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103  2021-05-21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文本解读】

      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专注于平凡的原生态描写,追寻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余韵,颇有诗意。阅读时要随着作品的描写发挥联想,读出景物描写中蕴含的哲思之美,理解文中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思考,学习如何在描写中融入想象与思考,让文章富有内涵。

      【素养目标】

      1.了解冯至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社会评价。

      2.品读文章,涵咏主旨,理解冯至先生在文中体现的富有现代意味。

      3.学习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

      【教学重难点】理解冯至先生在文中体现的富有现代意味。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现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曾在他的散文集《千年一叹》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大自然的景物有百分之一能写进历史,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之处。她繁富缤纷,延往续来,既孕育了万物生灵,又滋润了人类灵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面对那即使是只有万分之一才能激发诗情的景物,寄怀感慨,与自然同悲喜、共哀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冯至,聆听他与自然的心灵碰撞。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外语系。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

      2.评价

      鲁迅曾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 

      冯至也是中国文学研究家,他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酝酿《杜甫传》,至五十年代初才发表出来,当《杜甫传》在“新观察”上连载时,毛泽东就读了,有一次毛泽东曾握住冯至的手,说他写《杜甫传》是“为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采撷(xié)   赭色(zhě)   靛蓝(diàn)  悚然(sǒnɡ)

      嗥叫(háo)   飓风(jù)    麂子(jǐ)    孑然一身(jié)

      2.解释词语

      ①清冽:清冷,清凉。

      ②浩劫:大灾难。

      ③卑躬:谦恭逊让;低身、屈身、伏身。

      ④矜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

      ⑤声息:声音(多用于否定式);声气,消息。

      ⑥孑然一身:只有孤单的一个人,没有亲友。

      ⑦俯拾皆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⑧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后用来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

      三、文本研究

      【思考1】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

      明确   文章先交代了作者发现山谷里隐藏着一小段兴衰历史的村庄;然后写,作者的感知,描写看到的草木间的余韵,如小溪、鼠麹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的嗥叫等;最后,写作者对事物在生命深处有某种关联的思考。

      【思考2】品读内容

      1.第一段最后一句中的“秘密”指的是什么?这一段所说的山林是否属于“人类以外”的那种去处?

      明确   (1)“秘密”指山路的尽头曾经有过人类生活的村庄,有过房屋,有过田园。(2)不属于。因为作者是从一条石路的残迹获悉了这座山林的秘密,从而开始了对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寻踪。

      2.第四段说:“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请结合全文,分条阐释作者是通过怎样的事物感受到“余韵”的。

      明确   ①养育过山村人的流水;②围绕过村庄的鼠麹草;③滋养过山村人的彩菌;④陪伴过山村人的有加利树;⑤威胁过山村人的野狗的嗥声;⑥被山村人设计的麂子。

      3.如何理解“风雨如晦的时刻”的内涵?

      明确   “风雨如晦的时刻”即作者写作的年代——1942年,也是一个浩劫的年代。作者的感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寄予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展开全文阅读
      4.如何理解“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明确  作者认为人与人,只要有相联系的事物,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如今土地上的一切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山村;现今居住的村庄同样给了“我”的生命许多滋养。

      【思考3】赏析手法

      1.第五段,作者引用宋代词人李之仪《卜算子》中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有何巧妙之处?

      明确   引用诗句使文章显得富有文采,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表明人和人,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他们隔离得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两句话。

      (1)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

      明确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花朵的纯洁和坚强。

      (2)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

      明确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出来后,草间菌子的色彩斑斓和旺盛的生命力。

      【思考4】阅读与思考

      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冯 至

      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一条条充满生命的小路,

      是多少无名行人的步履

      踏出来这些活泼的道路。

      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

      也有几条宛转的小路,

      但曾经在路上走过的

      行人多半已不知去处:

      寂寞的儿童、白发的夫妇,

      还有些年纪轻轻的男女,

      还有死去的朋友,他们都

      给我们踏出来这些道路;

      我们纪念着他们的步履

      不要荒芜了这几条小路。

      问题:诗人婉致动人的文字间富含诗意与哲理。学了这首现代诗,你认为该如何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明确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我们正处青春年华,应珍惜韶光,开拓我们多彩的人生,千万不能荒废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四、拓展阅读

      小山村

      沈祖连

      小山村,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鸟儿啁啾,晚有山雾缭绕。虽然远离城市,缺乏城里的物质文明,可他们也一代代地繁衍了下来。

      小山村是和谐的。小山村有一个杂货店,这就是城里的百货商场、超市;小山村有个肉摊,这就是城里的菜市场;小山村有一个小酒馆,这就是城里的饭店酒家;小山村有间小屋,小孩在这里认字,这就是城里的学校;小山村还有一个卫生室,这就是城里的医院。而我所讲的故事,就是在这个卫生室里发生的。

