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课堂实录
阅读:301 2021-04-06
标签:
课堂实录
高一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一课堂实录
《永遇乐》镜头:时空的诗学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宁波市效实中学 潘瑶菁
PPT: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我根据南宋时期的地图所画的简图,再看手中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就是我们之前布置的预习任务——你们能不能将诗句和这三个地点联系起来?
生:我来说课本上体现的。辛弃疾身处京口北固亭,刘裕和京口有关,小注2和3说他的祖先移居京口,后来他在这里起事,开始北伐、收复大业。
生:我另外查了一些历史资料,辛弃疾首先想到孙权,是因为孙权曾经迁治京口。刘义隆作为刘裕的儿子,生于京口,也曾镇守京口。
师:词的整个上阕和下阙第一句中一共出现了三个典故,个个都与京口有关。这也难怪,这首词本就是“怀古”,站在一个地方,想着这个地方的过去。另外两个地点呢?
生:京口当时属于镇江府,下阙第二句却想到了更北边的扬州,因为这和他自己的经历有关。
生:根据小注9,佛狸祠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应该就是老师简图上的瓜步。
师:你猜得对,瓜步这个地名,就是因为这座山名。瓜步山因为南临长江成为军事要地,因此当初拓跋焘率军至此,建立了后来被称为佛狸祠的行宫,隔江威胁宋都建康。为什么在下阙,辛弃疾的眼光开始离开京口,注目于这两个地方?
生:因为扬州是他年轻时带兵抗金的地方,那是他一生中最意气风发的时候;而瓜步山曾经被异族所占,上面的佛狸祠就是证据,但人们已经淡忘了,就好比那时南宋朝廷偏安南方,忘记了金人当初兵临城下的残酷。
师:原来词中的每个地点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对同样曾经身处京口的孙权、刘裕是于人于时代的倾慕,对当初的扬州战事是怀念,对曾镇守京口的刘义隆和瓜步佛狸祠则是以史为鉴的警醒。而且这三个地方,是从注目于自身所处逐渐向远的一个趋势。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这三个地点体现的时间。
PPT:
时间
1
京口 孙仲谋处(孙权)
2 寄奴曾住(刘裕)
3 元嘉草草(刘义隆)
4 扬州 烽火扬州(自己)
5 瓜步 佛狸祠下(拓跋焘)
生:孙权的年代是三国,刘裕是南北朝中的南朝,刘义隆是他儿子,南朝更后来一点,根据小注1和7,辛弃疾自己当年扬州抗金时距离他写这首词已是四十三年,拓跋焘是南北朝中的北朝。
生:根据老师的编号,从1到4既是它们出现在词中的顺序,其实也是一条由远及近的时间线,但到了5又有了转折,回到了接近3的年代,荡开了一笔。
师:词中的最后一个典故关于廉颇,因为不涉及到地点,所以我没有罗列,但其实廉颇的时代是战国,更为久远,所以总的来说,这些词句体现的时间是“远-近-远”的态势。这个时间角度的发现,对你们理解这首或者这类“怀古”诗词有什么启发?
生:在两端的“古”中间,有一个“今”在,最中间最核心的其实还是自己的处境、自己的时代。
师: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而已。而且韩侂胄一切都没准备好,仓促间就要出战,这显然是辛弃疾所反对的。
生: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是说历史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师:对,这些古代的人事都是与当下彼此呼应的,有的是“今不如昔”的落差感,有的是深刻的“心有戚戚然”。当时辛弃疾六十五岁,时任镇江知府,远离战场。而他向往的,却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是“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辛弃疾本身是忠义奋发的,有自己向上的力量,可是他的环境和遭遇,一直有一个力量把他压下来,这两股力量激荡回旋,就构成了他词里的一种张力。
潘十七
标签:
课堂实录
高一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一课堂实录
永遇乐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与这个活生生的世界对话——班会课上的公民教育
下一篇:
ta改变了我(学生随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