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578  2021-05-14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群文阅读导学案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变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学习导航

      1. 通过情节发展,分析林冲的性格。

      2. 分析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文学习

      一、重点研读:林冲的性格。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商议军机大事处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的内容即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的人生轨迹概括:禁军教头——妻子被辱——身受陷害——充军发配遭追杀——野猪林遇救——刺配沧州——山神庙复仇——走向梁山)

      我们结合选文来分析林冲的性格。

      (1)“沧州遇旧知”

      课文开头一段“闲话”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资助李小二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这些内容表现了林冲什么性格?(请注意林冲对仇人的称呼和“恶”字 )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在此见你。”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说。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当时管待林冲酒食,至夜送回天王堂。次日又来相请。自此林冲得店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敬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

      明确:开头一段有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为了具体说明林冲软弱的一面,可联系《水浒传》第六回的内容,并谈谈林冲作为武艺高强的英雄好汉为何能忍下奇耻大辱)

      (2)分析“买刀寻仇敌”部分。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当晚无事。林冲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牢城营里都没动静。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展开全文阅读
      (3)分析“接管草料场”部分。

      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对此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4)分析“山神庙复仇”部分。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作者在本文中用针脚细密的笔墨写出了林冲思想性格演化的历程,步步架设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轨辙,真实可信。他的思想经历了忍辱——怒起——平息——反抗的过程,他不是突变,而是渐变;他不是自身含有反抗的要求,而是环境把他逼上梁山。正因为如此,林冲的性格是充分个性化的,具有丰满的血肉和独特的风貌。

      综上分析,林冲性格特点:善良侠义、急躁刚烈、细心谨慎、安分软弱。

      林冲的性格变化情况:从委曲求全到勇于反抗。

      二、深入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A. 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1)直接描写风雪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时间之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用“紧”字写雪,以感觉来写视觉,渲染了风大雪猛的恶劣环境,也暗示贼人密谋加害的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

      (2)用侧面描写烘托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烘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在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B. 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渲染气氛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悲壮的气氛。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①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展开余文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②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呢,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呢。

      (3)烘托人物形象

      朔风凛冽,漫天飞雪,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对风雪中林冲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的心细、随遇而安、委曲求全、反抗的义无反顾。

      综上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1)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悲壮的气氛。

      (2)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烘托人物形象。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是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淘洗出的精品,经受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和诠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甲】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书展期间发布了“2019新时代上海大学生经典阅读指数报告”。其中数据显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范围比较狭隘,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尚不足三成,而有三至四成的学生从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其次是经典阅读愈加浅层化。【乙】具体表现为快餐式和功利式的阅读,人们越来越不愿认真、耐心阅读,而转向浏览网页式的跳读和浏览,经典往往读得支离破碎。最后是缺乏经典阅读的氛围。学校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和技能掌握,校园缺乏人文内涵。同时,家庭普遍缺乏读书氛围,不读书、读书少的家长不在少数。 

      【丙】针对这一现象,专家指出,经典不是死的标本,它是有着强大活力、能参与到当代文化建构并深刻影响到人类灵魂的文化遗产。人们不仅能从经典中获取知识,还能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个体产生成就感,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的力量。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浩如烟海       B. 狭隘       C. 支离破碎      D. 不仅 

      2. 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二、阅读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有删节)

      3.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 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 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 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 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4.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6. 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1. B  解析:“狭隘”指不宽阔,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狭窄”指宽度小,范围小。此处应该用“狭窄”。

      2. A  解析:将“2019新时代上海大学生经典阅读指数报告”改为“《2019新时代上海大学生经典阅读指数报告》”。

      3. BC  解析:B项,根据原文可知,强加因果关系,说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是由于他被高太尉陷害,原文中并没有这层意思;差拨对林冲辱骂和恐吓是因为“不见他把钱出来”。C项,根据原文“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可知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不见他把钱出来”。

      4.(1)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5.(1)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2)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6. 两种身份:(1)教头身份。(2)配军身份。

