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276  2021-06-18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一、问号

      1.选择问句,问号用在句末,中间用逗号。

      如: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还是美容美发培训班呢?

      2.倒装问句,问号用在句末。

      如:你知道她来干什么吗,老王?

      3.有疑问词,但非疑问句,表陈述语气,句中用逗号,句末用句号。

      如: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4.反问句感情强烈,句末改用叹号。

      如:这样的人都不法办,难道还有天理吗!

      5.选择问句为了表示强调,具有相对独立性,每项后面可用问号。

      如:是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6.连续问句,各句前后语意连贯,各句后用问号。

      如:市长每天都去掏烟囱?他不处理日常政务?市里难道没有比掏烟囱更重要的事?我心里纳闷。

      7.肯定和否定连用的正反问句式如不表示疑问语气时,句末不用问号,而用逗号或句号。

      如: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8.表疑问的独词句后用问号。

      如:“啊!地狱?”我很吃惊,只是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

      二、顿号、逗号

      1.不是并列关系的词语,中间不应用顿号。

      如:我校地址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碱泉街。(“新疆”和“乌鲁木齐”“碱泉街”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领属关系。)

      2.相邻数字连用,如果表示确数,中间要用顿号。如果表示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如:①那时候,他们还都只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概数)

      ②日本有的大学二、三年级都开有语法课,但每学年只有25学时。(确数)

      3.数字之间如果省略词语,就要用顿号。

      如:我们第一、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贴紧教材讲授与复习。

      4.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5.并列的各项比较简单,应用顿号隔开,如果并列的各项都带有语气词“啊”“呀”“啦”等,停顿比较大,就用逗号。

      如:①这里的山、水、树、草,都是我从小非常熟悉的。②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6.较长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应该用逗号。

      如: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反映出来。

      7.反复的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水,水,我要喝水。

      8.并列成分作谓语,作补语,尽管这些并列短语比较短,其中间也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①一群人在唱歌,跳舞。②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感人。

      三、分号

      1.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末尾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龙王也赞赏鲁班的好手艺,答应把龙宫借给他三天;但,限期到得归还,一个时辰也不得拖延。

      3.并列分句之间如果没有逗号,则可以不用分号;若有逗号,则用分号。

      如: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四、冒号

      1.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如下、例如”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2.总括性话语前的停顿,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展开全文阅读      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3.如果只管下面便用冒号,只管上面便用句号,既管上又管下,一般用逗号。

      如:①岳军小声解释说:“见识见识嘛,不会起化学反应的。”(只管下)

      ②“见识见识嘛,”岳军小声解释说,“不会起化学反应的。”(既管上又管下)

      ③“见识见识嘛,不会起化学反应的。”岳军小声解释说。(只管上)

      4.非提示性话语后边不能用冒号。

      如:省教育厅在给孙家村的纪念碑上刻着:“办学伟绩永垂青史”八个大字。(该句“刻着”没有提示性作用,后面的冒号要删掉。)

      5.间接引用的“说”后面不用冒号。

      如:今天早上刚一碰面,她就高兴地对我们说,她的病好了,可以参加今天晚上的演出了,希望我们都能早点到场。

      6.句子中分说部分去掉后,其内容与形式仍然是完整的,不能用冒号,只能用破折号。

      如: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7.冒号一管到底,同一句中不能有两个冒号。

      如: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大家”后应用逗号)

      五、引号

      引号与点号连用时,点号是放在引号内,还是放在引号外,这要看引文是完整地照录别人的话,还是作为引用者文句的一部分而定。有以下四种情况:

      1.引文本身是照录别人的话,引来后仍作独立的句子使用,引文末尾仍用原文的点号,放在引号内。

      如: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2.引文不完整或把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外。

      如: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3.引用的话末尾的标点是问号或叹号,则应保留。

      如: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

      4.以地名来命名的路、站、工程等均不能使用引号。

      如: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句中的“秦山第二核电站”所用引号要去掉。)

