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286  2021-06-14
标签:备课资料 高二备课资料
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一、古代诗歌的基本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文体。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种,从形式上可分为: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另外,“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它的发展轨迹为:《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代表作有民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昌龄的《出塞》,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琵琶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诗。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还另立新题,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但这一新诗体直到白居易才确定了名称。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1)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绝句没有硬性对仗要求。

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入韵,七绝首句入韵较多。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七绝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的《泊秦淮》等。

(2)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

押韵对仗。一般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

明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杜甫的《春望》等。七律如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锦瑟》等,均是律诗。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3.词

(1)词的名称、起源、特点: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简称“词”,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等,都是词。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阕(“阕”是乐曲终了的意思)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阕、下片。

(3)词的一些分类: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2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分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4)词的牌与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则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用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古代诗词阅读的基本方法 

1.掌握近体诗和词的句法特点,读通诗句的意思古代诗歌是押韵的,而且语言比较精炼,这就使得诗歌必然具有和散文不同的句法特点。但是,从《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的古诗,它们的句法结构与散文的差别不是很大。近体诗和词因为字数限制,更由于要讲究平仄、对仗,因此就产生了一些与散文以及古诗都很不相同的句法特点。这主要有四种情况:省略、活用、错位、紧缩。

省略,第一,省略主语,如:(我)与君 离别意,(我们)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第二,省略副词后面的动词,如:映阶碧草自(显)春色,隔叶黄鹂空(唱)好音。(杜甫《蜀相》)。第三,省略动词谓语,只剩下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让读者去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渭北(看着)春天树,江东(望着)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第四,省略介词,如:明月(在)松间照,清泉(在)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第五,省略比喻句中的“如”“像”等,如:山河破碎(如)风飘絮,身世浮沉(像)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他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活用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 

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如“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春”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万木茂盛,春意盎然,“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中,“青”是形容词作名词,指青青的山色。“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王维《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两句意为涧花很白,以为粉色不算白;山月很明,以为灯光不算明,形容词“轻”和“少”用作意动词。

错位.在近体诗和词中,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的位置都可以变动。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应为“风折笋垂绿,雨肥梅绽红”.“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齐寄杨补阙》)应为“新雨后怜竹,夕阳时爱山”,“永忆江湖归白发”(李商隐《安定城楼》)应为“永忆江湖白发归”,“多情应笑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应为“应笑我多情”,“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紧缩,指诗句可以看作由两个分句紧缩而成,用来表 示分句间关系的连词在句中没有出现,但我们在理解时可以把它们加上去。如:国破(但)山河在,城春(故)草木深。(因)感时(而)花溅泪,(因)恨别(而)鸟惊心.(杜甫《春望》)

当然,上面所说近体诗和词的句法特点不纯是因为音韵及对仗的需要,有时诗人为了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而刻意使用这些句法,特别是省略和活用,如“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省略动词,由名词意象构成。表面看来,这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唯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明确了近体诗和词的这些句法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读通近体诗和词的句子的意思,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展开全文阅读
2.理解掌握古代诗歌常用意象及典故的内涵,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主旨及感情,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内涵,理解掌握这些古代诗歌常见意象的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古典诗歌,特别是咏史怀古诗,常常运用典故,在增强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一些障碍,甚至直接影响我们对整个作品的鉴赏。因此,要想读懂诗歌,必须理解掌握一定数量典故的内涵。

3.认真“四读”,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大体把握诗歌的主旨及情感。“四读”指读诗题,读作者,读背景,读注释。诗歌的标题,包含着诸多信息,借助标题有很多好处。第一,可以推测诗歌的类型,以事物作题目的诗很可能就是咏物诗,诗题中出现了有关边塞事物的诗歌往往是边塞诗,标题中出现古迹名胜的诗往

