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177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需要诗意灌溉(网友来稿)
山东省莱芜市第十七中学 陈克重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上上下下都在谈观念更新,课程更新,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形并不尽如人意。条分缕析的讲解,把一篇篇美文肢解得惨不忍睹,诗意全无;漫天飞舞的试卷,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扫荡殆尽,望而生厌;急功近利的硬性灌输,则使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性和超功利的审美意识熏陶功能化为轻烟,成为泡影。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有血肉的人,凭借的是有情趣的文本,倘若语文教师缺乏有创意的讲授,让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那么,语文教学就是最大的失败。鉴于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的灌溉。
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语文教师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丰厚的人文底蕴,同时也需要灵活驾驭课堂教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涵咏、体悟中领会语文学习的真谛,进而接受美的熏陶和滋养。
一、多一点激情
语文教学有别于理论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其生动、形象性,这决定了语文教学形象思维高于理性思维的特点。看春花和月,喜意盈怀;观惊骇浪,壮怀激烈;听高山流水,叹知音难觅;歌大江东去,抒壮志情怀……教师只有情动于衷,才能传情于外,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教师的激情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关怀。很难想象一个视教学为谋取生活的途径的人,对教书育人事业会充满激情,对语文教学会领悟诗情画意,对学生会施以温情关爱。曾听许多教师执教《荷塘月色》,大多是先讲解背景,再寻找线索,后分析荷塘与月色的写作特点,平铺直叙的讲解,条分缕析的论证,全则全矣,但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的朦胧美与作者淡淡的忧愁交织的诗情画意则无影无踪。这样的一堂课,除了给学生留下只鳞片爪的印象和枯燥的概念术语,还会有什么?
其实,语文教学中许多典范的文本给教师的再创造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足以让我们激情奔放,游目骋怀。《水调歌头·大江东去》的壮美与豪放,《雨霖铃》的婉约与柔情,《背影》的绵长回忆与感激,《五人墓碑记》的悲壮与慷慨,《故都的秋》的俊冷与痴恋、语文教师倘若不以激情去挖掘,去表现,那么再好的文本也黯然失色。“我见青山多妩媚,科青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这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有了激情,课堂就有了生机,有了活力,师生的交流就有了一个稳固的平台,课堂教学的诗意境界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一点人文素养
语文教育的目标大致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层次是充实学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第三层次是提高民族素质,传承人类文明。作为语文教师,仅仅满足于第一层次的目标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将语文教学向第二、第三层次发展,也即担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范文,大多是人类文化的精神凝聚,其中蕴含着丰厚而博大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学就是借用这些文本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品味、感悟和运用,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涵养他们的情操。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趣味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学生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恪印,是任何行政手段、政治教化所难以匹敌的。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具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广阔的视野胸襟,这与他们广泛涉猎人类精神文化产品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有密切关系。因此,语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就是舍弃了语文教育的精髓,也淡化了文化的育人功能。为此有人提出,语文课改的趋势应该是“复兴失落人之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与铸造”。
今天的语文教师丰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呢?
首先,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这里所说的学习,非专指专业方面的学习,而是泛指人类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但是就目前而言,语文教师的读书状况令人堪忧。《中国教育报》曾做过一个关于教师读书的调查,结果很不理想,许多教师只是在看一本参考书。一本参考书外加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仿佛就有了永远的看家本领。我们说,这种教师学习现状,是一种纯自然状态下的小作坊式的教学状态。如果说,个体的知识与经验可以对教师个体的发展,起到足够的暗示与作用,但这样的影响是否科学呢?更何况,知识更新的步伐日益加快,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不断涌现,如果我们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那么,我们僵化的知识体系如何建构起学生崭新的知识框架,语文课又自怎能赢得学生喜欢,更遑论语文教学的诗意美。
不读书,无以教书;不充实自己,无以育人。教师不仅要关注世界政治、科技、社会动态,也要研读教育理论专著,让自己的生活中有不竭的泉水,也要让这泉水在理性的渠道中自由的流淌。当然,传统名著更要细研,不能断章取义,为了教一段文,就读一本书,这种应付式的仓促上阵的结果,只能使语文教学变得枯燥而苍白。读书是一种涵养,浸淫于古今中外文化大师营造的精神家园中,我们的心灵会变得纯净而柔情,我们的心胸会变得浩翰而广阔;读书是一笔财富,陶醉于精神世界的悲欢离合,我们使拥有了追求真善美的勇敢和坚毅,也铸造起了抵御假恶丑的钢铁长城;读书是一种追求,它能激励文人在人类文明的冲撞中,不满足于苟且的现实,张扬起开拓进取的风帆,在教书育人的擎天伟业中上下求索不息。不读书,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不会教书,不会育人,不敢走上那神圣的三尺讲台。
其次,教师的眼中应有“人”。没有了学生,也就无所谓教师。这里的“人”是活生生的,他们不仅为现在而活,也为将来而活,生命旅途的每个阶段都是有意义的,有精神的,有趣味的,当我的语文教学漠视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追求的人的存在,而指向单一、枯燥的题山题海之时,语文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本真,而走向了虚无。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也是语文教师的悲哀。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回归“以人为本”的主题,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在品读经典中,激活学生与作品、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发学生心灵的呼唤,感情的激发、智慧的启迪,从而积淀成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久而久之,这些美好的知识、高尚的情操会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精神资源,引领学生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
展开全文阅读
第三,充分挖掘文本“诗意”。诗意存在于生活中,诗意蕴藏于文本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做一个采矿工,将散落于文本中的诗意“因子”拾收,并串连成精美的项链,呈现于学生面前,从而激发生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博大胸襟,《爱莲说》中称赞的君子风度,《天净沙、秋思》中透示的怀乡情愫;《孔雀东南飞》中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叛逆……一篇篇优美的诗文,都是丰盛的文化大餐,都值得用心灵去解读,去体悟。教师领悟了,才能以此引导、启发学生,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深味人类文化的精典,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使语文学习走出单纯的知识传授,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
三、多一点平等交流
语文教学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语文教师也不应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应与学生建立起一同学习,成长、进步的伙伴关系。只有在民主的课堂上,才会启迪开学生的思维之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谱写出诗意的旋律,如果教师不能更新观念,构建起“自主探索、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总是扮演知识“权威”的特色,那么语文教学势必走入死气沉沉的死胡同。做教师的必须明白,今天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异常广泛,他们的思想也异常活跃,在他们年青狂热的心中,没有什么绝对的权威,也不需要绝对的权威。他们需要的不是命令和呵斥,他们喜欢的是平等的交流、真诚的理解、合作式的对话。如果我们把语文学习建立在民主、合作、探究的平台上,那么语文学习就会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相互的交流中会获得更多的理解,文本在自由的探讨中会获得新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师生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是创造语文教学诗意的一个重要保障。
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就好比一片荒草丛生的田野没有了鲜花的点缀,荒凉而无生机。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灌溉,语文教师亟需诗意涵养,这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境界之时。
作者邮箱: lwckz@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考成语备考训练方略(网友来稿)
下一篇:
暑期调查日记:她们跪在地上 自称已经失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