      六、括号

      1.句内括号和点号连用。

      括号里的话是注释句子里的词语或分句的,句内括号应处在句子里的词语或分句后。如果被注释的分句后边有点号,应放在括号后面。句内括号里的语句可以使用各种标点,但句末不能使用标点(问号、叹号除外)。

      2.句外括号和点号连用。

      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一个或几个)的,句外括号要放在全句句末标点之后,括号里边的语句末尾可以使用各种标点。

      七、破折号

      1.破折号在句中可以表示解释说明,表示话题转换,意思的递进,说话的断断续续,声音的延长,分项列举,插说和夹注等。

      如:“嘟——”火车进了站。(延长)

      2.破折号前面的词句原来有点号,用了破折号后,一般不必再保留那个标点。

      如: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小屋。

      3.如果破折号前后表示跳跃或转折,破折号前的点号不一定省去。

      如“好香的干菜,一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嫂的对面说。

      4.两个破折号连用,前一个表示插入,后一个表示承接,两个破折号相当于一个括号。

      如:“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

      5.破折号和括号都表示注释,不同之处是:破折号注释的文字在阅读时应该读出,括号内的注释文字不能朗读出来。

      八、省略号

      1.省略号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种是引文省略,一种是列举省略。

      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省略号所表示的不必尽举的同类事物的省略,一般要在列出三项以后再用。

      3.省略号前如果有逗号、顿号,可以不用,只要不妨碍语意的表达。

      4.省略号相当于“等”“等等”,所以用了省略号,就不必再用“等”“等等”。

      5.省略号和破折号都可以表示语言的中断,不同之处是: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如:他颤动着嘴唇低低地说:“你……怎么……又来了?”破折号表示戛然而止。

      九、书名号

      1.书名号的几种特殊用法:近两年高考中频频出现对书名号的考查,要格外重视书名号的用法辨析。书名号主要用于表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但还有几种特殊用法要引起注意,同时还要注意几种容易误用的情况。

      (1)书名、篇名一起出现。

      如果篇名从属于书,书名在前,篇名在后。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篇名里还有书名,就要使用两个书名号,外为双书名号,内为单书名号。

      如:李教授撰写的《谈曹植的〈白马篇〉的爱国情结》一文获得了好评。

      (2)电影、歌曲、舞蹈、小品、相声等文化产品的名称可用书名号。

      如:片尾曲《我心永恒》是《泰坦尼克号》影片的经典绝唱。

      (3)电视台、电台的节目可用书名号。

      如:16岁的女学生在《中华诗词大会》节目中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

      (4)法律、条例的名称也用书名号。


展开余文
      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的原则,

      (5)教科书名称用书名号,而课程名不用书名号。

      如:这学期开设微积分课,需要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微积分》。

      (6)丛书名与部分书名的使用。

      如果丛书名和部分书名一起出现,就存在包含和被包含关系,丛书名不用书名号,部分书用书名号。

      如:我托他买“青年自学丛书”《环境保护》和《人体卫生》,他一口答应了。

      如果只出现丛书名,那丛书名就要用书名号。

      如: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青年自学丛书》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

      2.书名号的几种误用情况:

      (1)商品名不能用书名号。

      如:《海尔牌》空调已经远销海外。(书名号应去掉)

      (2)身份证不用书名号。

      如:《海尔牌》空调已经远销海外。(书名号应去掉)

      (2)身份证不用书名号。

      如:公安机关负责向公民颁发《身份证》。(书名号应去掉)

      (3)主题、会议、标语等都不用书名号,可用引号。

      如: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书名号改为引号)

      (4)考试、比赛等活动不用书名号。

      如: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经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一-《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句中两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备注: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标点符号”这一考点。

      ★练习划重点★

      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孔子在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事实上他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

      B.五年前,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聚会在巴黎,1894年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同我们一起庆祝奥林匹克运动会20周年。

      C.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D.在我的印象里,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巴黎”“地方”后的逗号使用错误。“1894年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是对“巴黎”这一地点的解释说明,所以应把“巴黎”后的逗号,改为破折号;由“同我们一起庆祝奥林匹克运动会20周年”可知,主语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联系紧密,所以把“地方”之后的逗号,改为破折号,表示连接;前一个破折号前面的文字和后一个破折号后面的文字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单句。故选B。

      2.下列各项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还没有弄清楚,你是想让我去你那儿呢?还是你来呢?

