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50 2020-12-27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人的正确思想史从哪里来的?》名师导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毛泽东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来认识此文的现实针对性及理论普遍性。进而明确本文围绕“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核心论题,提出分析论点,通过人们认识的两个阶段及其关系来阐释人的正确思想的产生历程。感受文章的深刻思想及严谨逻辑。
2.在理解了“人的正确思想”是怎么产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理解它与认识的两个阶段的关系,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清晰严谨得进行论证的思路及方法:设问提出论点,分层(认识两阶段)论证论点,提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阐释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能利用认识的两个阶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相关观点,解释现实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6分钟 明确本文的现实针对性 1.老师提供作者写作此文之前一段时间,中国发生的一些事件,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此文写作时的中国社会特点,从而了解本文内容的针对性。
(1)1949——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需要将建国以来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便成了第一次认识飞跃的象征。
(2)1956年之后,在《决议》指导下,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强调通过高速度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工业化,提高生产力水平
(3)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工业生产指标和建设规模降到确实可靠的水平上。
(4)1963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印发,毛泽东在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
2.老师继续提供材料,并和学生一起来认识那段历史。
(1)《决议》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重工业优先发展,钢铁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村展开大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地纷纷组建人民公社。1959年始,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遇重大挫折。
(3)国民经济态势明显好转,社会主义建设重新纳入快速增长轨道。
3.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这一时期,我国政策调整的过程就是一个正确的思想产生的过程。毛泽东从这些具体的事件中把这一过程加以提炼,写出此文,既有针对性,又具普遍性。
4.老师布置任务:请依据“提出论点——分析论证——重申深化——现实意义”这一思路来梳理本文的逻辑结构。
5.学生认真阅读文章,提取概括信息,梳理思路,初步感受逻辑的严谨性。
理解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老师提出任务:要回答“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必须先回答“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请找出文中的相应内容,并画出其中的四个重要概念。
2.学生认真阅读文本,首先准确找到相关内容,然后按照要求提取信息。
(1)社会存在与社会实践。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3.老师继续追问:请阐释这四个重要概念的含义,并梳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据此回答“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4.学生认真阅读文本,首先准确找到相关内容,然后按照要求提取信息、概括内容、梳理关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实践:人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中,就要进行社会实践,要进行生产、斗争和实验,会遇到大量的客观现象。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人在接触大量客观现象时,通过自身感觉器官把这些现象反映到头脑中,形成的就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材料积累越来越多,当到达一定量时,就会产生一个飞跃,从而变成理性认识,即思想。
思想,即人们对世界的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而量变的结果,感性认识是人在社会中进行实践时,所遇现象在头脑中的反映,因此,人的思想是从客观实践中来的。
13-20
分钟 理解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老师提出任务:人在获得理性认识,即思想后,还需要证明其是否正确。即回答“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请画出文中的相应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这部分依然在谈人的思想(理性认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和上一部分内容相比,二者的关系有何不同?
(2)“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自然界的斗争”?
展开全文阅读
2.学生认真阅读文本,首先准确找到相关内容,然后按照要求提取信息、概括内容、梳理关系。
(1)上一部分内容在谈人的思想(理性认识)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是实践中遇到的现象在头脑中反映后的持续积累。
这一部分内容在谈利用已经形成的思想去指导实践,然后看实践能否获得成功,从而判断思想(理性认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2)因为在社会斗争的某个阶段会有例外,有时候虽然思想正确,但由于力量对比的悬殊,会导致暂时的失败。所以,这样特别强调“自然界的斗争”,会使表达更加准确、论证更加严谨。
3.老师提出任务:文章说“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这两次飞跃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说第二次比第一次更加伟大?
4.学生认真阅读相关内容,联系前后文,按照要求思考回答问题。
第一次飞跃是指感性认识形成后,材料积累到一定量,变成理性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是指已经形成的理性认识再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其正确与否的过程。
因为这次飞跃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中获得的思想正确与否,而且别无他法,这体现了本次飞跃的必要性;我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必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来指导,这体现了本次飞跃的重要性。所以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更伟大。
20-25
分钟 理解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1.老师提出任务:本文谈到的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回答。
2.学生认真阅读相关内容,联系前后文,按照要求思考回答问题。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以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为基础的,即人的认识一定经历由物质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质这样两个阶段。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又强调了认识过程的无限性,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文章开头通过设问提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一论点。然后通过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分析论证,最后阐释“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重申且深化了本文的论点。
3.老师提出问题: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有哪些现实意义?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回答。
4.学生认真阅读相关内容,联系前后文,按照要求思考回答问题。
有很多人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不知道人的思想来自哪里;对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在生活中的表现不理解。必须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必要性)
在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少犯错误,做好工作方面,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教育能发挥重要作用。(重要性)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名师导学案设计
下一篇: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