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681  2021-07-21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六章《家族》导读
 【本篇导读】

      基于对乡土社会结构差序格局的论述,本篇中作者旨在对乡村社会的基本社群——家族的性质及其特征进行说明。在作者看来,中国的家是可以根据经营事业大小的需要沿着父系的差序格局缩小或扩大的,与西方社会以夫妻为主轴而以儿女为配角,以两性情感为凝合力量所不同,中国的家则以父—子、婆—媳为主轴而以夫—妻为配轴,讲求纪律排斥私情。

      全篇1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作者对自己使用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说明和区分。作者先谈到了自己对“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等概念的态度,认为自己也是不满意的,因为容易引起误会,故而特别强调了两点:其一,它们都是理想型的概念,其内容既不是具体现实的完全再生,也不是从绝对意义上表现了现实的本质,而是为了强调经验现实中的某些有意义的部分而与所研究的现实进行比较所用的一种概念;其二,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和社会圈子的组织是比较重要的,而在西洋社会中,差序格局、社会圈子就比较不重要。继而,为不至于误解,作者接着做出如下概念区分:(1)“社群”——普通所谓的团体,即一切有组织的人;(2)“团体”,狭义上使用它时,即团体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3)“社会圈子”,为差序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由此,在所有社群中,他所谓的“团体”与“社会圈子”是结构不同的两类“社群”,分别是团体格局的社会和差序格局的社会,而家庭、氏族、邻里、街坊、村落等都属于“社会圈子”,不属于狭义上的“团体”。在第2—14自然段中,作者旨在阐述中国、西洋“家”的差异和“家”与“家族”的区别:第2自然段表达的是要据上述概念说明与区分作为乡土社会基本社群的“家”的性质;第3—4自然段阐明自己提出的新名词——“小家族”,是为了从结构的原则上说明中西社会“家”的差异,并指出自己为何以它来代替在博士论文《江村经济》中曾使用的概念“扩大了的家庭”,是因为家庭人口在数量上的扩大不一定意味着结构更为复杂;第5—14自然段阐述了中西家庭在功能实现、结构形态、亲属原则、基本性质、凝合力量(情感表达与侧重、纪律与规范遵循)上的差异,同时也闸明了“家”与“家族”的区别。

      .【内容概括】

      第六章 家族:绵续性事业社群

      家庭这个概念在人类学上有明确的界说:这是个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亲子(父母-孩子)指的是它的结构,生育指的是它的功能。从生育这个角度来说,抚育孩子的目的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因此家庭的功能是暂时性的,它不像国家、学校这样的社群功能是长期性的。但是在任何文化中,夫妇之间的合作都不可能因儿女的成长而结束,所以家庭这个社群总是还赋有生育之外的其他功能,夫妻之间还经营着经济的、感情的、两性的合作。

      这种根据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在人类学中叫做氏族。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氏族和部落都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而为了经营这些事业,家的结构就不能仅限于亲子两代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而且家必须是延绵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具有了长期性。

      在乡土社会家庭呈现出很强的差序格局特性。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成员不限于亲子,可以依据需要以一定的原则沿着亲属差序向外扩大。原则是沿着父系单系传递。人类学根据这种单系亲属原则组成的社群称为氏族,乡土社会在家的结构上是一个氏族,称为家族、宗祠、祠堂。家是连续性的,因为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是延续性的。家族的主轴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向的。

      【概念整理】

      1.小家族:一个按父系不断扩大的氏族社群。它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是一个长期性的事业组织,家庭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其主轴是父—子、婆—媳。

      2.家庭:一个由亲子关系所构成的生育社群,生育的功能是短期的,抚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结束抚育,孩子长成后也就脱离了父母的抚育。它是暂时性的,同时也是团体性的。其主轴是夫妇,两性情感是凝合家庭的力量。

      【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家族虽则包括生育的功能,但不限于生育的功能。依人类学上的说法,民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民族和部落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我们的家也正是这样。我的假设是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民族性了。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而且凡是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都需要长期绵续性的,这个基本社群决不能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临时的。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氏族本是长期的,和我们的家一般。我称我们这种社群为小家族,也表示了这种长期性在内,和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使这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在他们,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我在《美国人性格》一书中曾用“生活堡垒”一词去形容它。


展开全文阅读
      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中国乡土社会“家的性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作为一种事业社群,具有绵续性,而西方的家庭无需担负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一般具有临时性。

      B.氏族作为事业组织,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这种长期性同样是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庭所具备的。

      C.家庭关系的主轴在纵向的父子、婆媳之间,而不是在横向的夫妇之间,这一显著特点是由中国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决定的。

      D.中国乡土社会的家庭注重绵续性,求效率,讲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只有夫妻间的相近如宾,没有两性之间的情感安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依据人类学上的说法,部落是由氏族扩大形成的。部落和氏族都具备事业组织的特点,在这一点上中西方是相同的。

      B.中国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根据事业的大小可以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事业可以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等诸多方面。

      C.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发生变化,跟该社群担负的功能有关。西洋家庭担负生育功能,中国家庭担负事业功能。

      D.作者在《美国人的性格》一书中曾用“生活堡垒”一词形容夫妻的两性情感。这种情感可以在生活上安慰夫妻双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乡土社会采取差序格局作为结构原则,这仅是作者的假设,由此得基本的家具有氏族性的判断并没有客观依据。

      B.中国乡土社会中,家的结构如仅限于亲子的小组合而不加以扩大,就会影响家的长期绵续性,也就不利于经营复杂性事业。

      C.中国的家法和三从四德的道德标准,强调讲究负责和服从的纪律性,追求事业维系和发展的效率,冲淡了家人间的亲情。

      D.在论述“中国的家”的特点时,作者一再强调“乡土社会”这一概念,表明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乡土社会的性质密切相关。

      4.阅读《家族》一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社群”?它的性质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家庭”这个社群是暂时性的?

      ③除了生育,“家庭”这个社群还有什么功能?

      ④为什么说“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

      ⑤在西洋社会和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庭的主轴有何不同?

      ⑥“三从四德”具体内容是什么?

      ⑦为什么中国人在两性间往往存在着矜持和保留?

      【答案】

      【小题1】    D   

      【小题2】    C   

      【小题3】    A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D项“只有夫妻间的相近如宾,没有两性之间的情感安慰”,表述过于绝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中国家庭担负事业功能”根据第一段可知中国家庭同样包括生育功能。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试题分析: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文中的“假设”的对象是可以用“差序格局”这一理论术语来概括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而不是“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这一客观特点本身。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答:社群是一切有组织的人群,一切社会都属于社会圈子性质。

      /2、答:家庭既以生育为功能,在开始时就得准备结束。抚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结束抚育。

      /3、答:夫妇之间还得经营着经济的、感情的、两性的合作,但是所经营的事务受着很大的限制。

      /4、答: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5、答: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并且经营生育事务。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主轴是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

      /6、答:“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之意。这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方面进行的规范要求。

      /7、答:这决不是偶然的,在作者看来,这是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了这社群中去之后所引起的结果。 

侯晓旭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统编版新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自主学习导学案
下一篇: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导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