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648 2021-05-12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变形记(节选)》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作者同时使用三种语言——甲虫的语言、内心独白式语言以及半对话(自己清楚而对方不理解)语言,阅读时要注意这几类语言是如何切换以及如何推进情节发展的。
2.思维发展与提升:一个大活人毫无来由地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甲虫,这不是作者的异想天开,而是那个时代人被异化成物的天才虚构,这种虚构着意表现人的孤独,读懂作者的孤独,才能读懂《变形记》。
3.审美鉴赏与创造:大部分小说都是由外到内来塑造人物形象,本文却由内向外地发掘人物的灵魂和本质,连情节本身有时也靠心理描写来推动,阅读时要充分把握这些要领。
4.文化理解与传承:我国著名作家莫言,曾经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而马尔克斯又接过了卡夫卡的火炬,这些文化与传承,正如作家阎连科所说,像“一粒种子满布各国”,“像一粒星火燎原世界”,让我们追寻大师,含英咀华。
教学重难点
1.对人物内心细致的刻画,是如何突出人物形象特征的。
2.怎样理解“变形”这一深刻的社会意义?
学情及授课内容
概要 高一学生对小说的特点已经很熟悉了,教师要做的是:站在更广阔的社会和历史高度,引导学生深刻地领略那个时代各阶层、各类人物之间的碰撞和由此折射的社会风貌和社会规律。
教学方式、资源 以讲授、讨论交流、课堂练习等方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有交互白板或一体机演示,效果会更佳。
(人为什么会变成甲虫?)
阿Q被人揪住辫子时说自己是“虫豸”,想求别人放过,然而最后还是被毒打,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个人,在被生活毒打之后突然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身不由己却还想回去工作,养活家人,这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关键词】卡夫卡 表现主义 孤独
(格里高尔变形前在家中扮演什么角色?)
【提问】格里高尔的职业是什么?平常过着怎样的生活?
【点拨】是个旅行推销员,每天起早贪黑地忙工作,努力挣钱养活全家。
【清障】扫清以下文字障碍:
穹顶(qiónɡ) 倦怠(dài) 毋宁(wú) 撬(qiào)动 窘迫(jiǒnɡ) 蹭揉(cènɡ)
嗖嗖(sōu) 解数(xiè) 闩死(shuān) 强劲(jìnɡ) 黏性(nián) 啾啾(jiū)
嘈杂(cáo) 给予(jǐ) 战战兢兢(jīnɡ) 宽宥(yòu) 下颚(è) 澄清(chénɡ)
(作者 时代背景 表现主义文学)
【卡夫卡】(1883—1924),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布拉格,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暴躁,精力充沛。卡夫卡却自幼体弱多病,爱好文学,无法达到父亲对他的期望。迫于父命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在业余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直至病退,1924年逝世。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司炉》《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还有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和《城堡》。其中《变形记》和《城堡》是其代表作。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与普鲁斯特、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背景】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社会失去了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这个时期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发表于1915年的《变形记》就反映了以上社会现实。
【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是现代派文学的一个流派,是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其特点有:①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将这种体验的结果化为一种激情;②舍弃形象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③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④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⑤均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和私欲的“疯人院”式的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
【关键词】情节 人物 环境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情节】第一部分(第1-22段):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没法按时上班,引发家人和公司关注,几经努力才艰难下床。
第二部分(第23-结尾)为了留住工作,格里高尔坚持走出房间,却吓跑协理,吓倒母亲,后被父亲赶回房间。
【讨论交流1】读第1段回答:格里高尔变成的甲虫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给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点拨1】身形巨大,背像铁甲,肚子高高隆起,腿很多但细小。这些变化造成了格里高尔后来行动极其艰难、生活无法自理,不能和人沟通,最后被家人厌恶、抛弃的结果。
【讨论交流2】第6段中,作者写“指针不慌不忙地往前走着,事实上已经过了六点半,都快到六点三刻了”等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点拨2】(1)作者用时针的“不慌不忙”与主人公内心的紧张形成鲜明的对比。(2)其它几处写到时钟也有一种急促而紧张的节奏,表明主人公想起床而不能、内心十分焦急的心情,可见其工作压力之大和工作责任心之强。
【讨论交流3】小说里“公司来人”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点拨3】再次揭示格里高尔工作的压力和精神的压力。工作繁重劳累不说,还必须小心翼翼,只要有一点小小的差池,就会招来最大的怀疑,甚至导致失业。
展开全文阅读
【讨论交流4】人突然变成甲虫,小说情节荒诞,读完又觉得真实可信,你怎样理解这一现象?
【点拨4】这种真实叫做“虚构的真实”。所谓“虚构的真实”,用鲁迅的话就是,艺术形象“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具体到本文,作者写甲虫的壳、腿、肚子、翻身、开门这些细节,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其实是写格里高尔,言行逻辑和他高度一致;写格里高尔变形前后,亲人的态度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逻辑的。所以,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相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但又感到信服。
(怎样理解“变形”这一象征意义?)
