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140  2021-07-08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群文阅读任务群教学设计
 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写作

      【说明】统编新教材(必修)以人文主题统领,打破文体界限;以任务群为学习旨归,聚焦语文学科知识学习。本设计初衷既紧扣新课标,又结合教学实际,立足于单元学习任务,以统编教材的课为单位,一组一组设计教学。

      第一课任务主题——知人论世、品味青春。

      第二课任务主题——诵读梳理,感悟青春。

      第三课任务主题——比较分析,评点青春。

      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

      一、教学指南

      1.通过积累、梳理、整合等语言实践活动,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提高在具体语境中有效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能力。

      2.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形象、逻辑、辩证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通过课文所营造的审美意境强化审美体验,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梳理作者所描绘的内部世界的情状,发现其对客体世界的处理方式(如取与舍、强调与忽略等)。

      2.圈画选取的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象的特点,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氛围,感受作者在意象上投射出的情感态度(如褒与贬、颂与怨)。

      3.联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感受作者隐藏在意象描写背后的人生态度与精神追求。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圈画选取的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象的特点,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氛围,感受作者在意象上投射出的情感态度(如褒与贬、颂与怨)。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感受作者隐藏在意象描写背后的人生态度与精神追求。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习建议

      青春是花样年华,也带有时代印记。不同文学体裁有各自的特点。诗歌运用意象抒情的手法较有特点。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综合欣赏作品,把握时代脉搏、青春气息和写作技法,有助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文化的积累与传承以及审美品位的提升。

      诗歌鉴赏一是要具相关知识支撑,二是在吟诵中品味,三是通过历史还原找到一些相关信息互相印证,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更准确地走入作者的心灵世界。

      (五)课前研学

      5.1预习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课下注释,初步完成单元相关练习。尽量借助搜索工具或其他途径获取与课文有关的作者、时代和文体信息。

      5.2阅读指导

      吟诵并注意四首诗歌的结构布局和意象、象征主义的写法。在同类诗作中比较异同,发现特色。

      5.3写作准备

      初步学写现代诗歌。

      5.4知识清单

      根据课下注释自学本课字词、文学常识,并可以关注“青春文学”(重

      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演变流畅和文学特点以及表现形式(如诗歌、戏剧、影视、音乐、绘画、工艺等,也可以是精神和商业文化方面)。

      二、过程设计

      【知识支架】

      1.1训练内容:品鉴诗歌

      1.2活动情境:

      背景——开学话青春。

      任务——诵读与推荐。

      分工——分类阅读、资源共享。

      1.3知识支架

      1.3.1现代诗歌的发展情况与相关名家词作。

      1.3.2现代诗歌的鉴赏知识。如意象,象征手法等的基本方法。

      1.3.3四首诗歌的时代背景。

      第1课时

      导语:情景设置

      学校要举行诗歌朗诵大赛,这四首诗歌是必选篇目。请你为四首诗歌拟一个朗诵主题,并说明理由。

      参考主题:吟诵青春、青春激扬、我的青春我做主等。

      【文本研读】活动一:理清诗脉

      1.诵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依据行文思路,把下面的图表填写完整。

      景:怒涌的白云①滚滚洪涛


展开全文阅读
      情:毁坏、创造、努力②力的赞美

      主人公形象:③勇于改造世界的先锋

      2.诵读《红烛》,依据行文思路,把下面的图表填写完整。

      主体意象:红烛

      意象特点:赤红、燃烧、流泪

      意象品质:①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为他人、世界“创造光明”。

      作者情感:②赞美、歌颂、追求红烛精神。

      艺术手法:③托物言志(象征)

      3.诵读《峨日朵雪峰之侧》,依据行文思路,把下面的图表填写完整。

      意象:①太阳、滑坡、石砾、雄鹰、雪豹、蜘蛛

      意境:②凝重壮美

      主人公形象:攀登者

      情感:③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4.自读《致云雀》,依据行文思路,把下面的图表填写完整。

      主体意象:云雀

      意象特点:①欢乐、光明、美丽

      意象品质:②追求光明,蔑视地面,向往理想的世界。

      作者情感:③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艺术手法:浪漫主义

      【信息链接】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921年,郭沫若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酝酿成立了创造社。后又结集出版诗集有《星空》《瓶》和《前茅》等。1926年参加北战,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他的思想逐步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飞跃。1928年初,在上海创作了他的第五本诗集《恢复》。1928年到193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撰写自传、散文和历史小说等。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借古讽今的原则写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紧密配合了现实斗争。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红烛》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峨日朵雪峰之侧》

      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反右派斗争。这一运动后来被严重扩大化,一大批响应党的号召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被错误地确定为“右派分子”,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这首诗写于1962年8月,作者因被打成右派,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

      《致云雀》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问题探究】活动二:分进合击

      1.诗人为什么要把诗歌的题目命名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何新意?

