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696 2021-04-16
标签:
教师随笔
张若虚一生只写两首诗,却以孤篇盖全唐(教师随笔)
张若虚一生只撰写了2首诗,但却凭借《春江花月夜》而获赞“以孤篇盖全唐”。
提及唐朝,众人皆知是诗歌的国度,从初唐到盛唐,再到中唐及晚唐,一首接着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相继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牵引着大家去到了那个悠远的国度。在唐朝,除了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诗人,其中有一位号称最“懒”的诗人张若虚,一生只撰写了2首诗,其中一篇诗作《春江花月夜》还被赞为“以孤篇盖全唐”、胜过所有唐朝诗歌。
张若虚和不少艺术家一样,都是生前无名,直至死后,作品的价值才被后人发现的人物。不过,张若虚并不像其他人那么高产,因为在他的一生中,只有两首诗。这两首成就了他名声的诗作,就是《代答闺梦还》及《春江花月夜》。
《代答闺梦还》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着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自从创作了《春江花月夜》之后,开始获得了后人的赞赏,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之为“以孤篇盖全唐”。不过,后人真正发现这首诗的价值,则是从明朝开始。到了清代,甚至被抬升至“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康熙年间季振孙编撰的《唐诗》,以及徐增《而庵说唐诗》等等都收录了这一篇诗文,他们还特地精心地为这一首诗撰写了评论。近代著名诗人及文学家闻一多还曾经赞许张若虚的这一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只是,这一首诗在唐朝当时并不出名,不过,张若虚在当时已经算是拥有名声的人物了。在《旧唐书65381;贺知章传》中,贺知章当时已经隐约提到了张若虚,并讲述他们这一批人在705年间以文词俊秀闻名于京城,而《全唐诗》则将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及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至于被大赞为“以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全诗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韵,总共九次转韵。结构严谨、字句雕琢,气韵阔大绵长而又纯美细腻。
《春江花月夜》的美是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意境美:诗人营造了一种高远的意境,用一个又一个的意象把我们拉到诗人见到的场景,江天、皎月、白云、花枝、人影交相呼应;第二个是音乐美:诗人将海潮声、流水声、捣衣声、雁声、叹息声放在了一起,此起彼伏,编织成音乐的旋律。且这首诗本身便是乐府歌名曲,能将它吟唱出来;第三个便是哲理美:这首诗之所以获得了如此高的声誉,也是超越了当时人们的意识,跨越过时间的洪流来思考人生的意义。
至于这首诗作,是否真的在各个方面都“孤篇盖全唐”,认真而论,是有争论的。例如,论大气磅礴,张若虚压不住李白;论沉郁苍桑,张若虚压不住杜甫;论幽微瑰怪,张若虚压不过李贺;论缠绵晦涩,张若虚压不过李商隐……
不过,诗是多元化的,真真是“文无第一”,我们没有必要在名次上纠结,欣赏诗词的美,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了。
标签:
教师随笔
张若虚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岑参《逢入京使》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
2021届高三材料作文审题五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