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60  2021-04-21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辨识媒介信息》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能够针对不同媒介,正确理解、辨析、评判各种媒体带来的信息。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辨识媒介信息,了解辨识虚假信息的基本知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利用多种媒介传播信息,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信息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技巧、要点等,并进行有效实践,不断提升媒介应用能力与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良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媒介素养。

教学重点  提高运用多媒体学习、工作、交往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生活。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理解、辨析、评判各种媒介带来的信息,多角度分析问题,养成独立判断的习惯,从而以正确的价值观面对海量的信息。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媒介传播虚假信息的案例    

1.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各种网络新闻信息,网络新闻信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搜集一个虚假信息被揭穿的例子,与其他同学合作归纳这些信息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总结辨识媒介信息应遵循哪些原则,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小组合作,6—8人为一小组,从信息来源、逻辑推断、事理常识等方面总结信息失真的具体特征。

2.虚假信息示例。

案例一:

2020年2月20日左右,一则声称是“湖南省暂定开学时间”的截图在湖南人的微信群中疯传。信息里说,湖南暂定开学时间为:高三、初三3月2日,高二、高一、初二、初一3月9日,小学3月16日。公安局调查证实,该事为余某所为。2020年2月19日17时许,余某在其亲友微信群中发现一条无明确地域的所谓某市学校开学和恢复居民生活正常化具体时间的文字信息(有关部门已对此发布辞谣声明)。余某在此基础上加上“湖南省、湖南省政府”等字样,并私自拼接一张“人民日报最新消息图片”,在其头条号“湖南校园事儿”中发布,被多个微信圈转发并造成一定影响。余某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处罚。

案例二:

2020年2月15日左右,网传:广州高铁站下车的人全部由政府派车接去宾馆隔离14天,不愿隔离的原路买票回去。广州南站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辟谣称:此信息不实。广东广州南站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称,目前,广州南站对旅客实施体温监测,只对被诊断为疑似病例的发热旅客,转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不存在要求所有旅客原路买票返回的情况。

案例三:

2019年3月,上海流浪汉沈巍受到网友追捧,被称为“流浪大师”。走红后,沈巍在直播平台开通直播。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沈巍曾表示直播“一个月,被打赏了二三十万元”,引发热议。在沈巍5月7日的直播录屏中,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沈巍说“我把今天在网上收到的所有的收入”,“统统捐出去”。然后有多家自媒体发文称,在网络走红的“流浪大师”沈巍,将直播获赏的30万元全部捐给了福利院。

5月13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联系到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回应,沈巍到该福利院捐款一事属实,但捐款数额为6800元。

3.请根据上述虚假信息的案例,概括其具体特点。

①信息来源不明确。虚假信息往往没有明确来源。常常脱离客观事实进行虚构,捏造事实、无中生有。信息发布者也不加核实转发、引用。在传播过程中,有的甚至挟带了传播者偏激的情绪和观点,最终可能导致群体性的行为。这类虚假信息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蛊惑性。

②信息内容扩大化。一些用户和网络媒体为了引起社会关注,或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以提高点击率,可以更稀奇,甚至更怪异,更能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因而更能为媒介和受众关注。在传播中,这类信息常常被人添油加醋、歪曲夸大,使信息内容失去了真实可靠的本质。

③信息对象被利用。在当事人的身份涉及“富、官”这类敏感词语的时候,少数网民会先入为主地为当事人添加形象设定,网络舆论则会不断美化受害者一方的形象,以达到加深对施害者仇恨的目的,而仇恨的情感一旦过度膨胀,就会左右人们的理性判断,使人们离真相越来越远。

二、学会分辨媒介信息真伪

1.提高关键能力,获取可靠信息。

辨识媒介信息真假技能:“三有”“六注意”

三有:(1)具有独立、客观、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2)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六注意:(1)注意信息来源。(2)注意信息可信度。(3)注意信息的实用性。(4)注意对任何新闻信息不要轻信。(5)注意对所得消息不要偏信。(6)注意对他人行为不要盲从。

2.活动方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培养媒介素养,教师组织一个专题研讨会。

⑴研讨主题:文明上网,拒绝谣言。

⑵准备工作:

①教师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并任命各小组组长。各小组分别从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方面,研讨获得可靠信息的渠道,各小组再列出一张真实信息源的表单,针对媒介信息被扭曲、夸大、隐瞒等情况,从个人与政府两个层面谈谈如何建立网络信息传播规范机制。

②各小组有20分钟的研讨时间。

③20分钟后,各小组派一个代表就本组任务做一个精辟而内容丰富的发言,时间不超过10分钟。

④最后评选最佳选手和最美小组。

3.各小组拟列的真实信息源的表单。

电视 中央及各省卫视新闻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北京卫视新闻频道等)

广播 中央及各省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

报纸 党报党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

网络 政府官网(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等)

4.各小组发言示例。

个人层面:

①杜绝谣言,传播事实。谣言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带有很强的迷惑性。但谣言之所以成为谣言,就是因为它缺乏事实根据。因此,事实与真相是谣言的天敌,只有用事实才能击破谣言。

②做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在发言之前,应首先考虑自己的发言是否有确凿根据,是否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不捏造事实,不传播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蜚语,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的应尽义务。


展开全文阅读
政府层面:

①建构伦理原则,明确道德底线。在公布信息、发表言论时,要确定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信息的碎片化、片面化,不能盲目跟风,随心所欲地转发或评论公共事件,更不能未经他人允许随意公开别人的隐私或诋毁他人的名誉,以免伤及无辜。

②加强技术管理,坚持行政立法并行。对网络使用者的言行进行约束,确保信息内容的安全性和无害性,以减少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风险和政治风险。此外,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规范网络传播环境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法规内容仍有待细化,特别是有关信息传播方面的内容应当完善。

③净化社会环境,提高网民素质。通过学校、媒体等开展道德宣传,从青少年开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文明的语言行为。从个人、组织、行业入手,加强道德修养,构建符合传媒伦理道德的把关体系,扶正祛邪,使人们在精神和物质财富方面平衡发展,从源头上改变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伦理失范现象。

5.发言资料。

发言稿一:

拒绝网络谣言 营造清正环境

——从陈杰人事件说起

2018年7月7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其官网上公布:日前,陈杰人因涉嫌非法经营、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作为知名网络自媒体的陈杰人,曾经展示给世人的是高尚正义、视社会丑恶现象如仇敌的正面形象,而如今自己却堕落为社会的“丑”和“恶”,不知道这强烈的人设反差让那些曾经视陈杰人为“正义斗士”的人作何感想。现如今,举着“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大旗而干着丑陋甚至犯罪勾当的“网络大V”大有人在,那么,是什么让这样的“网络大V”堕入犯罪的深渊呢?

一、网络时代信息爆炸,自媒体话语权甚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节奏的社会生活背景下,网络是公众主要信息获取的渠道,而网络自媒体便是这自由发言的网络时代下的产物。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上的“网络大V”往往拥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粉丝,他们所发表的文章、评论能收获上万评论与转发,如此庞大的浏览量所带来的是超乎想象的话语权优势。因为拥有了庞大的受众群体,就拥有了话语的主导权,通过主导舆论走向,就能拿到处置事件的控制权,如果这种权利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换来的就是巨额的财富。陈杰人正是这样的“网络大V”,其所注册的“杰人观察平台”、“杰人观察视角”、“杰人观察”等多个微信公众号有着庞大的粉丝群体,而这也成为了陈杰人迈出罪恶一步的资本。

二、网络环境监管不足,造谣容易辟谣艰难

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做了十件好事和一件坏事,人们往往只记得这个人做的一件坏事。是人们喜欢选择性忘记吗?不是的,从心理学上来说是因为人对于悲伤或者愤怒的事情记忆更加深刻。如今,网络信息冗杂,真假往往难以从表面分辨,在海量的网络信息面前,监管成为极大的难题,而公众又更容易对社会阴暗面或者丑闻感兴趣,这就造成了“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的现象。陈杰人就是利用了这个漏洞,他及其多位亲属一边通过其名下公司与事件当事方签订“法律服务”协议,一边通过其自媒体平台发帖炒作施压,一边又收钱删帖平息事态,陈杰人牟取巨额利益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屡屡得逞。面对“网络大V”的庞大舆论影响力,个人或者团体的反驳往往显得微乎其微,而仅仅靠“网络大V”的自律,恐怕任重而道远。

三、营造清正网络环境,自媒体网民齐努力

陈杰人锒铛入狱给广大网络自媒体敲响了警钟,“不以言论作交易”正是网络自媒体在网络发言时的底线与准则,但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陈杰人事件肯定不是个例,虽然较前几年的恶劣的网络环境,广大网民经历过各种情况反转的谣言大爆炸后,已经学会了辩证的看待各种舆情,但依旧有所不足。为了营造清正的网络环境,除了自媒体需要坚定底线外,广大网民也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面对非官方的爆料信息时,不要盲目转发或评论,而应静待相关情况的有凭有据的通报。只有通过我们所有网民的共同努力,才能赢得网络世界的一片晴朗天空。

网民的素质提升将是一个缓慢而又漫长的过程,但总体局面是比较乐观的。自媒体在掌握话语权的同时,也要知道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言论自由不代表胡编乱造。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公众的善良不容欺骗,拒绝网络谣言,营造清正环境,从你我做起。

发言稿二:

拒绝网络暴力

各位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题目是《拒绝网络暴力》。现在的生活条件往往离不开手机电脑,每家每户都有,甚至是每个人都有,但也正因为网络上面的评论、揭发、爆料……造成了不好的结果。就举例来说,近日韩国的两位女明星相继因为抑郁症而去世了,而导致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因为网络暴力,导致了人的心理防线被摧毁。