      B.每当我看到爷爷赠送我的那本“岁月如流”,耳畔就响起他的话,莫负春光啊!

      C.刘老头望着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自言自语地说:“老天啊,你快点下点雨吧”!

      D.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敏捷的思维,他终于找到了窍门——快速装机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选择问句中,只在句末加问号,中间加逗号。所以第一个问号应改成逗号。B.“岁月如流”为书名,要用书名号,而不是引号。C.直接引用中,句末标点要放在引号内。所以应将感叹号放到引号内。故选D。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B.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

      C.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D.所谓“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民歌《青溪小姑歌》) 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中句号删掉,一般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这里“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是用作定语,所以引号外也不要用标点符号了。

      故选C。

      4.下列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 “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

      B.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立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C.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的转动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D.我曾想,如果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放回池水之前,他可能随着我的察看而狂乱挣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这句中的逗号应为顿号。故选A。

      5.下列各项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本书我可没看过,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B.“看电影不看?王家骏!”小玲大声问。

      C.你们这样对待群众,到底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

      D.这样做法是否对?是值得研究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小玲大声问的句子是倒装句,标点符号应该加在倒装问句的末尾,故问号应该改为逗号,叹号改为问号。C.选择问句的问号应该加在问句的最后,故第一个问号应该改为逗号。D.“这样做法是否对”是后面“是”的主语,不再是个问句,故问号应该去掉。故选A。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于是凤蝶找到树阴里,收拢四翅,停歇在枝上。到明天,要是落雨,它就不出去。要是晴天,就照常往花丛飞去。

      B.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顶多顶多。

      C.我常常给自己提出一些只有小孩才问的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

      D.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句中“它就不出去”后面应该用分号,表示两层意思的并列。B.句中的顿号应该为逗号,因为“有风”“有水”“有昆虫”并不是句中词语的并列。C.句后面的问号应该为句号,因为全句并不表示疑问语气。故选D。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B.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他说”后面的句号应该改为逗号。B.“等”和省略号不能同时使用,应该去掉“等”或省略号。D.“斧斤以时入山林”是完全引用,故第一个句号应该放在引号的里面。


展开余文
      8.下面文段在标点符号和语言表达上共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

      ①2021年春节档可谓电影界的大狂欢,②《你好,李焕英》上映6天,③票房高达33亿左右。④截至3月6日,累计票房跃升至中国电影史票房第二,同时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三部票房突破50亿的电影。⑤《你好,李焕英》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的原因,是因为创作者用温情而真挚的艺术手法呈现了细腻、无私的母爱,共情度高,话题性强。⑥影片票房的好坏取决于题材、剧本、主创团队、拍摄技术、制作水平、宣传推广、档期等等因素,⑦我们很难说决定一部电影票房的因数是哪一个?⑧但是随着观众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有一点是能达成共识的,即观众对电影的评判标准不只在于技术上的好坏,却在于拍作品的态度是否真诚。⑨因此,我们在推进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同时,应该注重内容表达,尤其是情感表达。⑩在口碑为王的时代,期待电影人创作出更多兼具工业精度和人性温度的佳作。

