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88 2021-07-13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拓展阅读课《酒与酒文化》教学设计
本单元写到酒的诗歌有:
1.《短歌行》
2.《登高》
3.《琵琶行》
4.《念奴娇赤壁怀古》
5.《声声慢》
教学目标:
我们本堂课要达成这些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对五首诗歌中与“酒”有关的语言材料进行梳理,明晰其同与不同之处;
2、思维发展与提升:能依据文本,对本单元“酒”意象背后蕴含的情感进行比较探究,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3、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酒意象背后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的异同,并对不同的阐释发表自己的观点,体悟作品艺术形象的独到价值;
4、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探析“酒”文化的相关现象,能结合具体作品,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论述相关的文化现象和观念。
这也是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我们的要求。
在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这一步,我们提前做了一些准备。
这是之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师整理了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考察这些文本中“酒”意象之间的区别,另一类是询问他们的联系。
好我们接下来一点一点探究这些问题。
首先,是异的方面。
有同学问《短歌行》中酒赋予了曹操怎样的愁?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他用了一个词,“赋予”
这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考察曹操的愁,还要探讨这些“愁”与酒有着怎样的关系。
我们请同学说一说。
王春丽
周紫燕
【参考答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好。那么老师说说自己的看法。
曹操这里是在什么场合下写作的这首诗呢?
对酒当歌。
这是宴饮的场合。
群臣宴饮,他看着这样的欢乐场景,却产生了哀愁。他由眼前的快乐想到了快乐并不长久,引发了人生苦短之痛。而面对这种人生苦短,曹操渴望在有限的日子里建功立业,所以引发了贤才难求,功业未定之愁。
这体现了曹操怎样的什么?
他志向远大,锐意进取,他时时心系的宏图大业,并不因人生短暂而消极遁世。
【板书:
酒
宴饮
情:——?
人】
这是曹操在宴饮之中想到的。
那么,我们这五首词中,
还有一首也谈及了宴饮之中的酒,大家能找出来吗?
好,我们再来看看《琵琶行》中的宴饮之酒。
我们首先来思考一个问题,《琵琶行》中白居易喝了几次酒?在宴席上喝了几次酒?
三次;两次
好,有同学问了
《琵琶行》中作者一开始喝酒是高兴的,后面又伤感起来,是因为喝多了吗?
我们现在看看这两个问题。
大家觉得这两个问题本身有没有问题?
《琵琶行》中作者一开始喝酒是高兴的吗?
并没有,对不对?白居易一开始喝酒是为了寻开心。那他开心了吗?
没有,为什么没有?
他听到了一首很熟悉的曲子,一首“铮铮然有京城声”的曲子,并由此,认识了一位与他同病相怜的可怜人。所以他从始至终就很伤感。
还有同学问。
《琵琶行》中第二次听音乐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听音乐,还要再喝酒?
他可不可以不喝?
可以
那不喝酒光听音乐什么感觉?
不是放松的朋友聚会
注意,这里虽然主人公是白居易和琵琶女,但还有一个人很重要是不能被遗忘的。就是这些客人。
白居易喝酒是和谁喝的?和客人。
展开全文阅读
琵琶女弹琴是给谁听的?
诗人和客人
这是一场送客的宴席,是朋友间的小酌。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场合。
【板书:
小酌】
那么,这里白居易的宴饮之酒和曹操的宴饮之酒有什么区别呢?
场合不同
陪客不同
情感不同
人物形象不同【身份上,社会地位上,时代不同(衰世VS乱世),人物气质不同(文人:听琵琶解愁VS政客:实际,建功立业)】
【展示,不念】 《琵琶行》中除了宴饮之酒还有一次独酌之酒,其它诗歌有没有独酌之酒呢?
他们的独酌有何区别?
刚才我们说了大家对宴饮之酒的看法,我们接下来谈谈小酌。
这几个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有一点小毛病,就是第二个问题。这里苏轼到底喝了没喝酒呢?
我们不知道,文中没写。
我知道这位同学问这个问题是想带领大家探讨苏轼这个动作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以老师把这个问题替换了一下,变成:
《念奴娇》中,苏轼把酒洒在地上,表现出什么情感态度?
好
从同学们的问题来看,大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登高》《声声慢》和《念奴娇》这三篇中,我们就先着重来看这三篇。
首先,同样是喝酒独酌,为何李清照和的就是“淡酒”,而杜甫喝的就是“浊酒”呢?
