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883 2020-11-11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
[导入]
邀请函——五岳之尊——泰山
李白因为越人的一番话,便“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而姚鼐用短短五百来字就写出了泰山的壮美,今天,让我们跟着姚鼐姚导一起去神游一番泰山。
[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梳理脉络
地理概貌——登山经过——泰山日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二、文本分析
(一)第一段
1、作者如何写地理概貌?通常如何写?
一句一景,粗笔勾勒,山、水、古长城、日观峰,层次分明。
通常会写位于哪个省哪个市,总面积、山峰高度,而姚鼐不一样。巍巍的泰山,悠悠的泰山,作者开笔不提泰山大大小小绵亘几千里的高峰低谷,不谈泰山浓浓重重的纵横三干年的文化古迹,而是大刀阔斧,将泰山分为南北两面,南面一条河,北面一条河,分界处一道长城,长城不远一座最高峰,寥寥几笔,泰山清晰的轮廓全部的风貌便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文笔简洁流畅,又不动声色。
山因有水,于厚重之余生出灵动;又因一古长城,更见其沧桑底蕴。
2、有哪些字眼引起你的注意?
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描绘出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错的终归一河的壮观景色,而在“长城”前加古”字,只此一字,不仅准确地再现了长城真实的旧貌,而且又隐隐透出了泰山悠深的文化历史背景。
(二)第二段
1、第二段依次介绍了什么?
(1)游览时间: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十二月二十八,当年除夕前一晚),即冬季。
(2)游览同伴:泰安知府朱孝纯
(3)旅程路线:京师——泰安——南麓——中谷——中岭——西谷——山巅
(4)泰山夕照: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汶水西流,徂徕横卧;
半山居雾,飘若如带;残阳普照,江山如画。
2、分析你最喜欢的文句。
(1)旅程路线
连用“乘”“历”“穿”“越”系列动词,几个短句,蝉联而下,将四五百公里浓缩,画面由远而近,我们可以想象天气恶劣,风雪交加,旅程艰辛,几经周折,作者风尘仆仆,不辞辛劳,一气呵成,简练传神。
(2)概写山路
全程“四十五里”,石磴“七千有余”,总括游程,看似轻描淡写,却表现出山势高峻,旅程漫长,登山艰难。
(3)登山全程
简短19字写完登山全程,简洁凝练。
(4)登山艰难
“迷雾冰滑”“几”,顿有“成如容易却艰辛”之感,,尤其是“几”字,更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登山时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神态以及路徒冰滑而备感紧张的心理,这句话不仅从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艰难,同时也反衬出作者登上泰山后的欢快情绪。
(5)泰山夕照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汶水西流,徂徕横卧;半山居雾,飘若如带;残阳普照,江山如画。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大雪,“负”字赋予静态的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点亮了天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积雪的光彩。
“照”“画”“居”“带”,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像自然天成的画卷,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又像飘带一般,尤其是“居”字,以静写动,不仅写出了雾气的轻盈,而且呈现出停聚不动之态。这一笔,让原本安详、肃穆之中多了温柔、飘逸美的风韵。
(三)第三段
1、日出前:着眼风、雪、云,风雪击面,足下云漫,声势渐起,为日出蓄势。
2、日出时:着眼东方天际的变化,从形、色、光角度写日出,异色云带,须臾五彩,
赤日如丹,红波摇动,承托太阳,气势磅礴。
3、日出后:着眼于日观峰以西群峰的色、形,或红或白,鞠躬拜日。
小结:五鼓——面迎风雪待日出 稍见——白山矗立若樗蒱
须臾——一线异色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红光承
回视——群山驳色拜日观
(四)第四段、第五段
1、补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什么好处?
增加了泰山的人文内涵和冬天“三多三少三无”的景物特点,也使文章显得丰富深刻,体现了桐城派重考据的文风。
展开全文阅读
古语有云:泰山安,则天下安。泰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与众不同的,它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改朝换代时,帝王都将于天下太平时封禅泰山,以示“受命于天,四海率从”。自秦始皇至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2、“桐城派”短视频
三、“小细节、大印象”
1、山高:其级七千有余、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2、雪大: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大风扬积雪击面、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绛皓驳色、而雪与人膝齐
3、天寒:大风扬积雪击面
无鸟兽音迹
而雪与人膝齐
4、景美:苍山、晚日、山水、云漫、五采、赤日
结束语:
泰山以其壮丽优美的景色,闻名天下;泰山以其悠久厚重的文化,享誉中外。登临泰山,吸引我们的不只是它的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华夏古老的熠熠闪光生生不息的璀璨文明。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课文预习案学案(教师版)
下一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