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398  2021-07-09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沁园春61长沙》名师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注意重音与节奏,体会本文语言的精炼、准确。

      2.分析艺术手法,感受词人豪放雄奇的风格。

      3.找出意象,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长征途中,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领导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了新中国。1949至1976年,担任最高领导人。代表作有《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七律长征》。

      2.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

      3.文学常识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如“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4.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例如: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如王维《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导学 导学检测及课堂展示

      初读 1.读诗入境

      (1)自由读:读准字音,自读注释,梳理词意。

      (2)个人读:将个人情感融入诗情。

      (3)齐读:把握节奏,揣摩感情,初步感知。

      (4)听读:要求静听,用心感受。

      (5)试读:突出节奏、咬字、重音、感情等。

      细读

       2.在词的上阕中找出意象,体会意境。

      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 生机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 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以壮景 抒豪情——  

      二、 意象美来自意象的表达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 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形容词 。

      三、 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方式动静搭配, 远近结合,“染”字用拟人手法, 写出了秋色之深, 与寒秋相呼应 

      四、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古人多怨秋、 悲秋, 把秋写得萧杀悲凉古人云; “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 而意境的高下, 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 ”毛主席具有博大的胸襟, 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 故其诗歌也充满豪情壮志。  在上片, 诗人通过描写山、 林、 江水、 江上的船、 鹰、 鱼等意象, 勾勒出一幅生机蓬勃、 境界宏大、 情意深长的秋景图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主沉浮”是什么意思? 主宰国家的命运, 掌握民族的前途 “怅”写出了词人思绪万千, 百感交集, 但词人为何惆怅呢? 山河越壮美, 人民却不能当家作主, 突出革命的重要性, 革命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问”道出了词的主旨, 提出了革命政权的领导权问题,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突出了词人的博大胸怀, 凌云壮志。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 稠。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 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下片围绕“同学少年”, 诗人表现出勇于投身激流的非凡气概和表达搏击勇进的召唤;蕴涵着诗人改造旧中国和誓挽狂澜的志向、 气魄和精神。

      品读

       3.赏析动词“染”“争”“击”“翔”“竞”的妙处,并找出词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展开全文阅读
      “染”为什么用得好?这里的“染”凸现漫山遍野的“红色”,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形势,抒写了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争”描写了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的景象。意指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

      “击"改成飞"可以吗?"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表达了诗人顽强的革命斗志c

      "翔”原来用在“鸟飞翔”,在这里,水天相映,蓝天倒映在碧水中,鱼在水里游看上去不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吗?同时,"翔"也写出了鱼游水中轻快自在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竞"字对寒秋严霜中万物蓬勃向上、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

      写作手法:

      1.朗读写景的句子,思考:诗人是怎样来描绘这些景物的?

      (1) 视角变换:“远近结合,高低变化"

      (2) 色彩对照:“红”、 “碧”--色彩之艳丽;“尽染”、 "碧透“一- 色彩浓度之深

      (3) 动静结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表现山红水绿的静态的优美;“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一一表现千帆竞发的动态的壮美

      (4)铺陈渲染:用排比、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了湘江秋景广博、宏伟的特点。

      2.融情入理,情景交融是这首词最显著的特色。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对比手法的运用。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生动。如“万山红遍”和“漫江碧透”主要是色彩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含的对比。 

      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富于表现力。如“万”写出山之多,“遍”写出红之广,“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争”写出千帆竞发之热闹场面等。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对偶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设问)

      粪土当年万户侯(借代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

      悟读 4.“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含义这三句是在上文写景基础上直抒胸臆诗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不禁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要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从而进入深沉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联系当时的形势人们自然很快想起...

      《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表达了作者蔑视反动统治者,励志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人无完人,对比之下,优劣高低,显露无遗,狼狈不堪也好,风光体面也罢,这是客观事实,并非主观思想可以扭转,只要心安理得,问心无愧,流言蜚语只是一种虚无,盲目攀比只是一-种虚荣,输赢只是过眼云烟,人贵自知,实事求是,

      何必劳心伤神,主观思想无法扭转客观事实,

      坦然释怀,活出自己风格,坚信自己,不要随波逐流,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苦思冥想,耿耿于怀,只会危害身心健康,暗示自己:保持微笑,一切都会过去

      四、巩固诊断

      A.理解性默写

      (1)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携来百侣曾游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2)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     曾记否,  ,       到中流击水,       ,        浪遏飞舟     ?”     

      B.比较分析《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和《沁园春雪》中“风流人物”的形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同学少年”:沁园春 长沙塑造了“同学少年”怎样的形象?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几句,表现了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

      (2)“风流人物”:

      风流人物在词的内容上指的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

      而在词的意思上是指中国一切爱国者,一切劳苦大众,一切愿意为创造新中国而奋斗的人。

      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如无产阶级革命者等等。

      博约观取,厚积薄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只有伟大的目的方能产生伟大的毅力。         ——斯大林    

      五、堂清、日清记录

      堂清 日清

      今日之事今日毕                              日积月累成大器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百合花》思维导图导学案
下一篇: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毛泽东《沁园春61长沙》优秀导学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