让同学起来回答:周紫燕、李龙兴、罗钧
大家的答案有两个假设,一个是他们喝的酒是真的“淡酒”和“浊酒”;另一种认为他们不是。
那么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与酒有关的文化常识。
那么在古代酒确实很浑浊,读书也不高。
那么既然酒很浑浊,度数不高,就一定意味着杜甫喝的是“浊酒”,而李清照的酒就一定很“清淡”吗?
这可不一定。
杜甫之酒可能是清的,那他为什么觉得浊呢?
因为愁浓。李白天性洒脱,再劣质的酒再破的酒碗在他那里也是金樽清酒。杜甫愁苦满怀,一杯菊花泡的重阳果酒在他看来也是浑浊的。
那么李清照的酒也可能度数很高,为什么她会觉得淡呢?
因为愁苦。她孤身一人,漂沦他乡,没有知音,没有亲人,国破家亡。寻寻觅觅却又寻无可寻,觅无可觅。所以她分外愁苦。
那么同样是愁浓,为何杜甫就是“浊酒”,李清照就是“淡酒”呢?
这和两个人的风格、气质有关。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所以用浊酒的意象,放在那里就沉甸甸压在心头;李清照词风婉约细腻,用这种看似平淡的意象,在清浅之中给人浓浓的愁意。这种风格我们可以借用一句诗来形容,叫“至深至浅清溪”。你好像能一眼看到底了,又好像不能一眼看尽其中风景。
这是老师的解读,当然同学们之前的一些说法也有道理,比如两人性别身份的不同等等。
好,说起人,我们又有同学提问了:
苏轼和李清照同样是独自一人饮酒,但两人的情感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回答另一位同学的一个小问题。
请同学回答。
我们看苏轼这里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还酹江月
寄情山水,提升自我精神境界。
旷达之情。
苏轼与前文曹操同样感到人生苦短,但两人做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曹操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积极进取,趁着岁月未尽建功立业。
苏轼则选择放下自己的愁苦,徜徉山水,让有限的生命在山水间丰富起来,追求自我精神境界的提升,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应对短暂的生活。
好,那么我们理解了苏轼的“还酹江月”,我们请同学们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人不同,人物性格不同,人物经历不同,性别身份不同
现在,我们就可以回到刚才的问题:
他们的独酌有何区别?
他们同样喝酒,同样借酒浇愁,有的觉得酒浊,有的觉得酒淡,有的旷达,有的哀婉。都与诗人自己的气质有深刻的联系。
这样,我们就可以回答同学们最后一部分问题:
所学的诗词中提到的“酒”有什么联系?
酒能够麻痹神经,所以诗人明知喝酒伤身,仍借酒浇愁。杜甫“潦倒新停浊酒杯”正是因为喝酒太多,最后让着唯一麻痹自己的手段也失去了,所以在八悲之后更添一层愁意。
但同样,借酒并不真的能消愁,我们看这里面的诗人,没有一个是喝完酒就不愁的。只有苏轼自己想通了,才暂时摆脱愁苦。
所以诗人们其实是越喝越清醒,越喝越率真。在酒的作用下,诗人的本性面目全部曝光,流露于诗句之中。
所以,诗人们喝酒,喝的其实是一点真心,酒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真的文化。
【板书:
真文化】
透过曹操的酒席,我们看到了他胸怀天下的雄心壮志;
透过白居易的酒杯,我们窥见了他壮志难酬的苦痛;
透过苏轼的酒樽,我们感受到他的旷达与率性;
而透过杜甫与李清照的酒盏,我们领悟到他们不同的人生风格。
血热,情深,诗真。
透过一碗碗浅浅的酒盏,我们能够窥到诗人们不同的人生底色。
这也正是酒文化与酒桌文化、酒肉文化不同的地方。
在酒桌上,运行的是权力;
而酒肉朋友间,共享的是欲望。
所以琵琶女“血色罗裙翻酒污”的欢乐,注定是不能长久的欢乐;而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浅问,却能被我们低吟至今。
【所以,让我们带着感情回到开头这首小诗,一起读一读这其中的真心和真意:
问刘十九,起】
作业:就我们今天上课谈到的诗人与酒,写一则300字的文学短评。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群文阅读教案
下一篇:
观诗意人生,看个中抉择——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