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510 2021-07-15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登高》公开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
学习难点 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
知人论世
1.杜甫
杜甫(712——770),字 ,号 ,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 ”、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 ” 。
杜甫忧国忧民,诗艺精湛,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有《 》传世。
三吏”为《 》《 》和《 》,“三别”为《 》《 》和《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2.资料链接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达七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赏菊花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喝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3.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时年杜甫五十六岁。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
文本研读
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共写了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急风、天高、哀猿,各给人什么感觉?(请在书上做好标注)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给我们勾画出一副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请在书上做好标注)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请谈谈你的看法。(请在书上做好标注)
4.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造成杜甫愁苦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在书上做好标注)
5.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
思考讨论
1.你如何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2.杜甫的《登高》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律诗之冠”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的评价请结合律诗的特点谈谈你的看法。
习题链接
1.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潦倒(liáo) 多财善贾(gǔ) 传记(zhuàn) 杳无音信(miǎo)
展开全文阅读
B.双鬓(bìng) 前后相属(zhǔ) 伺候(cì) 洁身自好(hǎo)
C.萧条(xiāo) 人才济济(jì) 静谧(mì) 博闻强识(zhì)
D.混淆(xiáo) 渚清沙白(zhǔ) 徜徉(cháng) 稳操胜券(q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临摹 度假 作客他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浊酒 旋律 涣然冰释 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 寂寥 要言不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 邂逅 穷困潦倒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陆地)
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 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 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 政治上不得志。
4.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潦倒/新停/浊酒/杯
5.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比较阅读
读下面的甲乙二诗,完成1~5题。
甲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乙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1.这两首诗是杜甫漂泊南方时期所作,甲作于四川夔州,乙作于湖南。反映颠沛流离生活的诗句分别是:甲 ;乙
2.甲乙的首联皆对仗工整,但从表达方式上看还是有区别的:甲 ;乙 。
3.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B.甲在空间上很阔大,乙在时间上颇久远,各具雄浑之韵。
C.二诗的语言非常精粹传神,动态感十足;还有对举之美。
D.诗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系国事,这在二诗中都能找到注脚。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新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杜甫《登高》优质课学案
下一篇:
尹氏“八段论”之议论文首段与分论点写法教程 作文指导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