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95  2021-04-18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韩愈《晚春》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以画解诗”的方法来把握诗歌内容。 

      2、明确哲理诗分类,学习读诗方法。 

      3、能够掌握并运用解读哲理诗的方法,并自主运用。 

      二、教材分析: 

      《晚春》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课外推荐古诗中一首。对于课外古诗词,编者在诗歌下面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学生们基本只会草草地浏览而不会细细品读,以至于到了会背的地步依然无法理解诗歌内涵。《晚春》是一首内涵丰富却极为含蓄的哲理诗,让学生在探究中多元解读,初探“诗无达诂”的理念很有必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是《晚春》,一首大家都会背了的诗歌,其中的情感与深意大家理解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 

      (二)用平仄,读出诗韵 

      1、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诗歌。 

      2、请同学评价,强调初读诗歌的要求。 

      明确:读准字音;注意句读(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运用平仄的格律读出诗歌味道)。 

      3、请同学们划出诗歌的平仄,读出诗歌的韵味。 

      4、学生范读 

      明确:强调声音的延长、重音等。 

      5、全班齐读诗歌。 

      6、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你觉得这是一首关于什么内容的诗歌。 

      预设:大多数学生按照平时学习诗歌的方法关注题目、注释等内容把其定义为“描写暮春之景”的诗歌。 

      (三)寻意象,初探哲思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诗歌插图,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划出诗中的相关景物,说一说同学的画是否适合作为插图,为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描述诗中之景,展现心中所想与画作的差异,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内容作答。 明确: 

      百般红紫斗芳菲:抓住画作中“斗”不明显来理解诗意。诗歌中突出“斗”字表现出来的画面感,花朵以颜色、形态、香味作为竞相绽放的资本,呈现出百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的画面。 

      惟解漫天作雪飞:抓住画作中没有呈现“漫天雪飞”之态来讲解诗歌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勾勒脑海中的画面感。 

      2、诗中的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明确:生机勃勃 

      3、引入资料,对比阅读:我们来看看,同是暮春时节,其他诗人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致呢? 插入资料: 

      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 

      ——《暮春》王安石  

      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昔游。  

      ——《暮春感怀》 戴叔伦   病香无力被风欺,多在青苔少在枝。 

      ——《暮春对花》 崔橹 边读边让学生感受到暮春的凋零、凄冷之感。 

      4、韩愈笔下的景物为何会呈现出格外的生命力?韩愈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草木之春即将离去,在最后时节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作者融情于景,借此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用自己美好的姿态留住美好的时光。 

      (四)明差异,领会深意 

      5、插图应该要展现出花的争艳杨花榆荚的飞雪之态,可是对于他们谁主谁次却存在着分歧。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创作,他们一位更突显百花,一位更着重与杨花榆荚。你觉得谁才是这幅插图的主角呢?请结合诗歌以同桌为单位说说你们的看法。

      ②杨花榆荚为主角:无才思的杨花榆荚,虽没有花般艳丽的色彩和迷人的芳香,但它依然不甘心并发挥自己的所长用漫天飞舞飞舞之态来展现自己,展现其朴素之美。 

      6、为何作者要倾情于朴素的杨花榆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此诗的创作背景。 

      插入背景: 

      韩愈科举考试,四考才中;吏部考试,三考未过。三十四岁才做了个四门博士的小官,一贬阳山三四千,二贬潮州路八千!   

      元和元年(806)韩愈离开江陵,再度回到京师,任国子博士,十年时间连升六级,但因性格耿直,总与一些宦官权要相对抗,故也不太得志。元和十一年,因他赞同对淮西与蔡州用兵得罪宰相,被借故降职。    此诗正是作于这一年。 

      7、看完创作背景,韩愈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展开全文阅读
      明确:无论是艳丽特别,还是朴素平凡,我们都应该不甘于现状,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尽情去展现自我。 

      过渡语:表面看来《晚春》是一首游览写景之作,细细品读我们却获得了多样的哲理,正所谓“诗无达诂”。其实啊,《晚春》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哲理诗,可是他却与我们平时接触的“哲理诗”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用方法,牛刀小试 

      1、这刚好是哲理诗两种类型:因为唐诗重情,宋诗重理。直接阐述哲理的哲理诗和含蓄类哲理诗。那么面对这类含蓄的哲理诗我们该如何读书它的哲理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读诗的步骤,归纳一下方法: 

      首先,我们朗读诗歌,圈划出诗中的景物。当景物寄予了作者的情感时我们称之为“意象”,所以第一步,我们在找意象。 

      随后,我们探讨着诗中百花的娇艳和无才思的杨花榆荚,明晓了其中的差异; 最后,我们结合创作背景明白了蕴含其中的哲理。 

      2、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这个方法,品读下面两首诗歌的哲理。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叹 花          唐杜牧  

      自恨寻芳到已迟,  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  绿叶成阴子满枝。 

      小结:诗歌融意象而灵动  

      哲思蕴景致而深远  

      板书:        找意象           明差异             悟哲思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韩愈《晚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岑参《逢入京使》古诗鉴赏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晚春》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