      四种性格和心理:(1)谨慎小心。(2)沉着冷静。⑶隐忍顺从。⑷顾及颜面。


展开余文
      装在套子里的人

      成功的小说形象应该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别理科夫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一个“怪”字,用课本中的话说,就是“他可真怪”。他的“怪”态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故称之“丑八怪”,“怪”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套子”无处不在。而关于“丑”的探究就是在分析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了。

      1. 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2. 探讨作品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

      一、重点研读:分析人物形象

      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

      生活习惯

      (有形的套子)思想观念

      (无形的套子)

      穿着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戴黑眼镜,耳朵眼用棉花堵住,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胆小孤僻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沙皇卫道士

      用具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封闭保守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现实的逃避者

      出行 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与世隔绝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顽固保守

      住处 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狭隘惶恐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只求不出乱子

      禁闭、开除学生 害怕新事物

      维护旧制度

      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套中人”。他的“套子”就是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一切陈规陋习。他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凡是违背法令,不合常规的事,都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且他认为自己有责任用套子去约束别人,“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别里科夫的形象特征

      ①别里科夫式的“套中人”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 ②别里科夫又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③别里科夫既是令人畏惧的人物,又是弱不禁风的可怜虫。

      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代表了两股历史潮流:专制主义的潮流和民主自由的潮流。在民主自由的新潮流面前,专制主义显得更加反动,别里科夫为专制主义所辖制,又辖制他人,遏制着民主自由潮流的发展。 许多人受着专制主义的辖制,心里是非常反感的,但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别里科夫显然跟这些人不同。他把沙皇政府的一切看作是天经地义的,把沙皇的政令当作评价是非的标准。他还以教育者自居,管得很宽,唯恐别人闹出乱子,认为自己有责任向别人进忠告。这样他把整个中学乃至全城辖制了整整十五年。别里科夫之类的“套中人”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类人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一种社会基础,他们实际上充当了沙皇专制统治的走狗。 “我们教师们都怕他”,而且“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狐假虎威,辖制着整个中学,辖制着全城。但是他又是如此虚弱,尽管他把一切都藏在套子里,自以为“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但是他还是惶惶不可终日,战战兢兢,六神不安。一幅漫画就把他弄得难堪至极。在柯瓦连科这样的新派人物面前,他不堪一击。更富有戏剧性的是,他竟死在他恋爱对象的大笑声里。他丧失了一切生活之乐趣,成为一具活僵尸。作家用别里科夫的形象昭示天下: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极端腐朽,你怕它,它能辖制你,你不怕它,它一触即清。

      ④别里科夫是一个完全漫画化了的象征性形象,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作家把别里科夫写成一个怪物,“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连睡觉也藏在套子里。当然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的怪人。作家把别里科夫完全漫画化了,显示他的套子何等荒诞,他唯沙皇意志是从,没有丝毫主见。别里科夫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他也曾恋爱,而且差点结了婚。他也有自尊心,遭到柯瓦连科的训斥,他心慌意乱;被华连卡大笑,他无地自容,以致一命呜呼。他有他的思想感情,他有他的个性气质,他有他的生活逻辑,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二、深入探究:作品主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必须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

      契诃夫的这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的时期。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社会变革。作者写这篇小说就是为了揭露和讽刺这种人丑恶的本质。

      我们通过研究几个问题进一步探讨作品主题。

      ①探究文章结尾划线句子的意思。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呢?

      明确:别里科夫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与进步。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的死象征着一切反动势力必然灭亡,使人们看到了摆脱沉闷气氛后即将到来的曙光,因此人们觉得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然而死了一个别里科夫,还有许多别里科夫存在着,因为这是一个僵死、腐朽的社会。恐惧的情绪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去了。因此,“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②如何理解“可是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一句话。

      明确: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有许多这类“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阻碍社会进步变革的,是专制政府和僵化陈腐的思想。要让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表达了作者对消灭沙俄专制制度、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套子”是什么?是沙皇政府的法令,是一切陈规陋习,是普遍存在的、潜藏的奴性心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自由本性的抑制,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束缚以及人的自身精神的束缚,暗示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套子”并非契诃夫时代的“专利”。除了极端维护自己利益,仇视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统治者外,更多的“套中人”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发展和变革,他们封闭自己也压制他人。“装在套子里的人”已经成为一种隐喻和象征,这在契诃夫的其他作品中也常能发现,如《变色龙》《小公务员》等,能引发普遍的共鸣。

