
(1)要加。因为“据李时珍说”给人的感觉是下面的引文是说明前面的什么观点的,或是说明前面某句话,绝不会单独这样讲。又因为引文内容是讲杜鹃特性习性,与第1句的别名问题不是一回事。所以必须加总括语。(2)如果删去第1句,宜补上“杜鹃的特征习性较为特别”。如果不删去第1句,宜补上“其特征习性较为特别”。
(四)导读第四节。
1、男生齐读第四节。
2、第四节可划为两层,也可划为三层。划两层怎样划?划三层又怎样划?哪种划法更有道理?第四节引用神话、诗词、苏州例,其好处是什么?
①开头至“听了心酸”———— 悲啼
(1)三层 ②据说至“伤情切”——不如归去 两层
展开全文阅读
③末句————— 居起 变腔
(2)分两层更有道理。因为第一层是讲杜鹃神话,目的在写杜鹃悲啼。后面先讲杜鹃啼声像“不如归去”,并以诗词作证;再讲杜鹃啼声像“居起”:由“不如归去”到“居起”,实际上是讲杜鹃啼声变腔。(3)说明了杜鹃悲啼变腔,增加了文章趣味,透露作者的喜爱之情。
3、三个“据说”的意思是否相同?“不如归去”“以此为题材”中的“此”与“普通话”所指是否相同?
(1)不同。第一个是“传说”之义;后两个是“据别人说”。(2)完全相同。都是“不如归去”。
4、这一节,既引用了范诗,又引用了康词,是否重复?引用范诗康词的目的是什么?
(1)不重复。因为讲“不少”必须用“两首以上”才能证明“不少”。又因为前面讲了“诗词”,后面必须举诗句、举词句。还因为范诗以“春光无限”为主,表明春天到了,应该归家;康词突出“不如归去”的“伤情”,以伤情为主。(2)目的是指出杜鹃的叫声很像“不如归去”。
(五)导读第五节。
1、齐读第五节。
2、这一节写了与杜鹃有关的哪两个内容?分别突出了什么?
写了杜鹃歌和杜鹃钟,分别突出了欢和趣。
3、对杜鹃啼叫,中西文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杜鹃就是杜鹃,它本身无所谓悲与喜,中国人认为杜鹃声悲切,西方人认为杜鹃声欢愉,那是因情生景,景因情生。
不同:在中国文化积淀中,一向认为杜鹃啼声悲切,称杜鹃为“天地间的愁种子”,是一种悲哀的啼叫;而西方文化,则认为杜鹃啼叫悦耳动听,是一种欢愉之声。
4、作者对杜鹃声是如何看的?作者贯穿全文的感情是什么?
(1)杜鹃声并不悲哀,古人听了心酸断肠,多半是心理作用。因为在作者看来,杜鹃啼叫有欢愉之声,别有情味,是提醒农人,提醒归去,何悲之有?何哀可言?但作者表达自己观点时,没有简单否定习惯说法,而是充分尊重文化传统,合理解释为心理作用。
(2)喜爱。从情味、益鸟、趣味、欢趣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只是表现得比较委婉含蓄;即便从结缘的悲哀中,也可看出作者的欢愉情结。
三、阅读拙作
组织学生阅读拙作《〈杜鹃枝上杜鹃啼〉有四处需要修改》。
四、布置作业。
1、整理名句并加以背诵。
2、课外练笔:介绍某种花鸟虫鱼,或借某种花鸟虫鱼抒发情怀。
【板书设计】:
杜 鹃 枝 上 杜 鹃 啼
篇幅短小
(花) (鸟) 小品文 形式活泼
(散文) 内容多样
与我有缘 (悲哀)
花鸟同名 (情味) (委婉)
悲(中) 特征习性 (益鸟) 喜爱 (作者)
并不悲哀 悲啼变腔 (趣味) (含蓄)
心理作用
(因情生景) 乐(西) 民歌时钟 (欢趣)
【相关情况】
2001年10月11日上午第三节,用此教案向无锡市教研室与无锡市重点中学的领导和老师(22人)开课。其教案于2002年2月获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评比一等奖,并发表于《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10期。其论文《<杜鹃枝上杜鹃啼>有四处需要修改》发表于《特级教师》2001年第2期。
原载拙著《教案选粹》
陈祥书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杜鹃枝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0-2021学年高三作文审题周周练(四)
下一篇:
命题作文《难》审题训练及范文(陈祥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