往是咏史诗。第二,可以推测诗歌的基本内容。陆游的《书愤》,由题目可以知道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书写诗人胸中的愤懑之情。诗人因何而愤?诗中有哪些诗句表现愤懑之情?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诗歌,很容易把握诗歌的内容。第三,可以推断诗歌的主旨、情感.诗题中的“寄某某”很可能表达对某某的怀念之情;“登高”可能是思亲怀友;诗题中含有“送别”字样的,往往表现依恋、珍重、别愁等感情。第四,可以揣测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路。一类诗有一类诗的表达技巧,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黄 巢的 《菊》、杜甫的《孤雁》、李商隐的《流莺》,都以某种事物为标题,属于咏物诗。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测诗歌可能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写法。而有些题目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望月———怀远,应该就是该诗的写作思路。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作者,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情况,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我们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练习划重点★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①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②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②坐:徒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起句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B.颔联刻画早梅内在气质,一写“香”,一写“色”,集中写了早梅傲视风霜的风格。

C.颈联继续咏物,诗人看到早梅绽放,不禁想起远方的友人,想折梅赠之。

D.这首诗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融和为一。

2.简要分析整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C

2.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诗人极想攀折一枝寒梅,赠与友人聊以表达慰勉的情意。可是转念一想,千里迢迢,山水阻隔,这是无法如愿的,表现了诗人对亲友们的无限思念之情。时日过久,梅花势将枯萎凋零,借梅花的销落来抒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C.“颈联继续咏物”错误,应是由咏物而转入抒怀。颈联“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句,诗人看到早梅绽放,不禁想起远方的友人,想折梅赠之,可是转念一想,千里迢迢,山水阻隔,这是无法如愿的,表现了诗人对亲友们的无限思念之情。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及情感的分析能力。本诗为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景,“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写出在繁霜朔风摧残下的早梅的英姿。作者此处以梅花自况,暗示自己在政治上遭到打击后的坚强不妥协的精神。后两联“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意思是诗人极想攀折一枝寒梅,赠与友人聊以表达慰勉的情意。可是转念一想,千里迢迢,山水阻隔,这是无法如愿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此处作者用梅花托物言志,既表达了自己高洁的风格,又在字里行间表现了诗人对亲友们的无限思念之情。同时,“由于关山阻隔,时日过久,梅花势将枯萎凋零,于是喟叹‘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梅花势将枯萎凋零,此处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亲友的思念,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借梅花的销落来抒发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蚕麦二首(其一)①

苏辙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②,典我千钱追四邻。

注:①苏辙晚年因政见与当政者不和被免官赋闲在家,还曾一度被褫夺俸禄。一家老小主要靠种地为生。此诗即写于这一时期。②社:此处指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土地神报谢。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风格清淡,既无华丽辞藻、难解词汇,又能对仗灵活、格律工细语言驾驭纯熟。

B.首联说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好在老天有眼还肯眷顾我这贫病之人。

C.颔联写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表达了衣食不愁的喜悦之情。

D.颈联表现了劳动的艰苦辛劳。农人早出采桑,露水湿足;捡拾麦穗,日暮方归。

2.本诗衔接自然逻辑严谨,体现出七言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B

2.本诗首联以“天养人”为起句,点出丰收的自然前提。颔联紧承首联写丰收的成果。颈联话锋一转,从天助写到自助,即要想取得丰收的成果也离不开人的辛勤劳作。尾联写面对一年来得之不易的大丰收,自己借来千钱也要参加四邻乡亲举办的秋社祭祀活动,表达对丰收的欣喜之情,到此全诗达到了结构上的圆合。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B.“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错,原文是诗人“自分”也就是自认为别人嫌弃自己,而非是自己真的懒散。从苏辙当时所处的被朝廷贬官甚至被褫夺俸禄的政治环境看,这里的“嫌”所表达的应该是政治上的牢骚和不满,此句中既有讥讽也有自嘲。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结构特点的能力。首联“贫病可怜天养人”是“起”,作者感慨好在老天有眼还肯眷顾我这贫病之人,点出丰收的自然前提。颔联紧承首联写丰收的成果。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表达了衣食不愁的喜悦之情。颈联表现了劳动的艰苦辛劳。农人早出采桑,露水湿足;捡拾麦穗,日暮方归。颈联话锋一转,从天助写到自助,即要想取得丰收的成果也离不开人的辛勤劳作。尾联意思是家家都不辞辛苦大办一年一度的秋社祭祀活动,庆祝来之不易的大丰收;面对如此热闹的庆祝场景,诗人自己虽然贫病不堪,但也要借钱来买贡品像四邻那样献上诚心。表现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到此全诗达到了结构上的圆合。