      好的作品,深刻的主题是不分国界的。我们也应该从别里科夫及周围人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的病症所在,我们也应该能听到契诃夫的斥责的声音:“不能够再这样生活下去。”这就是契诃夫的深刻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玩笑

      (法)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 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 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才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1.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 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1. “我”是一个:①开过别人玩笑,却又怕被人开玩笑,②敏感多疑,③胆小谨慎,④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危机四伏的小人物。

      解析:①根据在第1段;②根据第2~5段中的多处细节描写;③根据第5段;④第4、5段里“我”对种种生活物品的猜疑,是“现实生活危机感”在这个小人物身上的折射。

      2. ①心理描写。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角度,通过内心独白等方式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举例略)②动作描写。小说借助连续的动作描写推动着人物的命运走向,同时生动地刻画出人物胆小谨慎的性格特征。(举例略)(意思对即可)

      解析: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是本小说的特色。作答本题,需要对文章形成整体认识。这个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内心独白准确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充分地表现了人物敏感多疑的性格。如,“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这么高兴……小心’”等。动作描写,刻画出了人物胆小谨慎的性格,如,“我进去,关上门……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等。所有的动作共同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展现人物命运的作用。)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运用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近日,莫斯科交易所卢布对美元汇率跌破1美元兑34卢布,跌至近4年来最低,俄罗斯不少民众因担忧进口产品涨价而战战兢兢。

      ②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③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课将由特级教师王军来上,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同学们都期盼着王老师早日到来。

      ④只有监管部门时时刻刻盯紧那些想触犯食品安全的不法者,才能让他们心生畏惧,如芒在背,不敢越雷池一步。

      ⑤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自称为正人君子的别里科夫,其实是一个因循守旧、顽固反动的人。

      ⑥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三改一拆”“五水共治”非有恒心才能抓到底,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再接再厉,再干五年,改出一片新天地,治出一番新气象。

      B. 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C. 小学语文教学应减少问答环节,让儿童从语言特点中体验文本内容,从经典名著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孩子爱学语文、会学语文,积累学语文的后劲。

      D. 经验一再证明,稳定的市场预期是造成楼市起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楼市起伏的关键节点,政府应采取措施切实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3. 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    。 

      A. 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逃避现实生活

      B. 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脱离现实生活

      C. 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离开现实生活

      D. 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二、阅读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在流放地①

      契诃夫

      外号叫“明白人”的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②人,坐在岸边的篝火旁。谢苗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宽,看上去还挺硬朗,这时已醉醺醺的了。

      鞑靼人生了病,很难受,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

      “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谢苗说。

      “不好,不好!”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周围也是一片黑暗,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在家乡,完全不是这样的星星,这样的天空。

      “不好,不好。”他连连说道。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笑了起来,“现在你还年轻,傻,嘴上的奶味还没干,凭那股傻劲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总有一天你会说:‘老天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你瞧瞧我,再过一个星期,等水退下去,我们要在这里安置渡船,在这两岸间摆过去渡过来。就这样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谢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着说:“我呀,伙计,可不是普通的庄稼汉,也不是出身卑贱的人,我是教堂主管的儿子。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礼服。可现在,我把自己磨炼到了这种地步: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老天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当年,我从俄罗斯被发配到这里,从头一天起我就咬牙顶住:我什么也不要!”

      鞑靼人浑身发抖,费劲地搜罗着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语词汇,结结巴巴地说:“老天保佑,千万别在外乡得病,死掉,埋进这片寒冷的铁锈般的土地里。”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完就走了。

      鞑靼人带着憎恨对谢苗说:“老天创造人,是要人活,要人高兴,要人伤心,要人忧愁,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头、泥土!”