      参考答案:通观全诗,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无数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两个宏大画面组接起来,自然物的形象便以超乎入们常见的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和超乎人们常见之力,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到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的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2.“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两个“灵魂”的含义一样吗?

      参考答案:不一样。第一个灵魂,用了比喻,是蜡烛的灵魂与思想,是指蜡烛的牺牲、奉献精神。第二个灵魂,是指世人的平庸思想,意思是要拯救灵魂,拯救人类,打破束缚与无形的监狱。

      3.《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只蜘蛛有何内涵?

      参考答案:①诗歌第一节重点写征服自然的困难与危险,第二节写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但小蜘蛛的出现,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诗人也由此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②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

      4.如何理解《致云雀》一诗中“云雀”这一形象?

      参考答案: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追求光明,蔑视地面,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受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绪去超越感伤。诗人通过云雀这一形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5.《沁园春长沙》《站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致云雀》在诗歌艺术风格上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说明。

      参考答案:同:都展示了青春的激情,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展开余文
      异:《沁园春长沙》则是慷慨激昂的风格。通过眼前的景物与回忆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展示伟人主宰世界的伟大抱负。《站在地球边上放号》风格是雄奇奔放。通过夸张与排比等形式展现诗人要打破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抱负。《红烛》用了象征手法,沉郁顿挫、满腔激情的风格。从蜡炬成灰变换新的内涵,倡导人们敢于牺牲、创造光明、给人间带来光明的精神。《致云雀》用了象征手法,云雀象征浪漫主义风格明显。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

      技法点拨:艺术风格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

      【学以致用】活动三:实战演练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节选)

      闻一多

      (此诗是诗人1922年在赴美的旅途中所作)

      归来罢,流落的孤禽!

      与其尽在这水国的绝塞,

      拼着寸磔的愁肠,

      泣诉那无边的酸梦,

      不如擢翅回身归去罢!

      啊!但是这不由分说的狂飙

      挟着我不息地前进;

      我脚上又带着了一封书信,

      我怎能抛却我的使命,

      由着我的心性

      回身擢翅归去来呢?

      听雁(节选)

      付秀红

      在这肃杀季节,我常置身于北国的旷野,听离开家乡的大雁的鸣叫。它们极为守时,深秋的风一吹,它们就踏上展示生命耐力的征程,把迁徙的梦变成现实。

      它们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用号子般的叫声给同伴鼓舞,那高亢的鸣叫似呼朋引伴的呼喊,又极像行军歌那极有气势、不断唱和的声音,十里八里之外都听得到。此时听雁,你会精神为之一振,力量陡增。

      (1)下列选项对杜甫的《孤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B.颔联“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C.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犹”和“更”道出了诗人心中沉重的悲哀与伤痛。

      D.尾联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表现了孤雁对野鸦团聚在一起的羡慕、向往之情。

      答案 D解析 根据孤雁形象,可以判断D项中“羡慕、向往”错,应主要是“哀愁”和“追寻”。

      (2)三首诗歌中塑造的“雁”的形象有何不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 《孤雁》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孤雁(节选)》刻画的是一只对故乡充满思念、带有使命感和意志力的孤雁形象。诗歌借孤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奋发意志力,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使命感的爱国精神。

      《听雁(节选)》借雁阵的高亢鸣叫塑造了一群团结友爱、有耐力的大雁形象。写出了对生活的启示,对周围的同学、相携的同伴们要互助合力,团结友爱;对目标或理想的追求要有耐力,坚持不懈。

      【课后作业】你还能找到其他写“雁”的作品吗?请分析其中“雁”的形象特点。

      (示例)

      寒 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答案:诗歌通过“一”字写出了雁的孤单,而“雁度南楼”又是写孤雁向南方飞去,在奋力飞回故巢。这使孤身在外的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第2课时

      【能力迁移】活动四:举一反三

      1.参照下列现代诗歌中的任意一首,以“夏”或者“冬”为对象,仿写一段文字。(注意诗歌的格式以及修辞手法)

      春

      一夜箫声 吹红了姑娘的唇

      绿色不是犯人

      冲开了土地的牢门

      秋

      沉甸甸的枝头挂满了记忆和炊烟

      妹妹挎着小篮子

      摘走了红苹果的童话

      仿写:(示例一)(仿写《春》)