展开余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夜晚莹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2.《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情,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会诗句,具体分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答案】1.B

2.(1)《送别》诗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惆怅不舍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送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2)《送别》借秋天萧瑟的景物衬托了作者的心情,借景抒情,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别董大》借冬天的景色反村作者的心情,后两句直抒胸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秋雨连绵”是错误的。句中“淅沥”形容的是落叶声,而不是秋雨。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抒情方式、作者的情感的把握以及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送别》中,作者写了“白露”“西风”“萤火”“木落”“马嘶”等意象,写到夜已三更,但是因为朋友的离开,诗人难以入眠,在萧瑟凄凉的秋景中,诗人梦中又见到友人,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所以本诗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作者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前两句写景,写到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前两句描写荒寒壮阔的环境,而后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所以景物描写是对作者积极乐观心情的一种衬托。同时,后两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鼓励。据此分析整理即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①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节前一天。此时距杜甫去世只有半年。②鹖(hé)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用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鹖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

B.颔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凭几舟中的所见所感。“天上坐”“雾中看”在真切中又透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

C.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蝴蝶蹁跹,穿空而过,片片轻鸥,逐流飞翔,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并通过这样的景色反衬诗人心情的沉重。

D.作者通过舟上所见之景来抒发内心的愁思,融“愁”于景,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2.有人认为此诗“正见诗圣本色”,请结合本诗中诗人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答案】1.C

2.本诗刻画了一位年老体衰,漂泊无依仍然心忧时局、胸怀国家的诗人形象。这正与诗圣杜甫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爱国主义本色相符。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由远及近”应为“由近及远”。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诗圣本色”指诗圣杜甫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爱国主义本色。“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作者在漂泊中勉强过节,“老年花似雾中看”,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带出了作者起伏的心潮,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不也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么!“愁看直北是长安”,一个“愁”字点出了作者对国家时局的担忧。本诗刻画了一位年老体衰,漂泊无依仍然心忧时局、胸怀国家的诗人形象的诗人形象。这正与诗圣杜甫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爱国主义本色相符。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通过“雪”“寒灯”“漏声”“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B.“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手法巧妙。

C.“铁骑无声望似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D.词尾间接抒发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

2.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1.B

2.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本词中的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书愤》中的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一动一静,动静结合”表述错误,“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作者写的是梦境,属于虚写。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点:“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感慨功名未就,悲叹鬓发花白,却依然执着自信,壮志不老。“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所以“自许封侯在万里”“塞上长城空自许”两句写出的是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但这些志向和理想均落空了。不同点:本词“鬓虽残,心未死”强调的是“心未死”,也就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思。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虚实对比,形成巨大反差,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篇末直抒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从而振起全篇,激扬着高亢的情调。“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镜中衰鬓已先斑”强调的是“鬓”“先斑”,侧重点在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上,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②心情。

注:①刘辰翁(1233-1297),南宋词人。宋亡以后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以此终老。②《汉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题为“春感”,然春景不多。从词中出现的物象,如“银花”“戏鼓”“月明”等推断,该词应是作者在元宵节有感而作。

B.春天给人以希望,但在作者的笔下,处于元军铁蹄蹂躏之下,曾经锦绣的江南此刻毫无生气,处处充满哀愁,

C.词中“番腔”“戏鼓”与辛词《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神鸦社鼓”,都表达出对沦陷之地民众麻木不仁的激愤。

D.全词以整齐的四字句法结构为主,搭配两字一顿的节奏和内涵丰富的典故,生出一种沉郁苍凉、欲说还休的情致。

2.本词以三组名词意象作结,看似并列,其实有一组意象起统帅作用,请问是哪一组?为什么?

