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196  2021-03-15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材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任务情境

1.通读全文,学习文章谋篇布局的技巧,学习以小标题结构行文和以时间顺序行文的写作手法,理清文章思路

2.体会文章准确严谨、朴素自然、明白易懂的语言特色

3.感受科学工作的艰辛和乐趣,体验学术研究的独特魅力,了解“发现”与“创造”背后的思维方式

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演讲词的体裁特征,学习文章朴素而又严谨的语言风格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作者的写作过程,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文章谋篇布局的技巧

3.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想象和兴趣等对科学探索与发现的重要意义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科学的价值与魅力,体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1.阅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填充下面空缺处的内容。

答: 

答案 (1)叙述屠呦呦团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过程

(2)阐述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研究上的成果

(3)概述近年来中医药学的新贡献,表达“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的观点

2.阅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填充下面空缺处的内容。

答: 

答案 (1)对鲤鱼世界的观察和想象 (2)建造实验室

目标一 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的第四段中说:“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为什么这么说?

答: 

答案 ①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地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②青蒿素与以往的抗疟药物相比,在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而且,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③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

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开篇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阅读课文,找出并概括“童年的两件趣事”。除了这两件趣事,作者还写了成长中的哪件事?这些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质?

答: 

答案 第一问:①观看水池中的鲤鱼,想象鲤鱼世界。②对爱因斯坦“未完成的工作”的强烈兴趣和学习。

第二问:除了这两件趣事,作者还写了他在高中时代,自己动手建造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的事例。

第三问:①丰富,奇特的想象力。②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之情。③实证精神,有毅力、有恒心的品质和踏实的科研态度。

目标二 赏析文本的准确用词

3.文章标题为“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我们知道,青蒿素是人类的一个重大发现,作者为什么说青蒿素的发现只是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答: 

答案 此处用词准确而严谨。就人类征服疾病的整体而言,这确实是“一小步”,因为这只是解决了众多疾病之一;“一小步”也可见屠呦呦并没有因这个重大发现而骄傲自满,这表现了作者的谦逊胸怀。

4.请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简要分析。

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地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

答: 

答案 “广泛”表示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上的应用范围之广,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一疗法的认可程度之大;“减轻”是作者留有余地的说法,避免了说词的绝对化,这使用词更加准确而严密。

目标三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5.《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是一篇演讲稿,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组织语言的?

答:

答案 ①从演讲主题的角度来看,演讲稿的开头部分首先表达了感谢之意,并概括了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演讲稿的主体分别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四个方面,以时间为线来介绍发现、提取以及研发青蒿素的过程;演讲稿的结尾以“中国药学的贡献”为小标题总结全文,突出了中医药学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而做出的新贡献。②从听众的角度来看,作者演讲所面对的听众大都是专业人士,因此演讲稿里面选用了很多专业术语,如“熔点”“无色晶体——C15H22O5”“羟基”“衍生物”“芍药苷”等。但是在保证文章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语言,如“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疟疾重新开始肆虐”“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答: 

答案 本文谋篇布局重点突出,详略得当。①在整体上,作者通过叙述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造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涉及其他的成长经验。②在局部,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作者只是一笔带过,将写作重点放在制造“电子感应加速器”上,其中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目标四 体会科学家的精神和品质

7.屠呦呦身上凸显出了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哪些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答: 

答案 ①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屠呦呦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拯救了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②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多重困难,屠呦呦坚持研究,终于研发出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③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屠呦呦查阅大量文献,研究不辍,并勇敢地做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的志愿者。

8.在加来道雄心中,哪些方面的“教育”(品质)对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十分重要?


