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1131  2021-03-31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阿Q正传》《边城》群文阅读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走近作家,走进作品。

审美鉴赏与创造:从描写手法入手,赏析人物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给人的心灵以冲击的理解。

一、魅力作家

横眉冷对,唤醒民众——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鲁迅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祖师。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它所运用意识流手法、心理独白等都是很地道的。《阿Q正传》也是如此。当年,它在《晨报副刊》陆续发表后,马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第四章刚登完,沈雁冰就发表文章,称全文虽未写完,但“实是一部杰作”;郑振铎曾预言“《阿Q正传》在中国近来文坛上的地位却是无比的;将来恐也成世界最熟知中国现代的代表作了。”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其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作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描写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说的热爱。代表作品: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沈先生逝世后,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幅挽辞。字是晋人小楷,一看就知道是张充和写的,词想必也是她拟的。只有四句: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二、背景回眸

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阿Q正传》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这时以孙中山为首的有志之士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同时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规范仍然从精神上麻痹和毒害着劳动人民。

鲁迅的《阿Q正传》用生动的形象揭示了国民性的弱点,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目的在于唤醒沉睡的民众。

重造观念,重铸国魂——《边城》

沈从文是带着年轻人的理想和热情,带着对新世界的热望,从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北京的。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沈从文感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脱离眼前的苦难,唯有重造有形的社会和无形的观念,必须重铸我们的国魂。

1933年夏,沈从文游崂山,在一条名叫“九水”的溪边,看到对岸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穿一身孝服,先在岸上烧了一堆纸钱,后又从溪里拎起一桶水向来时的方向走去。看着她孤单孱弱的身影,沈从文想到了家乡小辈用河里或井里的水为去世的长辈抹洗尘垢的风俗,想到湘西一些小溪渡口人家常有的家庭格局,以及自己从湘西走出来艰苦奋斗的经历,不禁产生了写作《边城》的冲动。

《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

三、写作特色

散文化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阿Q正传(节选)

【审美鉴赏】

鉴赏点一:分析人物,概括特征

1.阿Q的姓名、籍贯如此“渺茫”,表明了阿Q怎样的地位和处境?

                                      

2.阿Q一方面以进过城而“更自负”,另一方面又“鄙薄城里人”,这又表现了阿Q什么样的心态?  

                                  

鉴赏点二:品读词句,鉴赏语言

3.“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联系上下文,说说“蒙”在此处有什么含义。

                                     

4.“阿Q跄跄踉踉的跌进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文中“照例”说明什么?                                  

                                        

5.与阿Q的“十分得意”相比,“酒店里的人”为什么只有“九分得意”?这揭示出一个怎样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思维提升】

6.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请找出来并分析。

                                     

7.鲁迅为什么要创作《阿Q正传》?

                                   

8.有人说,在现实生活中,人还是要有点“阿Q精神”的,你认为呢?

                                

边城(节选)

【审美鉴赏】



展开全文阅读1.《边城(节选)》中作者没有对景物进行集中描绘,而是把秀美的景物布点在文中多处,每阅读一段文字的时候,这些景物便跳脱出来,给人以美的感受。读完课文,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城?

                                

2.《边城(节选)》中的翠翠是美和爱的化身,沈从文笔下的人情美、人性美完全在翠翠身上体现了出来。试结合课文内容,概括这一人物形象。

                                

3.品读片段,思考:翠翠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祖孙二人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1)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爷爷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

                                 

(2)到路上时,祖父想起什么似的,又问翠翠:“翠翠,翠翠,人那么多,好热闹,你一个人敢到河边看龙船吗?”翠翠说:“怎么不敢?可是一个人玩有什么意思?”

                                

(3)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4)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4.结合沈从文小说《边城》,分析散文化的小说具有怎样的特点。

                               

【思维提升】

5.关于《边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有人认为沈从文的《边城》是作者理想的桃花源,也是现实意义上的悲剧。

请谈谈你的观点。

                          

6.《阿Q正传(节选)》和《边城(节选)》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注,对国民的灵魂进行了深刻的挖掘,但是却为我们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结合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和写作目的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课堂检测】

下列选项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阿Q正传(节选)》通过塑造阿Q形象,批判了国民性的弱点,即批判“阿Q相”,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

B.鲁迅对阿Q的言行采用了漫画式的描写,使人如同透过放大镜,看到了阿Q身上特别突出的可笑部分,使文章增添轻松活泼的气氛。

C.边城茶峒有在端午节捉鸭子、赛船的习俗,翠翠的爱情故事就与此有关。

D.老船夫与孙女儿翠翠相依为命,生活很拮据,但依然乐于助人。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高二语文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折射社会变革历程,透视民众精神世界》群文阅读讲义
下一篇: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阿Q正传(节选)》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