现在生活中有很多的键盘侠,他们不顾人、事情的原委和真相,就去网络上面随便散播谣言,看见不好的人就会去评论她,辱骂她,这些都是属于网络暴力的行为。很多的女生喜欢在网上发一些自拍,但有一些长得不讨人喜欢,这时就会有键盘侠出来说一些没有素质的话,但他们不知道,这样会伤害发帖人的自尊心,如果有人在网络上一再地说你,你会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吗,不,这样的人很少有。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不是让我们来当键盘侠,不是让我们来评价别人的,而是让我们知道如何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用网络做好事,用网络学找走失的人,用网络查找资料……网络应该用在正处。

网络暴力是我们一向拒绝的东西,你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你被键盘侠攻击了,你会怎么样,你承受得了吗,那样你就会想到当事人的感受了。人家父母把他生下来不是让你们欺负的,他们好不好自会有人管教,何须你们在网络上面去插嘴呢,这样只会害了别人也拉低了你自己的道德。

让我们一起来拒绝网络暴力,让网上世界成为一个和谐相处的平台,不再有那些争论与不好的事发生。

发言稿三:

文明上网,抵制谣言

近日,一些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谣言的人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一些传播谣言的互联网站也被依法查处。有关部门及时介入,消除了谣言对网络环境的污染和对社会秩序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不法分子受到惩处之余,公众也在“抵制谣言,人人有责”方面达成了高度共识。

  互联网生活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然而,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在给予人们便利、快捷和丰富多彩的体验的同时,也成了传播谣言、滋生虚假信息的重要场所。在近几年较大的谣言事件中,互联网屡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2009年造成河南杞县数万人逃亡的“杞人忧钴”事件,就因为一篇夸大事实、渲染恐慌的网帖;而在去年的“抢盐”风波中,谣言也是自网上开始蔓延;据报道,就在前几天兰州的新“抢盐”潮中也有着网络谣言的影子。

  网络谣言是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的产物,它既具有谣言一般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的个别性。常规的谣言一般是通过熟人间的口耳相传,或短信、电话来传播的,谣言之所以“可畏”,就在于它的传播途径能造成“一传十十传百”的放大效应。而网络谣言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能够在互相陌生的用户之间快速传播,在论坛里、贴吧里、QQ空间里和微博等网络载体中,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实现谣言的飞速传播,因此,网络谣言产生的破坏性能量往往能达到常规谣言的几何倍数。在这样的传播效果下,谣言往往会给当事人造成极大的伤害,给社会秩序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对网络谣言,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杜绝。

  可见,网络谣言危害巨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传播速度的不可控性。而互联网上,有些人之所以敢于用发帖、转帖、发微博的方式来捏造事实、制造或传播谣言,皆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导致造谣、传谣的违法成本几乎为零。而有些人在现实中的公众场合或熟人之间文明有礼,一到了网上就成了网暴专家,各种诋毁、谩骂、侮辱和泄愤性质的言论肆无忌惮。任何一条言论的背后都有一副或者天使或者魔鬼的面孔,网络谣言的容易肆虐,还在于对用户道德约束的乏力。其实,我们常说互联网是虚拟空间,然而从终端用户方面来说,互联网却是一个真实而鲜活的空间,这个空间就同我们身边的公园、广场、车站等公共场所一样,需要每个人的公德意识,来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洁。从这个意义上,对网络发言者进行约束,加大其造谣传谣的违法成本,是制止网络谣言和暴力的必要手段,目前一些地方正在试行实名制,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只是在具体操作手法上还有待完善。

  网络谣言由互联网和谣言两个部分构成,除了上述所说斩断互联网传播途径的潜在威胁之外,还要从另一部分——谣言本身做文章。美国传播学者奥尔伯特和波斯特曼在上世纪提出了决定谣言的著名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也就是说,谣言同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一个事件越是重要,越是权威信息严重缺乏,谣言滋生的可能性及破坏力就越大。从这个角度讲,如果说事件的重要性我们自身无法控制,比如人对于食盐的刚性需求和放射性元素对人的损害,那么事件相关信息的及时、全面有效公开就是制止谣言的有力举措。比如,在“响水逃城”事件中,如果当地能及时做到权威信息发布,甚至从源头上消除经常发生的有毒气体泄漏,给群众打消疑虑,就不会出现万人大逃亡和数人遇难的悲剧。

  社会的发展要求对谣言说不,不造谣、信谣、传谣更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坚持的底线。拒绝谣言需要个人公德意识的提升,也需要个人鉴别力、判断力的不断提高。然而,拒绝谣言最重要的是不给谣言出现提供可能、消除谣言滋生的土壤,这种更高水平的拒绝谣言,需要的是企业自律和政府监管以及信息发布都不能缺位。古语道,谣言止于智者,对我们来讲,谣言止于每个人。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优质课教学设计
下一篇: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认识多媒介》名师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