展开全文阅读
答: 

答案 ①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②兴趣。科学有枯燥的一面,同时又充满乐趣,而乐趣又来源于强烈的兴趣。③实证精神。科学家必须有实证精神,只有踏踏实实的实验、钻研,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以下任务在班级内分组进行,每个小组任选其一)

  任务一 有人说《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对青蒿素治病救人的场景描写太少,影响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 

答案 (示例)同意。较之枯燥的科研过程,具体治病救人的事例的描写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感人。比如,可以选取青蒿素在中国和非洲治疗疟疾的具体事例。先描写疟疾肆虐的场景,然后写病人的痛苦、企盼,最后写病人服用青蒿素后的变化,突出细节描写。也可以用对比的手法,对比青蒿素和其他药物的治疗效果及病人为此付出的医疗成本。这样写,把实用类文本的严谨和文学作品的感性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突出“发现之美”,突出青蒿素研制者治病救人的情怀,体现青蒿素的研制对人类的贡献。

(示例2)不同意。首先,本文是一篇获奖感言,对举世瞩目的奖项,人们更关注获奖者的研究过程,作者更应该去表现严谨的科学精神。从接受研究任务,发现、提取青蒿素,再到发展和超越,这是一个严谨的科研过程,表述严谨简洁,让读者(听众)清楚地了解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意义。其次,文章开头已有对科研背景的叙写,后面也专门用一部分内容写中医药学的贡献,没有必要再通过具体的描写表现研究的意义。

  任务二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作者建造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答: 

答案 (示例)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验证才能得到肯定。这启示我们要注重实验,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加来道雄在物理学上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人类在科学上的重大成果。他们也因此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加来道雄被冠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的称号。但这光环背后却是一条条漫长而艰辛的求索之路。请同学们结合屠呦呦、加来道雄及其他科学家,如爱迪生、陈景润的情况,分析总结一下他们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答: 

答案 (示例)他们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二是孜孜以求、不怕艰辛的奋斗精神。在好奇心和兴趣方面,《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提到屠呦呦对中草药好奇;加来道雄为慢慢畅游的鲤鱼所陶醉,怀着一颗好奇的童心,读着有关爱因斯坦及其他人的理论的著作,最后决心当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爱迪生和陈景润,分别闹出了坐在鸡蛋上孵小鸡,为思考一个数学难题走路时撞到电线杆的笑话。在奋斗精神方面,这些科学家们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才最后取得惊人成果的。屠呦呦曾收集了2000个方药,却“进展甚微”;爱迪生研究电灯,也曾屡屡失败。因此,要想取得一番成就,这两个原因是必不可少的。

理清文章思路

该考点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分析文章结构,二是归纳内容要点,三是概括中心意思。这类题目在解题时,一定要明确归纳概括的文本范围。

1.理清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

(1)形式方面: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标志词,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论证事理常采用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③分析语段的表达方式。有的语段兼有几种表达方式,这种语段可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2)内容方面:①根据句意归类。根据句子前后句意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将各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②把握体现行文思路的重要语句,弄清各层次开头、结尾的界限。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整体上感知文本的结构,了解作者是怎么安排材料的,观点和论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抓关键词、关键句,即与观点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3)整合段意。

(4)联系背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研究经历了从学徒心态到自我反省的转变过程,包括对“西马”的学习、对阐释学的学习等。其实,我们现在依然处在从“拿来主义”到“消化吸收”的转化过程,这也是我国哲学研究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转变的过程。但随着“学徒补课”阶段不断深化推进,我们应逐步培养主体自觉的批判意识,适时提炼出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升中国学术话语的影响力。

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我国兴起了哲学关注现实的讨论热潮,比如关于东方社会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实践哲学、价值哲学等问题的讨论,都是以一种迂回的形式回应、呼应、反映时代问题。最近这些年,党中央已走在理论界前面,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将马克思主义概括为九个方面,又提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这是高屋建瓴的,也是对理论界提出的“命题作文”。中国哲学既要深入阐释和论证这些“命题作文”,又要关注现实,主动契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主题,不断拓展哲学研究的问题视域,瞄准社会发展涌现出的新课题,开展前沿研究,努力贡献出一大批具有前瞻性、高品质的理论成果。

哲学特别注重主体性的问题,但按照传统哲学范式,“照着讲”所能发挥的主体性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应以哲学的方式介入其他学科,从其他学科中发掘新的哲学素材,吸取新的哲学智慧,进而拓展“接着讲”的理论空间。如果只会用哲学的话语,只喜欢以哲学的方式阐释哲学,我们的哲学话语必定是空洞无物的,不能引起人们的广泛思考和共鸣。如果只局限于哲学领域搞哲学,就很容易被其他学科边缘化,哲学精神也很难在其他学科领域得到彰显。我们应鼓励以哲学的方式介入文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介入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动物医学、天文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促进这些学科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处,进而彰显哲学“在场”的时代价值。