      【答案】②删去“左右”⑤删去“的原因”或“因为”⑦问号变句号⑧将“却”替换为“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修改病句的能力。②“高达”后面应该接确数,不能接概数,所以应该删去“左右”。⑤“……的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或“因为”。⑦此处句子中虽然有疑问词,但是并没有疑问语气,所以问号变句号。⑧此处句子“观众对电影的评判标准不只在于技术上的好坏”与“在于拍作品的态度是否真诚”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将“却”替换为“更”。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芫花,产于华中、华东、西南等地,为落叶灌木。(甲)关于芫花名称的由来,有人考证认为:“元,始也。”芫花在初春开花,是一年伊始,而且“花始于叶”:花先于叶片生出,花开后叶子才长出来。故而“元”字上加草字头,组成读音相同的“芫”。初春开放的芫花,凋落时春光往往已经流失过半,因此文人也用芫花零落来寄托伤春情绪。(乙)明末清初的名士王夫之,就曾以此感叹春光易逝:“谷口回风惊飏起,芫花碎,芒鞋点点红芳缀。”

      (丙)汉代《尔雅》中已注明:芫花别名“毒鱼”——采摘芫花的枝叶,浸在溪水中,鱼就会中毒浮起。古人也把芫花当做杀虫剂,若木器被虫蛀,可把芫花枝叶晒干磨成粉,塞进虫洞之中。芫花的茎皮纤维柔韧,古时在我国和日本都用它来造纸,比如清朝时日本所产的“雁皮纸”,至薄极韧,洁白无垢,还可以防虫,被看做拓碑临帖的上品。(乙)除却造纸,如今也有人将芫花当作观赏花卉:春日开出满枝紫色小花,密集时如同花穗,浓艳可爱。

      ★(1)文中加下画线的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概括芫花的特点和用途,不超过26个字(标点符号不占格)。

      【答案】(1)C

      (2)芫花,落叶灌木,初春开花。可观赏、做杀虫剂和造纸。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此处“注明”后不应用冒号。冒号管辖范围直到句号,而此处《尔雅》注明的内容应该是芫花的别名“毒鱼”,不包括其后对于鱼中毒的阐释。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概括要点的能力。第一段可提取其特点“为落叶灌木”,开花时间“初春开花”。第二段可提取其用途,“古人也把芫花当做杀虫剂”“芫花的茎皮纤维柔韧,古时在我国和日本都用它来造纸”“如今也有人将芫花当作观赏花卉”,即可供观赏,做杀虫剂和造纸。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与西方的悲剧精神是有云泥之别的。首先它们的文化起源是不同的。[甲]据王国维评述,中国的苦戏起源于“巫”、“优”的大众娱乐。[乙]他在《宋元戏曲史》中提到“巫以乐神,而优以乐人;巫以歌舞为主,而优以调谑为主”。这种起源与中国发展状况影响了中国悲剧的情感价值取向有关,在选材上其大多取自现实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境况,表现下层人民在生活中所受的欺凌或不幸遭遇,传达出一种同情、哀怜的情感。其竖立的典型如备受欺凌却无力还击的窦娥,历经磨难的赵五娘,死后化蝶的祝英台等。西方的悲剧精神则脱胎于古希腊悲剧,属于美学范畴。从人类文化学角度看,古希腊悲剧的形成起源于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祭奠的宗教仪式。这决定了希腊式悲剧是西方最高贵的艺术形式。为了与其所表达的崇高主题相呼应,西方悲剧总选择严肃、重大的政治题材,以熀找皇钡娜宋镂缰魅斯丙]因此,无论是欧里庇德斯笔下的美狄亚公主,还是莎翁四大悲剧中的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他们或是王公贵族,或属人神合一,个个都是盖世英雄。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泥之别 B.竖立 C.熀找皇 D.因此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D (2)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云泥之别”,意思是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语境是指中国与西方的悲剧精神差异大,用“云泥之别”不妥当,可用“霄壤之别(指如同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B.“竖立”,指为使物体与地面垂直而立,侧重于实物。这里指建立典型,应用侧重于抽象的事物的“树立”。C.“熀找皇薄保冈谝桓鍪逼谀诿势很盛,含贬义,这里不符合“与其所表达的崇高主题相呼应”语境,可以改为“显赫”。D.“因此”,表示结果。语境中“为了与其所表达的崇高主题相呼应,西方悲剧总选择……为悲剧主人公”是原因,“……个个都是盖世英雄”是结果,使用符合语境。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甲句“‘巫’、‘优’”中顿号应删去,双引号和双引号之间通常不用顿号。故选A。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湖水本是常见的,但配上四围的山色便成了绝佳之处,再加上古今雅士赋予的传奇色彩,这一片湖山,从此睥睨天下。西湖的群山中,有一座很特别,它个头不高,却爱特立独行,不与群山为伍,偏要步入水中,站成一座孤岛,因此被人们称为“孤山”。它虽遗世独立,①          ,人们修了一座西泠桥将它与陆地连在了一起。苏小小曾居此处,死后亦葬在桥畔,与湖山相伴。林逋晚年结庐孤山,在此养鹤植梅,“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常有客至,此时童子便纵鹤放飞,林逋见之,必荡舟而归,主客言欢方散,所以说,②          ,有时也很热闹。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孤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脍炙人口的《沁园春》。