【活动】熟读课文,试将格里高尔变形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并概括分析其形象特征。
【点拨】
生活状况 变与不变 形象特征
变形前 工作艰辛、拼命挣钱、还债养家,几乎没有个人生活 ① 生理变形:格里高尔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② 人际关系变形:协理见到自己后逃跑,母亲见到后受到惊吓,父亲拿手杖赶他回房间,妹妹由细心照顾他到提出把他弄走,家人之间的温情由关心到变淡,再到荡然无存。 变形前:格里高尔挣钱养家,拼命工作,责任感极强;
变形后:他仍然想去工作,关心家人,显示了其善良忠厚的品格,但这些都没有避免他自己陷入孤独无助、被厌恶抛弃、而倍感痛苦绝望的境地
变形后 行动艰难、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理解、亲人厌弃、满身创痛、直至去世 ③ 心理不变:除了用甲虫的方式来生活,格里高尔的心理并没有变形,他仍然想着去上班,供妹妹上学,帮家里还债,关心父母,非常体谅他们的感受。
(格里高尔生活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
【讨论交流1】小说的第2段和第3段为什么要描写“贵妇人”的画及当时的天气?
【点拨1】这幅画画了一个“戴着毛皮帽子,围着毛皮围巾的女性”,两只前臂还完全笼在一个厚厚的皮手筒了,这样的形象代表着一种封闭与隔阂,给主人公格里高尔带来一种压抑,与他当时的处境相似,使他确定自己变身甲壳虫不是做梦,从而表明其内心的惶恐。此外当时那环境的阴暗,也烘托了人物内心的阴郁。
【讨论交流2】讨论后回答: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甲虫?“甲虫”这一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点拨2】(1)原因有三点:①工作——太辛苦,高度紧张,无法掌控命运;②家庭——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巨额的债务;③人际关系——没有信任、缺少关爱和友情。
(2)象征:①总体上说,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意味着他人性的丧失,被异化为“非人”了。具体分析:②甲虫的大身躯、小足显示出格里高尔不堪生活重负。甲虫行动缓慢,表明格里高尔对工作压力大,生活紧张、频率快的强烈逆反。③甲虫有“甲”,是人际关系冷漠的反映,是潜意识中防范心理的反映,也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心理壁垒的映射。④变形后的甲虫弱小,不能飞,任人宰割,反映出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掌控、把握的恐惧。
【讨论交流3】从格里高尔的“变形”故事,你读到了现代人的哪些困境?
【点拨3】总体上来说:孤独绝望,不被理解。具体分析如下:(1)工作压力大,焦虑痛苦,但公司管理层只看重效率和利益,无视员工内心感受。(2)家庭负担重,很多人处于艰难无助的境地。(3)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冷漠而陌生,缺少交流和沟通,感受不到温暖。
【讨论交流4】同样是变形,《促织》和《变形记》有哪些异同?
【点拨4】相同:都是用荒诞的手法,用人物的变形反映社会现实,期望引起注意,得到疗治。
不同:(1)社会背景不同。《促织》的背景是封建专制社会,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涉及天下人的命运;《变形记》则反映的是进入了工业生产时代的现代社会,面对“上帝死了”的困窘,人类思想进入更加迷茫的境地。
(2)写作目的不同。《促织》的目的很明显,借明朝的事,意在提醒或劝谏君主,要关注民生。天下可以因为你而幸福,更有可能因为你的一喜一怒、一动一用而倒霉,因此做皇帝的要谨言慎行。《变形记》的目的是求知,它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异化,关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与绝望的对抗中寻找希望。
(3)写作手法不同。《促织》的手法是中国传统的神话或巫术,《变形记》的变形则是象征手法,主要借助人物内心的描写,带有意识流或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
【关键词】荒诞 孤独 双重视角
(什么是荒诞?)
【活动】讨论: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卡夫卡式荒诞”的理解和认识。
【点拨】加缪说: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些必须摧毁的幻想和误会,这误会的根源在于人对自己的错误认识,对着世界的错误认识。因为这些错误或误会,便产生了荒诞,可见,“荒诞”主要是一种人的感受,这种感受往往是不和谐的且不协调的,是非理性且无意义的。具体到本文,荒诞主要有以下表现:
(1)外形与情感不协调而产生的荒诞。《变形记》中,推销员格里高尔外形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内在情感却仍然是人。这样,人以动物的外形存在于现实世界本身便很荒诞,更不用说格里高尔变形后试图与家人正常生活的荒诞性。
(2)因为孤独感而产生的荒诞。格里高尔的孤独感并不只是存在于变为大甲虫的时光,实际是从他具有人的意识便已存在。和卡夫卡幼年经历相似,格里高尔的生活也充满了孤独,比如努力工作却不被认可,无法融入周围世界,想要挣扎、摆脱却又无能为力等等。
(3)反抗的荒诞。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置身其中的格里高尔是不能完全意识到荒诞的存在的,因此他徒劳地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反抗,最终也没能摆脱悲惨的命运。但这并不等于说反抗本身是无意义的,恰恰相反,我们从格里高尔的反抗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什么是双重视角?)