增强中国的哲学自觉,必须科学把握哲学的规律、本质和社会功能,不能仅停留在文本阐释层面的“照着说”,还应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境遇“接着讲”,在“照着说”与“接着讲”之间应该始终贯穿“中国逻辑”。这个“中国逻辑”既是指与中国实践、中国理论、中国价值直接统一的研究范式和立场观点,也是指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相关联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品格。“中国逻辑”是当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应坚持以新时代的重大课题为导向,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和世界和平发展为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基础,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为载体。哲学界应在紧扣“中国逻辑”方面多下功夫,将自身的哲学旨趣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为增强新时代中国的哲学自觉贡献更多力量。

(摘编自郝立新《新时代中国的哲学自觉与哲学自信》)

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研究实现了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的转变。

B.哲学要引起人们的广泛思考和共鸣,就不能只以哲学的话语和方式阐释哲学。

C.新时代,应鼓励哲学介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彰显哲学“在场”的时代价值。

D.新时代中国哲学应将自身的哲学旨趣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紧密联系起来。

答案 A A项,“有学者认为”,张冠李戴;“实现了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的转变”,时态错误。依据第一段“其实,我们现在依然处在……这也是我国哲学研究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转变的过程”可知,“我们现在依然处在”“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转变的过程”应是作者的观点,而且应是“我们现在依然处在”,而不是“实现了”。

一、结识作者

1.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1930年出生,浙江宁波人,1955年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60多年致力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疗法,先后获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改革先锋”称号和2019年“共和国勋章”。


展开余文
代表作品:《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中药青蒿的正品研究》。

2.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

加来道雄,1947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在弦理论方面有重大贡献,是其早期奠基人之一。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曾撰写多部科普作品,并参与多种科学节目的制作。

代表作品:《爱因斯坦的宇宙》《量子场论现代导引》《不可思议的物理》等。

二、探寻背景

1.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就是根据屠呦呦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

2.宇宙科学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从古至今出现了许多关于宇宙构成的理论。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把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把现实世界的三维扩展到宇宙空间的四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他却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

当今探索宇宙本源的活动逐渐分成两个方向:一是向宏观世界探求宇宙的秘密,二是向微观世界追寻宇宙的本源。目前,多维空间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其中超弦理论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也吸引着许多一流的学者。《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理论物理学家。

一、课内挖掘

不该满足于现状,要不断奉献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初创期,中医研究院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了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她完成了《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它是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

应用角度 顽强毅力 传统与现实 创新 信念 奉献

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

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的方式去探寻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只是探寻自然本身,而加来道雄却从鱼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并且始终保持了这种奇特的想象力。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些都帮助他成了一名理论物理学家。

应用角度 想象力 好奇心 兴趣 毅力 恒心

二、经典素材

真读书,假洗澡

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让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入迷得很,便一推再推。最后在家人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而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人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三、热点链接

顾方舟:一丸济世德

顾方舟,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1957年,他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疫苗问世后顾方舟和同事们以身试药,冒着麻痹、死亡的危险,没有犹豫,把自己当作试验对象,试服了疫苗。1960年底,正式投产的首批500万人份疫苗推广向全国11座城市,脊灰疫情有所缓解。

顾方舟借鉴中医制作丸剂的方法,创造性地改良配方,把液体疫苗融入糖丸。糖丸疫苗的诞生,是人类脊灰疫苗史上的点睛之笔。发病人数逐年递减,上百万的孩子免于残疾。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从1957年到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这条不平之路,顾方舟艰辛跋涉了44年。

2019年1月,顾方舟在生命的最后留下两句话:“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2019年9月,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颁奖词 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写下来吧!