      B.风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C.先培育出一个雄蕊不育的“母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

      D.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有一座很特别、个头不高、爱特立独行、不与群山为伍的水中孤岛。”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

      【答案】(1)C

      (2)①原文是短句,节奏感强,突出了“孤山”的特点。②原文“爱、偏要”等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孤山”人格化,更形象。③原文与后文衔接更加紧密。

      (3)①但并未与陆地隔绝   ②这座孤山并不“孤”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引号作用的能力。原文“孤山”即为孤独的山,加上双引号,突出强调。

      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突出强调,与原文用法一致;D.反语。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句子的能力。原文“有一座很特别,它个头不高,却爱特立独行,不与群山为伍,偏要步入水中,站成一座孤岛”连用6个短句,具有较强的节奏感,通过“不与群山为伍”“偏要步入水中”“站成一座孤岛”突出山是“孤山”。“爱特立独行” “偏要步入水中”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山的特点。同时,句末的“站成一座孤岛”与后文“因此被人们称为‘孤山’”联系紧密。

      改句“有一座很特别、个头不高、爱特立独行、不与群山为伍的水中孤岛”是一个长句,重心在“水中孤岛”,难以突出山的特别之处。

      (3)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它虽遗世独立”可知,与后文是转折关系,根据“人们修了一座西泠桥将它与陆地连在了一起”可知,填空处写山虽在水中,但是与陆地相连,因此填写“但并未与陆地隔绝”。第二处,根据“主客言欢方散,所以说”可知,前后句是因果关系,再根据“有时也很热闹”可知,填空处意在强调“孤山不孤”。因此填写“这座孤山并不‘孤’”。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宋朝是一个中华文化绚烂至极的朝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宋史职官志考正>序》)。相比唐朝在科技方面的不温不火,宋朝可以说奇峰突起,鹤立鸡群。

      作为宋代文化巅峰的代表,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让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乙)同时,这个朝代还诞生了另一位可与苏轼比肩,在科技领域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师”——沈括。但沈括的历史评价比苏轼差远了。(丙)在《宋史》中,沈括的传记并没有单独成篇,而是依附其堂侄沈遴、沈辽的关系才得以位入“列传”的。该列传中,关于沈括的部分固然有近2000字,而对沈括的科技研究,则是寥寥数语——“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温不火 B.鹤立鸡群 C.望其项背 D.固然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B (2)B

      【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不温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此处用于形容唐朝科技发展状态平淡,使用正确。B.鹤立鸡群:意思是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语段中修饰的是“宋朝”,使用对象错误。C.望其项背:意思是指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且常用于否定句中。语段中指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是宋代文化巅峰的代表,后人难以企及,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固然: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语境中指关于沈括的部分有近2000字,但对沈括的科技研究却很少,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引号有误,引号应该标引为“百科全书式”的大师。故选B。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乙]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关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      ,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丙]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      ,为中国文化      ,为中国力量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强筋健骨     雕虫小技     凝神铸魂     立根固本