【答案】1.C

2.“海上心情”起统率作用。因为“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包含着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山中岁月”指隐居故山寂寞漫长的岁月,有寂处山中不与异族统治者合作的孤傲;而“海上心情”代表矢志守节,抗击侵略者的志向。归根结蒂,隐居不仕、怀念故国都是“海上心情”民族气节的表现,以“海上心情”作结,点出了“辇下风光”“山中岁月”的实质,而且是全篇思想感情的一个总收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C.“民众麻木不仁”是错误的。“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三句写想象中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横笛中吹奏出来的不是汉家的故音,而是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上演出的也不再是熟悉的故国戏鼓,而是是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身为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这几句对元统治者表现了义愤。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本题要求在结尾三组名词意象中找出起统帅作用的意象并说明原因。首先找到诗歌中的三组名词意象: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再结合注释(海上指爱国志士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抗元斗争)、背景(南宋灭亡之后所作)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借写元宵节以抒发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来分析。“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作者所指的“风光”应是宋亡前临安城元宵节的繁闹场景,以及亡国前的升平岁月。“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的寂寞岁月。“海上心情”,一般都指宋朝一部分爱国志士,在临安失守后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抗元斗争的事情,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挂念之情。“辇下”忆昔;“山中”述今;“海上”念远。三者中隐居不仕、怀念故国都是“海上心情”——民族气节的表现,以“海上心情”作结,点出了“辇下风光”“山中岁月”的实质,所以“海上心情”起统帅作用。这三句思维极为跳跃,内涵极为丰富。全词到此收束,但言有尽而意无穷。


展开余文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宋)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①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①金龟:唐三品以上官员佩金龟。唐代诗人贺知章曾解金龟换酒以酬李白,成为当时文坛上的佳话。

1.词的上阕借用春雨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意象,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2.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言:“此首亦上景下情作法。”结合相关诗句,简析本词下阕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抒情。

【答案】1.杨柳    湿花    

2.①运用设问和典故,以九十日春光易逝,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也是枉然,抒发了极意留春不住的感伤。②以乐事衬悲情。“寄语”以眼前拼将一醉的暂时欢乐衬内心无限之愁意。③对比作结。结句以“而今乐事”与“他年泪”相对,乐中兴感,写尽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意象的能力。由“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可知借用春雨中“杨柳”“湿花”的意象,描绘了风雨凄迷、杨柳笼雾的暮春景色,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之情,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简析本词下阕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抒情”要求回答的是抒情手法。“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运用设问和典故。作者感叹春来春去,虽然是自然界的常态,然而美人有迟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这九十日的春光,也极短暂,说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也是留她不住的。词句中的金龟指所佩的玩饰,唐代诗人贺知章,曾经解过金龟换酒以酬李白,成为往昔文坛上的佳话。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极意把酒留春。“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以乐事衬悲情。虽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浇愁,拚上一醉,以换取暂时的欢乐。可欢乐毕竟是暂时的,反而衬脱内心无限之愁意。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运用对比手法,以“而今乐事”与“他年泪”相对,一语两意,乐中兴感,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①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②。三拊当时顽石③,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注:①程珌,字怀古,南宋词人。②祖逖,字士雅。祖逖、刘琨都是晋代爱国之士。③顽石,指诸葛亮曾垒石列战阵于江边,即“八阵图”。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本”字显示出作者对人为边际的不满。“谁分”二字,问得尖锐、强烈,蕴含诗人的情感态度。

B.在上片作者尽管描写了眼前美好的风光,但却并未停留在此,而是由眼前的多景引出了满目疮痍的中原。

C.下片结尾两句描绘了孟夏时节刚刚下过的一场透雨,及时地洗去了北方昏暗的沉沙。既点明时令,又以景结情。

D.本词借助比喻修辞寄托心志。如“点破水晶盆”暗指金瓯有缺,国土残破;“鞭霆力”则喻指抗金的磅礴力量。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C