一、基础达标(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很高兴在座的各位都是青年科学爱好者,作为一名老一代中药研究者,我愿意和大家分享在科学发现征途中的体会。大家知道,疟疾是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重大传染病。药物奎宁的发现,    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礼物。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    的是,古代名医葛洪有关青蒿治疗疟疾的论述给了我新的灵感和    ,引导我们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青蒿素的发现折射出东方和西方智慧的融合,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中医药的继续    和发扬,会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更加健康。 

(    )。全球性的问题并不少见,疾病威胁、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科学工作者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创新,社会在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为之共同奋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很大程度上 额手称庆 启发 探索

B.某种意义上 额手称庆 启示 探求

C.某种意义上 振奋人心 启发 探求

D.很大程度上 振奋人心 启示 探索

答案 D 很大程度上:在某个参照物上占的比例超过半数以上。某种意义上:对自己下文判断范围和性质的一个界定语,即某事的发生或者某言论的发表,并非具有全部意义。结合下文可知,此处应指“程度”而非“意义”,应选“很大程度上”。额手称庆:两手在胸前相握,举到额头,表示庆幸、庆贺。振奋人心:使人精神振作、奋发。结合上下文可知,葛洪的论述“给了我新的灵感”是令人“振作、奋发”的事,而非让人“庆幸”的事,应选“振奋人心”。“启发”着重点在“发”,是指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启示”着重点在“示”,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结合下文“引导我们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可知,此处用“启示”更妥当。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求:探索追求,着重指追求。结合语境可知,此处选“探索”更合适。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B.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

C.作为地球人,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D.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共命运,我们同呼吸

答案 C 结合下文“全球性的问题并不少见”可知,前文最后一个分句应与“问题”相关,故排除B、D两项。“作为地球人”放在“我们同呼吸”前,语意更连贯,排除A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科学工作者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B.科学工作者既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也要关注人类的需求,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C.科学工作者既要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关注人类的需求。

D.科学工作者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并有自己的研究兴趣。

答案 B A项,“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语序不当,应按由己及人的顺序。C、D两项逻辑混乱,应按先由己及人,再做出贡献的顺序阐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屠呦呦兴高采烈地回到北京,满以为胜利在望,不想一连串儿的麻烦在等着她。    ,    ,    。    ,    ,    ,不可用于人类。有人

背着屠呦呦,把不知从哪儿弄来的、带有挥发性的东西喂给猫狗,让军代表看到猫狗抽风的

样子,以诽谤屠呦呦所制药物有危害。有人还相信了这种诽谤。 

①接着有人贴出大字报

②公开声称屠呦呦实验工艺有问题

③烧毁了很多设备

④首先是在屠呦呦中午离开实验室后

⑤实验室内莫名其妙地着了一把大火

⑥青蒿提取物有毒

A.③①②⑤⑥④     B.④②①⑥③⑤

C.③④⑥⑤①② D.④⑤③①②⑥

答案 D 由“首先”一词可知,④应在最前面,由此排除A、C两项;根据逻辑顺序可知,应是实验室先着火,然后才能“烧毁了很多设备”,故⑤在前,③在后,由此排除B项。

5.仿照示例,利用所给材料再写三段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5分)

示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材料:刘海粟(国画大师) 王朝闻(著名美学家) 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

朝闻道,夕死可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在学术研究上努力上进、永不停息 开阔的胸襟和谦虚的品德 以全部生命追求美学之“道”这一至高境界

答: 

答案 (示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大师开阔的胸襟和谦虚的品德。

“朝闻道,夕死可矣。”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位美学家不惜以全部生命追求美学之“道”这一至高境界的决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位语言学家在学术研究上努力上进、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

解析 仔细分析例句,找出其表达的思路:先引述诗句,再点出人物身份,然后交代名字来源,最后揭示出名字所蕴含的深刻意义。答题时,要通过把握所给材料中三位名人名字的特点,依次找到与其对应的诗句和蕴含意义,并用结论性的词语给予评价。


展开余文
6.(2020山东东营检测)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北京时间2019年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据了解,“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以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象征着国际科学界的崇高荣誉。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的科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使人类从环境和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这一全新的技术成为现实,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答: 

答案 2019年6月14日,王中林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成为首位获此奖的华人科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