      B.强筋健骨     雕虫小技     立根固本     凝神铸魂

      C.雕虫小技     强筋健骨     立根固本     凝神铸魂

      D.雕虫小技     强筋健骨     凝神铸魂     立根固本

      ★(2)文中划线部分的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处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C (2)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强筋健骨:指增强体质,强健筋骨。雕虫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第一空,根据“不是什么……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可见,是指它不是一种微小的技能,故选“雕虫小技”。第二空,指要为中国制造增强力量,故选“强筋健骨”。凝神铸魂:精神集中,构建人的精神支柱,包括理想、信念、道德、情操。

      立根固本:立好根本,巩固根本。第三空,“文化”本身有精神支柱的含义,故不需要再“凝神铸魂”,而需要巩固根本。第四空,“力量”需要有精神支柱,故选“凝神铸魂”。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C.“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同时作“不是鼓励”的宾语,是句中并列的短语,故“离群索居”后应用顿号。故选C。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雷雨》运用“三一律”,让周、鲁两家两代人之间三十年的恩怨、矛盾在周公馆的一个夏日午后集中爆发。这场控诉旧中国社会罪恶的大“雷雨”,在今天读来依旧有_____________的力量: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_____________地再现了当年的纠葛,也让人_____________了剧中人物的亲缘关系。这段剧情,在全剧的情节结构上至关重要: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虽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造成的根源。《雷雨》在紧张激烈的冲突中,用鲜活生动的剧本语言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现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即便是集中了大量反面性格特点的周朴园也不例处。他怀念记忆中的旧时恋人或许不假,但现实中他又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痛苦悲愤、善良自尊的鲁侍萍认清周朴园面目后,虽想尽快离开周公馆,可又忍不住要看看自己分别三十年的大儿子,但见到周萍与鲁大海的冲突,她极度失望、悲愤,以至差点失言,曹禺非常巧妙地运用语言转换,让鲁待萍的内心痛苦与克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可见作者在创作上的_____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振聋发聩        拨云见日        洞察        独辟蹊径

      B.振聋发聩        抽丝剥茧        洞悉        匠心独运

      C.摄人心魄        抽丝剥茧        洞察        独辟蹊径

      D.摄人心魄        拨云见日        洞悉        匠心独运

      ★(2)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

      C.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萍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他两个嘴巴)

      D.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3)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选项是(    )

      A.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虽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但也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的产生。

      B.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虽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但也造成无法避免的悲剧的原因。

      C.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既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是造成无法避免的悲剧的原因。

      D.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既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是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的原因。

      【答案】(1)B (2)D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摄人心魄”,把人的心灵召去。形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形容美好的事物,让自己失去了自我,以至于像魂被取走了似的。结合前文“控诉旧中国社会罪恶”可知是“振聋发聩”,排除CD。“拨云见日”,拨开云雾,看见了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再现了当年的纠葛”应该用“抽丝剥茧”,排除A。

      “洞察”,意思是看穿,观察得很透彻;发现内在的内容或意义。“洞悉”,意思是清楚地知道;凭直觉或以敏锐的洞察力察觉或辨别出。这里意思是让人清楚知道剧中人物的亲缘关系,用“洞悉”。“独辟蹊径”,意思是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体裁。“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这里指作者在创作上构思巧妙,用“匠心独运”。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表解释说明。A.表话题转换或话题突变。B.表插说。C.表中断。D.表解释说明,与例句相同。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虽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造成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原句“虽是……但也”关联词使用错误,由“因由”“根源”等可知后面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所以应把“虽是……但也”改为“既是……也是”。“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造成的根源”句式杂糅,“导致……”与“……的根源”杂糅,且“导致”侧重于结果,“造成”侧重于起因,句中侧重原因,用“造成”更好,故改为“也是造成无法避免的悲剧的原因”。故选C。 

侯晓旭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2021学年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文化和文学常识
下一篇: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知识与文言文阅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