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027  2020-10-20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乡土中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感受乡土,初识著作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重刊序言》和《后记》,了解《乡土中国》的作者和成书。

      2.通过与文学作品的目录比对,了解学术概念的不同,进而感受学术著作的内容。

      3.通过讨论思考,总结学习《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

      ■ 学习重难点

      1.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学术概念的不同。

      2.通过思考,总结表达学习《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或价值。

      ■ 学习过程

      (一)勾连现实,激趣导入

      1.看图感受:

      ①中国人见缝插针地种菜。

      ②中国庞大而复杂的家谱。——比对欧美相对简单的家庭关系和称呼。

      2.联系生活:结合你的生活和体验,还有哪些带有中国特色的现象?

      中国的春运,中国大妈爱跳广场舞;中国人喜欢托熟人找关系;“ 安土重迁”“故土难离”“叶落归根”“入土为安” 的观念根深蒂固;……

      3.深入思考:为什么?

      关键词:农耕社会的传统、乡土情结、儒家文化的影响。

      (二)了解作者,走进《乡土中国》

      1.了解作者:

      费孝通先生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他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他是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1947年,他出版了关于社会学经典之作《乡土中国》。

      2.《乡土中国》写于70多年前。我们通过自己阅读来了解这本书的成书,拉近与这本书的距离。

      学习任务一:

      自主阅读《重刊序言》和《后记》,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乡土中国》共___篇论文,是从_________中所整理出来的一部分,暂时撇开____问题,专从_________本身来发挥,来追究________的特点。它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具有_____,尝试回答“_____________”这个问题。

      【参考】《乡土中国》共14篇论文,是从“乡村社会学”的课程中所整理出来的一部分,暂时撇开经济问题,专从社会结构本身来发挥,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它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具有排他性,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3.学习任务二:

      小组讨论:《乡土中国》的核心是“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为什么用“乡土”这个概念,而不用我们熟悉的“农村”“乡村”?

      师引导:比较综合。①农村与城市相对应:《后记》第一段“甚至暂时撇开经济问题,专从社会结构本身来发挥” 。所以“农村”主要是一个经济概念,表明的是一种不同于城市的经济活动方式。②我们常说向往“乡村生活”。所以“乡村”主要是一个社区概念,强调的是一定社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③“乡土情结”是我们语境中一个很熟悉的词汇。“乡土”则具有更多的文化意义,强调的是与传统农耕文明相联系的社会特性。因此,以“乡土”命名更符合本书的传统文化意蕴。

      【补充】从学术背景来看,他一九三五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曾师从吴文藻、史禄国等社会学名师;一九三八年毕业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并获博士学位,曾师从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并且,从《乡土中国》一书中,还可以看出他对中国传统儒家经典文献熟习非常。从实践背景来看,除其本人生于斯土长于斯地外,在本书成书前,他在广西、云南进行了大量的田地调查工作,对中国乡村社会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体会。这两方面的因素是他敢于另起炉灶、新开中国乡村社会学的基础。

      4.小结:

      所以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乡土社会”这个概念,进而形成系列文章,汇编成《乡土中国》,成为一本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体系的社会学著作。

      (三)初识概念,了解学术著作

      1.看书本的目录:

      学习任务三:

      小组合作研究:

      ①阅读本书目录,了解基本概念。

      ②比对右边的目录,说说不同。——来自《魔戒》第一部《魔戒现身》

      ③结合《重刊序言》和《后记》,归纳《乡土中国》中概念的来源(或研究方法)。

      2.齐读《重刊序言》中的三句话:

      ①“我是一面探索面讲的,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


展开全文阅读
      ②“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

      ③“它并不是虚构,也不理想,而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性质,是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既然是从具体事物里提炼出来的,那就得不断地在具体事物里去核实,逐步减少误差。”

      3.小结:

      幻想小说的虚构性;概念①直接来源是作者的“乡村社会学”的讲课内容,是边探索边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②根本来源是通过认识形成的概念。——学术研究或学术著作与文学作品的不同。

      (四)反思现代,体悟学术经典

      1.学习任务四:

      思考表达:

      有人曾提出疑问:《乡土中国》的出版时间是1947年,中国社会大部分已经从“乡土”走向“现代”,学习《乡土中国》会不会过时了呢?把你的理由写成一段话,不少于140字。

      2.要点引导:乡土的中国 乡土中的国 中国的乡土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和转换,乡村与城市的碰撞与融合,使社会发生着巨大变化。《乡土中国》中关于乡土社会的论述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在这样一个飞奔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可能代表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历史的河流。只有现在的民族是最薄的民族、是最没有希望的民族,因为你没有办法找到过去,你也没有办法从中吸取各种经验和教训。——梁鸿)

      3.阅读提升:

      梁鸿《中国在梁庄》(前言)

      它(乡村)是我生命中最深沉而又最痛苦的情感,我无法不注视它,无法不关心它,尤其是,当它,及千千万万个它,越来越被看作中国的病灶,越来越成为中国的悲伤时。

      从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了民族的累赘,成了改革、发展与现代化追求的负面?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为底层、边缘、病症的代名词?又是什么时候起,一想起那日渐荒凉、寂寞的乡村,想起那在城市黑暗边缘忙碌,在火车站奋力挤拼的无数的农民工,就有悲怆欲哭的感觉?这一切,都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或许,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关心中国乡村的知识分子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五)介绍方法,学会学术阅读

      1.2019年的高中语文新课本高一必修教材(上册)中P80-P81,有以下一些阅读策略的指导:

      ①要有阅读的“预期”。是为了了解乡村历史和文化?为了学习一些社会学研究方法?为解决当今农村问题寻求答案?

      ②先“粗”后“细”,逐步推进。

      ③抓住核心概念,找出概念间的联系。

      ④关注作者的研究思路。

      ⑤反复阅读,积极思考。

      2.批注法介绍:以《红楼梦》脂砚斋本为例。

      (六)课堂总结

      费孝通: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传统,必须要有一个全盘清理。我们必须用科学方法把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生活方式中所养成的观念加以说明。有了这笔清清楚楚的账才能使我们走下一步时不致再像目前这样的艰难而浪费了。所以,我们也应该认认真真研读这本《乡土中国》。(温州市龙湾中学 江爱钦)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乡土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劝学“新”说——必修(上)第六单元解读和教学设计
下一篇:《乡土中国》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结构梳理、问题处置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