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82  2021-04-21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考场诗歌阅读理解方法解读 教学设计
 考生必备 | 考场诗歌阅读理解方法解读

      初中生语文考试满分一般为120-150分,考试时间在120-150分钟之间,在有限的时间内,除了要回答基础选择题,阅读理解题,还需要构思并写作,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考试时间相当紧张。更何况,温儒敏先生又提出要增加语文考试中的阅读量,语文考试要让15%的考生“做不完”,那么,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势在必行。

      为了迅速定位和理解诗歌内容,在考场上,我们建议按照如下方式来阅读诗歌。

      1. 关注题目

      诗歌的题目有时候会给我们很多的信息。很多同学往往忽视阅读诗歌题目,导致忽略诗歌给我们的重要提示信息。

      我们先来看看几个诗歌题目

      作者 题目 提示

      崔颢 黄鹤楼 写作地点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诗歌内容,写作时间

      杜甫 月夜忆舍弟 诗歌内容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人境况

      李白 渡荆门送别 送别诗

      李贺 雁门太守行 诗歌体裁:歌行体

      诗歌的题目,一般会给关于诗歌的内容、写作对象、写作地点、诗歌体裁等信息,这对我们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情感主旨有极大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词和曲的题目,不一定与文章内容有关系,因为词牌名和曲牌名是规定词曲的演唱方法,可以与内容无关。词曲可能另有题目,也有可能没有题目。

      【猜猜看】  1.《奉陪郑驸马韦曲》   2.《蜀相》  3.《赠从弟》  

      4.《夜雨寄北》        5.《竹枝词》

      【参考答案】

      1.“郑驸马”是人的官职,“韦曲”是地名,陪同郑驸马到韦曲去,我们即可以想到,这可能是一首关于韦曲这个地方的诗,可能是在这里游玩。

      2.《蜀相》与诗歌内容有关,写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

      3. 《赠从弟》,这首诗是赠送给堂弟的,可能寄托对堂弟的期望。

      4. 《夜雨寄北》,写作时是晚上下雨的时候,这首诗是寄给北方的人(亲人或朋友?)

      5. 《竹枝词》是古代巴蜀之间的民歌,以吟咏风土人情为特色,唐代刘禹锡将其变为文人诗歌。但仍然有浓郁的民歌色彩。

      2. 关注作者

      所谓人如其文,一个人的行文必有一定风格,甚至其写作内容都有一定的偏向,了解作者对理解诗歌的内容亦有重大帮助。

      这要求我们对常见诗人的写作风格有比较清晰的把握。

      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诗歌中充满自由狂放的想象,善于直抒胸臆的表达情感,我们概括其语言风格为“豪迈飘逸”。但李白一生仕途坎坷,常常在诗文中充满怀才不遇的感慨。典型诗作《行路难》

      杜甫: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诗歌中常常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充满壮志难酬的悲慨,我们通常概括为忧国忧民,其语言风格则是沉郁顿挫。典型诗作“三吏三别”

      白居易:语言浅近易懂,诗风明畅通俗,叙事与议论相结合。代表诗作《观刈麦》

      苏轼:诗作以哲理诗为主。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者,课内所学词作几乎都为豪放词,一般表达乐观旷达的情感。代表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全才,因为他是武将,词作中常常涉及战争场面描写。辛弃疾是南宋词人,词作中常常充满要收复失地的报国热情。

      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词作风格以南渡为界,南渡前词作清新雅致,多写小儿女的闺阁情趣生活,南渡后常以对比的手法抒写故国之思和流亡之痛,刻画内心的孤寂心情。代表作《声声慢》

      3. 读内容

      在短时间内答题,并不需要我们详细解析诗歌的文本内容,阅读的重点在于抓住关键词和意象,帮助理解诗意。

      【示例】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展开全文阅读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

      【解析】三首诗歌作品都提到了意象“燕子”,《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寻常百姓”两个短语,写出曾经繁华的世家变为寻常百姓的居所,写出兴亡之感;《人月圆》用亡国之音《后庭花》及《乌衣巷》燕子的典故,写北宋国土被金占领的亡国之痛;《山坡羊·燕子》则直接以“兴,多见些;亡,都尽说”,写兴亡之感。

      答案:燕子    兴亡

      3. 关注诗歌的注释

      一般来说,试卷中是不会出现与考试内容无关的内容,诗歌的注释更是对我们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主旨有重要的作用。诗歌的注释会对诗的以下内容有一定的提示

      1)写作此诗时的人生经历

      如苏轼的诗词,乌台诗案之前,苏轼满怀报国的积极和热情,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会挽雕弓如满月,亲射虎,看孙郎”,乌台诗案之后,则转向旷达,情感中有壮志难酬,亦可能有于坎坷中寻求解脱,或淡看人生起伏。如《定风波》

      2)时代背景(太平年代或是战乱时代)

      一般情况下,如果作者所处的朝代涉及朝代更替,或大型战争(如唐代安史之乱)注释会告知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如上文中《人月圆》的作者吴激进行了注意,告知学生作者的经历是北宋灭亡后被迫仕金。

      3)典故的解释

      用典是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引用有来历的词语或者史实,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使诗歌更加形象、含蓄、典雅,或者增加意境的内涵与深度。但学生若对典故不了解,则会影响对诗词情感的理解,所以,在涉及未曾接触过的典故,一般会在注释中给予解释。

      4)诗人的生卒年

      如果注释中给出了诗人的生卒年,对历史人文知识比较熟悉的学生,可以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从而推知诗人这一阶段的写作风格。

      诗歌情感主旨的答题思路

      诗歌情感和主旨的理解主要从四个方面出发,即对“内容、手法、结构、情感”这几个方面进行鉴赏。答题模式为:手法+内容+情感,即运用……手法,写出……内容,抒发……感情

      【示例】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无奈客思家③。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祜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解析】

      这首诗题目是《梦中作》,表明是记录自己的梦境。作者欧阳修,在讲解《醉翁亭记》一文时,同学们都了解过欧阳修曾经历庆历新政失败被贬谪,注释也表明作者此时被贬谪到颍州,结合注释我们能够了解诗人正面临官场失意。注释②则交代了“人换世”的典故,写出此时回想起家乡人事,估计早已物是人非。最后一句“客思家”更是直接点名了对家乡的思念,却无法归家的无奈心情。

      【参考答案】

      这首诗通过对梦中道路迷茫暗淡,百花迷人的描写,借用观看仙人下棋而不是人事变换,暗指作者仕途上遭遇坎坷打击,对前途的忧虑和无奈之情,同时,“客思家”亦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亲人,对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期待之情。 

舒培栋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考场诗歌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