【活动】讨论:小说采取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双重视角,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点拨】(1)小说在讲述主要情节时采用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视角,从而拉开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客观、冷静、不动声色地叙述。
(2)同时,小说又穿插运用格里高尔的视角,通过他去观察环境和他人,去表现他本人的心理体验。这一视角聚焦于人物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让读者得以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这种有限的视角获得真切的阅读感受。
(3)两种视角并存,时而错落,时而叠合,贯穿整个事件的叙述,带来一种奇妙的审美感受。比如格里高尔一次次努力想重新进入“人类的圈子”,他努力地想解释清楚,证明自己,想表达自己的善意和顺从,从格里高尔的角度,我们看到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但现实的结果是,他一次次受到打击,加速了自己的毁灭。
(4)表达效果上,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的笔调写出,给人一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受,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庸就成了更为可怕的现实。由此激发读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现状,并探索改变这一现状的可能。
(关于卡夫卡,你还知道哪些?)
【名家点评】
61557; 《变形记》是20世纪最为异类的经典作品之一,给整个世界文学带来的启示和变化,无异于一粒种子和数年后满布各国的一片粮禾,一粒星火与几乎燎原了整个世界的一片红光——阎连科
61557; 《变形记》是“无情或纯自我孤独的象征”,因为人变成了甲虫,不会说话,没有表情,失去了和外界的交流,但是他又保留了人类所有的情感,因此他的孤独感就能令人感到更加的凄惨可悲——马克斯勃罗德
61557; 3.在《变形记》中,卡夫卡已达到大师的高度:他写出了一部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作品,因为再没有任何东西能超越《变形记》这部本世纪伟大完美的著作——埃利亚斯卡内蒂
展开余文
(回首千里暮云平)
一、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文学现象】荒诞手法、象征意义。
【文化现象】读完小说,你如何理解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二、【能力运用】结合当今国际现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板书设计
(读加缪的《局外人》,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局外人(节选)
《 文摘报 》( 2017年03月04日 07 版)
■【法】加缪/著 柳鸣九/译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令堂去世。明日葬礼。特致慰唁。”它说得不清楚。也许是昨天死的。
养老院是在马朗戈,离阿尔及尔八十公里。我明天乘两点的公共汽车去,下午到,赶得上守灵,晚上即可返回。我向老板请了两天的假。事出此因,他无法拒绝。但是,他显得很不情愿。我甚至对他说:“这并不是我的过错。”他没有答理我。不过,到了后天,他见我戴孝上班时,无疑会作此表示的。似乎要等到下葬之后,此事才算定论归档,一切才披上正式悼念的色彩。
我乘上两点钟的公共汽车,天气很热。为了赶上公共汽车,我是跑着去的。这么一急,这么一跑,又加上汽车的颠簸与汽油味,还有天空与公路的反光,这一切使我昏昏沉沉,几乎一路上都在打瞌睡。当我醒来的时候,正靠在一个军人身上。他冲我笑笑,并问我是不是从远方来的。我懒得说话,只应了声“是”。
养老院离村子还有两公里。我是步行去的。我想立刻见到妈妈。但门房说我得先会见院长。院长是个矮小的老头,他用那双明亮的眼睛打量打量我,随即握着我的手老也不松开,叫我不知如何抽出来。他翻阅了一份档案,对我说:“默尔索太太入本院已经三年了。您是她唯一的赡养者。”
我以为他有责备我的意思,赶忙开始解释。但他打断了我:“您用不着说明,我亲爱的孩子,我看过令堂的档案。您负担不起她的生活费用,她需要有人照料,您的薪水却很有限。把她送到这里来她会过得好一些。”我说:“是的,院长先生。”他补充说:“您知道,在这里,有一些跟她年龄相近的人和她做伴,他们对过去时代的话题有共同的兴趣。您年纪轻,她跟您在一起倒会感到烦闷的。”
院长还说个不停,但我几乎已经不听他了。最后他对我说:“我想您愿意再看看令堂大人吧。”我什么也没说就站了起来。我们穿过一个院子,那里有很多老年人三五成群地在聊天。我们经过的时候,他们就不出声了。我们一走过,他们又聊起来了,就像是一群鹦鹉在聒噪。走到一幢小房子门前,院长与我告别:“默尔索先生,我失陪啦,我在办公室等您。原则上,下葬仪式是在明天上午十点钟举行。我们要您提前来,是想让您有时间守灵。”
我走进小屋,里面是一个明亮的厅堂,正中的两个架子支着一口已盖合上了的棺材。门房走进屋里,他说起话来有点儿结巴:“他们给盖上了,我得把盖打开,好让您看看她。”他走近棺材,我阻止了他。他问我:“您不想看?”我回答说:“不想。”他只好作罢。我有些难为情,因为我觉得我不该这么说。过了一会儿,他看了我一眼,问道:“为什么?”但语气中并无责备之意,似乎只是想问个清楚而已。我回答说:“我说不清。”于是,他捻捻发白的小胡子,没有瞧我一眼,一本正经地说:“我明白。”(《局外人》上海译文出版社)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变形记(节选)》优秀教学设计
下一篇: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变形记》优质课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