      夏

      一曲琴音 拨动了浪的舞衣

      湖水恐是寂寞

      奏响了风荷的婆娑

      (示例二)(仿写《秋》)

      冬

      舞动的精灵演绎着梦幻和轮回

      大地珍藏起小秘密

      沉睡于造物主的亲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3题。

      城市

      昌耀

      颤动的城市。/颤动着的/是它同时闪亮的百万张向阳的玻璃窗叶。/是它同时熄灭的百万张背阴的玻璃窗叶。/从群楼巍耸的街谷,/依次地叠印出了/黎明与黄昏的颤动。/就这么颤动。/而且不只是那些石英的六方晶体。

      城市,草原的一个/壮观的结构。/一个大胆的欲念。

      未曾有过教堂十字架或喇嘛寺金顶的新的城市,/不知道什么叫精神的创伤。/不知道什么叫旧的烙印。/不知道什么叫复活。/新的城市是昂奋的。/昂奋中,它的被机械摩擦得呻唤的体积在颤动。/它的云层和电磁波在颤动。/它的日渐扩大的垃圾停放场在颤动。/——从未有过这许多令人发愁的排泄物。/但是,新的文明和新的财富在颤动。/就这么颤动。/颤动着的还有回转的木马。/——在圆形广场,/在广场的同一个平面二度空间,/儿童的回转木马/与正午的车流以同一的转速在颤动。/就这么颤动。/牧羊人的角笛愈来愈远去了。/而新的城市站在值得骄傲的纬度/用钢筋和混凝土确定自己的位置。/每晚,它的风暴般颤动在空际的光之丛林/是抒情的,/比羊角号更动人,更热烈,/也更有永久的魅力!

      2.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草原的一个/壮观的结构。一个大胆的欲念”用比喻和夸张手法,表现了城市是勤劳的人们的伟大创造。

      B.诗人写“牧羊人的角笛”表现城市远离了自然。

      C.“钢筋和混凝土”的用意是突出城市的现代化特征。

      D.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中国的改革开放,讴歌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们的伟大创造。

      参考答案:A。A项“夸张”应该是“拟人”。

      3. 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参考答案:诗眼:“颤动”。原因:作者在诗歌中写到了“颤动”着的城市,“颤动”着的玻璃窗叶,“颤动”着的黎明与黄昏,“颤动”着的云层和电磁波……诗人说“颤动”着的“不只是那些石英的六方晶体”(镶着玻璃幕墙的城市群楼),“颤动”着的不只是一种外在的景象,更是人心中的“欲念”。

      【解析】此题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全诗,找到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词语,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当堂训练】活动五:巩固检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燃烧(rán)   揳入(qī)     狂叫(kuánɡ)

      B.食肉(shí)    馥郁(xiāng)      脑筋(jīn)


展开余文
      C.剥皮(bāo)     慰藉(jiè)     吸血(xuè)

      D.飞奔(bēn)   脊髓(shuí)       啮心肝(niè)

      答案:C 。A项揳xiē,B项馥fù,D项髓suǐ。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B.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C.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D.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答案:B 。B项改为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答案:C 。A项漫无边际是指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或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此处用来形容史料多,不合语境。B项闲言碎语指与正事无关的话或没有根据的话,是贬义词。D项良莠不齐形容好人坏人都有,此处形容质量好坏不一,对象误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B.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C.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

      D.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参考答案:D 。D项虽然有“像”字,但该句并不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雪莱诗选》是我弟弟最喜欢的书籍,他一直舍不得借给别人,请你务必按时奉还。

      B.王教授是研究雪莱作品的行家,他对雪莱《致云雀》的鉴赏非常有见的,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C.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髙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参考答案:D 。A项,“奉还”是归还对方的物品,是敬辞,不合语境。B项,“抛砖引玉”运用不得体,“抛砖引玉”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C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

      三、课后巩固

      1.课后作业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宝贵的记忆。注意借鉴本单元诗歌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使诗作多一些“诗味”。汇总所有同学的诗作,全班合作编辑一本诗集作为青春的纪念。

      2.拓展延伸【作业后的选做题,针对程度好的同学和有进一步研究意愿的学生】

      进一步阅读现当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如徐志摩、李金发、穆木天、冯至、 林徽因、戴望舒、艾青、顾城、北岛、海子等。选择其中一二位诗人比较其诗歌语言和风格的异同,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写一则札记。

      3.板书设计【学习思维导图——便于知识体系的构建】

      意象:选取与组合

      形式:情感与节奏

      语言:常规与变形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2021学年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铁凝《哦,香雪》优质课教案
下一篇: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哦,香雪》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