2.①对国家分裂的悲慨。词人登上多景楼北望中原,想到沦丧的故土,心中充满悲愤。②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上片“谁分”一句,下片“止欠”一句,都把矛头指向了当朝执政者。③对收复失地的信心。词人借诸葛亮等人的典故表达收复中原的信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内容和艺术手法能力。C.“描绘了孟夏时节刚刚下过的一场透雨,及时地洗去了北方昏暗的沉沙”错误,“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是借喻,意思是说南宋的抗金力量正需要一次胜利来打击北方金人的嚣张气焰。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上阙首句“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意思是“天地本来没有界限,是谁把它们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呢?”其中“天地本无际”,再现了望中所见的广袤山河,但一个“本”字,则显示着作者对人为边际的不满。“南北竟谁分”,完全是作者的议论,其中“谁分”二字,问得尖锐、强烈,把矛头直指当时的统治阶级。天地本来是如此广无边际,无能的统治者让本诗广无边际的天地分成南北两个部分,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意思“我登上多景楼,向北眺望,望着沦丧敌手的大好中原,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怅恨”,其中“楼前多景”由多景楼楼名演化而成,是全篇唯一写到美好风光的地方,只是作者并没有把目光停留在这里,而是由眼前的多景引出了疮痍的中原,表达了对国家分裂的悲愤之情;下阙以望淮开始,但淮河数千里,词人独独“望见了”淮阻的兵冶处。兵冶处,指冶铸兵器的地方。《晋书祖逖传》说,祖逖北伐,渡江,“屯于淮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人而后进。”正因为这一陈迹的存在,使作者想起了山河未改,天意向宋,恢复大业未来可期;“止欠士雅与刘琨”,士雅是祖逖的字。史载,祖逖与刘琨友善,素以恢复之事互相鼓励,为练好杀敌本领,他们常常中夜闻荒鸡而起舞。后来祖逖破敌,刘琨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吾枕戈待旦,志枭叛逆,常恐祖生先我着鞭。”词人说由于当时“止欠士雅与刘琨”,无人可与共商大事。是谁造成这种“止欠士雅与刘琨”的局面,显然是当朝的统治阶级。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

还有,词人在偌大一座甘露寺内偏偏发现了“顽石”,想起了誓师北伐的诸葛亮。甘露寺内有一被称作“狠石”的石头,形状如羊,据传,诸葛亮曾坐其上,与孙权商议破曹大计。词中,词人说他“三拊”(拊是拍的意思)顽石,可见他对顽而感慨再三;说是由于当时“止欠士雅与刘琨”,无人可与共商大事,必须“唤醒”隆中一老(指诸葛亮),说要同诸葛亮“细”酌“芳尊”,则表示对统一大计的关切以及收复中原的信心。

九、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题目。

(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

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雪晴天地一冰壶”中的“冰壶”比喻____________。“竟往西湖探老逋”中的“老逋”,指北宋时隐居西湖孤山的诗人林逋,他种植梅花饲养仙鹤,终生未娶,人称“____________”。这首曲子写作者踏雪寻梅,一醉花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答案】洁白的天地 梅妻鹤子 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对高洁品格的景仰与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雪晴天地一冰壶”,雪后初霁,天地仿佛一个巨大的冰壶,一片皎洁晶莹。“冰壶”比喻洁白的天地。““竟往西湖探老逋”,“老逋”,指北宋诗人林逋,因其爱梅,故此代指梅花。人称“梅妻鹤子”。此曲作于杭州,写作者雪晴后到孤山踏雪寻梅,对酒看花,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的冰雪怀抱和审美情趣。湖山雪霁,皎洁晶莹,犹如玲珑剔透之冰壶,在此清寒之境探寻梅花,可谓清雅之至。而探梅目的,又在寻求林逋诗意和王维画境的同时,流露出作者追攀古人高远超脱的风雅。“醉倒在西湖”,是诗人摆脱一切拘束而沉湎于极乐境界的写照。

十、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1.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

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2.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B

2.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以及因不得志而备受冷落的伤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B.“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错误,“三更归梦”是说半夜时分梦里回到了故乡,并非是正的回到故乡。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由注释“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可知,作者此时身在他乡,且多年未归,由诗歌标题“夜雨”可知,时间是夜间,且由曲中可知,季节为秋季,这样的情境一般都能触发作者的羁旅愁思或思归之情。由曲中内容来看,“三更归梦三更后”中一个“归”字可知思归之情;“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雨夜下棋,本为排遣愁闷,然而棋后懒于收捡,可见是越下越愁闷,残灯照空局进一步表现了深秋雨夜的凄凉和愁苦雨夜客居时的孤寂;结合注释中“新丰孤馆”的典故,“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这里以马周自况,羁旅他乡,饱受寂寥愁苦,然而仕进无门,一事无成,穷途潦倒,仿佛马周当年为新丰客般备受冷落。

 

侯晓旭

标签:备课资料 高二备课资料 2021学年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
下一篇:202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得与失)教师下水范文五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