解析 本则新闻共包含两个段落,第一段介绍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时间——2019年6月14日;事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王中林成为首位获此奖的华人科学家。第二段共包含两句话,分别介绍了奖项意义、获奖理由和对王中林科学成就的评价。其中,对王中林科学成就的评价是该段的关键部分,故第二段可归纳为“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

二、阅读提升(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材料一:

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常常给自己提一些只有小孩儿才问的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

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度过。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

(节选自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材料二:

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并具有良好的创新人格,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创新成果,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创新贡献的人。创新人才同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类型的人才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不论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须具有创造性。也就是说,创造性是对各类人才的共同要求。

研究发现,不同国家青少年创新力的显著差异不是在水平的高低上,而是在创造力的不同类别上:中国学生在科学想象能力上高于英国、日本学生,但是实践能力较低;中、英、日学生在思维独特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其更突出地表现在创造性人格类型的差异上。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原本是美国科学与公众社团创办的旨在鼓励中学生创新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活动。在英特尔公司冠名赞助之后,其参赛范围才逐渐扩大到全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学生科学竞赛,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世界杯”的美誉,参赛学生人员也不断扩大到全球的数百万名中学生。

中国区Intel ISEF参赛选手多是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国内顶级赛事中脱颖而出的创新人才。

(摘编自网络)

材料四: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始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短板。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发人深省。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目前很少有大学能够按照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另一方面,中小学教育灌输式的培养方式间接使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中学和高校需要密切合作。中学与高校之间应展开深度合作,在联合培养的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以达到中、高等教育有机衔接的目的。

研究显示,创新人才与学习成绩并不一定正相关,因此不能以成绩拔尖作为选拔标准。要制定一套科学的选拔机制,运用选拔性识别和过程性识别进行综合选拔。同时,也要妥善化解创新能力培养和高考升学之间的矛盾,为创新人才提供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绿色通道。

(摘编自《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7.下列对“创新人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创新人才既要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还要具有良好的创新人格。

B.创新人才在某些方面开展创造性劳动,通过取得创新成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

C.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全球共识,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每年都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数百万中学生参赛。

D.创新人才与学习成绩并不一定正相关,一些创新人才可能无法仅凭高考成绩升入大学进行深造。

答案 C “每年都吸引了”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参赛学生人员也不断扩大到全球的数百万名中学生”。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加来道雄对鲤鱼世界的遐想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世界的好奇,这对他长大成为物理学家有一定的作用。

B.无论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须具有创造性,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强于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人才。

C.不同国家的青少年在创造力的不同类别上存在差异,中国学生在科学想象力和创造性人格类型方面,与英、日学生不完全相同。

D.中国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选手多是国内青少年科技创新类赛事的佼佼者。

答案 B “创新人才强于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人才”理解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创新人才同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类型的人才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不论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须具有创造性。也就是说,创造性是对各类人才的共同要求”,没有提到人才类型的强弱之分。

9.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需要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6分)

答: 

答案 ①确立适合人才创新力发展的教育理念。②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③制定科学的创新人才选拔机制。④搭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平台。

解析 由“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始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短板”“灌输式的培养方式间接使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中学和高校需要密切合作”可见,我国要确立适合人才创新力发展的教育理念,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由“要制定一套科学的选拔机制……高等教育的绿色通道”可见,我国要制定科学的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平台。

三、创新应用(6分)

10.下面是社区发放的防疫宣传材料,请阅读后选取有效信息,向年迈的爷爷奶奶说明预防注意事项。要求:要点明确,表达连贯,语言得体,100字左右。(6分)

答: 

答案 (示例)爷爷奶奶,最近病毒传播得很厉害,您尽量不要出门,可以多在屋里活动活动,锻炼身体。您在家要常开窗通风,还要早睡早起,注意勤洗手、洗脸。另外,咳嗽、打喷嚏时,也要注意遮挡一下。如果您出现发热、咳嗽的症状,一定要赶紧告诉我们。

解析 材料是书面语,题干要求“向年迈的爷爷奶奶说明预防注意事项”,考虑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等因素,根据材料内容,抓住“预防指南”中的关键信息,以口语化的语言进行说明,注意语言要得体,符合说话人的身份。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青蒿素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孔林(陈祥书随笔)
下一篇: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下册第三单元《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