      鞑靼人独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侧身躺下,望着篝火,开始思念起家乡和妻子来。红土高坡,驳船,河流,不怀好意的异乡人,饥饿,寒冷,疾病——所有这一切或许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梦中所见。

      天亮了。正下着雪。

      “喂!”对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过来!”

      “行了,急什么!”谢苗说。那种口气仿佛他深信不疑:这世上的事都用不着去着急,因为照他看来,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头。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又往回划去。谢苗叫他瓦西里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一直站着不动,咬紧厚嘴唇,眼睛望着一处地方发愣,马车夫请求他允许在他面前抽烟,他什么也没有回答,好像没听见似的。谢苗用肚子压着船舵,瞧着他挖苦说:“即使在西伯利亚,人们也照样能生活。活得下去的!”

      大家都笑起来。鞑靼人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一挥手,裹紧破衣衫,朝篝火走去。几个船工和谢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小木屋。

      “好冷啊!”一个船工声音嘶哑地说。他在潮湿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

      “是啊!不暖和!”另一个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门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他们怕冷,懒得去关门。

      “我挺好。”快要入睡的谢苗迷迷糊糊地说,“老天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你呀,当然,服了一辈子苦役,连鬼都抓不住你。”外面传来狗吠似的呜呜声。

      “这是什么声音?谁在哪儿?”

      “是鞑靼人在哭。”

      “瞧他这……怪人!”

      “他会习——习惯的!”谢苗说完,立即睡着了。其余的人也很快进入梦乡。

      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

      1892年5月8日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注】①1891年,契诃夫抛弃了托尔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恶”的哲学,他理性地认识到,托尔斯泰的哲学只是空想而不能实行的高尚的忍受哲学,对于现实并不适用。契诃夫为反对托尔斯泰哲学而写了小说《第六病室》和《在流放地》。②鞑靼:俄国境内少数民族。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谢苗与年轻鞑靼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

      B. 流放地满天星星,周围也是一片黑暗,这与年轻鞑靼人的家乡一样,可他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关键在于他不适应新环境。

      C. 谢苗知道要适应流放地的生活,多次对年轻鞑靼人好言相劝;年轻鞑靼人虽然憎恨他,但对他的帮助还是非常感谢。

      D. 小说叙写以谢苗与年轻鞑靼人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艰辛、凄苦的状态,表达了要奋起反抗的主题。

      5. 小说中的谢苗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写“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请结合全文内容,探析作者这样结尾的意图。

      1. C  解析:①“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使用正确。②“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③“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合语境。④“不敢越雷池一步”,表示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使用正确。⑤“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有时也用来讥讽假装正经的人。本句用的就是讽刺意。⑥“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语境是说“对未来”,所以此处使用错误。

      2. C  解析:A项,不合逻辑,“非有恒心,才能抓到底”应改为“非有恒心不能抓到底”;B项,搭配不当,“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改为“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D项,不合逻辑,“稳定的市场预期”应改为“市场预期的不稳定性”。

      3. D  解析:结合课文人物形象分析,“躲避现实生活”正是别里科夫人格的写照。据此选择D项。

      4. D  解析:A项,应是否定了前者,肯定了后者。B项,“关键在于他不适应新环境”不准确,应是“源自他远离家人的痛苦”。C项,“非常感谢”错误,文中有“鞑靼人浑身发抖”“带着憎恨对谢苗说”等信息,没有体现出鞑靼人对谢苗的感谢。

      5. ①逆来顺受。他是教堂主管的儿子,曾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被流放服苦役二十年,但他对此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②愚昧麻木。他说自己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并表示自己什么都不要;他总是劝年轻鞑靼人要适应现在非人的生活环境。

      6. ①简洁扼要,却又意味深长,突出了流放地人们的悲惨命运;给读者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启人深思。②一语双关,既指未关门的情形,又曲折地表露了作者要求人们行动的积极思想。③一直没有关门使得鞑靼人半夜的哭声穿门而入,透露出要求改变现实的呼声,深化了主题。④既突出了流放者麻木的心理状态,又寄寓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情感。(答出三点即可)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2021学年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花气袭人知昼暖——袭人发起“劝学社”
下一篇:轻云蔽月袭人劝君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