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99 2021-05-29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石钟山记》阅读活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学习目标
1、通过梳理文章脉络,辨析与普通山水游记的不同,把握通过记游揭示哲理的写法特征
2、鼓励学生质疑,学习反对臆断,重视实践的科学精神,学会对人或事物全面评价
学习任务 熟读全文,探究苏轼对石钟山得名由来说法的疑问。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准备
知识资源准备
1借助课本注释、字典及教师讲解,把握常用文言字词句的含义,读懂文意。
2.查阅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方法技能准备
1.能够借助注释基本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能够借助互联网或图书资料,根据要求搜索信息资料。
3.能够与同伴就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展开合作学习。
主要学习问题设计:立问题----如何理解本文记游与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问题1: 从游记的角度看,本文按怎样的线索来写的?
问题2: 课文是怎样处理议论、记述、描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问题3:《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之处?
主要学习活动与步骤
活动一
活动任务 对照注释,结合预习,讨论段意,回答问题。
问题引领 找依据——从游记的角度看,本文按怎样的线索来写的?
主要步骤
1.齐读《石钟山记》全文。
2.第一段中两个“疑”的对象、内容分别是什么?这跟写游有什么关系?从苏轼对前人说法的两次质疑,我们应该学习苏轼的大胆质疑的精神。
3.第二段在哪些方面表现出游记方面的特色?
4.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逐段答疑明确:游山起因---游山经过----游后生感。
活动二 活动任务 小组合作讨论三者的关系。
问题引领 辨真伪——课文是怎样处理议论、记述、描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主要步骤
1.明确:课文将记叙描写与议论巧妙交叉,有机糅合。第一自然段摆出郦道元和李渤的两种说法,是叙述;而作者对此提出疑问及其理由,是议论。这段是夹叙夹议。第二自然段写游历、探险,主要是记叙和描写,但寻求“噌吰”之声和“窾坎镗鞳”之声发出的原因,最后对苏迈讲的一番话,又寓议于叙,有议论的成分。第三自然段是在前文记叙、描写基础上发出议论。形象的记叙描写为证明和反驳服务。
出结论——本文记游与议论相结合的特色。
活动三 活动任务 比较两篇记的异同.
问题引领 深探究——《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之处?
主要步骤
1.提供表格:
对比点 《游》 《石》
思想内容 借记游写感想,发议论。 形式是记游,实际是记考察所得。
结构安排 分记游和议论两部分 分议论、记游和议论三部分
表现手法 议论重在“立” 议论有“破”有“立”
文章风格 借事说理,逻辑严密 缘事寓理,行文简洁,颇有情致
学习成果(作业)以“由苏轼的质疑说开去”为题列一份提纲。
后续教学预习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烈的问题意识隐藏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自觉主动的探究精神。在此我在课堂上积极构建一种安全自由的意识,营造一个舒适畅所欲言的心理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各种不同的疑问见解和异想天开的设想要表现出足够的耐性宽容和尊重;除此还应该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关系。另外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审视前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诘问现成的东西。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在平淡无奇的事物中看到它的特别之处。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石钟山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公开课教案
下一篇:
《石钟山记》预习课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