      医生的拿手技术是治疗各种疼痛,凡腰痛腿痛手脚痛及各种无名肿痛,经他治疗,没有不好的,这是他祖上传下来的绝技。与其说医生的医术高明,不如说是医生的药物独特。凡此种种疼痛,医生总要使用一种很独特的草药,这种草药叫“一粒珍珠”,也叫“一粒金丹”。刚从土里挖出时,呈银白色,就像一颗颗珍珠,而经太阳一晒,便慢慢变成金黄色,活脱脱一颗颗金丹。看不出这小物竟有神奇功能。病人痛得咧着嘴来,经过一番拨弄,多是笑着走出去的。

      据说医生的先祖当年游历海南,在五指山遇到奇人,才得此偏方。到了医生手上,已传了四代。几代人都有着极好的口碑,为人解痛,不图不取,一家人始终住着那低矮小瓦房。不过小瓦房也没什么不好,小山村里的人全都住这种小瓦房。

      当然,作为小山村独家医院,只凭一个单方是不行的,见天有几个这样的病人?多数是感冒发热伤风咳嗽,于是,医生也就附设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每天不管看病抓药的人怎样,医生总是有条不紊地工作。他在门口设个排队处,那排队方式竟也独特,每人一块瓦片,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不规则形,上面也用瓦片写着一个号。瓦片做笔,瓦片做纸,写出的号码倒也清晰可辨。每次进来一个人,只要你拿出瓦片,那号码是不会错的,依顺序来,不挤不乱。来的都是本村本乡的人,再急也得排队,除非别人主动让你,否则还真不好意思插队。

      这天来了辆小轿车,贼黑贼黑的,一直开到了卫生室门口。车里下来一个年轻人,再打开右边的门,扶出另外一个人。被扶的是个上了年纪的男人,头发都变白了。看他一手支着腰胯,一定是痛得不轻。医生正在给村人看病。门外集着一堆手拿瓦片的村人。来人自然没有瓦片。坐在最外边的黎三问,是来看病吗?

      是啊,不看病跑来干什么?

      是的,不看病来这儿干什么。说得平常,可村人都不大喜欢这种大大咧咧的样子。黎三随手递给他一块瓦片,他却不要,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支,塞到医生嘴中,随手打着火机递过去,不由你不抽。一口喷出来的白烟,使得整个屋都香了起来。医生说,啥烟,这么香?

      香吗?那就留给你慢慢抽。那人将那包烟放到了桌上,告诉你,大中华,三块五一支。

      啊?那可不敢要啊。

      那算什么?我们路远,先帮个忙,让我们看吧。

      医生稍显为难地看了看外边手持瓦片的村人。村人见来人也不多,就一个,也就默许了。

      大概一刻钟,看好了,那人将一张大票留在桌上,问,够了吗?

      要不了这么多,我找钱给你。

      不用找了。说着便扶着男人往外走。那人走了,秩序又恢复了正常。

      过了几天,那人又来了。照样不用瓦片,照样留下一包好烟,照样先看,照样给了一张大钱。只是在走时,向医生要了这里的电话。

      好几天没见那人来了。这天有人跑来叫医生到大队部去接电话。医生丢下了正在看的病人,出去了。好一会儿才回来,跟村人说,真对不起,我有点事得到城里一趟,明天回来。说着收拾东西,匆匆出门。村人便只好将手里的瓦片放下。反正也没啥大病,明天就明天吧。


展开余文
      到了第二天,医生真的回来了,是那辆贼黑贼黑的小车送回来的,于是瓦片又派上了用场。又过了十来天,那辆贼黑贼黑的车又来了,是那个开车的单独来的。医生看看手拿瓦片的村人,虽然眼里掠过了一丝内疚,还是上了那车一溜烟地走了。从此,医生十天半月也不回来一次,回来也是匆匆地小住一夜,第二天又走了。村人也再不用瓦片了。

      半年之后,小山村里出现了一幢小洋楼,那是医生家的。

      小洋楼面对小瓦房,鹤立鸡群,自成风景。只是村人每每路过,那眼睛总是斜视的。

      (有删改)

      问题:小说中“瓦片”多次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①“瓦片”是医生看病排号的凭证;

      ②“瓦片”是小山村人质朴、诚信、守规矩的象征;

      ③“瓦片”失去作用象征着医生医德的丧失;

      ④“瓦片”命运的变化构成文章的暗线,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⑤“瓦片”是在“一张大票”面前失去作用的,引发人们的思考,深化文章的主旨。

      五、素材积累—冯至名句

      1.用急躁等待将来,用后悔回顾过去,都等于独立核算现在。 

      2.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化成平原上交错的的溪径,化成溪径上行人的生命。

      3.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联;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4.界限是一个可爱的名词,由此我们才能感受到自由的意义。

      5.社会在变,许多人都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许多事物没变。 ----《忆平乐》

      6.它们融容自得,仿佛与死和解了 ----《忘形》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一个消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本语文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优秀教学设计
下一篇:《秦腔》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